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預覽:
羅田義水學校2019年秋八年級語文期中試卷
(考試時間120分鐘 滿分120分)
一、古詩文名句填寫(共6分)
1. ,我言秋日勝春朝 。(《秋詞》)
2.晴川歷歷漢陽樹, 。(崔灝《黃鶴樓》)
3.從“ , ”兩句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杜甫《望岳》)
4.《愛蓮說》中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反的語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壕吏》中官吏的殘暴,老婦的悲苦形成鮮明對比的詩句是 :
, 。
6.《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詩中寫出洞庭湖豐富的蓄積和動蕩的聲勢的詩句是:(1分)
。
二、語言基礎和語文實踐活動(共18分)
7.選下列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 )(2分)
A. 震悚(shǒng) 荒謬(miào) 潰退 (guì) 銳不可當(dǎng)
B. 要塞(sāi) 瞥見(piē) 驚駭 (gài) 殲滅(qiān)
C.儼然(yān) 幽咽(yàn) 詰問(jí) 差使(chà )
D.阡陌(qiān) 舉箸(zhù) 寒噤(jìn) 仄歪 (zè)
8.下列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阻遏 創(chuàng)疤 鴻蠕 窮愁撩倒 B.簌簌 頹唐 案牘 黃發(fā)垂髫
C.瑣屑 皇急 殺戮 臭名昭著 D.煩躁 狼籍 蹣柵 繚繞不絕
9、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使家長們都認識到了不適當管教孩子是不行的。
B.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增強。
C.書,該讀而未讀,對讀書人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D.山西的老陳醋不僅享譽全國,而且聞名省內。
10.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他問老人的兒子是干什么的,住在哪里。
B.這個星期天,我不知道該去上網?還是到公園玩?
C.六月,并不是好時候,沒有春光;沒有雪;也沒有秋意。
D.“怎么了?”一個關切的聲音傳來:“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忙嗎?”
11.下列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同學們聚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B.登上塔山,舉目遠眺,只上青山如屏,綠水如帶,令人心曠神怡。
C.他仍是教練眼中一個遵守紀律的隊員,是山東大學老師眼中一個不恥下問的學生。
D.近日,北京、大連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yè),到廣大的中西部就業(yè),兩地學生已蠢蠢欲動
12.根據下面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擬寫一個新聞標題(不超過12字)(2分)
據臺灣媒體報道,宋楚瑜率領親民黨大陸訪問團于13日下午3時40分許返抵臺北。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桃園機場發(fā)表談話表示,親民黨帶者兩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望回到臺灣。宋楚瑜說,這次訪問期間看到大陸的很多變化,也看到大陸鄉(xiāng)親和我們一樣,都愿意追求和平。
13.走近名著。(2分)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他緩緩地摘下了帽子。悲憤,極度的悲憤充滿了他的心。
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
他懷著這樣的思想離開了烈士公墓。
(1)上面選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
(2)“他”的身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貴品質。
14.我們熱愛和平,我們反對戰(zhàn)爭,但戰(zhàn)爭離我們并不遙遠。伴隨著戰(zhàn)爭,形成了豐富的戰(zhàn)爭文化。
(1)請寫出關于戰(zhàn)爭的詩詞名句·小說·軍事人物·戰(zhàn)役各一。(2分)
詩詞名句: 小說:
軍事人物: 戰(zhàn)役:
(2)品讀下面名言,用簡潔連貫的一句話概括這三則名言的用意。(2分)
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zhàn)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富蘭克林)
和平孕育著戰(zhàn)爭,戰(zhàn)爭孕育著和平。(普坦?jié)h姆)
戰(zhàn)爭一開始,地獄便打開。(英國)
這三句話的用意是:
三.課內外閱讀。(46分)
(一)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有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15.解釋加點的字詞。(2分)
⑴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 ⑵不獨子其子( )
⑶矜、寡、孤、獨( ) ⑷盜竊亂賊而不作( )
1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⑵貨惡有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7.大同社會有哪些基本特征?(3分)
18.我們當今社會達到古人理想中的大同社會沒有?請談談你的看法。(2分)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二)
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忽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于人耳。”楊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與老人同出。
19、下面各組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落:落英繽紛 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尋病終 子果來
C、屬: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吾此間凡衣服、飲食……之屬
D、處:處處志之 故可同處
20、對短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文中穴中人與桃花源中人一樣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記》中是漁人自己偶然發(fā)現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楊氏是經一老人引導才進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訴楊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給土地,然后自己來耕種養(yǎng)蠶,不能向別不求取食物。
D、楊氏聽了穴中人的話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臨近傍晚又與老人一同出穴。
21、翻譯下列句子:(2分)
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
(三)
有一天,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輪的座上,或抱著冰傴著身子進我家來,不顯得那么高。也許他平時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說得可笑些,他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我吃驚地說:“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嗎?”
他“嗯”了一聲,直著腳往里走,對我伸出兩手。他一手提著個瓶子,一手提著一包東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雞蛋。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記憶里多得數不完。我也記不起他是怎么說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們的。
我強笑著說:“老王,這么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他只說:“我不吃。”
我謝了他的好香油,謝了他的大雞蛋,然后轉身進屋去。他趕忙止住我說:“我不是要錢。”
我也趕忙解釋:“我知道,我知道--不過你既然來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許覺得我這話有理,站著等我。
我把他包雞蛋的一方灰不灰、藍不藍的方格子破布疊好還他。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等到聽不見腳步聲,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體好像不能坐,稍一彎曲就會散成一堆骨頭。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過了十多天,我碰見老王同院的老李。我問:“老王怎么了?好些沒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時候……”
“什么時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兒的第二天。”
他還講老王身上纏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溝里。我也不懂,沒多問。
我回家看著還沒動用的那瓶香油和沒吃完的雞蛋,一再追憶老王和我對答的話,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領受他的謝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為什么,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因為吃了他的香油和雞蛋?因為他來表示感謝,我卻拿錢去侮辱他?都不是。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22.解釋下列詞語并為加點字注音(3分)
(1)鑲嵌( ):
(2)滯笨( ):
(3)愧怍( ):
23.以上文字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敘述了老王去世前一天硬撐著給“我”送香油、雞蛋,第二層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這句話中的“鑲嵌”一詞能否換成“站立”?(2分)
25.找出文中描寫老王肖像的語句畫--,說說這樣描寫的作用。(3分)
26.為什么老王病危之際,還要給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雞蛋呢?(2分)
27.作者給了老王不少的幫助,為什么想起老王還“總覺得心上不安”?(2分)
28.當代社會還有像老王這樣的貧困人員,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呢?(2分)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四)閱讀題:
山就這么高
那年,他在學校的成績非常不理想,他覺得無顏面對父母,是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積攢下來錢供他來城里的這所學校讀書,希望他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可是他現在的成績根本就沒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學,至于將來的高考更是他不敢想象的。
他不敢對父母說:“我不想讀下去了。”那樣,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說,僅僅是他們那失望的眼神就會將他擊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飯再跟父母講明。他們嘆息也好,怒罵也罷,隨他們去。
經過一夜的思考,他做了決定,這個星期正好父母從外地回家,他先陪他們過上一晚。也許,這個夜晚是一道分水嶺,從此就決定了他未來的人生方向。
父親看到他回家,很熱情地和他講外面的事情,母親則在廚房里忙著做他喜歡吃的一切。他在等父親問他的學習情況,可是父親就是不問。
吃過晚飯,父親少見地和母親陪著他一起去村莊西邊的小山腳下,父親說:“娃兒,你看這山有多高?”他小時候爬過這山,因為山勢陡峭,荊棘叢生,從未爬到過山頂,所以很難回答。沒有經歷過,怎么會知曉呢?面對父親的提問,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親見兒子沉默,就說:“這山,說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達山頂就知道了。如果從未爬到過山頂,你就永遠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時,圓圓的月光灑下來,如同白晝,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現出它的身姿。
父親說:“孩子,今天,你母親在山下看著,我們倆一起開始爬山,看誰先到山頂?”他想不明白,父親今天為什么有閑心陪他來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這樣閑情逸致!
不過,他看了父親一眼,那個在他的眼里曾經高大的身體,現在已經有些蒼老了,他不相信會輸給父親。就答應了父親的要求。
山雖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還有他年輕矯健的身體,他相信自己會爬到山頂的。在母親的注視下,他們父子倆開始爬山,月光下,兩個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頂攀去。
腳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傷,胳膊擦破了皮,臉上還劃了條傷口,雖然如此,他還是爬上了山頂,這是他第一次到達山頂。他的心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聲,告訴別人他內心的快樂。
看到父親也快爬到山頂了,他彎下腰,拉了一把父親。父親也到達了山頂。站在山頂上,父子倆一起大聲地對著夜空喊了起來:“噢--,噢--”整個小村都回蕩著他們的聲音。
他對父親說:“山就這么高!”
父親笑笑:“其實山就這么高。”
他決定回校去好好讀書。任課的老師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變了一個人,成績像雨后的竹筍,蹭蹭地升了上來。后來,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師。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著一句話:山就這么高。 (選自《大閱讀》2019年5月,有改動)
29. 文中父親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2分)
30. 結合具體語境,揣摩下列加點詞,指出其表達效果。(4分)
月光下,兩個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頂攀去。
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著一句話:山就這么高。
31. 本文與已學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區(qū)別。請你比較兩篇文章,分別寫出其生活哲理。(4分)
(1)《山就這么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你結合文章內容,寫一段敘議結合的賞析性文字。(50字左右)(3分)
四.作文(50分)
有一種愛叫做執(zhí)著,有一種愛叫做祝福,有一種愛叫做祈求,有一種愛叫做無私,有一種愛叫做真誠,有一種愛叫做奉獻,有一種愛叫做..........
有很多 :媽媽的嘮叨是一種愛;爸爸的嚴厲是一種愛;老師的教育是一種愛;同學的友誼是一種愛;陌生人的一臂之助也是一種愛……
在你的生命中,一定有許多溫暖的情節(jié)歷歷在目,一定會有許多關愛的故事浮現眼前,請你以《這也是愛》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八年級語文期中考試參考答案
【答案】(一)1自古逢秋悲寂寥
2 芳草萋萋鸚鵡洲
3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
5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6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7.D 8.B 9.C 11 .B
12.宋楚瑜率領訪問團返抵臺北
13!朵撹F是怎樣煉成的》保爾柯察金 為理想獻身。意志堅強和頑強奮斗
14(1)略(2)我們熱愛和平,反對戰(zhàn)爭
15(1)與同“舉”,選拔(2)以。。。。。。為子(3)幼而無父的人(4)害人
16(1)使老年人能頤養(yǎng)天年,中年人有所作為,少年能健康成長。
(2)對于財貨,人們憎惡把它丟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自己私藏。
17。人人都受到社會的關愛 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 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18意對即可
19.C 20.D 21. 您親自把他引來,那他一定是很人才能的人了
22. (1)鑲嵌(xiāng):這里指老王好像被嵌入門框中一樣。(2)滯笨(zhì):呆滯笨拙 (3)愧怍(kuì zuò):慚愧
23.我對老王的愧疚
24. 不能。這里是夸張的寫法,強調了老王的步履維艱、身體僵直的形態(tài)。
25.“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突出了老王當時病情嚴重,樣子怕人;也暗示出老王的不幸,關心他的太少了。
26.老王一生孤苦伶仃,作者一家對老王關愛較多,所以老王在病危之際,親自來謝謝好心人。(也許他已經預感到自己不久將告別于人世了
27. 總覺得對老王這樣的不幸者關愛太少
28. 意對即可
29. “我”成績非常不理想,不想讀下去。
30 (1)“攀”字表現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艱難
(2) “屹立”突出了這句話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或產生的重大影響
31(1)有信心和勇氣就能克服困難
(2)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因難,逐步解決
32 例 :文中父親關愛兒子成長。兒子成績不好想輟學,父親通過爬山讓兒子明白學習需努力的道理。父親勤勞,肯吃苦,重視子女教育,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言傳身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er/111941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