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預覽:
九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1、2、3、6單元)
一、 積累與運用(20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錯誤的一項是( )
A、分外(fèn)妖嬈(ráo)蹤跡(zōng)銀波蕩漾(yàng)
B、棲息(qī)喑。▂īn)田圃(pǔ)稍遜風騷(sāo)
C、折腰(zhé)顫動(chàn)襁褓(qiáng)成吉思汗(hán)
D、鴻鵠(hú)社稷(jì)縞素(gǎo)崩殂(cú)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夏天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節(jié),每到此時,游客絡繹不絕,流連忘返。
B、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牽夢縈的事。
C、做學問是一項艱辛的勞動,應踏踏實實,不能好高騖遠。
D、西雙版納以民俗獨特、風景秀麗、動植物種類繁多而聞名遐邇。
A.它爭先沉醉于盛夏的豪華。 (沉醉:比喻沉浸于某種狀態(tài)中程度很深。)
B.到了清末,梁啟超先生的“新文體”可算登峰造極。
(登峰造極: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C.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魅力,只要用心發(fā)現(xiàn),人人都是達人!
(達人:指在某一領域非常專業(yè),出類拔萃的人物。)
D.隨著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的日益發(fā)達,許多草根明星脫穎而出,如趙本山、王寶強、胡戈、李宇春等,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草根明星:指那些來自草原的明星。)
4、下邊不是病句的一項( )
A.為了防止這類事故不再發(fā)生,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
B、考生在考場上專心答卷,而場外的老師和家長無時無刻都在焦急地等待著。
C.媽媽語重心長地給我講了沉迷于網(wǎng)絡的害處,舉了許多同學因上網(wǎng)而荒廢學業(yè)的例子。
D.通過收看專題片,使我們認識到人類要與動物和諧共處。
5、下列句子中的空缺處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將修改現(xiàn)行藥品定價辦法, 藥品價格監(jiān)管范圍, 藥品價格核定方式, 政府定價程序, 社會公眾參與藥品價格管理積極性,不斷提高政府管理醫(yī)藥價格的科學性和透明度。
A.調整 規(guī)范 改進 提高 B.調整 改進 規(guī)范 提高
C.規(guī)范 改進 提高 調整 D.規(guī)范 調整 提高 改進
6、下列對課文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夜》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安適、寧靜的心境。。
B.《雨說》中的“雨”的形象及種種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
C.《星星變奏曲》一詩的上下兩節(jié),共同以“星星”為主要意象,來表現(xiàn)追求光明的主題。
D.《蟈蟈與蛐蛐》描繪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歌頌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恒
7、下列句子的標點符號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古語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濕而后生苔”。幾處滲漏,可使巨輪傾覆,一處管涌,能讓長堤崩潰。
B、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淺山,好似細浪微波,線條柔和,蜿蜒起伏,連接著高高的遠山。
C、畫面上的幾個人:華盛頓、杰斐遜、富蘭克林,都是美國的開國元勛。
D、人生在世,最高價值的欣賞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麗?還是出于自己直覺的驅使?
8、下列詩句中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A.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
B.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燕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秋思》)
C.物事人非事事休,日晚倦梳頭。(李清照《武陵春》)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9、下列對文學作品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傅雷家書》中作者從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等方面對兒子進行引導,字里行間凝聚著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B.《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成功地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英雄形象。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保爾巨大的人格魅力,而且可以從中汲取精神養(yǎng)料。
C.《水滸》作為中國第一部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生動地描寫了梁山好漢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鮮明地表現(xiàn)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D.《戰(zhàn)國策》是一部紀傳體通史,是西漢劉向根據(jù)戰(zhàn)國史書整理編輯的,功三十三篇。它對后世的散文和辭賦的創(chuàng)作有重大影響。
10、對下列詩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商山早行》頷聯(lián)寫雞蹄、狀殘月、描人跡、繪銀霜。有聲、有色、有光、有溫度,但所突出的重心在一個“早“字”上,只不過詩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了,具體化了。
B.蘇軾的《江城子 密州出獵》中上片“卷平岡”一語,極言行走之快,可見出獵者情緒高昂,精神抖擻;下片作者以馮唐自喻,表達了自己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
C、《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全詞共62個字,描寫了“看劍、聞角、分炙、奏樂、點兵、殺敵等軍中生活情景,展現(xiàn)出醉態(tài)、夢境、往事、理想和現(xiàn)實等多重境界。最后一句是點睛之筆,作者為現(xiàn)實而悲嘆,為人生而悲嘆。
D、《月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中“透”字傳神,給人以生機勃發(fā)的力度感。
二、閱讀與欣賞(40分)
(一)古詩文作品閱讀
閱讀古詩《漁家傲 秋思》,完成11-12題。(4分)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11、《漁家傲》上片重在描寫 ,下片集中抒發(fā) 之情。
12.名句恒久遠,千古永流傳。請談談你對千古傳誦的名句“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的理解。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題。(12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允之任也。
(節(jié)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齊桓公見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見。從者曰:“萬乘②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驁祿爵者③,固輕其主,其主驁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驁祿爵,吾庸④敢驁霸王乎?”遂見之,不可止。
(《呂氏春秋?下賢》)
[注釋]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量詞。古時一車四馬叫“乘”。
③驁祿爵者:指看輕功名利祿的人。 ④庸:怎么。
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任選兩個作答,多選不加分)(2分)
(1)躬耕于南陽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兇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見 弗:
1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5、諸葛亮的“不求聞達于諸侯”和稷的“驁祿爵”的價值取向對你有什么啟示?(2分)
16、結合文意,說說【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處是什么?(3分)
17、請從內容或形式上對《出師表》作簡要評析。(3分)
(二)、議論文閱讀訓練(9分)
將興趣進行到底
2019年,臺灣魔術大家劉謙亮技央視春晚,再度傾倒了全國的電視觀眾,掀起一陣魔術熱。7歲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讓劉謙對魔術產(chǎn)生了興趣,魔術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著了迷,日思夜想,反復琢磨,“魔技”不斷提高。12歲那年,劉謙獲“臺灣兒童魔術大賽”一等獎。從此,他領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會有回報”。終于,在興趣的引領下,執(zhí)著的劉謙,年紀輕輕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術師之一。
興趣是劉謙的成功起點,將興趣進行到底是劉謙成功的關鍵!
興趣是引導一個人成功的巨大力量。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方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學為樂,欲罷不能。
我們的教師、家長是深諳此理的。因此,他們總是千方百計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墒,在現(xiàn)實中,人們的著眼點卻只放在了“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上,把“興趣”當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學上講,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經(jīng)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這也就是說,興趣不僅是一種有意注意,更是一種探究事物奧秘、催人奮進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內心的強烈需求。如果只看到興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視了其“內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興趣淺嘗輒止,不能持久,也無助于敦促孩子的學習與進步,更無法引領孩子走向成功。
興趣不是孩子學習的入場券,而是承載孩子事業(yè)遠行的飛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不能只注重孩子興趣的激發(fā),而要注重挖掘孩子興趣的內在需求,讓興趣引領孩子成功。
要培養(yǎng)孩子持久的興趣,就要找準孩子的興趣所在。這就要求我們在培養(yǎng)孩子興趣的過程中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幫他們點燃興趣之火。在這個過程中,要反對兩種傾向:一是“逼趣”。為了考試加分,強迫孩子去學鋼琴,學奧數(shù),學舞蹈……把興趣強加給孩子,結果只能適得其反。二是“殺趣”。比如,無論孩子對足球多么熱愛,也不論孩子有沒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學的必考科目,一律統(tǒng)統(tǒng)封殺,不允許孩子涉“足”。這種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國的“馬拉多納”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有興趣,才會有動力,持久的興趣,才會產(chǎn)生持久的動力。英國人塞繆爾?斯邁爾斯說過:“一個人對某一方面的興趣越強烈,就越有可能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從而在與其興趣有關的領域里采取驚人的舉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國教育家蔡元培說:“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fā)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義就是要探尋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給孩子的興趣發(fā)展提供廣袤的空間和強有力的支持,讓興趣引領孩子前行,讓興趣引領孩子成功。
(選自《教育時報》2019年3月10日,有改動)
18、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19、 “興趣不僅是 我們學習的入場券,而且是承載我們事業(yè)遠行的飛船。”句中加點的“入場券”、“飛船”在文中分別喻指什么?(2分)
入場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飛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本文的開頭有什么特點?(2分)
21、文中說“持久的興趣,才會產(chǎn)生持久的動力”。請認真探究這句話的深刻含意,結合實際,談談你的體會。(50字左右)(3分)
(三)文學作品閱讀。(15分)
父子應是忘年交
馮驥才
兒子考上大學時,閑話中提到費用。他忽然說:“從上初中開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錢繳學費。”我和妻子都吃了一驚。我們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沒想到這種事。
我問他:“你哪來的錢?”
“平時的零花錢,還有以前過年的壓歲錢,攢的。”
“你為什么要用自己的錢?”我猶然不解。
他不語。事后妻子告訴我,他說:“我要像爸爸那樣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對他肅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長大了。那個整天和我踢球、較量、打鬧并被我愛撫的捉弄著的男孩兒已然倏忽遠去。人長大不是身體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現(xiàn)的軟髭和頸下凸起的喉結,而是一種成熟,一種獨立人格的出現(xiàn)。但究竟他是怎樣 不聲不響、不落痕跡的漸漸成長,忽然一天這樣的叫我驚訝,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關注于人生的季節(jié)和社會的時令,關注那每一朵嫩苞一節(jié)枯枝一塊陰影和一片陽光,關注筆尖下每一個細節(jié)的真實和每一個詞語的準確,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邊卻早已悄悄發(fā)生變化的兒子?
我把這感覺告訴給朋友,朋友們全都笑了,原來在所有的父親心目中,兒子永遠是夾生的。
對于天下的男人們,做父親的經(jīng)歷各不一樣,但做父親的感覺卻大致相同。這感覺一半來自天性,一半來自傳統(tǒng)。
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鋪。“地動山搖”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躍,撲向兒子的小床,把他緊緊擁在懷里,任憑雙腿全被亂磚亂瓦砸傷。事后我逢人便說自己如何英勇的捍衛(wèi)了兒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氣,那份英雄感,其實是一種自享--享受一種做父親盡天職的快樂。父親,天經(jīng)地義是家庭和子女的保護神。天職就是天性。
至于來自傳統(tǒng)的做父親的感覺,便是長者的尊嚴,教導者的身份,居高臨下的視角與姿態(tài)……每一代人都從長輩那里感受這種父親的專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親就將這種專利原原本本繼承下來。
這是一種“傳統(tǒng)感覺”,也是一種“父親文化”。
我們就是在這一半天性一半傳統(tǒng)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著父親。自以為對兒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盡收眼底,可是等到兒子一旦長大成人,才驚奇的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對他一無所知。最熟悉的變?yōu)樽钅吧,最近的站到了最遠,對話忽然中斷,交流出現(xiàn)阻隔。弄不好還可能會失去他。
人們把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給“代溝”這個字眼兒,卻不清楚每個父親都會面臨重新與兒子相處的問題。
我想起,我的兒子自小就不把同學領到狹小的家里來玩,怕打擾我寫作。我為什么不把這看作是他對我工作的一種理解與尊重?他也沒有翻動過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寫字的紙,我為什么沒有看到文學在他心里也同樣的神圣?我由此還想到,照看過他的一位老婦人說,他從來沒有拉過別人的抽屜,從不對別人的東西產(chǎn)生過好奇與艷羨……當我把這些不曾留意的許多細節(jié),與他中學時代就自己繳學費的事情串聯(lián)一起,我便開始一點點向他走近。
他早就有一個自己的世界,里邊有很多發(fā)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進頭來。
被理解是一種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種幸福。
當我看到了他獨立的世界和獨立的人格,也就有了與他相處的方式。對于一個走向成年的孩子,千萬不要再把他當做孩子,而要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男人。
我開始盡量不向他講道理,哪怕這道理千真萬確,我只是把這道理作為一種體會表達出來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時,他才介入進來。我們對彼此的世界,不打擾,不闖入,不指手畫腳,這才是男人間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歡用語言張揚情感,崇尚行動本身;他習慣于克制激動,同時把這激動用隱藏的方式保留起來。
我們的性格剛好相反,我卻學會用他這種心領神會的方式與他交流。比方我在書店買書時,常常會挑選幾本他喜歡的書,回家后便不吭聲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為我這樣做事。他不喜歡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樣的必然。如果這需要印證,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兒子望著父親的目光, 總是一種徹底的忠誠。所以,我給他翻譯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說《好狗萊希》寫的序文,故意用了這樣一個題目:忠誠的價值勝過金子。
兒子,在孩提時代是一種含意。但長成人后就變了,除去血緣上的父子關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個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為這種互為知己的忘年交,我們才獲得圓滿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擁有了實實在在又溫馨完美的人生。 (選自《譯林》,有刪改)
22.結合你對選文的理解,解釋題目中“忘年交”這個名詞。(2分)
23.選文除去第19段分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6-11 B.7-11 C.7-12 D.6-12
24.當“我”認識到“代溝”不足以阻礙父子之間成為“忘年交”后,“我”與兒子是怎樣相處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25.選文中有許多或形象生動或意蘊深刻的句子,請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劃線句子的含義,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我們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沒想到這種事。(結合下文理解作者--馮驥才在“忙碌”什么?對什么“糊涂”?)(2分)
(2)“地動山搖”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躍,撲向兒子的小床,把他緊緊擁在懷里,任憑雙腿全被亂磚亂瓦砸傷。(句中加點的動詞表現(xiàn)了父親的什么?)(2分)
(3)他早就有一個自己的世界,里邊有很多發(fā)光的事物。(“我”兒子具體有哪些“發(fā)光的事物”?)(2分)
26.圍繞問題探究:你與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嗎?請你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驗選擇下面一個問題來回答。(要求:說真話、心里話,50字左右,3分)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與作者有哪些相同點?還有哪些不同點?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馮驥才學習什么?
③若介于兩者之間,你的父親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閃光處?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改進?
三、實踐與表達(60分)
(一)綜合性學習(10分)
27、在我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曾經(jīng)涌現(xiàn)出無數(shù)風流人物。雖然這些風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們感人的故事,不朽的業(yè)績,博大的情懷,高尚的品質,卻留在我們心中。假如你班要開展以“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
(1)請你為這次活動擬寫一條主題語。(2分)
(2)在參與此次綜合性學習過程中,老師設計了兩項活動,請你再補充兩項。(2分)
①排風流人物座次。
②講風流人物故事。
③ 。 ④ 。
(3)、古代許多風流人物都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章。下列詩文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B、是以 / 先帝簡拔 / 以遺陛下
C、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D、沙場/秋點/兵。
(4)在“排風流人物座次”時,假如你把諸葛亮排在第一,請說說 你對諸葛亮重要精神品質“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理解。(2分)點擊進入 初中學習小組
(5)在黃石的歷史舞臺上,活躍著眾多的風流人物,請你簡要寫一個他們在黃石留下的傳頌千古的故事的名稱(必須包括人物和事件)。(2分)
(二)作文(50分)
28、一個孩子,因為有了期盼,就變成一朵金色花,讓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一只丑小鴨,因為有了期盼,就蛻變成一只白天鵝,綻放出生命的美麗;一場春雨,因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滿懷深情的祝福兒童……
請以“因為有了期盼”為題寫一篇文章。
參考答案
1、C2、B 3.D 4、C 5、B 6、 B 7、B 8、D 9、D 10、B
11、塞下秋景之異 征人思鄉(xiāng)愛國 12、寫出了守邊將士因思鄉(xiāng)的苦悶和功業(yè)未建而寒夜難眠潸然淚下的情形,抒發(fā)了將士們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思鄉(xiāng)憂國的情懷。
13.(1)親自。 (2)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排除,鏟除。 (4)不,沒有。
14. 譯文:(只希望)在動亂中茍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諸侯中揚名顯貴。(1分)
15. 答案提示:從淡泊名利來談,言之有理即可。
16.答案要點:(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賢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
份,親自去拜訪。(1分)
17.答案要點:內容: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
形式:結構清晰,語言樸素,情感真摯,中心明確。(3分)
18 “將興趣進行到到底”或“興趣是成功的的起點,將興趣進行到底是成功的關鍵!”或“有興趣,才會有動力,持久的興趣,才會產(chǎn)生持久的動力。”
19(1)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開始認真學習(2)對學習產(chǎn)生持久的動力
20 通過引用劉謙的事例引出論點
21 例:我們要不斷進步,就必須有持久的學習興趣。過去。我對語文學習忽冷忽熱,影響效果。要取得進步,就應當調動學習積極性,長期快樂
22.不設統(tǒng)一答案,與下列兩個示例意思接近亦可。(2分)
示例一:年齡或輩分不同的人之間結成的知心朋友。(詞典解釋)
示例二:除去血緣上的父子關系之外,成為互為知己的朋友。(文意詮釋)
23. B (2分)
24.①不要再把他當做孩子,而要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男人。②開始盡量不向他講道理,哪怕這道理千真萬確,我只是把這道理作為一種體會表達出來而已;③對彼此的世界,不打擾,不闖入,不指手畫腳;④學會用心領神會的方式與他交流。(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得滿分)
25.(1)“忙碌”:原文句子回答--“我的眼睛太多關注于人生的季節(jié)和社會的時令,關注那每一朵嫩苞一節(jié)枯枝一塊陰影和一片陽光,關注筆尖下每一個細節(jié)的真實和每一個詞語的準確。” 或概括回答--忙于工作(寫作)。(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糊涂”:原文句子回答--“忽略了日日跟在身邊卻早已悄悄發(fā)生變化的兒子”;“自以為對兒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盡收眼底,可是等到兒子一旦長大成人,才驚奇的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對他一無所知。” 或概括回答--對兒子的一切不了解(一無所知)。(1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2)表現(xiàn)出作者做父親的天職--天性--天經(jīng)地義是家庭和子女的保護神;虮憩F(xiàn)出父親對兒子的一種心靈感應(父子連心)--愛子心切,無所畏懼。(2分,若回答成“父親對兒子的愛”,只能得1分)
(3)發(fā)光的事物:①自小就不把同學領到狹小的家里來玩,怕打擾我寫作;②沒有翻動過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寫字的紙;③從來沒有拉過別人的抽屜;④從不對別人的東西產(chǎn)生過好奇與艷羨;⑤自己繳學費。(2分,任意答對其中之二即可得滿分)
26.開放性試題,不設統(tǒng)一答案,要求符合題意,語句通順。(3分)
答題要點:①不要再把我們當做孩子,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應該像兩個大人,是朋友關系,是平等民主的;②對彼此的世界,不打擾,不指手畫腳;③做事不強迫、不逼迫;說話不武斷、不粗暴;④用心平氣和或心領神會的方式與我們平等地交流,而且還是客觀的。
【任意答出其中之二(或與要點意思接近)即可得滿分--要點2分,語句通順1分】
27.(1)示例一:說風流人物,傳豐功偉績。示例二:學風流人物,作國家棟梁。(語言簡潔,突出主題,意對即可,
(2)示例:誦風流人物詩文。評風流人物功過。寫風流人物英姿。(寫出一個得1分,共2分)
(3)D
(4)示例: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事業(yè)奮斗終生。(意對即可,2分)
(5)示例:劉備三顧茅廬請(訪)孔明。劉秀起兵反對王莽政權。韓夫人襄陽城頭抗敵。岳飛收復襄陽等六郡。關羽在樊城水淹七軍。卞和獻玉。(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1184845.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九年級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