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課題第五單元 第二章 第二節(jié)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學習
目標1、區(qū)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能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3、學會運動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
重點1、區(qū)分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說明動物的行為對動物的生存的意義
3、總結動物 行為形成的原因
難點準確區(qū)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的學習行為
學習
方法自學、合作探究、課上搜集動物行為的相關資料加以討論交流
知識鏈接1、動物的行為泛指動物的動作或活動。包括動物的爬行、奔跑、游泳 、飛翔以及其他的運動方式;還包括動物的取食、攻擊、防御或繁殖等,甚至動物豎起耳朵、發(fā)出聲音、改變體色、靜立不動、注目凝視等都是動物的行為。而心跳、呼吸、血液循環(huán)等,不是動物的行為,而是動物的基本生理活動。
2、動物的行為按獲得途徑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按功能分為:防御、取食、求偶等。如:菜青蟲的取食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而雞的繞道取食行為屬于學習行為。
3、動物的本能是先天性行為的一種,是一些比較簡單的,但大多數又比反射行為復雜得多,它是按預定程序進行的一系列的行為活動,不完全由外界刺激所決定,還決定于體內的生理條件。如,遷徙、地區(qū)占領、作巢、戰(zhàn)斗、交配、保護子女等動作。
4、學習行為會 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 是有差別的,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差。
自主學習1、先天性行為的特征:①動物生來就有的;②由動物體內的___________所決定的行為;③第_________次受到刺激就會作出反應。
2、學習行為(又稱為后天性行為)的特征:①動物_________形成的;②在_________的基礎上,通過__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________而獲得的行為;③______次刺激后才作出反應。
3、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生物生存的意義:①有利于保護個體_______和_______種族。②有利于保護_______,逃避_______。③有利于度過_______的季節(jié)。
4、到十字花科植物中尋找有________的葉片。將________做________飼養(yǎng),等卵孵化出______就可以做實驗。
5、準備幾種_________植物的葉,榨取部分______,并將______涂在一小塊______上。用未涂菜汁的_______作為_______。也可用其他種類的植物葉片作對照。觀察菜青蟲更趨向于去哪里取食。
6、動物越_______,學習能力越______,學會某種行為中__________的次數越_______。
合作
交流1、以下行為中:①小袋鼠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兒袋吃奶、②蚯蚓走迷宮、③美國紅雀喂養(yǎng)小魚、④大山雀喝牛奶、⑤黑猩猩釣取白蟻、⑥黑猩猩摘取香蕉,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屬于學習行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舉例說明。


3、先天性行為有哪些局限性?


4、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多嗎?學習行為越多,對動物的生存就越有意義嗎?舉例說明。


5、為什么要從菜青蟲的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yǎng)呢?怎樣對菜青蟲卵進行隔離飼養(yǎng)呢?


6、在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中,實驗用的葉片和濾紙等應當一樣大嗎?濾紙的顏色要和菜葉一樣嗎?實驗要在同樣的時間和地點來做嗎?為什么?



分層訓練1.1.下列關于動物先天性行為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它是動物生來就會的 B.它是動物通過遺傳、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
C.它的形成不依賴個體生活的經驗 D.它對于動物適應環(huán)境沒有什么意義
1.2.下列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 )
①蜜蜂采蜜 ②螞蟻做巢 ③蜘蛛織網 ④魚類洄游 ⑤大山雀偷飲牛奶 ⑥家兔聽到飼養(yǎng)員的腳步聲跑過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⑤⑥ D.②③④
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只有哺乳動物才有學習行為 B.只有鳥類和哺乳動物具有學習行為
C.動物越高等,形態(tài)結構越復雜,學習行為也越復雜
D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都是由遺傳物質控制的
2.2 .蚯蚓要經過大約200次的嘗試才能學會走“迷宮”,而老鼠只經過了不足10次的嘗試就學會了走“迷宮”。這說明( )
A.老鼠比蚯蚓的學習能力強 B.蚯蚓走到迷宮復雜
C.老鼠走的迷宮復雜 D.蚯蚓比老鼠的學習能力強
3.1.一名 出生不久的嬰兒,由于身體患病,母親抱著他到醫(yī)院治療,當護士把針扎到他身上時,孩子哭了起來;當第二次到醫(yī)院去的時候,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人,馬上就哭起來;等孩子長大一些的時候,當聽到媽媽說要把自己送到醫(yī)院的時候,就哭起來。
第一次哭泣是________行為,第二次哭泣是________行為,第三次哭泣是________行為。
3.2.實驗人員想了解新孵化出的小鳥是怎樣獲得對母親的情感的,他選擇了六只剛孵化的小鴨并編號。小鴨①②③剛孵化出來就從它們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它們沒有見到自 己的母親。小鴨④⑤⑥一直和它們的母親在一起。實驗人員給小鴨①②③一直展示一個大氣球,同時播放英國母鴨叫的錄音。經過若干天后實驗人員發(fā)現①②③模仿英國母鴨叫的聲音并時刻跟隨在大氣球的左右,我們稱這種現象為“印隨”。
⑴“印隨”可以歸屬于( )
A.社會行為 B.先天性行為 C.學習行為 D.本能
⑵小鴨④⑤⑥最好被稱為( )
A.實驗模型 B.對照組 C.實驗組 D.一個變量
⑶如果不是把小鴨①②③放在氣球周圍并放錄音,而是把它們放在一只貓周圍同時播放母鴨的錄音,則小鴨①②③可能會( )
A.不知所措 B.失去繁殖能力 C.發(fā)出類似貓 的叫聲 D.誤認貓做母親
⑷如果實驗中用兩只小鴨分別進行上述兩種處理,這樣行嗎?為什 么?


個案補充
課后
反思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er/75188.html

相關閱讀:生物進化的原因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