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級政治上冊全冊表格式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一單元 跨越代溝
第一 走近父母
第一時
時間: 年 月 日 星期:
題關愛與回報本期總節(jié)數1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感悟父母對自己的關愛,體會父母為撫養(yǎng)自己付出的辛勞,對立孝敬父母的觀念,將對父母的孝敬落實到實際生活中。
能力目標能正確認識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換位思考”的能力,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種方式關愛父母。
知識目標理解父母之愛的偉大,知道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現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
教學重點孝敬父母需要從實際行動做起,從小事做起。
教學難點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現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
教學過程及措施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 猜猜這些圖片是什么 選擇幾張父母照顧孩子的圖片,遮蓋其大部分,露出一小部分,讓學生猜猜這些圖片的內容。 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入本節(jié)主題。
我身邊的父母讓學生展示幾張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重新回味長大的歷程,回顧自己的成長之路,引出自己的成長與父母的關系。 從自己的成長導入與父母的關系。
小組活動:說說我的成長故事 成長的辛苦:回味自己成長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如生病、在外面受委屈等,說說自己當時的感受和自父母的幫助。 通過回顧自己的成長里程,感受父母撫養(yǎng)的辛苦。
說說我所知道的父母 不同年齡階段,父母愛護的內容不同,從生活小事到精神安慰等,都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學生查找有關父母的故事,如英雄的父母、小說中的父母、自己的父母等,體會父母在兒女成長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和痛苦,從而體會世界上只有父母的愛是最偉大的,是不求回報的。 父母的愛護是我們成長的陽光和雨露。
假如沒有父母的關愛 教師舉反例 :對孤兒院長大的孩子與正常家庭長大的孩子的對比調查發(fā)現,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其智商、情商均低于有父母關愛的正常孩子。 體會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
討論:如何報恩、何時報恩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學生通過查找和交流古代孝子的故事,了解他們是如何孝敬父母的,體會他們?yōu)楹稳绱诵㈨樃改。從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等我長大了再孝敬父母”說起,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讓學生明白孝敬父母要從現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引導學生認識到孝敬父母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拓展:父母的艱辛 找一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父母印象最深、感到最難的事情,寫下,拿到班里交流。
小結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關愛。父母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孝敬父母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對父母愛的回報應該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教學反思

第二時
時間: 年 月 日 星期:
題溝通與交流 —— 做知心朋友本期總節(jié)數2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父母,積極調適和克服“逆反”心理;樹立同父母平等溝通的意識,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同父母平等溝通的能力;克服“逆反”心理,進一步形成自我調適、自我控制的能力。
知識目標了解 “逆反”心理的表現、危害,掌握調適“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技巧;知道與父母平等溝通的重要性。掌握與父母平等溝通的技巧,懂得處理與父母關系具體方法,孝敬父母和長輩。
教學重點與父母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與父母溝通需要平等和相互尊重,學會辯證地看待 “逆反”心理,能積極調適并克服“逆反”心理。
教學過程及措施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活動設計設計意圖
第一環(huán)節(jié):關注矛盾小品導入: 一個電話引起的風波
故事梗概:最近,總有電話找小雨,每當有人打電話找小雨,媽媽都想知道打電話的是誰、說了什么。而小雨不愿意讓媽媽了解自己的隱私,由此產生的“神秘”,引發(fā)了母女之間的爭吵。(學生可以發(fā)揮) 承認現實中青少年與父母之間存在著矛盾,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第二環(huán)節(jié):分析矛盾學生小組討論:我的感受和看法
聯系身邊的故事,讓學生談談如何看待與父母的矛盾和沖突、矛盾的存在對他及家庭的負面影響。從學生身邊的矛盾說起,使討論的話題更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
材料展示:父母的心聲 選一些父母對這種矛盾的看法,讓學生聽聽家長的心聲。 學會換個角度看問題,學會換位思考。
分析產生矛盾的原因學生發(fā)表看法后,教師進行總結。以下幾個方面供教師參考。(提醒要從雙方身上找原因)(1)學生處于青春期,獨立性增強;(2)父母不舍得放手,處處關注;(3)年齡和閱歷差異,造成雙方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的差異;(4)對同輩群體的依賴,加劇了與父母的疏遠。 平靜、理智而客觀地分析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這也是思考問題的一種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解決矛盾 針對上述案例,學生分小組討論,提出解決的辦法。教師歸納,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態(tài)度,尋找?guī)追N方法”。
一個態(tài)度:主動、愉快地與父母溝通。幾個辦法:(1)通過聊天、寫信等方式,打開心扉,主動與父母溝通;(2)換個角度看問題,用放大鏡看父母的優(yōu)點,體會父母的辛苦與關愛;(3)產生矛盾后,抑制急躁情緒,妥善處理;(4)經常反思、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情緒。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的討論中產生,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更利于他們接受。
拓展:朋友般的世界爸爸媽媽寫給我的信:選擇幾個與父母存在比較尖銳矛盾的學生,請他們的父母給自己的孩子寫封信。堂上,讓學生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反省自己的過失。 在感動中學會溝通與理解。
總結由于學生年齡和經歷的限制,父母仍然是他們解決難題的主要支持力量,只有父母的愛是最無私的。從父母的雙翼下走出,還需要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在與父母的相處中,要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學習,共同發(fā)展。
教學反思

第二 理解老師
第一時
時間: 年 月 日 星期:
題走近心靈,做知心朋友本期總節(jié)數3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愿意與老師交往,積極與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認同教師職業(yè)所蘊涵的價值取向,如奉獻、敬業(yè)、愛等;主動增進與老師的感情,尊敬老師,理解老師,體諒老師;認同新型師生關系之民主、平等的價值取向,積極建立和諧和師生關系。
能力目標能夠理解評價老師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能夠通過恰當的方法表達對老師的感情。能夠理解師生交往中的矛盾沖突,能夠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能夠遵循師生交往的基本原則與老師交往。
知識目標了解老師工作的基本特點;知道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內容;了解與老師交往、溝通的基本原則。
教學重點了解老師工作的特點。
教學難點了解老師工作的特點。
教學過程及措施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設計設計意圖
導入:教師楷模的故事 播放一段勞模教師的動人故事。 了解社會對教師工作的認可。
大家談:說說我的老師 學生說說自己的小學老師和中學老師。說說“我”與老師交往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事。通過討論,學生回味成長過程中與老師交往的點點滴滴,從而體會老師在“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體會老師伴隨“我”成長的過程,不僅是以知識培育我們,更是在做人上給“我”以幫助和指導,體會老師工作的辛苦與偉大。
教師總結 結論: 教師伴隨著學生成長的全過程;教師是家長之外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的人”。
老師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老師 呈現心理學家的調查:近100%的老師都認為自己愛學生,而感受到老師愛自己的學生只有70%左右。教材中的調查結果為:大部分學生認為“老師不好相處”。讓學生分析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認識到師生關系中存在不和諧的音符,從而從另一個角度理解師生關系的重要以及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不易,也讓學生了解教師的想法!坝H其師,信其道”,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保障。 認識師生關系的狀況,感受教師和學生對師生關系認識上存在的差異。
老師想說的話 選擇幾篇教師寫給學生的學期評語,在全班交流,讓學生體會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 讓學生體會老師的良苦用心。
拓展活動:老師,我想對您說 學生分小組,寫出平時沒有機會對老師說的肯定和感激的話,也可以寫對老師的意見或建議,幫助老師認識和改正自己。 營造師生平等溝通的機會和環(huán)境。
總結 教師對學生的成長的影響是終生的,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保證。維護師生關系是師生共同的責任。主動營造和維護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是一種智慧的體現,更是邁入社會所必需的歷練。 教師的總結對學生正確看待師生關系中“我”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導向作用。
教學反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er/52649.html

相關閱讀:陜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學設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