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描述運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1.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
⑵知道要判斷物體是否運動首先要選取參照物。知道運動的相對性。
⑶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過程與方法
⑷通過對大量生活事例的觀察、討論和分析,認識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學習從具體現象中歸納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方法。
⑸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判斷物體是否運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⑹通過學習自然界運動形式的多樣性,意識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處于永恒的運動之中,樹立“物質是運動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2.教材說明
本節(jié)主要內容有:機械運動,參照物,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的多樣性。
運動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現象,宇宙中的萬物都處于永恒的運動之中。其中機械運動是自然界最簡單、最基本的運動形式,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種自然現象。機械運動的知識是學習其他各種運動的基礎,也是本章進一步學習“速度”、“運動和力的關系”的必備知識。
教材的編寫思路:本節(jié)教材由淺入深,先讓學生認識什么是機械運動,再進一步探討運動的相對性和多樣性,即:機械運動→怎樣判斷物體是否運動→運動的相對性→自然界中運動的多樣性。教材每一個知識點的展開,大都是從生活現象入手,通過對具體事例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然后通過“想一想”欄目,引導學生運用有關知識分析實際問題。本節(jié)教材最后對運動的知識進行了拓展,讓學生在更廣闊的背景下認識運動: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是運動的,自然界存在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
本節(jié)重點: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事例,認識機械運動及其相對性。
本節(jié)教學難點:生活中所說的運動和靜止,大都以地面為參照物,在學生的日常觀念中認為大地是靜止的,所以選“運動的物體”為參照物并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需要克服學生頭腦中前概念的影響,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參照物既是本節(jié)的一個知識點,參照物的選取也是研究機械運動的重要方法。參照物的概念幾乎貫穿本節(jié)的始終,認清參照物對于研究機械運動的重要作用,是本節(jié)教學的關鍵。
3.教學建議
在生活中,學生對運動已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實例讓學生理解機械運動、參照物、運動的相對性等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和歸納能力。
由于本節(jié)內容與生活聯系密切,所以課題的引入比較容易,引入的方法也很多,以下兩種方法可供參考。
通過畫面引入:剪輯一些與運動有關的視頻資料,用多媒體播放。如激烈的足球比賽,優(yōu)美的冰上芭蕾;火箭拔地而起,瀑布飛流直下;遼闊的草原上萬馬奔騰,蔚藍的天空中飛機編隊拖著彩色煙霧在做特技飛行;子彈擊碎雞蛋的慢鏡頭特寫,花朵盛開的快鏡頭播放……畫面戛然而止,學生意猶未盡。這時,可聲情并茂地誦出章首詩或如下文字:“星移斗轉,滄海桑田,草長鶯飛,萬馬奔騰。公路上車輛如梭,川流不息;長空里機群呼嘯,風馳電掣。運動使我們的世界變化多姿。宇宙中的一切都在運動嗎?物理學中怎樣描述運動?”從而引出課題。
利用詩詞引入:上課伊始,教師用舒緩的語調吟誦如下詞句(最好用多媒體打出字幕,并配一幅相關的風景畫或動畫,輕聲伴奏我國古典樂曲,如《高山流水》等,效果更佳):
浣 溪 沙(敦煌曲子詞)
五兩竿頭風欲平,
張帆舉棹覺船輕,
柔櫓不施停卻棹,
是船行。
滿眼風光多閃爍,
看山恰似走來迎,
仔細看山山不動,
是船行。
學生沉浸在詩詞的意境中,這時教師設問引入課題:究竟是山在動、還是船在行?為什么“看山恰似走來迎”?這節(jié)課我們將從物理學的角度來探討“運動和靜止”。
什么是運動和靜止
這部分教材包括三項教學內容:機械運動,參照物,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
教學時可以按照教材的順序,先列舉大量機械運動的實例,歸納出什么是機械運動;然后讓學生分析教材圖9-1,總結出參照物的概念和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方法;最后讓學生運用參照物的知識,解答“想一想”欄目中的問題,以落實相關知識。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教學過程更加貼近學生,也可以打破教材的編寫順序進行教學:即開始不學機械運動的定義,而是采取“解剖麻雀”的辦法,直接由“活動1”入手,讓學生通過一個具體的實例(教材圖9-1所示的游戲圖),體會判斷物體運動和靜止的方法,建立參照物的概念;然后由此展開,讓學生列舉更多機械運動的例子,總結出機械運動的定義。這樣處理的好處是:教材圖9-1非常直觀,有關場景學生比較熟悉,對學生來說有親近感,由此切入認識運動,有利于學生將生活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正如《物理課程標準》所說:物理教學要“重視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時生活經驗的作用……強調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獲得知識,不要求嚴格按照知識在學科中的邏輯關系進行教學!绷硗,因為機械運動的定義中隱含著參照物,如果先學機械運動,學生不容易透徹地理解機械運動的定義,而這種處理方式可以有效地突破這一難點。具體教學建議如下。
關于“活動1”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帶著以下兩個問題觀察教材圖9-1:
⑴對比(a)、(b)兩圖,判斷:哪個小孩運動了,哪個沒動?
⑵你判斷的根據是什么?
第一個問題,學生容易回答;重點應放在第二個問題上,教師不作任何提示,要留足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感悟,體會“比較”的方法。
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點明參照物的概念:(可見)要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先要選一個物體作參照,這個物體叫參照物。
然后讓學生總結判斷物體運動和靜止的方法(教師可引導):先選參照物,再作比較,若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改變了,就說這個物體是運動的;否則,就說這個物體是靜止的。
最后讓學生解答“想一想”中的問題,及時鞏固參照物的概念,練習用“比較法”判斷物體是否運動。該問題的答案為:⑴靜止,靜止,運動;⑵運動。
關于“機械運動”的教學:
教師引導:除了以上例子外,還有哪些物體是運動的?你是以什么為參照物作出判斷的?
學生列舉大量生活實例。
啟發(fā)學生思考總結:這些實例有什么共同特征?從而得出機械運動的定義。
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可以回放本節(jié)課引入時所用的古詩詞(也可以用教材上的例子),讓學生思考如下問題:“看山恰似走來迎”,是以什么為參照物作出的判斷?“仔細看山山不動”又以什么為參照物?若以船為參照物,站立在船上的人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以大地為參照物,船上的人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對此你有何感想?
由此得出:同一物體,相對不同的參照物,判斷結果可以不同,機械運動的這種性質叫運動的相對性。
為了使學生對運動的相對性有更直觀的認識,建議讓學生做做下面的實驗:將課本放在課桌上,把鋼筆或圓珠筆固定在課本上,推動課本沿桌面緩緩移動。讓學生思考回答:以課本為參照物,筆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以課桌為參照物,筆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然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列舉更多運動相對性的例子,以豐富學生的認識。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實例,讓學生分析(如能播放一些生活實際場景的錄像片,效果更好),以下例子可供參考:
⑴公路上,汽車在奔馳,司機感覺路旁的樹木在向后退;而站在路邊的小明卻說樹木是靜止的。他們各以什么為參照物?
⑵在商場的自動扶梯上,媽媽告訴5歲的兒子:“站好啦,別動!”這里的“別動”是以什么為參照物?以什么為參照物他們是運動的?
⑶以車把為參照物,自行車鈴鐺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以地面為參照物,車鈴鐺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⑷我們通常說房屋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參照物?若以太陽為參照物,房屋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⑸人們?yōu)榱搜芯匡w行器的性能,一般先在地面上做“風洞”實驗:讓高速氣流吹過靜止的飛行器模型,效果與飛行器模型在空中高速飛行相同。說說這樣做的道理。
⑹在接力賽中,為保證交接棒順利進行,兩位運動員奔跑的快慢應盡可能一致,為什么?(請參加過比賽的學生講)
⑺請運用運動的相對性分析“刻舟求劍”的故事。
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里還可以介紹“運動的相對性”在電影特技鏡頭中的應用:例如要拍攝孫悟空騰云駕霧的情景,一般先拍出孫悟空在布景云朵上表演的鏡頭,再拍出天空中真實的白云、地面上的山河湖泊,然后將兩組畫面放到“特技機”中疊合,疊合時迅速移動作為背景的白云、山河,由于人們習慣以地面為參照物,所以觀眾感覺到孫悟空在駕云飛行。為方便說明,教師最好制作一個Flash課件,或制作抽拉式投影片,并按下列順序演示:⑴作為背景的藍天、白云、大地不動,使孫悟空運動;⑵孫悟空不動,藍天、白云、大地的背景運動。學生感覺兩次好像都是孫悟空在運動,從而體會到運動的相對性所造成的神奇的視覺效果。
“想一想”答案:靜止,運動。
通過“活動2”的討論,應使學生認識到:⑴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⑵在研究具體問題時,參照物的選擇應根據需要和方便而定;⑶從廣義上來說看,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是運動的,自然界中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
自然界中運動的多樣性
有條件的學校,教師課前可以收集一些有關天體運動、地質運動、微觀粒子運動、電磁運動、生命運動等方面的視頻或圖片資料,在課堂上播放,并引導學生列舉更多的例子,通過大量事例使學生意識到:運動是自然界普遍的現象,物質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
如果學校條件不足,可充分利用教科書這一重要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自學課文有關內容,在此基礎上,師生再列舉一些實例,以豐富學生對運動多樣性的認識。
4.教學評價
課堂測評
1.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你是如何認識運動和靜止的?你通過哪些事例認識到運動和靜止具有相對性?
2.怎樣用“比較法”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
3.“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边@是陶淵明的兩句詩,詩人用“淪”和“出”兩個字對運動作了形象的描寫。那么他描寫這兩個運動時,分別以什么為參照物?
4.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時,隨著一聲轟鳴,我國神舟6號飛船成功發(fā)射。我們從電視畫面上看到,火箭冉冉升空,費俊龍和聶海勝安然地仰坐在船艙里。以地面為參照物,宇航員是 的;以費俊龍為參照物,聶海勝是 的;以 為參照物,地球正漸漸遠離而去。
5.小明說:“并非一切物體都在運動,山嶺、樹木、房屋、課桌就是靜止的!”
針對他的這種說法,請談談你的觀點。
6.小紅坐在行駛的客車中,看見前面有一輛卡車同她的距離不變;看見后面有一輛小轎車離她的距離越來越遠,而小轎車與路旁的交通標志牌間的距離不變。
⑴如果以交通標志牌為參照物,客車是    的,小轎車是    的。
⑵如果以卡車為參照物,客車是    的,小轎車是    的。
7.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位法國飛行員在高空飛行時,發(fā)現臉旁有一個小東西,一把抓過來,竟然是一顆飛行的德國子彈!什么情況下飛行員能輕易地抓住飛行著的子彈?
參考答案1.略 2.先選擇參照物,再作比較: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位置改變了,就說這個物體是運動的;如果相對參照物物體的位置沒有變,就說這個物體是靜止的。 3.描寫“日”的運動時,以“西河”為參照物;描寫“月”的運動時,以“東嶺”為參照物。 4.運動 靜止 飛船(或宇航員) 5.我們平常說“山嶺、樹木、房屋、課桌靜止”,是以地面為參照物作出的判斷;如果以太陽為參照物,它們隨著地球一起轉動。運動是宇宙中的普遍現象,自然界中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 6.⑴運動 靜止 ⑵靜止 運動 7.當子彈和飛機運動的快慢和方向相同(或相近)時,以飛行員為參照物,子彈幾乎是靜止的,此時飛行員能輕易地抓住子彈。
“自我評價與作業(yè)”指導
1.地面 太陽 車窗(或汽車、乘客等) 地面 2.“竹排江中游”,是以江岸(或地面)為參照物;“青山兩岸走”,是以竹排(或竹排上的人)為參照物。 3.岸 舟 4.飛機的空中加油早已實現,60年代初美國波音公司試制出全球首架空中加油機KC-135。典型的加油方式是:加油機在前飛行,向后伸出漏斗狀套筒輸油管,受油機從后下方逐漸靠近并瞄準輸油管,將受油管伸進漏斗狀輸油管;此時兩機速度相同,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油料快速輸入受油機;加油完畢,受油機減速,“退出”加油區(qū)域,輸油管和受油管也縮回機內。要準確地實施空中加油,必須保證加油機和受油機飛行的快慢、方向相同,加油機的飛行高度要高于受油機的飛行高度,而且兩機飛行要平穩(wěn)。目前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國家有:中國、美國、英國和俄羅斯。
●課外活動
要求學生通過上網、查閱科技書籍等方式獲取相關信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er/56621.html

相關閱讀: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