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級政治下冊第一次月考試卷(廣安市酉溪區(qū)含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8年春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一次月考試卷
卷I  選擇題(共45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選項中只有 一項正確,請把正確項的字母寫在下面的表格中。(每小題3分,共45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的基本需要,滿足這些需要的食物、水、衣服、住房、車船等,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于(      )
A.自然資源    B.可再生資源  C.不可再生資源  D.生物資源
2.從90年代開始,我國北方每年都出現(xiàn)沙塵暴天氣,其危害很大。我國因風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 損失達540多億元。沙塵暴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人類如果隨意踐踏自己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那最終受傷害的是人類自自己
②人類和其它生物應該和諧相處,要善待大自然  
③為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可以暫時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  
④ 每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人類和其它生物要相互關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在美國,上車、購物、買飯等只要有兩個人以上,人們就排隊。在賓館餐廳、在酒店咖啡店,在所有人們休息的地方,沒有喧嘩,總是靜悄悄的。這說明(     )
A.政府管理的好            B.公共利益不能自動實現(xiàn)
C.公共利益的維護離不開每個人對公共規(guī)則的遵守 D.美國人很自覺
4.近年來,“感動中國人物”已成為廣泛學習的楷模,為了更好地傳遞這些人物身上的正能量,我們應該(     )
①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②積極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  
③培養(yǎng)高度的社會感        ④從身邊小事做起,只對自己負責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當前,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網(wǎng)絡社會的迅猛發(fā)展推動著“地球村”的形成,我們的公共生活空間逐漸拓展到整個世界。國際安全、國際經(jīng)濟、國際文化、自然環(huán)境等資源體現(xiàn)了(    )
A.全人類的公共利益      B.為各國發(fā)展提供了穩(wěn)定的國際環(huán)境
C.我們的個人利益      D.我們的個人需要
6.有一則公益廣告其畫面變化是這樣的:“森→林→木→?”這則廣告告訴我們(    )
①我國森林資源日益減少 
②我國森林資源減少是由于人口快速增長造成
③由于我國人口快速增長,為解決糧食 問題,必然毀林造田    
④我國必須實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0世紀50年代淘 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zhì)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這些歷史變遷反映了我國(       )
①水資源短缺                ②水資源污染日益嚴重
③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加快          ④面臨著嚴峻的環(huán)境形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8.以“綠色課程、綠色管理、綠色生活、綠色校園”為基本目標的創(chuàng)建“綠色學!被顒,目前正在我國廣泛展開,創(chuàng)建綠色學校(     )
①有助于師生認識環(huán)境問題的重要性
②營造優(yōu)美校園環(huán)境,有助于師生身體健康
③能有效節(jié)能節(jié)水節(jié)電 提高 資源利用率     
④符合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下列措施不符合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有(     )
A.重視資源的回收和利用              B.禁止開發(fā)資源
C.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     D.垃圾分類處理
10.如果說人類不僅是從祖先那里繼承了地球,也是從子孫那里借用了地球,那么作為青少年一代,我們承擔的責任是(     )
A.從前輩手里接過地球,加大開發(fā)力度  B.將地球保護起來,不能開發(fā)
C.對前人負責,后人就自己負責     D.承前啟后,既對前人負責,也為后人造福
11.土壤污染危害嚴重,主要表現(xiàn)在(      )
①嚴重損害農(nóng)作物生長       ②損害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③直接造成水資源短缺      ④導致大量的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近年,中國大媽火了!癉ama”一詞不僅上了《華爾街日報》,中國大媽還將“廣場舞”跳到了國外。但廣場舞噪聲成了令百姓十分頭痛的污染源。這警示我們(      ) 
①世界各國都應該理解并接納老年人的一切愛好                    
②公民行使權利不得損害他人、集體以及國家的利益
③互相理解溝通是實現(xiàn)世界和平的唯一條件    
④維護公共利益需要我們共同遵守社會公德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我國政府通過規(guī)定休漁期、休牧期等,來保護海洋漁業(yè)資源和草場資源。在此,政府維護 公共利益所用的方式是(    )
A.法律手段   B. 經(jīng)濟手段  C. 行政手段  D.道德感化
14.2018年3月22日是第24個“世界水日”。“世界水日”的設立有利于(  )
①徹底解決水污染問題     ②增強公眾對開發(fā)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③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問題    ④讓全世界關注水資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1971年的2月2日在伊朗里海岸邊的拉姆薩爾,濕地公約被正式通過。自1997年開始,每到濕地日,公約秘書處都會提供各種宣傳材料以提高公眾對濕地重要性和價值的認識。濕地公約秘書處日前宣布2018年濕地日主題:_____________,選擇這一主題考慮到濕地對人類未來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濕地對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重要意義。(   )
A.濕地關乎我們的未來:可持續(xù)的生計  B. 濕地:我們的未來        
C.濕地與農(nóng)業(yè)                       D. 濕地與水資源管理
卷II 非選擇題(55分)
16.環(huán)保,人人參與進來。(15分)
由于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fā),現(xiàn)在各種資源在不斷減少,大自然也以不同的方式對人類進行著報復,如霧霾、有毒的食物等都危害人的健康。
(1)資源枯竭的表現(xiàn)有哪些?(4分)

 (2)人類與大自然是怎樣的關系?(7分)
 


(3)請為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寫兩條宣傳標語。(4分)
 
17.探究與實踐。(20分)
▲探究一:大自然在“哭泣”!人類怎么辦?
▲探究二: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
某公司張總一行去德國的 分公司出差,駐地同事為他們接風洗塵,多點了些菜,用餐完畢后還有三分之一飯菜剩在桌子上。鄰桌的幾個老太太過 來,說我們太浪費了。“我們買單,剩多 少,關你們什么事?”一位同事出來說。聽到這話,為首的老太太馬上掏出手機撥打電話,叫來了一位政府工作人員。問清情況后,工作人員開出了50歐元的罰單,并鄭重地說:“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你們沒有理由浪費!”


(1)從目前我們面臨的嚴俊的環(huán)境問題來看,作為青少年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采取哪些節(jié)約資源的措施?(10分)

(2)結合我國國情,談談“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的借鑒意義。(10分)
 

18.材料分析題。(共20分)
材料一:公共利益的維護,需要社會組織的參與。其中,公眾對我國非政府組織的力量的公益機構和公益項目的認知度偏低,并不能說明他們沒有愛心和公益心。實際上,在92個被調(diào)查中,66人表示目前關注公益活動,85人表示愿意參加公益活動。在被調(diào)查中,目前沒有關注公益活動的人只有25人,不愿意參與公益的人只有6人。
材料二:某山村經(jīng)濟落后,人們生活水平較低。后發(fā)現(xiàn)了一小型銅礦,該村遂組織力量進行土法開發(fā),村民的收入逐漸有了提高。但土法開采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大量的廢水流出,使下游的很多村莊苦不堪言,嚴重影響了下游村莊的生產(chǎn)發(fā)展和群眾健康。但該村民認為:我們難得糊涂找到一條發(fā)展經(jīng)濟的道路,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再說,其他的暫且不管它。
調(diào)查還顯示,人們不愿意參與公益活動,其原因51%是“不知道錢 會被怎樣用”。
(1)請問,你同意材料一中不愿參與公益人的觀點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公益組織有哪些?(至少3個 )(8分)

(2)結合材料二,請從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關系的角度思考:這種觀點對嗎?為什么?(12分)


2018年春季八年級第一次月考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45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A A B B A B D A D C D A
二、非選題題。(55分)
16、環(huán)保,人人參與進來。
(1)①物種減少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資源短缺④能源匱乏
 (2) 人類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類與自然通過食物鏈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人類應該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3)略。
17、探究與實踐。
(1)①棄用:放棄使用一次性產(chǎn)品;②代用:自備方便袋,代替使用塑料袋;③節(jié)用:節(jié)省利用能源、資源;如關緊水龍頭、隨手關燈;④慎用:珍惜木材,慎用紙張;⑤重用:一水多用 ;把廢物重新使用,如廢物回收或把廢物再做成有用的物品。⑥使用節(jié)能產(chǎn)品,如節(jié)能燈等。
(2)我國資源形勢嚴峻,必須堅持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建立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才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生活雖富裕了,但也不能浪費資源。
18.材料分析題。
(1)觀點:略。舉例:中國麥田計劃、中國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中國紅十字會、李嘉誠基金會等。
(2)不對。因為:該村土法開采銅礦符合個人和小集體利益的要求,但造成污染卻損害了公共利益。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彼此依賴、相互包容。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自覺維護公共利益,學會正確處理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小集體利益的關系,當二者發(fā)生沖突時,應優(yōu)先考慮公共利益,學會犧牲某些個人利益或群體利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er/1169581.html

相關閱讀:2018年七年級數(shù)學下相交線與平行線期末復習卷(人教版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