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遼闊的疆域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要求
1.掌握我國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特點,學會運用地球儀或東、西兩半球地圖說出我國的位置,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yōu)越性。
2.知道我國的面積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學會在亞洲地圖上查閱我國陸疆和陸上鄰國、海疆與瀕臨的海洋及海上鄰國;學會在中國地圖上查閱中國的四至,量算我國領土南北端之間、東西端之間的距離;學會運用世界地圖及有關統(tǒng)計資料,比較中國和其他面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的面積大小和位置優(yōu)劣。
3.知道我國現行三級行政區(qū)劃,學會在中國政區(qū)圖上熟悉省級行政單位的全稱、簡稱、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國省級行政區(qū)填充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稱。
4.通過認識我國遼闊的領土和優(yōu)越的位置,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興國之志,增強改革開放的意識;了解香港、澳門和臺灣都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使學生樹立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必定實現的信念,培養(yǎng)學生維護祖國統(tǒng)一、保護祖國領土完整的神圣責任感。
【課時安排】2~3課時
【位置優(yōu)越】
1.引入新課
(1)由于學生已學過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對如何我國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讀圖要求。在引入新課的時候,可以充分聯系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例如復習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劃分的知識,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插圖,在圖上辨認我國的半球位置;聯系五帶劃分與北溫帶范圍的知識,在圖上辨認我國的五帶位置;聯系大洲與大洋位置的知識,在圖上辨認我國的海陸位置,進而分析我國位置在氣候、農業(yè)、國際交往上的優(yōu)越性。
(2)直接通過活動教材提供的資料,引導學生評價我國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優(yōu)越性。在學生的討論中得出結論:一些緯度較高的國家(例如俄羅斯和加拿大等)或緯度較低的國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屬的溫度帶,限制了農業(yè)的多種經營;一些內陸國(例如蒙古等),由于不臨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國家對外貿易的發(fā)展;而一些島國(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環(huán)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國家的領土范圍,但沿海多港灣、海上交通便利,為這些國家對外開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條件。通過與世界上一些著名國家的比較,加深學生對"我國地理位置優(yōu)越"的理解,并為今后教學對外貿易、沿海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等方面的特點作好必要的鋪墊。
(3)評價"位置優(yōu)越"時,還可以將緯度位置與海陸位置等進行綜合分析或討論:如果我國不具備東臨大洋的海陸位置,而是深居內陸,就會對氣候和農業(yè)生產產生和現在十分不同的影響。展示我國地形圖,啟發(fā)學生,在相同的海陸位置條件下,我國地勢如果東高西低,會對氣候和農業(yè)生產產生怎樣的影響,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全面觀察、分析、評價問題的方法。
2.轉折深入
采用分組討論這種常見的教學活動,教會學生分析和評價地理位置的方法:啟發(fā)學生從半球圖中分析我國在全球的位置;鞏固用經緯度來確定一個地區(qū)經緯度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析我國所處的溫度帶,就容易得出來緯度位置的優(yōu)越性;海陸位置的分布特點,學生從圖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陸位置不僅影響一個地區(qū)的降水,還對開發(fā)海洋資源、海上交通事業(yè)等方面有一定影響。這樣不僅講清了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yōu)越性,而且也教給學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評價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3.組織學生分組開展討論活動
討論是探究式學習的主要活動形式之一。討論可以鼓勵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而不是敘述事實),幫助學生提高對自己的觀點是充分還是不足的認識,并且懂得對同一事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觀點,有助于知識概念的學習。而且,互相討論學科的思想和方法,在新的領域中運用它們,有助于學生在運用這些觀點的同時獲得自信。
一個成功的討論需要有技巧、積極性和機敏,以及對以上這些要素很好地組織運用。
(1)分工合作學習常常是開展小組討論的最有效的方法,每個小組人數不要超過4人。一個有用的技巧就是:一開始就討論本次活動的目的和任務(有時是教師布置)。
(2)然后推薦組長、主要發(fā)言人、討論記錄人,每個組員都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主動承擔一部分任務。
(3)座位安排是很重要的。討論小組應安排得使任何人都能看見小組的其他人。最好是安排成一個圓形,便于學生與學生兩兩之間的交流。
(4)討論開始時,要求學生寫出他們對一個或兩個特殊問題的觀點可能是有幫助的,這樣可以給他們時間去思考,并且對那些靦腆和表達能力差的學生有幫助。
(5)使討論直接從抽象的概括開始是很難的。開始要用特殊的、簡單的、具體的觀點,然后再擴展到更一般的觀點。
(6)討論評價"我國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時,可以先從課本"活動"題入手,讓學生把"答案"記錄在課本上。
【國土遼闊】
1.引入新課
(1)初一的學生已經認識到我國是一個大國,但中國究竟有多大,不一定有比較完整而概括的了解。在教學時,要求學生掌握我國陸地面積的數值及其在世界各國中所居的位次。通過課本的圖像與資料,要求學生從中國與亞洲、世界陸地面積的比較,中國和歐洲面積的比較,中國和世界幾個面積較大的國家(例如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陸地面積及其占世界陸地總面積比重的比較中,直觀形象地了解到中國之"大"。
(2)通過引導閱讀"中國疆域示意圖",由學生在地圖上查閱中國四至的經緯度位置,量算南北端、東西端的距離,再結合課本"中國領土的四端"形象化的圖解,以及課本里中國陸疆和海岸線長度與赤道長度的比較,多側面地加深對我國之"大"的印象,從而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
2.關于鄰國部分,可在學生已學過世界地理知識的基礎上,從讀圖著手,重點掌握各鄰國與我國之間的相對位置。在教學時,可按逆時針方向從各方位上辨認我國的陸上鄰國,例如東部是朝鮮,東北(俄羅斯南部也有一小部分與我國新疆接界)是俄羅斯,北部是蒙古,西北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自西部至南部依次是阿富汗、巴基斯坦(與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qū)接界)、印度(其東部也有一部分與我國西藏東南部接界)、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老撾、越南。隔海相望的海上鄰國自北向南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與文萊,以及印度尼西亞。
帶領學生閱讀"世界政治地圖"和"中國疆域示意圖"時,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讀圖方法。在地圖上辨認鄰國時,一般從朝鮮開始,在圖上按逆時針方向找出15個陸上鄰國,以及東部和東南部隔海相望的6個國家。讀圖時,較難區(qū)別的是西鄰的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四國。它們與我國相鄰的國界較短,國名也容易混淆?耸裁谞柺怯《扰c巴基斯坦兩國有爭議的地區(qū),兩國各控制一部分。我國與巴基斯坦控制區(qū)已劃定正式邊界。
如此眾多的陸上與海上鄰國,一方面有利于對外交往與合作,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利益爭端而導致領土糾紛。
3.關于我國的臨海,教材主要有三層含義。
(1)使學生了解我國臨海的名稱和位置。在教學時要分清臨海與領海的不同含義,渤海、瓊州海峽是我國的"內海",與世界地理所講的一些"內海"兩者的含義不同。
(2)使學生了解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廣大,約3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海洋大國之一。
(3)使學生了解我國有美麗多樣的海洋環(huán)境,有富饒多樣的海洋資源。
【34個省級行政區(qū)】
1."34個省級行政區(qū)"這一部分,既要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的三級行政區(qū)劃,還要辨認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相對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間分布,在教學上是個難點,其難不在于"深"而在于"多"。必須合理安排教學進度、研究教學設計。把教學重點放在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上。 2.在引入新課時,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各自的戶口所在地。接著教師再舉例介紹我國的三級行政區(qū)劃,并說明三級的關系(例如北京市、大興縣、長子營鄉(xiāng))。
也可從我國遼闊國土的地理事實談起,說明我國疆域遼闊,地區(qū)差異顯著,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經濟建設,我國設置了各級行政區(qū)劃,最高一級是省級行政區(qū)。
在介紹我國省級行政區(qū)的構成后,還可作適當的補充介紹:隨著經濟建設的發(fā)展,本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團結,有利于鞏固國防,對省級行政區(qū)以及各級行政區(qū)可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變更,例如海南省的設置,重慶(直轄)市的設置等。
3.教學省級行政區(qū)的相對位置,必須充分運用"中國政區(qū)圖"或"中國政區(qū)"投影片或教學掛圖,進行反復讀圖、填圖或拼圖練習,使課本插圖與投影片等各種教學手段有機組合、講與練有機結合,以練為主,達到"心中有圖"的效果。
(1)可聯系上一節(jié)鄰國的教學內容,辨認陸上邊界省區(qū)、沿海省級行政區(qū)進行教學;還可以直接利用活動教材組織學生活動,在活動中學習、熟悉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名稱、簡稱及其分布。
(2)可將我國的省級行政區(qū)分片或串線制成復合投影片,讓學生對照著有注記的課本插圖與無注記的投影片,進行分組練習,熟悉它們的相對位置,并增強記憶。
可將全國省級行政單位分成7部分,例如東北部的黑、吉、遼;北部的陜、甘、寧和內蒙古;西部的新、青、藏;西南的云、貴、川;帶有方向的8個省,即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直轄市京、津、滬、渝;最后7省為蘇、浙、閩、臺、瓊、皖和贛。此外,還有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qū)。分片方法很多,目的是便于學生在圖上記憶。
還可以大陸沿海為線索記憶:遼、冀、津、魯、蘇、滬、浙、閩、粵、桂;以北回歸線穿過的臺、粵、桂、滇為線索熟悉位置;以長江、黃河干流為線索查找流經的省級行政區(qū)等等,反復鞏固練習,為以后的教學作必要鋪墊。
(3)用"中國政區(qū)拼圖"作拼圖游戲是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一種活動。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對各省級行政單位的形狀和位置的觀察能力,拼圖圖板可由學生自己制作。游戲前讓學生在家反復練習,游戲時可以拼全圖,也可以抽出幾個省區(qū),辨認它們的名稱,熟悉它們周圍的省區(qū)。
舉行小組或個人識圖、拼圖競賽,也是一種調動學生積極識記來掌握省級行政單位名稱、簡稱和分布的好辦法,例如拼圖比賽、填圖比賽、各種搶答競賽等,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使學生盡快形成我國省級行政單位分布的空間概念。
4.在省級行政區(qū)名稱的教學中,一要注意內蒙古自治區(qū)的簡稱是內蒙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名稱中不要多加個"族"字;二要注意有兩種簡稱的省區(qū);三要注意一些學生容易寫錯的地名,例如秦、浙、贛、瓊、黔、藏、疆,及安徽省的"徽"字等。至于省級行政中心,在這里只要求初步熟悉一下,待以后的工業(yè)、城市、交通等地理教學中進一步熟悉掌握,一下子全部到位,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er/72632.html

相關閱讀:第六章 認識不同的區(qū)域第一節(jié) 環(huán)境獨特的地理區(qū)域——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