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粵教版初中化學同步練習第五章單元測試
燃燒
1.“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廣告詞被美國《廣告時代》評為20世紀的經(jīng)典廣告之一,該廣告詞能體現(xiàn)的鉆石的性質(zhì)是()
A.硬度大B.不能導電C.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D.熔點低
思路解析:“恒久遠”即反應了鉆石的化學性質(zhì)是穩(wěn)定的。
答案:C
2.下列物質(zhì)的用途,既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質(zhì),又利用了化學性質(zhì)的是()
A.用焦炭煉鋼B.用活性炭褪色
C.用墨寫字保存時間長D.用木炭制燃料
思路解析:用墨汁寫字,既利用了其顏色又利用了其穩(wěn)定性。
答案:C
3.為了能及時發(fā)現(xiàn)煤氣泄漏,常在煤氣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氣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2C2H5SH+9O2 4CO2+2X+6H2O,則X的化學式為()
A.SB.SO2C.SO3D.CO
思路解析: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個數(shù)相等,推斷X的化學式。
答案:B
4.“綠色化學”是二十一世紀化學發(fā)展的主導方向。“綠色化學”要求從根本上消滅污染,是一門能徹底阻止污染產(chǎn)生的科學。它包括“原料的綠色化”“化學反應的綠色化”“產(chǎn)物的綠色化”等內(nèi)容。其中“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原料物質(zhì)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轉(zhuǎn)入期望的產(chǎn)品。下列符合“化學反應的綠色化”的是(要點提示:有機化學反應方程式一般用“ ”代替“====”)()
A.2C2H4+O2 2C2H4O
B.2KnO4 K2nO4+nO2+O2↑(實驗室制取氧氣)
C.2+N====2P+2Q,2P+====Q(、N為原料,Q為期望的產(chǎn)品)
D.Fe+CuSO4====FeSO4+Cu(濕法煉銅)
思路解析:因“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原料物質(zhì)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轉(zhuǎn)入期望的產(chǎn)品,所以反應類型必須是化合反應。A為明顯正確選項;C項兩個化學方程式合并后其實是3+N====3Q,也符合“化學反應的綠色化”的要求。
答案:AC
5.炎熱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某冷飲店出售一種特制的冰水,由服務員在水中加入一種雪狀的物質(zhì),該物質(zhì)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氣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涼可口的冰水,飲用時有碳酸飲料的口感。
(1)請你判斷:雪狀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
(2)請你設計兩個實驗分別驗證這種物質(zhì)的成分(按序號填寫答案):
操作步驟實驗現(xiàn)象
方法一①②
方法二③④
思路解析:向水中加入一些“雪狀”物質(zhì),能得到一種有碳酸飲料口感的冰水,因此,這種雪狀的物質(zhì)應是固體二氧化碳——干冰。要檢驗二氧化碳,可根據(jù)二氧化碳的有關(guān)性質(zhì)去設計實驗去驗證。同時,干冰可以由固體直接變成氣體,而不會留下液體。
答案:(1)干冰(或固體二氧化碳、固體CO2)
(2)①取少量雪狀的物質(zhì)放入燒杯中
②該物質(zhì)直接升華,沒有液體留下
③取少量雪狀的物質(zhì)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④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6.圖5-22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利用該裝置不能進行的實驗是()
圖5-22
A.H2+CuO Cu+H2O
B.Zn+H2SO4====ZnSO4+H2↑
C.2H2O2 2H2O+O2↑
D.CaCO3+2HCl====CaCl2+H2O+CO2↑
思路解析:注意實驗裝置的選擇要依據(jù)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tài)及反應條件。A項中反應條件為加熱,利用圖示裝置無法進行實驗。
答案:A
7.如圖5-23瓶內(nèi)充滿二氧化碳氣體,膠頭滴管內(nèi)盛有氫氧化鈣溶液擠
圖5-23
壓膠頭滴管使液體進入瓶中,一會兒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二氧化碳氣體因和氫氧化鈣反應而減少,瓶內(nèi)氣體壓強減小,從而小于外部大氣壓,使得U形管左邊液面上升。
答案:U形管左邊液面上升二氧化碳氣體因和氫氧化鈣反應而減少,
瓶內(nèi)氣體壓強減小,從而小于外部大氣壓,使得U形管左邊液面上升
8.為了保護我們?nèi)祟愘囈陨娴牡厍颍瑧撓拗贫趸嫉呐欧帕,以控制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br>(1)科學家采取“組分轉(zhuǎn)化”技術(shù),將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6H2====1()+4H2O,括號內(nèi)重要的化工原料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
(2)為了減緩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議可行的是(填序號)_________。①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③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等
思路解析:第(1)小題可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要求進行解答。因為在化學變化前后,每種元素的原子種類、原子數(shù)目都不改變,所以根據(jù)題目中的化學方程式,仔細觀察C、H、O三種元素的原子數(shù)目在變化前后的情況確定化學式。第(2)小題要求減緩大氣中的CO2,所以應從各種建議能否減少CO2的排放為依據(jù)來選擇。①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能增大綠化面積,從而增強光合作用,促進吸收CO2;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工燃料,目前不能采用,只能盡量少用或進行轉(zhuǎn)化;③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等能源都不會產(chǎn)生CO2。
答案:(1)C2H4(2)①③
9.某;瘜W課外活動小組對碳與氧氣反應時氧氣的用量與產(chǎn)物成分的關(guān)系進行研究,取12g碳與給定質(zhì)量的氧氣在密閉的容器中燃燒,測得數(shù)據(jù)如下:
氧氣的質(zhì)量/g816243240
產(chǎn)物的成分COCOCO和CO2CO2CO2
產(chǎn)物的質(zhì)量/g1428364444
從上表數(shù)據(jù)的變化中,你得出碳與氧氣反應時,產(chǎn)物成分與氧氣用量的關(guān)系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題目數(shù)據(jù)分析知,氧氣足量與不足量時,碳燃燒的產(chǎn)物不一樣。
答案:(1)氧氣不足時,生成CO(或CO與CO2共存)
(2)氧氣充足時,生成CO2
10.某同學設計了如下一組實驗。取四朵用石蕊試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紙花,分別按圖524進行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圖5-24
(1)觀察到紙花的顏色變化是:
Ⅰ.紙花變紅,Ⅱ.__________,Ⅲ.紙花不變色,Ⅳ._______________。
(2)該同學進行的Ⅰ、Ⅱ兩項實驗,說明什么?
(3)該同學進行四組對比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4)寫出實驗Ⅳ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題目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了四組實驗,探究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是什么。
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色,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酸。
答案:(1)紙花不變色紙花變紅
(2)稀鹽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水不使紫色石蕊變色。
(3)證明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變色,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酸。
(4)CO2+H2O====H2CO3
11.在下列圖A、圖B中,若用“●”表示氫原子,用“○”表示氧原子,請回答:
圖5-25
(1)圖A中 表示的分子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條件下,圖A表示的分子能轉(zhuǎn)變?yōu)閳DB表示的分子,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圖示可知,反應物是水,生成物是水和氫氣,由此可得答案。
答案:(1)H2O(2)2H2O 2H2↑+O2↑
12.圖5-26是某大理石雕像分別攝于1908年、1969年的兩幅圖片。雕像的嚴重腐蝕反映出最主要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是什么?請就如何解決這一環(huán)境污染問題提出你的建議。(至少提出兩點)
圖5-26
思路解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CaCO3能跟酸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質(zhì)。從圖中可明顯看出,該大理石雕像在1908年還非常清晰完好,而到了1969年已面目全非了,這說明雕像在此期間受到了嚴重腐蝕。CaCO3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應,單純的雨水沖刷不會使雕像如此迅速腐蝕,在此雨水中含有酸(即酸雨)。目前,造成酸雨的主要氣體是SO2和NO2,它們主要是由煤及石油制品的燃燒產(chǎn)生的,因此,解決酸雨危害應從煤炭燃燒、汽車尾氣等方面采取治理措施。
答案:此圖反應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是:酸雨問題?商岢龅慕ㄗh:①限制含硫煤的使用,②化工廠尾氣經(jīng)處理達標后再排放,③使用綠色能源,④汽車尾氣經(jīng)處理后排放。
13.在今年5月31日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中,某同學設計了如圖5-27所示的實驗裝置。該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檢驗香煙燃燒是否有__________氣體生成。為了使香煙燃燒產(chǎn)生的氣體通過澄清石灰水,活塞應向__________移動。
圖5-27
思路解析:澄清石灰水只能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生成。要讓香煙燃燒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澄清石灰水,必須讓中間試管內(nèi)壓強減小,故活塞應向右移動。
答案:二氧化碳(或CO2)右
14.在一次小組活動中,同學們收集了一些碎雞蛋殼和廢電池的鋅皮,并配制了澄清的石灰水,想利用這些物質(zhì)做實驗。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下列用品。
圖5-28
(1)請寫出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需要的儀器(填序號)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利用以上物質(zhì)制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一枝燃著的短蠟燭放入盛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容器中,觀察到蠟燭__________________;迅速取出蠟燭并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發(fā)現(xiàn)澄清的石灰水變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選擇儀器時,需考慮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
答案:(1)①④⑦(2)CaCO3+2HCl====CaCl2+H2O+CO2↑
(3)熄滅渾濁CO2+Ca(OH)2====CaCO3↓+H2O
15.對“高低不同的燃著的蠟燭罩上茶杯后誰先熄滅?”這一問題,甲、乙兩同學有不同的認識:甲同學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乙同學認為低的蠟燭先熄滅,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他們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1)將兩枝燃著的蠟燭罩上茶杯,一會兒后,都熄滅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學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學認為低的蠟燭先熄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實驗條件下,甲同學的猜想被證明是正確的,同時還觀察到茶杯內(nèi)壁變黑。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從著火燃燒的高樓房間中逃離,正確的方法是_________。
A.用毛巾捂住鼻子B.成站立姿勢跑出
C.沿墻角迅速爬向門外D.打開窗戶跳出
思路解析:兩枝蠟燭都熄滅是毫無疑問的,哪一枝蠟燭先熄滅?蠟燭在很小的空間內(nèi)燃燒,放出的熱量使生成的CO2分子的間隔變大,從而使CO2的密度變小,大部分CO2就集中在鐘罩的上部。隨看燃燒的進行,鐘罩上部的CO2,越來越多,由于CO2不能支持燃燒,高處蠟燭會先熄滅,低處蠟燭也相繼熄滅。
答案:(1)氧氣被消耗掉了,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2)蠟燭在很小的空間內(nèi)燃燒,放出的熱量使生成的CO2分子的間隔變大,從而使CO2的密度變小,大部分CO2就集中在鐘罩的上部。隨著燃燒的進行,鐘罩上部的CO2,越來越多,由于CO2不能支持燃燒,高處蠟燭會先熄滅,低處蠟燭也相繼熄滅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先沉積到底部,所以低處的蠟燭先滅(3)AC
16.為了降低汽車尾氣對大氣污染,以優(yōu)美的城市環(huán)境迎接2008年的北京奧運,北京市有關(guān)部門擬用乙醇(C2H5OH)替代液化石油氣作為公交車的燃料。
(1)以前的汽車燃料_________(填“充分”或“不充分”)燃燒時,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質(zhì)有(舉兩例):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燃燒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作為燃燒的好處有(兩點好處):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乙醇又可稱為“_________能源”。
思路解析:以前汽車的燃料是汽油,汽油主要含碳、氫元素,還含有少量的硫、氮元素等。不完全燃燒時會產(chǎn)生有毒氣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
答案:(1)不充分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2)C2H5OH+3O2 2CO2+3H2O
(3)節(jié)省石油資源可再生性可再生(或綠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13466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