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中考解題思路和方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三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初三政治中考解題思路和方法一、開卷考試的基本特點:

1、更加注重課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的結合。試卷中的將有三個“情境題”,就是專門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社會現(xiàn)實生活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能力,就是“將正解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情境中”。如試卷中將涉及到的報警電話號碼“110”、學生對“減負”的看法、對“ *** 功”的認識、對“911”事件的認識、“如果你自己在商場買到了假冒偽劣商品,你該如何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等。

2、命題的開放性越來越明顯。開放題也稱為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題、發(fā)散題等。它是指試題允許、倡導并鼓勵答案多元而不惟一的一種試題形式。開卷考試本在設問時,往往給學生留有較大的思維和答題空間。要求學生要用開放型的思維方式,運用所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對試題進行分析、思考、回答,可以做到“—題多解,一題多問”。(具體見下面內容中的說明)

3、答案是客觀性和多元性的結合?陀^性試題的答案—般來說固定且唯一的,即我們以前所說的拆準化答案,如: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什么?答案是固定不變的,唯一的;主觀性試題的答案往往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呈現(xiàn)多元化特征。此類試題的答案,只要學生做到觀點正確,基本知識、基本原理運用恰當,符合題目中的要求,能言之有理,能自圓其說,就應該適當給分。這要求我們多角度思維,運用發(fā)散思維來解答題目,力戒單向和定向思維。

4、評分標準是采點性和采意性的結合。正是答案是客觀性和多元性相結合的特點,決定了評分標準必須是采點性和采意性的結合,客觀性試題答案的標準化,要求我們必須“采點給分”。實踐證明,采點給分雖然保證評分的客觀公正方面起了—定的作用,但也暴暴露出許多弊端,學生往往采取“鹽多不壞菜”的原則,用“撒大網捕小魚’的方法,把所有有關的答案都拿來,造成答案的堆積,這樣忽視了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是—種呆板的學習方法。而采意給分則著眼于考察學生觀點是否正確(不違反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律),知識運用是否恰當,闡述是否具有邏輯性,只要做到符合題目要求,能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就應恰當給分(同上),這將極大地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以上四個方面的特點知道了,才能在解答問題時做到有的放矢。

二、必須記憶的課本中的基本課本知識點。

(這部分內容十分簡單,在初三課本部分,經常作為選擇填空題,簡答題的考點,考試時沒有時間去翻書去找的,必須記憶,我想只要一個小時就可以全記。

1、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什么?(P34)

2、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是什么?(P33)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間界限大概是什么?(P34)

4、我國現(xiàn)階段主要矛盾是什么?(P35)現(xiàn)階段我國根本任務是什么?(P35)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之間的關系是什么?(P35)

5、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P35)(區(qū)別于P39頁材料問題:“小青一家過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制定基本路線的依據和根本出發(fā)點點是什么?(P37)基本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什么?(P37)黨的期路線的核心是什么?(P39)

7、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的新型民族關系的內容是什么?(P42)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什么?(P43)

8、我國處理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P44)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政治基石是什么?(P45)

9、我國最高國家權利機關是什么?(P74)我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是什么?(補充內容)

10、我國一項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P4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P74)

11、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什么?(P79)我國的根本制度是什么?(P79)

12、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什么?(P90)我國一項基本的經濟制度是什么?(P91)我國基本的分配制度是什么?(P93)我國經濟所有制結構是什么?(或問:我國目前存在哪些形式的所有制經濟?)(補充內容)

13、社會主義的一個根本原則是什么?(P93)

14、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是什么?(P104)“五愛”社會公德是什么?(補充內容)

15、我們的最高理想是什么?(P110)社會主義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P111)

16、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或具體要求)是什么?(P116)

17、我國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P69)

18、我國選舉產生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方式分哪兩種?(P74)

19、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76)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什么?(P78)

20、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什么?(P103)它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huán)節(jié)是什么?(P103)它的基礎工程是什么?(P104)

2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什么?(P106)

22、我國專門保護未成人兩部重要法律是什么?

三、關于解題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一)要讀懂題意。把握題目的中心含義(關鍵詞)、層次、問題的指向、具體要求及各小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是解答試題的前提。

(二)抓住課本基本知識是基礎,F(xiàn)在的各種復習資料非常的多,絕大部分都是濫竽充數(shù),內容差不多,只要選一本好的就可以了(我已經幫助您選了一本我認為是最好的,這幾我一直堅持用)。我們常說:“任憑風浪大,穩(wěn)住釣魚臺”,這個釣魚臺就是課本知識。

對課本知識掌握的基本要求是“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大致在(課本的)哪里?”。例如“初三課本內容:‘依法治國’部分”,要掌握“什么是依法治國?”、“依法治國的基本在要求是什么?”、“依法治國基本要求各個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怎樣”,“在初三課本的第六課(可以先看目錄)”。

只有把課本知識掌握好了,才能做到穩(wěn)住釣魚臺,才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三)回歸課本是答題過程中的一條主線。要建立題目內容和課本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有的時候一個問題可以用課本中的一個或者幾個知識點一回答這是正常的。

要回歸教材。就是要以問題為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知識之點”并組織答案,不回歸教材,隨心所欲,是答不好開放題的。

回歸課本的基本要求是建立課本知識點和題目問題之間合理的聯(lián)系。知識點一定要選準,有時一個問題的聯(lián)系知識點不一定是一個,而是多個。

(四)掌握一些基本技巧。

1、看題型。不同題型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中考中選擇題、簡答題(例舉題)、情境題、辨析題、簡化的論述題(過去的大型的論述題目已經沒有了)等。下面介紹幾個題型的解法。

(1)情境題。

試卷中的將有三個左右的“情境題”,就是專門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社會現(xiàn)實生活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能力,“將正解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情境中”。情境題一般是有二個填空題:一是填正解的行為或做法是什么?二是填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

例如:一個同學課間在校園里,拾到了一塊手表,他的正確做法是 ,這樣做的理由是 。

參考答案:

正確做法是:將拾到的手表送還失主。(或交至學校有關部門,通知失物招領)

理由是:①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fā)揚;(或:信守誠信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fā)揚)② 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拾得遺失物,應當特還原主”

說明:回答這樣的問題基本思路是:一是回歸課本,找到和本題有聯(lián)系的課本知識點作為支撐;二是要找到幾個方面的支撐和依據:一是道德方面的依據,二是法律方面的依據,三是課本中的被人們接受的公理、社會規(guī)范和社會公德。上述中①就是道德依據②是法律依據。我們通常用這樣的語言:我國某某法律規(guī)定……;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規(guī)定……等等

(2)辨析題。

這種題型學生解答時通常也分為四步:

第一步 判斷這句話是錯誤的并亮出自己的觀點,即“言論自由不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判斷一般又分為三種情況,即分:正確;錯誤;不完全正確(觀點偏面),這一點一般生分為1至2分,不能缺少。

第二步 回歸課本,用課本中的知識點來闡明自己觀點正確的理由,即“為什么說言論自由不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的。”

第三步 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思想覺悟和認識。

第四步 簡單地進行總結。(這一環(huán)節(jié)也可以省略,三步也可)

例如辨析題:“言論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

參考答案:

(1)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觀點部分,一般是1至2分)

(2)① 我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國公民享有的這些政治自由權利受法律保護。這些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xiàn)。② 但公民應該依法行使政治自由權利。公民有政治自由權利,并不意味著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心須在法律規(guī)定達到范圍內行使政治自由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如果違反了有關法律規(guī)定,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運用課本知識闡明理由部分)

(3)這種觀點在思想上是錯誤的,在行動上有害的。(聯(lián)系實際談感悟部分)

(4)所以說“言論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這句話是錯誤的。(總結部分,這一部分也可以省略)

2、看題目的分數(shù),確定答案要點的個數(shù)。

一般每個題目后面括號內都有本題的分數(shù),有的時候會對本題的回答最少不低于幾點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有的時候則沒有規(guī)定出具體答案要點的個數(shù),這個時候我們必須根據具體的分數(shù)來確定。

例1:請你閱讀上述材料(省略),你認為當前存在的突出的民生問題有哪些?(2分)

參考答案:①房價過高;②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大;③物價上漲過快;④就業(yè)壓力大。

說明:肯定不是一個答案,因為問中用了“哪些”,回答二個要點就可以了,回答四個要點最為保險。

例2:溫總理指出:“要把民生問題作為整個十二五規(guī)劃制定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結合所學知識想一想:黨和政府為什么要解決民生問題?(6分)

參考答案:①有利于讓人民共享社會改革成果,實現(xiàn)共同富裕;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wěn)定;③有利于拉動內需,促進社會經濟更好更快地發(fā)展;④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⑤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正義;⑥有利于進一步發(fā)揮社會主義主義氣度的優(yōu)越性。

說明:6 分的答案要點一般有二個可能,一個是3個答案要點,每個作案要點2分;一個是6個答案要點,每個答案要點1分。三個要點的可能性最大,其實一般情況下三個答案就可以了。

3、“鹽多不壞菜”的原則有時還是能起一定作用的。如果您不放心,您可以都寫幾個答案,這是最為保險的方法,上述2個例題就可以看出。

4、看清題目中包含的問題的個數(shù)。

題目中一個問不一定就是說只包含一個問題,有的時候,一個一句話的問包含了幾個問題。而眼下我們的學生對這樣簡單的問題可就是看不出來。

例如: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領導人會議上鄭重承諾,到2020,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減少40%至45%。“減排承諾”是我國根據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請問:“我國面臨怎樣的資源、環(huán)境形勢?”。

說明:這個問顯然包括兩問題:一是我國面臨怎樣的資源形勢(或資源國情)?二是我國面臨怎樣的環(huán)境形勢(或環(huán)境國情)?要逐一進行回答。

5、用標志性的語言,用政治學科專用的語句來回答問題。

例如上述例2 中,“黨和政府為什么要解決民生問題?”,其實就是它的意思是什么?像這樣的問題一般用“①有利于……;②有利于……;③有利于……”這樣標志性語言。

再如:材料中(省略)“子女沒有盡到贍養(yǎng)父母責任為什么是不對的?”請您運用所學知識來回答。

參考答案:①贍養(yǎng)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該繼承的發(fā)揚。

②我國法律規(guī)定贍養(yǎng)老人是每個公民應盡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

說明:僅僅有第一點還是不夠的,有了第二點才算是完整的,而且“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是我們政治學科特有的語句。

6、用數(shù)字表明答案的層次。憑我?guī)赘闹锌荚嚲淼母惺,下面的答題形式是最受閱卷老師喜歡的,因為它層次清楚,閱卷老師采點和采意最方便。

答:①……;②……;③……;④……;⑤……;⑥……。

四、關于一些提出合理化建議題型的回答方法。

例1:對于盜版光盤應不應該買,有的贊成,有的反對。我們初三的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盜版光盤是屬于侵犯他人智力成果權的行為,我們不但不能購買,而且還向有關部門檢舉、揭發(fā)協(xié)助打擊盜版光盤的行為。請你就如何打擊盜版提出合理化建議。

參考答案:①通過宣傳和教育相關法律和政策,增強人們保護知識產權的責任和意識;②我們全社會積極倡導購買正版光盤,營造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氛圍;③加強法制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使保護知識產權做到有法可依;④打擊盜版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國家要建立嚴格的檢查、監(jiān)督、管理體系;⑤加大對盜版行為的處罰力度。

解題說明:人的行為受到“自律”和“他律”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自律是指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它要通過宣傳、教育、學習、引導和內心的信念,讓自己自覺地行動。他律是指外界對自己的約束和督促。如通過法律、法規(guī)、制度、紀律等行為規(guī)范和輿論、他人的監(jiān)督等。以后遇到這樣的建議或出謀劃策的問題,都要在回歸課本知識點上基礎上,從這些來思考思考答案要點。
上述題目中①至②兩個要點就是自律因素;③至⑤就是他律因素。

再如:“一個小區(qū)居民們大多習慣于把垃圾向垃圾桶外一扔就揚長而去,甚至是從樓上直接向下面亂扔垃圾。小區(qū)里是垃圾到處都是,臭水橫流。鄰里之間沒有交往,有時心里悶得慌,想找個說話的人都困難。”請你就加強小區(qū)文明建設提出合理化建議。

參考答案:①通過小區(qū)宣傳櫥窗、黑板報等形式,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人們的衛(wèi)生意識;②加強小區(qū)精神文明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小區(qū)文化活動,在活動中加強溝通和了解,營造鄰里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③制定小區(qū)衛(wèi)生文明公約,要求居民認真執(zhí)行;④成立小區(qū)管理委員會等自治組織,加強日常的衛(wèi)生檢查。

上面兩題的答題思路是一樣的。

五、課本中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

1、單項選擇題。我國法律規(guī)定:“營業(yè)性歌舞廳等不適宜未成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人進入。我國法律還規(guī)定:“嚴禁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未成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它方式傳播淫穢、暴力、兇殺、恐怖等毒害未成人的圖書、報刊、音像制品”。這項保護措施屬于未成人保護的(

A: 社會保護 B:家庭保護 C 司法保護 D 學校保護

答案:A

說明:學生們一見到“法律規(guī)定”、“法律還規(guī)定”等語句,馬上確定是司法保護,大多數(shù)選了C,是大錯特錯,這是在故意高圈套。

課本中明確規(guī)定:社會保護是要求全社會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未成人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屬于社會文化環(huán)境方面的保護。

而且,課本還明確規(guī)定(初三課本P106):初中課本中司法保護的只有以下幾方面:

(1)設立少法庭(2)對未成人違法犯罪實行“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3)便裝抓捕未成人犯罪嫌疑人(4)辦理離婚案件和繼承案件時給未成人特殊的關愛。

只有這四個方面才屬于司法保護。

2、我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3、法律產生的兩種形式:制定和認可

4、我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的兩種形式: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

5、保護未成人的兩最重要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人犯罪法》

6、既是公民權力又是公民義務的舉例說明:勞動、受教育既是公民權力又是權民義務。(體現(xiàn)了我國公民權力和義務的一致性)

7、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

我國基本的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

8、國民經濟的主體:公有制;

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有經濟;

9、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一是共同富裕;二是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不動搖。

(初三課本上只說明了一個)

10、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

我國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

11、我國的基本國情:從總體上看,現(xiàn)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

我國最基本的國情:我國現(xiàn)在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2、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13、建國我們取得巨大的成就,請您回答(1)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巨大成就的取得說明了什么?

答案:(1)根本原因:(只有一條,詳見初三課本P35)歸結起來就是,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主要原因:(有許多)主要有: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了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實施了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堅持了科學發(fā)展觀;全國各族人民的齊心協(xié)力和共同努力;堅持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yōu)越性。

14、依法治國的核心:依憲治國

依法治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依法行政

依法治國的前提:有法可依

依法治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有法必依

依法治國的關鍵:執(zhí)法必嚴

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違法必究

六、關心時政,掌握一些必要的常識和新說法、新名詞。

例如“釣魚執(zhí)法”、“弱勢群體”、“包容性增長”(課本知識點的聯(lián)系:有利于促進共同富裕;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356511.html

相關閱讀:初三生物學習方法:經典易混、易錯考點匯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