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勢和地形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二 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地勢和地形
目標:
知識目標: 1.讓學生認識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
2.讓學生了解我國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
3.讓學生知道我國地形的主要類型及其相關比例
4.讓學生理解我國地形的地理意義和影響
能力目標:1.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景觀圖等地圖的讀圖方法,學會從這些圖中抽取多種信息,歸納分析相關
地理特征(本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2.加強學生對地形特征及其意義、影響的理解能力
3.掌握通過列表記憶地理事的方法
4.建立辨證分析地理事物利弊的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標:1.培養(yǎng)學生樹立辨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念,正確理解地理現(xiàn)象的利弊優(yōu)劣和地理事物間的相互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建立正確的人地觀
3.要求學生正確客觀地認識、評價我國的地形環(huán)境,熱愛這片土地。
重點:1.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國地形的地理意義和影響
教學難點:1.我國地形的地理意義和影響
2.較多的地形區(qū)名稱
教學方法:堂講授、讀圖畫圖、活動討論、練習評講
教具準備:學生地圖冊或教學掛圖
時安排 2時
第一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同學們:從上一中,你學道了什么?請同學們自由回答
新教學:我們生活在祖國大家庭里,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 ?這一我們研究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首先,我們研究第一節(jié),地勢和地形(板書:第一節(jié) 地勢和地形 ) 這節(jié)我們研究第一個問題——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在過去的程中,我們曾經(jīng)學過,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高度,哪位同學再告訴我們。(同學回答)(提示)綠色表示什么?黃色表示什么?藍色表示什么?棕色表示什么?白色表示什么?顏色深淺反映什么。(總結答案)綠色表示較低的平原。黃色表示丘陵和較高的地方,藍色表示海洋,棕色表示高原地,棕色越深表明海拔高度越高,白色表示海拔更高,蘭色越深表明海洋越深,綠色越深表明地形高度越低。
打開中國地形圖,我們看到:我國的東部顏色多是淺色的,有許多黃色、綠色、藍色,而西部顏色多是深色的,棕色甚至白色比較多,這說明什么呢?(請同學回答)對,這說明我國地形西部高,東部低。請同學們注意,這就是我國地形的總趨勢,也是我國地形的一個基本特征。(板書: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一.總趨勢:西部高,東部低)不僅如此,請大家仔細讀中的我國地形剖面圖,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同學讀圖回答)一方面,我們發(fā)現(xiàn)我國地形總趨勢是自西向東降低;另一方面,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種降低的趨勢并不是均勻的,而是呈階梯狀下降,這也是我國地形的一個重要特征。(板書:呈階梯狀分布)
那么,我國地形的階梯有哪幾級?它們是怎樣分布的呢?請同學們對照書上的圖2.1、2.2看一看。(請同學回答,三級階梯,四級階梯)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陸地上自西向東有三級階梯,如果算上沿海大陸架,就有四級階梯。下面讓我們進一步看看這幾級階梯都有哪些特點:那位同學先說第一級階梯(同學回答: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在我國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昆侖脈、祁連脈、橫斷脈與第二級階梯為界)(板書: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
多媒體顯示:三級階梯示意圖
教師邊操作鼠標,邊點擊每一級階梯,形象,直觀,學生易于掌握,效果較好
(先補充、糾正學生的表述)通過這位同學的描述,我們掌握了第一級階梯青藏高原的位置、界線和平均海拔高度。下一位同學就從這幾方面為我們介紹第二級階梯(同學回答:第二級階梯:青藏高原北邊、東邊,平均海拔1000-2000米,東以大興安嶺、太行脈、雪峰與第三級階梯為界)。(板書:第二級階梯:青藏高原北邊、東邊,平均海拔1000-2000米)下面我們再看第三級階梯:它是第二級階梯以東的地形,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下,(板書:第三級階梯:第二級階梯以東的地形,海拔500米以下)這里就是我們生活的區(qū)域,在這里,眾多東流入海的江河將攜帶的泥沙沉積下,形成依傍海、縱貫南北的沖積平原。在第三級階梯的東面還有一級階梯,就是近海大陸架:(板書:大陸架:近海水域,水深不足200米)這里地勢平坦,水深不足200米,島嶼星羅棋布。
當我們認識了我國階梯狀地形這一基本特征以后,下面對照第23頁圖大家做一做題目。(板圖:中國輪廓圖,含長江、黃河)
第一題,我們請一位同學到黑板前畫圖,其余同學在自己本的圖上畫圖。
請你在輪廓圖上畫出三級階梯的界線(允許臺下同學提示)在這些界線上有那些脈,請你也畫上!ㄋ┊嫷膶?哪位同學糾正。
第二題,我國大陸地勢西高東低,面向海洋,這種分布對我國氣候和河流流向可能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板書:西高東低、面向海洋的地勢對氣候、河流的影響。)(請同學回答)(參考答案:利于氣流自東向西深入內地;河流流向大多自西向東流入海洋。)(最好配以板圖:地形剖面示意圖)(如果學生有更多的答案應當鼓勵)
第三題,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時,落差有什么變化?有什么利用價值?(請同學回答 )(參考答案:產生較大落差,可以建水庫,發(fā)電。)(板書:地形落差導致水力資)(延伸問題:你知道在這些階梯的界線上有哪些水庫嗎?)
第四題,我國地勢對東西交通會產生什么影響?(板書:我國地勢對交通的影響)(請同學回答 )(參考答案:河流水運溝通東西交通;但對陸路交通有一定阻礙。)
通過以上的活動,我們知道:我國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地形基本特征對氣流氣候、水河流流向、交通等等都產生重要影響。讓我們再想一想,如果我國的地勢不是這樣,比如“東部高,西部低”哪會是怎么樣的情況呢?(可引導學生沿著上面各題的思路反向思維,根據(jù)時間把握展開程度)(參考答案:氣流難以深入內陸,干旱面積擴大;河流自東向西流;交通不便,不利對外交流;)
以上學習了我國地形的一個基本特征,下面我們再認識我國地形的另一個基本特征:地形復雜多樣(板書:二.地形復雜多樣)
有沒有同學知道,在地球陸地表面有哪些地形類型呢?(請同學回答 )(高原、地、平原、丘陵、盆地)我們?yōu)槭裁凑f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呢?大家對照地圖看看,剛才提到的高原、地、平原、丘陵、盆地這些類型我國是不是都有?(板書:類型齊全)不僅都有,而且它們縱橫交錯、相互交織(板書:相互交織),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間夾著脈,脈間又鑲嵌著平原、高原、盆地;此外,在每一種地形內部,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板書:內部差異)。
下面我們再具體的認識一下我國的一些地形:請對照圖2.4
高原:我國有四大高原:它們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內蒙古高原。(板書:高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內蒙古高原)請一位同學告訴我們,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請同學回答)(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貴高原在西南,黃土高原在北方,內蒙古高原在黃土高原北面)它們雖然都是高原,但是還是存在很大差別。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這里有高原牧場,荒漠、草原,還有許多世界知名的脈、高峰,比如珠穆朗瑪峰。巔白雪皚皚,冰川廣布。黃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黃土,地形豐富多姿。黃土質地疏松,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許多地方溝壑縱橫。云貴高原地面崎嶇不平,農田多為重重疊疊的梯田,城市、村莊多集中在“壩子”里。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無垠。東部水草豐美,西部是荒漠草原。平原:集中東部,這里經(jīng)濟發(fā)達,人口集中(板書:平原: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在我國東部還分布著一些丘陵:如江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緩,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這里(板書:丘陵:起伏和緩,江南丘陵)。在群環(huán)抱之間還有一些盆地,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板書: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以上主要要求學生把握地形位置,根據(jù)時間情況掌握各種地形的描述詳略)
轉承下:在五種地形中,我國分布最廣的是地,那么,地在我國是怎樣分布的?各種地形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哪些影響?請同學們后思考,下節(jié)我們再進一步討論。
另外:請同學們將書翻到30頁,看第3題的(2),下節(jié)我們再討論。
反思: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對我國的地勢有了教清醒的認識,三級階梯掌握的較好。

第二時
導入新:上節(jié),我們學習了我國地形的幾個基本特征,現(xiàn)在請同學回憶一下,
地形總趨勢:西部高,東部低,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地形復雜多樣:具有多種多樣的地形類型: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地。
我國地形還有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區(qū)面積廣大(板書:三.區(qū)面積廣大)我國有眾多的脈,請同學們首先閱讀”中國脈分布示意圖”(26頁圖2.6) 讓我們從圖中找出一些規(guī)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我國脈的走向主要有哪幾個方向
2. 在幾個主要方向上有哪幾條脈
3. 這些脈的位置在那里,與其他盆地、高原、平原等有何關系
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回答 )有哪幾個走向?(東西走向、南北走向、東北-西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
第二個問題:(請同學回答 )東西走向的脈有哪幾條?(天、陰、燕,昆侖、秦嶺,南嶺)南北走向的脈有哪幾條?(賀蘭、六盤、橫斷脈)東北-西南走向的脈有哪幾條?(長白、武夷,大興安嶺、太行、巫、雪峰)西北-東南走向有哪幾條?(阿爾泰,祁連,喀喇昆侖)大家看看,在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脈比較多呢?(請同學回答)對了,在縱橫交織的脈,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的脈為主(板書:地:縱橫交織的脈,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為主)
分析:區(qū)面積廣大,有哪些利和弊?
分組交流:由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現(xiàn)在,我們按照本的要求,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將不同走向的脈分別連線。(給幾分鐘時間)
連線以后,可以看到:這些脈將大陸分隔成許多網(wǎng)格,盆地、高原、平原等
就分布在這些網(wǎng)格中。(板書:網(wǎng)格狀地形)
下面,我們接著做27頁填表題
脈 兩側的地形區(qū)
西側東側
橫斷青藏高原云貴高原
巫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
脈兩側的地形區(qū)
北側南側
天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昆侖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我國是一個多的國家,地面積約占陸地面積的1/3。加上高原,兩者約占60%,其中近一半是難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這些地和高原多集中在西部地區(qū)。
前面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五種地形在我國都有分布,下面讓我們對照圖2.8和29頁表,一面做題,一面分析我國地形類型的特點。
地形類型百分比%對應的圓心角
地33118.8º
高原2693.6º
盆地1968.4º
平原1243.2º
丘陵1036º
通過作業(yè),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我國的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板書:地高原比例高),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達到70%。這說明區(qū)在我國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廣大的區(qū)給我們國家的經(jīng)濟開發(fā)建設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帶許多困難,但也有不少有利條。請同學們從利和弊兩個方面考慮考慮區(qū)對我國的影響。(板書:區(qū)在經(jīng)濟開發(fā)、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利弊(兩分鐘思考后請學生發(fā)言,注意啟發(fā)學生舉例說明)(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板書:
利 弊
發(fā)展旅游 地面崎嶇,交通不便
采礦 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
多種經(jīng)營 生態(tài)脆弱
…… ……
參30頁第2題 )
在區(qū),常有一些自然災害對我們開發(fā)利用區(qū),維持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構成威脅。區(qū)常見自然災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板書:區(qū)常見自然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如有多媒體等影象資料可使用)看看書上29頁,這些災害都有哪些表現(xiàn)和特征,我們應當如何防治。(根據(jù)選講,如有時間可進一步解釋這些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如滑坡造成鐵軌變形移位)
最后,請同學們將書翻到30頁,看第3題,讓我們討論書上提出的問題。
反思:堂上學生興趣很高,脈兩側的地形大部分同學能掌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er/34956.html

相關閱讀:第二章 第二節(jié) 中國的氣候 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