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理解促積累。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讀多了,讀熟了,才能深刻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課文的語言進入學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語言基礎上的,才會讀有所值,讀有所得。
2、誦讀記憶促積累。誦讀記憶是積累語言的重要方法。兒童正處于儲存語言的最佳時期,多背誦一些好文章,有利于培養(yǎng)記憶能力,更有利于積累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背誦檢查的力度。
3、感悟品味促積累。感悟就是指對事物有所感觸而領悟。讀與悟要結(jié)合在一起,“學而不思則罔”。語文課上要讓學生感悟些什么呢?比如學習語句,不僅要在讀中理解意思,有時還得推敲用詞的準確性,比如學習句子與段落,要從反復出現(xiàn)的由于眼現(xiàn)象中感悟句子的表達形式和連句成段的方法。讀完課文要感悟記敘的順序和主次內(nèi)容的安排等。讓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4、品讀賞析促積累。語文課教學,必須讓學生走進文本,深入作者內(nèi)心與之進行心靈的對話。在賞析、體驗中情感的積累、語言的積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如教學《鳥的天堂》一文中,巴金老人有一段關于榕樹描寫的奇美文字,為此,在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不可計數(shù)”、“垂”、“臥”等詞認識榕樹的形態(tài)美,細讀時,品味“一簇”、“不留縫隙”、“似乎每一片綠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等詞句,領悟蘊含的“意境美”。如此將審美積累和語言積累有機地滲透到美麗的閱讀教學之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363141.html
相關閱讀:備考指導:初三與初一、初二的九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