你的性格是負債還是無價的資產(chǎn)?(上)
"訴求得當,無利不利,訴求不當,寸步難行。微妙之處就在于訴法語是否中的。"
--蕭伯納
如果想知道人類反應的差異,有一種很好的測試方法,那就是面對一群人講話,此時你會十分驚訝,為何眾人對同一話題的反應竟如此懸殊。
當你說個動人故事,有人無動于衷,有人感動欲泣;當你講個笑話,有人捧腹大笑,有人卻面無表情。見了此種情形,你不由得不信,人們是用不同的情感在聽外來的話語。
為何人們對同一話題的反應,會有如此懸殊的差異?為何在看半杯水時,有人認為半滿,有人認為半空呢?又為何對同一信息,有人欣喜雀躍,有人卻毫無反應?
蕭翁說得好,如果訴求得當,便無往不利;如果訴求不當,便寸步難行。哪怕是最令人振奮的消息,最具遠見的計劃,最無懈可擊的辯詞,除非于情于理能讓對方了解,否則都毫無意義。
所以你若想在工作上和生活中精于溝通、善于說服,那就得知道如何訴求。
要想訴求中的,就得了解性格模式,如此方能掌握住對方處理事情的方式。性格模式是一個人內(nèi)在儲憶及行為規(guī)范的主宰方式,讓我們得以決定處事的態(tài)度。
所以對于許多事物,我們之所以會曲解、忽略或斷章取義,全是這種意識心理,使我們不時地只看見那些事物的片段。
我們?nèi)四X處理事情的方式頗像電腦,每日接收驚人數(shù)量的資料,經(jīng)過整理后,使我們能夠理解。然而電腦要做任何特定的工作,必得借助特定架構(gòu)的程式,否則就無法運作。
同理,性格模式之于人腦,猶如電腦程式之于電腦,提供某種架構(gòu),使我們得以關切、理解周遭有關的事物并付諸相對的行動。這種模式的基礎,是本著我們的偏好及趨吉避兇的自然心理。如果你想與電腦溝通,就得了解它的程式;若想與人溝通,就得了解他的性格。
每個人都有一些行為模式,借以形成其個人的經(jīng)驗及行為。惟有認識這些心理模式,你才能與人順利溝通,不論是推銷汽車或傾吐情衷。就算我們的環(huán)境經(jīng)常在變,但這種模式卻始終如一地主宰我們的認知和思考。
第一種性格模式就是追求型對逃避型。人類一切的行為都是繞著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渴求打轉(zhuǎn)。例如你把手抽離點燃的火柴,乃是為了免于被灼傷;你之坐觀夕陽美景,乃是因白晝漸沒于黑夜時的壯麗美景能帶來快樂。
至于對可多種解釋的行為,此種性格的分類依然適用。例如甲之所以徒步一英里,是因為愛好運動;至于乙也這么做,是因為極其厭惡乘車,丙之所以閱讀?思{、海明威的文章,是因為欣賞他們的文采和洞察力;而丁雖也看他們的作品,目的只是不想讓別人覺得他太粗俗,但并非真有興趣。
從此四人的行為上,可以看出甲、丙二人是在追求能讓他們快樂的事物,而乙、丁卻是在避開會令他們痛苦的事物。
這種性格模式的劃分,并不是絕對極端的。固然人人都在追求與逃避某些事物,但對同一事物反應不盡相同,且都有一種強烈的傾向。
例如甲傾向好動好奇,喜歡冒險,追求刺激使他快樂,可是乙卻傾向謹慎小心,注意安全,因而視世界是危險之境,對于會造成威脅和傷害行為的逃避,尤過于對刺激的追求。如果你想知道別人是哪種類型的傾向,不妨可從他們想要的東西上,不管是汽車、洋房或工作,便能有脈絡可尋。
當別人告訴你,他想要的以及不想要的,請問這其中含有什么信息嗎?有很多。假設你是個銷售人員,促銷方式可采用兩種,一種是盡量說它擁有的優(yōu)點,一種是盡量說它沒有的缺點。例如你在推銷汽車時,可強調(diào)它跑得快、造型拉風,你也可以強調(diào)它耗油"不"多、保養(yǎng)"不"貴、碰撞"不"易出事。
你到底要采用何種促銷策略,那就完全得看顧客當時的想法。如果你對他的性格判斷錯誤,那不如待在家里別出來。雖然你嘗試要他"追求"買這部車,可是他卻找許多理由"逃避"買這部車。
想一想,一部車子在馬路上到底是前進還是后退,全看它當時所面對的方向。同樣,這個道理也適用于人。譬如當你想叫孩子好好用功,你可能會這么說:"努力一點,不然你就進不了理想的大學。"
或者你也會這么說:"看看佛瑞德,他就是不用功的原故,所以退了學,現(xiàn)在只能在加油站做個加油工,你是不是也要跟他一樣呢?"
你可知這么說有多大效果?那可得看孩子的了。如果他是逃避型的,也許會有效,可是他要是追求型的,傾向于追求能令他興奮、刺激的事物,又當如何?告訴你,如果他是追求型的,你用這種逃避式的舉例,對他是產(chǎn)生不了作用的。
由于你的訴求不對,就好像孩子只懂希臘語,你卻跟他講拉丁語,說得口干唇焦,依然不見效果,不僅浪費了自己也浪費了孩子的時間。往往這類逃避型的規(guī)勸,對于那些追求型的人,產(chǎn)生弄巧成拙的結(jié)果,造成對方不悅或動怒。假使你想勸這型的孩子,還不如這么說:"如果你能好好用功,便能考上你想念的學校。"
第二種性格模式便是自我判定型與外界判定型。你找個人問問,看他如何得知自己表現(xiàn)不錯。對某些人而言,他不能肯定,全看外界評語。例如主管拍拍他的背,夸他干得好;被提升了;得了一筆可觀的獎金,受同事注目及贊譽等。像這類的人,就屬于外界判定型的人。
對另外一些人而言,這個答案來自自我。當他們表現(xiàn)得不錯時,自己會知道。如果你是個自我判定型的人,不管你的建筑設計得了多少獎,若自己不覺得它有特殊之處,任何外來的贊譽都不足以使你肯定自我。相反地,即使你所做的只得到主管和同仁的些許注意,但是你認為已克盡全力,這種肯定將遠過他人的肯定。
假使你想說服某甲去參加一個研討會,而你這么說:"這個研討會棒極了,你一定得參加。我和許多朋友都去過,大家都認為收獲很大,整個人生觀都變了。"如果說某甲是個外界判定型的人,你可能會說動他,因為他會認為既然大家都如此說,八成是假不了的。
如果不巧某甲是個自我判定型的人呢?想借別人說的話來說服他,那可就不容易了。因為那些話對他不具任何意義,無足輕重,除非你的訴求是他已經(jīng)知曉的,才有可能說動他。
譬如你這么說:"你是不是還記得去年參加過的研討會呢?你說過那次研討會是你多年來最大的收獲,F(xiàn)在我知道有個研討會不遜于上次的那個,如果你參加了,必然會得著和上次相同的感受,要不要參加呢?"
你想,這么說會不會有效呢?當然會有效,因為你的訴求擊中他想追求的。
另外我想請你特別記住,像這兩類型的人,之所以會是這種性格,是跟他們的經(jīng)驗有關。如果你從事某事已有十多年之久,你很可能自我判定感很強;可是你若是個新手,對于所從事的尚無確切把握,這時你不可能會有自我判定感,而是經(jīng)常請教他人、經(jīng)長久時間后才會形成自己的偏好和特有模式。
不過就算是個慣用右手的人,也會有使用左手的時候,這個道理也適用于此兩類性格之人。你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人,你可以改變,同時也能改變成功。
大部份的領導者是什么類型的呢?是自我判定呢?還是外界判定呢?要想做個強人,就得是個自我判定型的人。因為他在采取行動前,若是諸事都要征求別人意見,那會耗費太多的時間,使他成不了事。不過此類型的領導者要想干得好,就得能察納雅言,否則就會變成一個自大狂。
不久前,在一次我主辦的研討會前有一場介紹活動。有一位仁兄及三個朋友走向我,厲聲說道:"我不信你那一套。"同時極盡所能地揶揄我。很明顯地,他是一位自我判定型的人,因為外界判定型的人頂多是走過來,建議你該怎么做。另外,從他跟朋友的對話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逃避型的人。
因此我就對他說:"我無法說服你該做些什么,你是惟一可以說服自己的人。"我這句話一說,他竟不知所措,只能聽我說。慢慢地,他不得不同意我所說的,因為在他心里知道我說的一點不假。
接著我又說,"你若不參加,你是惟一能知道誰會損失的人。"我這么說似乎對我十分不利,不過我抓住了他的想法,事實也的確有效。
請你注意,我可沒說他不參加"他"會損失,如果我真這么說,他還真的會退出呢!相反地,我這么說:"如果你不參加,你是惟一會知道(針對他的自我判定)誰會損失的人(針對他的逃避性格)?"
他回道:"不錯,你說的對。"然后就簽下了報名單。
在我還不知道性格模式的道理之前,我或許會勸他跟那些已參加過的學員先談一談,然后親自告訴他參加后的好處。像這樣的措施只能對外界判定型及追求型的人有效,但對他這類型的人,就算我說得再好,他也不會有興趣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enggong/3027.html
相關閱讀:人們要的是什么,你又如何得到
5位億萬富翁的成功秘訣
成功人生的資源分析
要敢于一躍而下
自我認知就會變得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