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課 共和國的科技豐碑 教學設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設計思路
運用收集視頻和圖片資料導出新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的記憶 和思考;橫向和縱向對比導出我國科技發(fā)展脈絡;講述科學家的事跡,使學生總結科學家們共同點得出結論,對學生進行德育 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兩彈一星和雜交水稻,了解科學家們的事跡。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史料的能力,掌握歷史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比較和學習我國科技發(fā)展的重大成就,使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通過講述老一輩科學家的事跡,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繼承和發(fā)揚老一輩科學家刻苦,愛國的風尚。
教學重點
兩彈一星
袁隆平和雜交水稻
教學難點
建國初期我國科技發(fā)展的原因
教學方法
啟發(fā)講述的方法
問題情境方法
教學媒體
幻燈片或者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新課導入】
同學們,15世紀以前我們的祖先曾經創(chuàng) 造了光輝燦爛的科技成就,很多科學技術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請同學們列舉古代的科技成就及特點),然而1840年以后,由于清政府的腐敗和經濟的落后,大小列強紛紛入侵中國,雖有洋務派效仿西方的洋務運動,但是中國的科技發(fā)展仍處于停滯落后狀態(tài),加上后來的軍閥混戰(zhàn),人民生活困苦聊生,新中國建立后,百廢待興,毛澤東有過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說:“現(xiàn)在我們能制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輛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边@節(jié)課我們學習就學習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科技發(fā)展的成就。
第13課 共和國的科技豐碑(板書)
【講授新課】
放映視頻《鄧稼先》,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請同學們回答:
一、兩彈(板書)
(一)原子彈(板書)
1.“兩彈一星”是指什么?
2.“兩彈元勛”是指誰?
3.第一顆原子彈是什么時候爆炸成功的?
4.第一顆氫彈是什么時候爆炸成功的,與原子彈爆炸相差幾年?
5.原子彈是殺傷力極強的核武器,我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彈呢?
(教師總結)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就連接受到核武器的威脅。中國出兵朝鮮獲勝以及在臺灣海峽附近作戰(zhàn)時,美國總統(tǒng)都曾揚言準備使用原子彈。白宮敢動輒揮舞核大棒,就是因為中國沒有核彈及其運載工具, 沒有起碼的還擊手段。為打破核大國的訛詐與壟斷,使中國人民過上安寧的生活,維護世界和平和國家安全,在世界面前顯示中國的實力,在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1955年1月,毛澤東決定自力更生,依靠本國的科學家,正式決定研制核武器。經過九年的艱苦攻關,1964年10 月16日,中國在新疆進行了第一次試驗,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中國政府鄭重聲明,中國掌握核武器是完全是為了防御,為了保衛(wèi)中國人民不受核武器的威脅,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接著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投影顯示的是原子彈和氫彈爆炸后蘑菇云升空的情景。
(二)導彈(板書)
在研制原子彈的同時,我國的 導彈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 的成績,1966年10月,裝有核彈頭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對地導彈點火發(fā)射,并在預定點上空試成功,實現(xiàn)了導彈和核彈頭的結合。隨著我國國防尖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1966年7月,中國人民解 放軍戰(zhàn)略導彈部隊正式組建。周恩來親 自將這支部隊命名為“第二炮兵”。(請同學閱讀課本87 頁相關內容)
研制原子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和燃料和眾多部門的配合(這在當時中國式非常不易得),還需要掌握先進核技術的科學家,請同學翻開課本閱讀85、86頁小字內容,教師講述錢學森和鄧稼先的故事。
二、衛(wèi)星(板書)
投影或展示東方紅等衛(wèi)星的圖片,教師講解,請學生識別并回答衛(wèi)星的用 途。
過渡:原子彈使中國不再受到 恐嚇,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那么是什么使中國人不再受挨餓的威脅呢?
三、袁隆平和“秈型雜交水稻”(板書)
經濟日報報道,中國農民說,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責任制),二靠袁隆平(雜交稻)。建國后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一直是一個大問題,科學家袁隆平從20世紀60年代起開始進行水稻的兩種的培育,經過多次雜交試驗和篩選,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比原來提高產量20%~30%,極大的提高 了糧食產量,從而推動了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fā)明之后的第五大發(fā)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袁隆平的文字和投影圖片.閱讀科學家袁隆平的事跡。
請學生回答三位科學家的共同點,并談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課堂小結】
“兩彈一星”是新中國的國防科技迅速發(fā)展和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象征,雜交水稻推動了我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從新中國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不難看出:第一,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初級到高級的過程;第二,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第三,帶給中國社會經濟的變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板書設計
第13課 共和國的科技豐碑
一、兩彈
(一)原子彈
(二)導彈
二、衛(wèi)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er/8116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