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陳涉世家同步練習(xí)卷(含答案新人教版)
一、知識歸納:
1、作者作品
作者司馬遷(約公元前145—?),字子長,西漢夏陽(現(xiàn)在陜西韓城南)人,著名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10歲誦讀典籍,20歲開始漫游生活,閱歷豐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腐刑。后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皇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間的歷史,共130篇。包括本紀(jì)(是帝王傳紀(jì))12篇,世家(記諸侯本系)30篇,列傳(序列人臣事跡)70篇,表10篇,書8篇。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時代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國, 為了滿足個人的享樂生活,征發(fā)大批農(nóng)民修筑工程浩大的宮殿、陵墓、長城和馳道。到秦二世時,百姓負擔(dān)的賦稅更加繁重。公元前209年,以陳勝、吳廣為首的戍卒9 00人在大澤鄉(xiāng)(現(xiàn)在 安徽宿州西南)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這次農(nóng)民起義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課文節(jié)選的部分記敘了這次起義的原因、經(jīng)過和起義的浩大聲勢。
3、主旨提煉:
本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生動形象地描述了這次農(nóng)民起義的起因、經(jīng)過和浩大聲勢,表現(xiàn)了陳勝在反對秦朝暴政的關(guān)鍵時刻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展示了他遠大的抱負、非凡的謀略、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組織才能,彰顯了農(nóng)民起義的巨大威力。
4、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第1段)陳勝青年時代的遠大抱負。
第二部分:(第2段)陳勝吳廣謀劃起義并做輿論準(zhǔn)備。
第三部分:(第3段)發(fā)動起義到建立張楚政權(quán)的經(jīng)過。
二、基礎(chǔ)知識:
1、給括號前面的字解釋。
(1)嘗( )與人傭( )耕 (2)茍( )富貴
(3)悵( )恨久之 (4)若( )為傭耕;
(5)陳涉太息( )曰 (6)輟( )耕之( )壟上
(7)鴻鵠( )之志 (8)發(fā)閭左謫戍( )漁陽
(9)皆次( )當(dāng)行( ) (10)會( )天大雨:
(11)今亡( )亦死, (12)等( )死
(13)上使外將( )兵 (14)今或( )聞無罪
(15)為天下唱( ) (16)置人所罾( )魚腹中
(17)陳勝王( ) (18)間( )令吳廣之次所
(19)夜篝( )火 (20)忿恚( )尉,
(21)令辱( )之 (22)尉果笞( )廣:
(23)召令徒屬( )曰 (24)藉( )第( )令( )毋斬
(25)固( )十六七 (26)從( )民欲( )也
( 27)比( )至陳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發(fā)閭左遮戍漁陽九百人( 通 , )
(2)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 通 , )
(3)固以怪之矣 ( 通 , )
(4)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 通 , )
3、辨析下列多義詞:
(1)丹書( )帛曰 得魚腹中書( )
(2)項燕為( )楚將 為( )壇而盟:
(3)以數(shù)( )諫故 卒數(shù)( )萬人
(4)卜者知其指( )意 指( )目陳勝:
(5)輟耕之( )壟上 悵恨久之( )
(6)上使外將( )兵 項燕為楚將( )
(7)皆次( )當(dāng)行 之次( )所旁
(8)以數(shù)諫故( ) 廣故( )數(shù)言欲亡
4、給下列句子劃節(jié)奏
(1)發(fā)閭左遮戍漁陽九百人 (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3)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4)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循蘄以東
(5)號令招三老、豪杰與皆來會集事 (6)將軍身 被堅執(zhí)銳
5、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茍富貴,無相忘
(2)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3)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4)天下苦秦就矣
(5)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6)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7)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8)置人所罾漁腹中
(9)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0)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1)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2)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13)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yīng)陳涉
6、根據(jù)課文填空:
(1)起義的導(dǎo)火線是“ ”。
(2)陳勝認為起義將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
② 。提出了“ ”的起義口號。
(3)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深刻含義是:
(4)為起義作的輿論準(zhǔn)備是:① ②
(5)農(nóng)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 “ ” 一句可見搖役之重;殘酷的刑法 ,“ ”說明秦朝法律的苛酷,從而表明起義是被逼的。根本原因是:“ ”
7.陳勝能夠從一個傭耕之人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第 一次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導(dǎo)者,有什么才能?請根據(jù)選段內(nèi)容作出回答。
1、解釋文中加點的字:(3分)
(1)度 (2)亡 (3)往往
2、翻譯文中加線的句子:(4分)
①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3、陳勝認為當(dāng)時的形勢有利于發(fā)動起義,其理由是:(3分)
4、陳勝是怎樣為起義做輿論準(zhǔn)備的?(2分)
5、你從本文中得到什么啟示?(3分)
四、閱讀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dāng)立,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吳廣以為然。
1、.解釋下面加點的字。(2分)
①會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A.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三峽》)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記》)
C.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2分)
等死,死國可乎?
4、陳勝、吳廣為什么要詐稱公子扶蘇、項燕?(用簡潔的語言回答)(2分)
答案
五、比較閱讀
【甲】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dāng)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巳,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蹦嗽p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乙】及陳涉起,沛(沛縣)令欲以沛應(yīng)之。掾、主吏(官名)蕭何、曹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背叛)之,率沛子弟,恐不聽。愿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shù)百人,因劫(借此脅迫)眾,眾不敢不聽!蹦肆罘畤堈賱⒓荆▌睿。劉季之眾已數(shù)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變,乃閉城,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遺(給)沛父老,為陳(陳說)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門迎劉季,立以為沛公。蕭、曹等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應(yīng)諸侯。
1、上文中加點的“為”字讀音不同于其他3個的是( )(2分)
A、士卒多為用者 B、吳廣為都尉 C、君為秦吏 D、為陳(陳說)利害
2、下列4組句中加點的詞意思不同的一組是( )(2分)
A、乃令樊噲召劉季 沛令后悔 B、 以激怒其眾 沛令欲以沛應(yīng)之
C、今欲?背之 欲誅蕭、曹 D、陳勝自立為將軍 立以為沛公
3、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當(dāng)?shù)囊豁検牵?nbsp; )(2分)
A、且/壯士不死/即巳 B、父老/乃率子弟 /共殺沛令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劉季之眾/已數(shù)十百人矣
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1)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2)劉季乃書帛射城上
5、陳、吳發(fā)動起義取得成功、沛令響應(yīng)起義卻遭殺身之禍,原因何在?請分別作簡要的分析。(5分)
六、課外閱讀
陳康肅公善射,當(dāng)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亦?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1.康肅公自矜的“資本”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詞語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些詞語表現(xiàn)了賣油翁對康肅公射技的態(tài)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康肅公性格上的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翁曰:‘無他,惟手熟爾”的“曰”字前加一個修飾語,你會選擇怎樣的詞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賣油翁演示倒油技術(shù)的過程說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康肅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第21課】
二、1、(1)曾經(jīng) 被雇傭(2)如果(3)失望(4)你(5)長嘆(6)停止 去、往(7)天鵝,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8)守邊(9)編次 當(dāng)在征發(fā)之列(10)適逢,恰巧遇到(11)逃走(12)同樣(13)帶,率領(lǐng)(14)有的人(15)通倡,首發(fā)(16)魚網(wǎng),這里作動詞,用網(wǎng)捕(17)稱王(18)私自,偷著(19)籠(20)惱怒(21)責(zé)辱(22)用鞭、杖或竹板打(23)所屬的人(24)都是“即使、假若”(25)本來(26)依從 愿望(27)等到2、(1)遮通謫 強迫 (2)唱通倡 首發(fā) (3)以通已 已經(jīng) (4)被通披 穿3、(1)書寫 字條(2)作為 筑(3)屢次 幾(4)意圖 指指點點(5)去、往 用于時間詞語后,湊足音節(jié)(6)帶、率領(lǐng) 作為(7) 編次 旅行或行軍途中停留(8)緣故 故意 4、(1)發(fā)閭左/遮戍漁陽九百人 (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3)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4)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循蘄以東
(5)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6)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5、(1)如果有朝一日誰富貴了,彼此不要忘記。(2)哎!燕雀怎么能知道鴻鵠的凌云壯志。。3)正遇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jīng)誤了期限。誤了期限,按秦王朝的法令,就要殺頭。(4)人民群眾苦于秦的統(tǒng)治很久了。(5)如今逃跑(抓了回來)也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為國家而死,這樣好嗎?(6)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7)現(xiàn)在果真把我們的部下冒稱是公子扶蘇、項燕的軍隊,向全國發(fā)出號召,應(yīng)該有很多人響應(yīng). (8)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9)(陳勝)又暗中派遣吳廣潛藏在駐地附近叢林里的神廟 中。(10)士兵們到處談?wù)摚贾钢更c點,互相看著陳勝。(11)即使僅能免于斬刑,而戍守邊疆的人十個中也得死去六七個。(1 2)將軍您親自披甲上陣,手拿武器。(13)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事,懲辦當(dāng)?shù)氐拈L官,把他們殺死,來響應(yīng)陳勝的號召。 6、(1)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2)陳勝認為起義將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秦二世殺太子扶蘇,引起人民的不滿;②楚人懷念楚將項燕,有強烈的復(fù)國愿望).提出的起義口號是:__(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3) 燕雀安知鴻鴿之志哉!”展現(xiàn)其遠大理想(4)為起義作的輿論準(zhǔn)備是:①_②_(①置書魚腹;②篝火狐鳴)(5)農(nóng)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1)苛重的兵役, “戍死者固十六七” 一句可見搖役之重;(2)殘酷的刑法 ,“失期,法皆斬”說明秦朝法律的苛酷,從而表明起義是被逼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7. (1)對當(dāng)前形勢具有敏銳的洞察力; (2)做事周密細致; (3)有很強的組織領(lǐng)導(dǎo)才能。三、1、(1)估計、考慮 (2)逃亡 (3)到處2、(1)扶蘇因為多次諫勸皇帝的緣故,皇上派他到邊疆去帶兵(2)現(xiàn)在果真把我們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人民發(fā)出號召,應(yīng)當(dāng)有很多人來響應(yīng)。 3、秦王朝內(nèi)部嚴(yán)重的政治危機(1分)楚國人民有強烈的反抗意愿。(1分)闡述(1分)4、(1)丹書帛“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2)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5、官逼民反 或 領(lǐng)導(dǎo)者要“從 民欲”,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言之成理即可)四、1、適逢,恰巧遇到;唱通“倡”,首發(fā)。2、C 3、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4、扶蘇賢明,項燕愛士卒,詐稱扶蘇,項燕有號召力。五、1、A 2、A 3、A 4、(1)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2)劉季就在綢子上寫書信射到城墻上。六、1.“善射”、“當(dāng)世無雙”。2.“睨之”、“但微頷之”。3.驕橫傲慢,自高自大。4.“從容”或“淡然”。5.熟能生巧。6.這表現(xiàn)了康肅公對賣油翁高超技藝不得不佩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27794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