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八年級語文下冊3月月考試題(有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八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M
一、積累運用
1.看拼音寫漢字。(4分)
面對著早已枯jí( )的千年銀杏樹,我zhù( )立許久,思索著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也許我們真的該擁有寬廣的胸襟,做到心無旁wù( ),做工作不再niān( )輕怕重,讓自己的生活永遠充滿激情,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2.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2分)(   )
A.《石榴》選自《丁東集》(《沫若文集》第九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年版。)
B. 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
C. 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D. 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nóng)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nóng)民相似。
3.請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運用不恰當?shù)囊豁棧?分) ( )
A. 《阿凡達》給我們展現(xiàn)的是一幅幅光怪陸離的奇景。
B.學習不能囫圇吞棗,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更上一層樓。
C.研究生畢業(yè)后,陳子睿既想去上海工作,又想留在姜堰,總是見異思遷,很難作出決定。
D.看著小寶寶淘氣的樣子,大人們都忍俊不禁。
4.根據(jù)提示補寫名句或填寫課文 原句。(每空1分,共計10分)
① ,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
②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 ,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③ ,相伴過年年華。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⑤白居 易的《池鶴》這首詩中,表現(xiàn)出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的詩句是:_________
, 。
⑥《陋室銘》中用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從側面表現(xiàn)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
⑦優(yōu)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識才的慧眼去發(fā)現(xiàn),韓愈曾發(fā)出人才常有而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嘆: , 。
5.專題與綜合實踐活動(7分)
⑴學習了《鳥》專題,你一定積累了不少與鳥有關的知識。請你寫出與鳥有關的兩則歷史故事。(2分)
⑵結合詩句談談古人在杜鵑身上所寄托的情感。(2分)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⑶認真下面幾則材料,就“鳥類與人類的關系”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3分)
材料一:宋代葛天民的《迎燕》詩:“咫尺春三月……相伴過年華!迸_灣郭楓在《空山鳥語》中寫道:“真的是鷓鴣么?在臺灣很少聽到鷓鴣呢!鷓鴣該是鳥中的詩人,不,或者便是詩人的化身吧!就那縹緲的幾聲,便會把人拉回到一個古老的世界!竟尽,我回到了江南。”
材料二:飛鴿傳書捎佳音,黃雀晨鳴喚學子,燕子春歸知時令。從古到今,人們的生活與鳥類息息相關。通過對鳥類飛行的觀察研究,經(jīng)過多次的試驗和失敗,人類制成了滑翔機,并最終于1903年12月制造成功現(xiàn)代的飛機,這大大縮短了人們交往活動的空間距離。
材料三:蜂鳥在茂密的樹林中飛行時,那是前后左右,隨心所欲,靈活自如。而目前,一架高性能的超音速殲擊機,想要在12000米的高空轉個彎,那至少也得繞一個半徑10000米左右的大圈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推薦與(7分)
優(yōu)秀小說《水滸傳》是在民間故事流傳的基礎上,經(jīng)過文人的加工整理,才變成了流傳至今的文本,深受青少年朋友的喜愛。閱讀后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請在回憶的基礎上,回答下列問題。
⑴《水滸傳》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這是我國第一部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鮮明地反映了“官逼民反”的主題。印證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2分)
⑵補全回目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拳打鎮(zhèn)關西 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2分)
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 …說的是《水滸傳》中一位傳奇英雄的故事。這位英雄是 。(2分)他的傳奇故事還有很多,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一個與他有關的故事名字: (2分)
二、閱讀理解。(共62分)
閱讀薛逢的《長安夜雨》,完成下列兩題題。(10分)
(一)長安夜雨
薛逢①
滯雨通宵又徹 明,百憂如草雨中生。
心關桂玉②天難曉,運落風波夢亦驚。
壓樹早鴉飛不散,到窗寒鼓濕無聲。
當年志氣俱消盡,白發(fā)新添四五莖。
【注】①薛逢,字陶臣,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屢忤權貴,仕途頗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貴的柴米。
7. 本詩以“憂”貫穿全詩,作者的憂愁具體包含了哪些內(nèi)容?(3分)


8.作者在首聯(lián)中運用哪些方法來表現(xiàn)自己的百憂纏心?(3分)

9.頸聯(lián)從哪些角度對景物進行?所的景物有什么特點?(4分)


(二)文言文閱讀(14分)
和氏之璧①
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②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③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蓖跤忠院蜑檎N,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蓖 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釋]①和氏之璧:一塊古代極為珍貴的寶玉。藺相如完璧歸趙講的就是這塊玉。②刖yùe:古代的一種把腳砍掉的酷刑。③璞:蘊藏著玉的石頭。
10.給下列句子劃分停頓(停一處)(2分)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11.解釋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 王以和為誑( ) (2) 厲王使玉人相之( )
(3) 及厲王薨( ) (4) 泣盡而繼之以血( )
1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意思。(4分)
(1)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13.請選出下 列與“厲王使玉人相之”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雖有千里之能
C.無絲竹之亂耳 D.何陋之有
14.和氏之璧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2分)


(二)說明文閱讀(7分)
壁虎膠帶
⑴公元前350年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撰寫不朽的科學著作《動物的歷史》一書時,對壁虎的墻上攀登爬行能力大感驚訝。生物學家稱壁虎是“最能爬墻的動物”。它能夠自如攀墻,倒掛懸梁,幾乎能攀附在各式各樣的材料上面,甚至在水里、真空環(huán)境及太空中都能行走自如,所經(jīng)之處不留任何痕跡,足下干凈利落。壁虎腳上的“功夫”真可稱得上是“自然的杰作”。幾千年來,不少人試圖揭開壁虎爬墻的奧秘。然而,這始終是個謎。
⑵直到最近幾年,美、英、俄等國的研究小組才真正揭示了壁虎在墻上爬行的秘密。這個秘密就是“分子間的作用力”。科學家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壁虎腳趾上約有650萬根次納米級的細毛,每根細毛直徑約為200至500納米,約是人類毛發(fā)的直徑的十分之一。這些細毛的長度是人類毛發(fā)直徑的2倍,毛發(fā)前端有100—1000個類似樹狀的微細分權,每分枝前端有細小的肉趾,能和接觸的物體表面產(chǎn)生很微小的分子間的作用力。壁虎腳上650萬根細毛全部附著在物體表面上時,可吸附住質量為133千克的物體,這相當于兩 個成人的質量。如果你腳上有這么大的吸附力,你肯定難以抬腳。既然壁虎的腳上有如此強大的附著力,那么它如何能在15毫秒內(nèi)抬起腳來迅速奔跑?科學家發(fā)現(xiàn),壁虎腳上的細毛可以調節(jié),當壁虎將細毛與物體表面的角度增加到30度時,兩者的作用力大大降低,壁虎就可以順利抬腳。壁虎的任何一只腳都可以隨時移動。當然,一次只能移動一只腳,其他腳得作為支撐點。
⑶以現(xiàn)在的科技,人類還沒有辦法研制出如壁虎腳一模一樣的東西。不過,科學家正在模仿壁虎腳的結構研制新的黏性材料。2003年年底,科學家推出一項可令許多孩子興奮得睡不著覺、同時令父母們擔心不已的新發(fā)明。這就是利用仿生學原理研制出來的壁虎膠帶。它是可以讓你在墻上如履平地的“法寶”。這種膠帶采用的是模仿壁虎行走原理而發(fā)明的黏合劑。測試結果表明,這種人造膠帶所具有的黏性足以支撐一個成人的體重。希望不用活動梯子更換電燈泡的人這下可有了真正的新盼頭。
⑷由于壁虎膠帶是利用細毛的黏性,它比其他膠帶有一個突出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重復利用,而不像其他膠帶那樣用一次就失效了?茖W家指出,這個研究還可以應用在航天、航 海、水下探測、醫(yī)學等重要領域。比如,現(xiàn)在醫(yī)學繃帶密封性不是很好,容易感染細菌,在從傷者身上撕下來時也容易拉傷皮膚。然而,未來的壁虎型繃帶的透氣性和密封性都很好,撕開時可以利用壁虎抬腳的原理不 傷害傷者的皮膚。
⑸壁虎膠帶——這一來自幻想中的新技術,已經(jīng)被專家們評為“最具市場沖擊力的十大新技術”之一。然而,要利用壁虎膠帶真正實現(xiàn)飛檐走壁的夢想,可能還需要科學家在未來對這個產(chǎn)品做進一步的改進了。
15.第(2)段劃線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3)段劃線句“這種人造膠帶所具有的黏性足以支撐一個成人的體重”中的“足以”能否換成“可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據(jù)壁虎善于攀爬的原理,科學家研制出了“壁虎膠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仿生”。你再舉出能舉出幾個仿生學的例子么?(至少兩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議論文閱讀(10分)
習慣成自然
①“習慣成自然”,這句老話很有意思。
②我們走路為什么總是左腳往前,右腳往前,兩只胳膊跟著動蕩,保持身體的均衡,不會跌倒在地上?我們說話,為什么總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連貫下來,把要說的都說明了?因為我們從小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話,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像那樣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推廣開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強強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連勉勉強強做一做都不干,當然更說不上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了。
④聽人家說對于樣樣事物要仔細觀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觀察的能力。聽人家說勞動是人人應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資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從勞動產(chǎn)生出來,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勞動的能力。聽人家說讀書是充實自己的一個重要法門,書本里包含著古人今人的經(jīng)驗,讀書就是向許多古人今 人學習,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讀書的能力。聽人家說必須做個好公民,現(xiàn)在是民主時代,個個公民盡責守分,才能有個好秩序,成個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這樣說下去是說不完的,就此 打住,不再列舉吧。
⑥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的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的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的去把書本打開。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的去做公民應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只是個“知”罷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僅僅是“知”,實際上與“不知”并無兩樣。到了真的去觀察去勞動去讀書的時候,“知”才會漸漸化為我們的習慣,習慣成自然,才是我們的能力。 ,
⑦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譬如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譬如 說李四發(fā)表力不強,就是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寫出來的習慣。
⑧習慣養(yǎng)成的愈多,那個人的能力愈強。我們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習慣。
⑨養(yǎng)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學校,也不限于讀書。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讀書這門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種種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倦”,就是看透了這個道理。
18.第④段列舉了哪些事例? 意在闡明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⑥段加點的“似乎”一詞能否去掉?請說說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第⑨段學校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的認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散文閱讀(17分)
江南瓦
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點綴屋上。一層一層蓋在屋頂,似魚鱗,又像梯田,晴時擋烈日,雨天淌雨。偏偏不礙風游過,上瓦與下瓦之間有縫,溝瓦與扣瓦之留有隙,這小小的縫隙里,清風流淌,皓月流銀。江南屋有風,當數(shù)瓦上功。住在這樣的青磚瓦屋里,冬暖夏涼,氣韻悠揚。
瓦是風雨之中最玄妙的樂器。風在瓦縫中穿行,聲如短笛,拖著長長的尾音,是底氣充足的美聲。雨點落下,清越激昂,雨越來越大,擊瓦之聲,與飛流的雨聲匯聚成一曲渾厚的交響。
最美要數(shù)檐下滴雨了。像是有一根無形的線,把那雨珠串起來,上連著屋 檐最邊沿的溝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風吹來,雨珠飄來蕩去,像個頑皮的孩子,盡情地撒歡,恣意地嬉戲。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變得密密擠擠,那是雨勢明顯增大之故。當檐下雨珠落成一條雨線時,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風暖瓦生煙。炎夏的陽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間,施施然,飄飄然,升騰一縷炊煙。如煙如夢,亦似花。煙,其實是光影的折射,卻給瓦平添動感。日影飄然,煙瓦舞動,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銀白曲線,融雪,是從水聲開始的。屋瓦上的積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線一線的雪水,便從瓦上飛落下來,屋檐下淅淅瀝瀝滴水,其聲勢,可堪一場中雨。
歲月催人老,亦使江南瓦落塵泛黑。天長日久,沙土落在瓦上,葉片爛在瓦間,一層一層,積累著厚厚的光陰故事。偶爾,有種子在風卷下?lián)u落在瓦中,抑或從鳥嘴里飄落瓦上,便會長出一叢碧綠的“瓦上草”來,瓦上草是幾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標志之一。
比草更能為江南瓦披綠裝的是苔蘚,特別是背陰的北邊瓦,濃妝淡抹,深淺不一。長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塊暗玉,墨綠,深綠,暗綠,遠遠地看上去,綠意搖曳,這種綠,透著深藍,于是,人們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新詞:瓦藍。透著這種綠,這份深藍,每個人都會感受到江南那份獨特的色彩,感受到江南那份濃濃的鄉(xiāng)情!
江南瓦,沒有北方琉 璃瓦那種貴族氣息,卑微如草芥;更沒有琉璃瓦那種流光溢彩,粗礪如土坷,但卻是人們?nèi)萆碇琛簿又畬殹?br>只是鋼筋水泥,一步一步,把江南瓦逼進歷史的暗角。真擔心不久的將來,人們會用狐疑的神情去探尋:什么是瓦,什么叫瓦藍?
21.請你篩選文中描寫江南瓦的有關信息,填入下面的方框中。(3分)
外觀與功能→( ) →( ) →(瓦上日光煙影 ) →( ) →瓦上草和苔蘚
22.請從表達效果方面賞析 文中劃線的句子(2分)

23.本文倒數(shù)第二段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聯(lián)系具體內(nèi)容及表達的中心思想,分析它有什么作用?(4分)

24. 文末作者含蓄地表達了對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象的憂思?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這種擔憂的?為什么?(4分)

25.“以小見大”是散文常用的表現(xiàn)方法,就是通過常見的、具體的一些人、事、物,卻表達了廣泛而深刻的自然、社會、人生等重大問題。你認為《江南瓦》是怎樣使用“以小見大”的方法的,請你聯(lián)系具體內(nèi)容作一些分析。(4分)


三.。(60分,其中卷面分5分)
在面臨種種挫折和不幸的日子里,在心情極為憂郁的日子里,在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的日子里,在不被理解遭受誤解的日子里……不要抱怨生活給了你太多的磨難、太多的曲折、太多的愁苦,請給自已一個微笑!早晨起來,對自己微笑,讓自己帶著一天的好心情出門;夜晚歸來,對自己微笑,祝福自己有一個甜甜的美夢。把每一次失敗都歸結為一次嘗試,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想象成一種幸運,不去自傲。給自己一個微笑,把心胸打開,陽光會不請自來。從一個微笑開始,成功近了,幸福也就不遠了!
請以“給自己一個微笑”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
要求:⑴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⑵不得出現(xiàn)真實班級、人名。
⑶不少于600字。

5 Y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er/9870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