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做出什么樣的行為,是因為當(dāng)時他所處的心境決定的。一個平時工作好的人,并不是他特別聰明或特別有能力,而是他經(jīng)常能讓自己處于一種積極振奮的心理狀態(tài)。比如,一個人突然動手打人、張口罵人,你會覺得他怎么這么沒教養(yǎng)。其實,不一定是他沒教養(yǎng),因為他平時也表現(xiàn)得彬彬有禮,很可能是他早晨出門時發(fā)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心境一直處于不良狀態(tài),他的發(fā)怒也很可能不是針對你來的,只是反映他當(dāng)時的心境而已。
一個人假如要每天保持巔峰狀態(tài),擁有積極的行動與自信,快樂地面對每一件事情,他就必須經(jīng)常讓自己的心境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中。
第一,必須改變我們的注意力:要經(jīng)常看到令我們興奮的事情,以及對自己說些積極的話語來打氣,在心中問自己如何才能讓我更成功、更快樂這一類的問題,用正面的成功畫面及想象來替換頭腦中失敗的畫面。這樣,會讓我們改變注意力,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第二,改變我們的肢體動作:一個成功人或自信的人經(jīng)常會有什么樣的動作?一些消極悲觀的人經(jīng)常做出什么樣的動作?成功的人是不是都是抬頭挺胸、昂首闊步的呢?失敗的人是不是總是垂頭喪氣、愁容滿面的呢?你是否發(fā)現(xiàn),你在中跳舞跳了20分鐘后,擁有一些特別好的感覺呢?是歡快還是興奮?你在喪禮中低頭不語地站了10分鐘后, 即使死者不是你的親屬,你的感覺是否也不太好呢?是悲傷還是哀愁呢?不同的情緒會導(dǎo)致不同的動作,不同的動作也會導(dǎo)致不同的情緒。想要改變心理狀態(tài),就先改變我們的生理狀態(tài)。
只要我們能經(jīng)常注意好的一面,做出我們極佳的肢體動作,我們就會擁有積極正面的心境,也自然會做出積極進取的行為,成功也就自然離我們不遠了。
自我分析:
.1.今天有什么事情讓我覺得快樂?快樂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
2.今天有什么事情讓我覺得振奮? 振奮到什么程度?給我什么樣的感受?
3.我要唱一首令我最快樂的歌,是什么歌呢?
4.我要馬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enggongxue/11147.html
相關(guān)閱讀:使我演講成功的三個字:奇、短、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