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學習方法:學法指導“四階十四式”試說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二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授予方法階?

  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實踐證明,傳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一旦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便受用終生。在實踐中,授予“點金術”可以根據各年級、班級、學生學段的不同學情,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1.集體授課式。在各學期之際,特別是低年級開學之際,教師根據年級、單元、課文實情,抽出一定量的時間在課堂上介紹學法,如怎樣適應新環(huán)境,怎樣制訂新計劃,怎樣預習、聽課、筆記、等,從而在宏觀上讓學生把握學習規(guī)律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規(guī)范”,減少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

  2.資料介紹式。即借?、班級、黑板報、講義等媒體,分層次向學生介紹學法,使學生在課外盡量多地涉獵學法知識,了解方法技能。如每月的?砂才艑W法指導專欄,定期介紹一些實用的學法系列;每期的黑板報可摘錄部分實用的學習經驗;還可印成講義集中介紹。這種方式適于在中等年級間進行。

  3.專題講座式。教師可根據學法內部體系組成若干個專題,抽出部分時間在高年級學生間進行專題講座(如《應試六法》),并佐以具體詳實的事例以加深學生印象,既可彌補平時指導的零打碎敲之缺憾,又能聯系學生實際進行針對性指導,講了就有用,用了則有效。

  4.競賽式。可就某學法的運用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比比誰的學法最快速有效;可舉辦“學法三分鐘演講”、“高考復習法辯論賽”;也可讓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或上屆中考前來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討論者、辯論者、演講者能強化自己的認識,使自己掌握的學法得以系統(tǒng)化,其他學生也從中獲得了寶貴的間接經驗,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實踐。

  5.個別輔導式。對部分基礎差、學習不得法的學生,教師可發(fā)掘他自身的志趣、特長、等優(yōu)勢,不厭其煩地與其個別談話,進行當面指點,具體指明學習程序環(huán)節(jié),具體介紹聽講、、觀察等學法細則,并助其擬定計劃,促其自思開竅,引其升堂入室。

  二、示范指導階?

  葉圣陶先生說:“凡希望學生去實踐的,教師一定實踐;凡戲戒學生不要做的,教師一定不做,也就是說,‘身教第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要時刻不忘“導師”的職責,以身示范,身教言傳,通過對單元中講讀文的深入剖析,不僅把課文的內容輸送給學生,促其“學會”,而且把如何讀這類文章的學法規(guī)律傳授給學生,促其“會學”,讓他們明事曉理,理解方法的本質,掌握方法的要點,為“反三”遷移、觸類旁通奠定基礎。“示范指導”的方式可具體為:?1.身教言傳式。教師可將自己作為“模特兒”,向學生介紹自己如何講求學法,摸到竅門、取得成功的經歷和體會,使學生感受學法的神效,激發(fā)起掌握新學法的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把自己亮進去,將自己如何初讀文章、揣摩品味、雕章琢句的思維方法、過程演示給學生,帶領學生入門臨境,追隨完成一次成功閱讀的全過程。如此,學生得以潛移默化,自然追隨老師學習和運用學法。

  2.教學滲透式。教師可結合課文具體內容,改革傳統(tǒng)的以“教”為核心的課堂結構,設計以“導學”為核心的課堂結構,使學法指導滲透于課堂教學活動中,為“怎樣學習”導向,以形成教與學的同步推進。此時老師須注意準備學法,提示學法,暗示學法要求,設計學法訓練,多解析,多點撥,讓學生既知曉一定量的知識,又接受具體可感的學法指導,一課多得,得得相連,再組成一整體。如教師指導學生釋詞時,可解剖麻雀,介紹拆析合意法、比喻取意法、引伸定義法、語境取意法、反義釋意法等。這種示范指導針對性強,便于學生即時通過實踐來掌握,化為學習能力。

  3.指點矯正式。學法指導尤需要教師為學生排憂解難,扭偏糾錯。當學生因學力、基礎、思維等問題出現“學法信號暫時中斷”現象時,教師則快速反應,側重解決“應怎么辦”問題,為學生思維杠桿提供支點,思維線路搭橋鋪路,因勢利導,將學法內涵具體化,導學生步入“又一村”之境,如指點學生按“定向→質疑→討論→解疑”四環(huán)節(jié)操作即可解決難題。當學生有著不良學法(如記筆記主次不分)和不良習慣(如不復習課本就做作業(yè))時,教師要指點迷津,治病于已然,側重解決“不該怎么辦”問題,引導學生對癥下藥,糾正偏差,并以嚴格的監(jiān)督檢測制度來矯正學生不良習慣。只有這樣,技能技巧才能在學生心靈中生根。

  三、自悟遷移階?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學法指導是送給學生一根拐棍 初中地理,讓他們自我歷練,遷移知識,領悟規(guī)律,“跳一跳摘果子”。這一階,需要老師開辟學生“悟”的渠道,更需要讓學生發(fā)揮主動性,能動感悟、理悟、情悟、行悟。它包括:?1.教材導“悟”式。教材各單元前有“單元提示”,各課文前有“訓練重點”、“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課文后有“思考和練習”,這就說明教材明確告訴了學生“學什么”和“怎樣學”,學生可據“提示”或“練習”提供的思路、要求、方向,去確定學習目標、重點、方法,通過目視、耳聽、手寫,腦想等完成信息的輸入、處理和輸出的全過程,在處理學習各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領悟,形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er/31523.html

相關閱讀:學好初二英語的幾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