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七章第七節(jié)比熱容導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七 第七節(jié) 比熱容
學習目標:
1.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熱和放熱
2.知道比熱容概念,會用比熱容公式計算熱量
重點:比熱容 熱量計算 難點:用比熱容公式計算熱量
前檢測:
1.關于分子動理論和物體內能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一壺開水冷卻,溫度降低,內能不一定減少
B.冬天用熱水袋取暖,人體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變內能
C.壓在一起的鉛片和金片,幾年后剖開,切面處互相滲透,屬于擴散現象
D.和平號空間站墜入大氣層與空氣摩擦生熱,是用熱傳遞的方法改變內能
2.如圖7所示,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有一小團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壓下去,可以觀察到棉花燃燒起。在這個過程中,是通過 方式使空氣內能增加,溫度升高,達到棉花的燃點使棉花燃燒。
3.用鋸條鋸木頭,鋸條的溫度升高,這是通過 的方式使鋸條內能增加的。
4.一個物體的溫度升高了,說明
A.這個物體一定吸收了熱量 B. 外界一定對這個物體做了功
C.這個物體的內能一定增加 D.這個物體內部分子的運動一定加劇
5. 下列現象中,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是
A. 給自行車打氣時氣筒壁變熱 B. 白熾燈泡通電后發(fā)光
C. 曬太陽感到暖和 D. 一壺水在煤氣爐上加熱,溫度升高
6.下列事例中,做功使物體內能增加的是: ( )
A. 內燃機做功沖程中燃氣對外做功B. 利用熱水袋取暖
C. 用氣筒給輪胎打氣,氣筒壁發(fā)熱D. 燒水時,水溫逐漸升高
7.下列事例中,通過熱傳遞使物體內能增加的是 ( )
A.放入電冰箱中的食物溫度降低 B.給自行車輪胎充氣時,氣筒變熱
C.夏天,在陽光的照射下,柏油路面溫度升高 D.冬天,兩手互相搓一搓,覺得暖和
8.下列現象中哪一個是通過做功使物體內能增加的 ( )
A.兩手相互摩擦,手的溫度升高 B.用煤氣爐給水加熱
C.用灌了熱水的熱水袋取暖 D.冬天,在房間內用暖氣取暖,全身感到暖和
新自學:
一、根據經驗回答問題:
1.燒水時,燒開一壺水和燒開半壺水哪個需要的熱量多?為什么?
2.把0℃的一壺水燒到60℃和燒到90℃,哪個需要的熱量多?為什么?
經驗告訴我們:水的質量越大,升高溫度越多,吸收的熱量也越大。
思考:???
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
二、新自學:探究實驗:
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需要吸收的熱量一樣嗎?小組討論:怎樣才能正確實驗并且得出結論?
上完成(演示實驗:)
實驗結論: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 吸收的熱量多。
比熱容: 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符號: 國際單位:
計算公式: 計算熱量公式:
查表得出:水的比熱容: 物理意義:
想一想:1、為什么沿海地區(qū)晝夜溫差變化不大,而內 陸與沙漠地區(qū),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呢?

2、冬天取暖用的暖氣,汽車發(fā)動機的冷卻,為什么要用水做工作物質?

堂練習:
第一關:1.向秧田中灌水可以避免秧苗受霜凍傷害。這是利用了水的_____ ___較大的性質。
2.在日光照射下,水泥路面的溫度比潮濕地面的溫度高,這是因為水泥路面比熱容    。
3.下列各種說法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 )
A.固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固體分子間有很大引力的緣故
B.內陸地區(qū)比沿海地區(qū)的氣溫變化顯著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
C.鉆木取火是通過做功的方法改變物體內能的
第二關:1.質量相等的a、b兩種不同液體,分別用兩個完全相同的
加熱器加熱,加熱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14所示,根據圖象
可以判斷a液體的初溫 b液體的初溫(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升高相同溫度,   液體吸收的熱量多。
2.如圖24所示,兩只完全相同的燒杯甲和乙分別放入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兩只完全相同的電加熱器同時加熱,并分別用相同的溫度計測量它們的溫度。為了比較不同物質的吸、放熱能力,實驗步驟如下:
(1)經過一段時間加熱后,觀察甲、乙兩杯中的溫度計,發(fā)現甲杯中水的溫度比乙杯煤油的溫度 ;(填“高”或“低”)
(2)若要水和煤油升高的相同,要停止對 杯加熱,對另一杯繼續(xù)加熱;(填“甲”或“乙”)
(3)實驗表明:質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不相等。
(4)為了比較各種物質的這種特性,在物理學中引入 這個物理量。
3.質量為2kg水溫度由20℃升高到70℃時,水吸收了多少熱量?[c水=4.2×103J/(kg•℃)]


第三關:
1、銅的比熱是鉛的比熱的3倍,它們的質量之比是2:1.若銅塊和鉛塊吸收的熱量相等,則
銅塊和鉛快升高的溫度之比是 .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er/50271.html

相關閱讀:我國農業(yè)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