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4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川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4
1.學生讀教材,明確什么是三角貿易。
明確:指歐洲、美洲、非洲之間的貿易,它們的路線形成三角形
2.思考:三角貿易出現的背景:
回答后明確:15世紀末16世紀初,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開始了向海外的殖民擴張,先后入侵美洲、非洲、亞洲地區(qū)。
老師進一步補充西歐國家殖民擴張的有關情況:最早進行殖民擴張的國家是開辟新航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占有南美富饒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及莫桑比克、印度的果阿和第鳥島、中國的澳門。西班牙占有的殖民地更廣,占據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和東方的菲律賓。伴隨著殖民掠奪,葡萄牙和西班牙問的戰(zhàn)爭隨之而起。經過近1個世紀的爭奪,西班牙打敗了葡萄牙,16世紀末,西班牙成為海上霸主。后英國、荷蘭、法國也加入了殖民國家的行列。教材小字講述了這時殖民擴張的主要方式:掠奪土地、搶劫財物、屠殺和奴役當地居民、販賣黑奴。
3.概括三角貿易的內容和路線
回答后明確:三角貿易的主要內容是黑奴貿易。在進行黑奴貿易的過程中,歐洲殖民者將歐洲的商品輸向非洲,換取非洲的黑奴,再將黑奴販運到美洲,最后將美洲廉價的原料帶回歐洲。其路線是:歐洲——非洲——美州——歐洲,其間歐洲殖民者賺取了至少是300%的利潤。
老師邊講解邊出示下表:


4.討論:三角貿易的影響,我們該如何理解馬克思的話的含義?
回答后明確:“三角貿易”的影響:從兩個方面理解這一問題,一方面,對于殖民者說,給殖民者帶了巨大的財富,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積累了巨額的資本。另一方面,對于殖民地講,是巨大的災難。從這兩個方面綜合看,歐洲殖民者的資本原始積累是建立在對殖民地掠奪基礎上的,所以,馬克思說:“資本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二、英國的殖民掠奪
1.讀教材,說說,英國是怎樣奪得海上霸主地位的?
明確:英國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與西班牙、荷蘭和法國發(fā)生了矛盾.先后發(fā)生了英西戰(zhàn)爭、三次英荷戰(zhàn)爭和英法殖民戰(zhàn)爭。通過這些戰(zhàn)爭,英國打敗了西班牙、荷蘭和法國,到18世紀中葉成為了海上霸主。
都鐸王朝統(tǒng)治時的英國,利用地處大西洋航路中心的優(yōu)越地位,積極發(fā)展海外貿易,進行海外殖民擴張,鼓勵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增強了英國的國力。英國的劫掠,使西班牙損失慘重,西班牙決定遠征英國。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一舉擊潰,標志著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喪失了。
荷蘭原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566年,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后獨立。荷蘭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對外貿易發(fā)達,幾乎壟斷了全世界的貿易,取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人稱荷蘭為“海上馬車夫”。英國為了打破荷蘭的海上優(yōu)勢地位,1651年頒布了《航海條例》,與荷蘭發(fā)生尖銳沖突,從而引發(fā)了1652—1674年間的三次英荷戰(zhàn)爭。結果,荷蘭被打敗,它的海上霸主地位動搖,逐漸衰落下去,英國取得了海上控制權。
法國16世紀就開始了殖民活動,路易十四改革后,法國一度成為歐洲的霸主,在北美、印度建立了殖民地。于是英法之間為爭奪殖民地發(fā)生了尖銳矛盾。自1701年至1763年間,英法兩國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結果英國打敗了法國,奪取了法國的一些殖民地。
2.概述英國在北美、非洲和亞洲進行殖民掠奪的情況。
明確:在北美,英國建立了13個殖民地,從法國手中奪取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qū);在非洲,占領了塞內加爾等地;在亞洲,將印度完全占領為殖民地。
3.請學生講述英在印度實行殖民統(tǒng)治的史實。
明確:英國殖民者克萊武在印度瘋狂掠奪。通過占領印度、侵吞印度土地、武力洗劫、征收高額稅賦等手段掠奪印度。
4.讀圖,理解英國是“日不落帝國”的含義
明確:經過兩個世紀的擴張,到19世紀,英國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英國成了“日不落帝國”。
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爭
本子目由學生自讀,通過抓典型事例講故事方式完成。老師提示:本目選取的是兩個典型事例:拉丁美洲和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統(tǒng)治的斗爭,從而體現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tǒng)治的正義性。
教材重在突出兩個人物:玻利瓦爾和西女王。通過概述兩位領導人的活動,感受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tǒng)治的決心和信心。
首先,教材講述了玻利瓦爾是拉丁美洲獨立戰(zhàn)爭的領導人,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主要活動是領導了拉丁美洲人民反抗西斑牙的殖民統(tǒng)治,最終贏得了多個拉丁美洲國家的獨立。教材小字內容對玻利瓦爾進行了較洋細的介紹。 kb1
接著,教材講到了印度民族大起義。印度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后,進行了不屈的斗爭,其中1857—1859年起義的規(guī)模比較大。教材沒對起義過程作較詳細的介紹,重點突出西女王的英雄事跡。
總結:討論,通過本學習,你對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史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作業(yè):學習目標
板書:按以上條目進行板書


主題活動二一—辯論會:我看拿破侖
活動目標
一、通過本主題活動,使學生不僅進一步了解法國大革命的有關知識,鞏固和拓展有關拿破侖的歷史知識,而且還能獲
取教材以外有價值的信息;
二、使學生學會收集、整理歷史資料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從資料中提煉歷史觀點的能力,敢于和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五、使學生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活動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資料的收集和辯論過程
二、難點資料的收集和觀點的提煉
活動過程
一、辯論會前的準備
1.確定正、反辯方
本活動是一辯論會,在組織活動前,應先確定正反辯方?蓪⑷w學生分為兩個大組,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由學生自由選擇加入正方或反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進行協(xié)凋,達到雙方人數大體相當。
2.確定辯論的規(guī)則和程序師生共同確定辯論的規(guī)則和程序。一般說,辯論會由一人主持,即主席。正反辯方分別由四人組成,每方一位主辯。其辯論程序是:正方1辯——反方1辯——正方2辯——反方2辯一一正方3辯——反方3辯——門[h辯論——正方4辯總結陳詞——反方4辯總結陳詞。自由辯論時,本組同學均可參加。
組成7人評委小組,評委中既有教師,也有學生,師生比例可商定。評委將評出最佳辯方和最佳辯手。每方推選兩名同學作匯時員。
3.制定活動坪價標準
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的興尷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能力,在本次活動中,可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并記入學生期末成績。同時,還將評出最佳辯方和最佳辯手。其評價標準由師生共同商定。
學生評價標準參考以下評價內容:
評價內容興趣、態(tài)度(10分)資料集、整理的方法(10分)交流、合作的能力(8分)口頭表達能力(10分)思辨能力(12分)
自我評價
小組評價
教師評價
最佳辯方和最佳辯手的評價標準可參照以下內容:
①觀點明確(5分);②論據充分(10分);③論證有力(15分);④語言表達清楚、流暢(10分);
4。收集、整理資料新 標 第一網
根據辯論主題,正方觀點是:拿破侖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反方觀點是:拿破侖是野心家、戰(zhàn)爭狂人。在明確雙方觀點后,學生要廣泛收集資料。正方主要尋找拿破侖作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的資料,并要尋找駁斥反方提出的野心家和戰(zhàn)爭狂人的論據。反方要尋找拿破侖是野心家和戰(zhàn)爭狂人的論據,否定拿破侖是政治家、軍事家。
學生資料的
①《世界歷史》教材;②與拿破侖有關的史書:《拿破侖傳》、《拿破侖一世傳》、《拿破侖時代》、《法國通史》等;③歷史學學術雜志中有關對拿破侖研究的;④上網收集有關拿破侖的資料。
在資料收集的基礎上進行資料整理。資料的整理是保證辯論成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般說有三步:一是瀏覽資料;二是篩選資料,提取資料中的有效信息;三是對有效信息進行歸類、提煉,形成自己的觀點。
5.小組交流
每位同學在小組進行交流,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選出四位同學代表本組與對方進行辯論。
二、辯論會
1.導入主題
由學生推選的主席主持。
①介紹雙方辯手。
②介紹辯論會的規(guī)則。
③展示本次辯論主題:我看拿破侖。
④介紹正反方論點,正方觀點是:拿破侖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反方觀點是:拿破侖是野心家、戰(zhàn)爭狂人。
⑤介紹評委會的組成。
1.辯論過程
①正反方1、2、3辯分別闡述己方的觀點
②自由辯論(辯手和本組的同學都可參加)
③正方4辯總結陳詞
④反方4辯總結陳詞
⑤主席總結本次辯論過程中各方的表現,感謝辯手的精彩發(fā)言。請領導發(fā)言,請評委公布最佳辯方和最佳辯手。
3.辯淪總結由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全面總結,包括會前資料的收集和會中學生的表現,肯定學生在活動中的積極表現,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評價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的學習方法和形成的學習能力,客觀公正地指出學生在辯論過程中還需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三、辯論會后的反思
辯論會后,教師和學生都要對本次活動進行全面反思,并寫成字性的反思材料。學生主要從活動過程中自己的參與情況、收獲和不足等方面進行反思。教師從對活動的組織、活動中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學生在活動中能力的發(fā)展、本次活動對今后歷史的影響等多方面去思考。
第二學習主題:工業(yè)革命
第1 第一次工業(yè)革
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工業(yè)革命首先開始的國家、時間;記住哈格里夫斯發(fā)明“珍妮紡紗機”,瓦特 改進蒸汽機,富爾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孫發(fā)明蒸汽機車的基本史實;認識蒸汽機在大工廠生產中的作用和鐵路給人類社會帶的巨大影響。理解工業(yè)革命的概念和英國首先發(fā)生了業(yè)革命的原因以及工業(yè)革命對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的重大影響。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英國最早發(fā)生工業(yè)革命的原因和工業(yè)革命對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的重大影響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工業(yè)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機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門間相互促進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較、判斷、聯系、推理分析歷史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工業(yè)革命中的一系列發(fā)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通過工業(yè)革命中一系列國家的科學家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相互促進的學習,讓學生樹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開放性觀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為祖國建設而學習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發(fā)展需要技術革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英國最早進行丁業(yè)革命的原因;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明和影響。
二、難點 :工業(yè)革命中各環(huán)節(jié)的相互促進和工業(yè)革命的影響。
教學過程
從現實的交通工具——汽車、火車等引入新
一、紡織機的發(fā)明和蒸汽機的改良
1.老師講述:什么是工業(yè)革命?
明確:所謂工業(yè)革命是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yè)階段到工廠大機器生產階段的一個飛躍。
2.讀教材,分析工業(yè)革命在英國率先進行的原因。
提問,明確:17世紀中葉以后,資產階級統(tǒng)治在英國確立起,它的建立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政治前提。18世紀中葉,英國積極進行殖民擴張,先后打敗荷蘭、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國內外市場隨之擴大,商品的需要量隨之增加。而工場手工業(yè)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的需求,技術革新就成為緊迫的要求,這是工業(yè)革命進行的必要條。同時大規(guī)模的圈地運動,使大量農民失去土地,成為龐大的無產者隊伍,從而為工業(yè)革命提供了大生產所必須的大量的雇傭勞動力。16—18世紀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如英國科學家牛頓的力學,機械學理論等的出現,為發(fā)明機器提供了條。工場手工業(yè)時期積累了大量的生產技術知識,分工更為精細,這都為機器生產提供了可能。因為當時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具備以上條,所以工業(yè)革命于18世紀60年代首先在英國發(fā)生。
3.讀書,通過表格展示英國工業(yè)革命的進程
學生設計填寫,如:

教師指導學生看圖,講解:棉紡織業(yè)是工業(yè)革命最早發(fā)生的行業(yè)。由于棉紡織業(yè)是當時新興的工業(yè),對于新方法的采用較為容易,加之棉紡織業(yè)比較集中,也比較容易改變?yōu)闄C器化的大生產。同時棉紡織業(yè)銷路好,盈利快。此外,英國為了與印度進行棉紡織業(yè)的競爭,亟待提高產量和質量,這一切,促使了棉紡織業(yè)的技術革新。
在棉紡織業(yè)的技術革新中,紡紗和織布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互促進。首先是飛梭代替拋梭,織布速度大大加快,從而引起了1764年“珍妮紡紗機”和“騾機”到“水力織布機”的一系列相互發(fā)明。紡織機器的發(fā)明,促進了紡織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動力問題的解決又提上了日程,從而推動了動力機器的革新。1769年瓦特成功研制了改良的蒸汽機,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fā)展。紡織工業(yè)的技術革新,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機器制造、采煤、冶金、交通運輸等一系列工業(yè)部門的技術和機器的使用。到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yè)。
蒸汽機的使用,是對自然力認識的一個巨大的進步。在人類歷史上,摩擦取火曾把機械運動轉化為熱能,蒸汽機的發(fā)明和使用,又把熱能轉化為機械能。這說明社會對科學技術的需要把科學推向前進,而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又指導技術改革,技術改革把科學知識應用到生產過程,從而構成直接生產力。思格斯說: “分工、水力,特別是蒸汽機的利用,機器的應用,這就是從18世紀中葉起工業(yè)用搖撼世界基礎的三個偉大杠桿。”
4.想想,工業(yè)革命中,各項新技術之間怎樣相互推動?
提問,明確:從紡織業(yè)中,織布速度加快,引導紡織機器的改良,促進了織布機的發(fā)明。機器的使用促進動力問題的解決,從而出現了改良的蒸汽機;動力的解決,促進了機器的制造、冶金、采礦等一系列工業(yè)部門的技術革命。
5.思考:工業(yè)革命擴展的過程及其意義。
明確:在英國工業(yè)革命的推動下,19世紀初到70年代,資本主義發(fā)展較快的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家也相繼進行了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的擴展,使應用機器生產的大工廠建立起,真正的工業(yè)時代到了,人類進入到了“蒸汽時代”。
二、輪船和火車的出現
1.討論:輪船、火車出現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由于大機器生產擴大了生產規(guī)模,需要大量的原料,并運走大量的產品。據統(tǒng)計:1764年,英國加工的棉花,只有1720噸,到1789年,就達到了14700噸。1740年,英國生鐵用量不過1.7萬多噸,1800年,就增至25萬噸。煤的年產量由1700年的260萬噸,增到1795年的1000萬噸。由此可見,機器生產使生產規(guī)模擴大,原的交通運輸已不能滿足機器生產的需要,這就需要對交通運輸進行變革。于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輪船、火車就發(fā)明出了,從而使世界交通運輸進入了“汽輪時代”和“鐵路時代”。
2.記住火車和輪船的發(fā)明者、國籍、時間,并口述他們的發(fā)明經歷。
明確:1807年,美國人富爾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萊蒙號”。1814年美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輛火車。
3.討論:工業(yè)革命的重大影響。
明確:馬克思曾說:工業(yè)革命“它是比任何一種革命更廣泛、更深刻的社會革命,它同思想革命和政治革命相呼應,引起了市民社會的全面改革”。工業(yè)革命既是生產領域的一場變革,又是社會關系方面的一次革命,它給人類帶了深遠的影響。
1)工業(yè)革命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是生產技術上劃時代的改革,它使社會生產力有了飛速的發(fā)展。工業(yè)革命形成了近代資本主義大機器生產的工業(yè)、貿易、交通體系,奠定了近代資產階級明的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tǒng)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多,還大”。
2.工業(yè)革命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yè)形式的出現,引起了城市的興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長。由于機器生產是協(xié)作性的復雜勞動,必須在統(tǒng)一的管理下、有組織地進行生產勞動,這樣就形成了近代工廠企業(yè)制度。機器生產使如美國的曼徹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新的城市出現,也使舊的城市發(fā)展。大量的工人做工,商人經商,城市人口增長起。19世紀初,英國城市人口在幾十年中,就由占全國人口的二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二。1850年,英國的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城市人口總和已經超過農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達到52%,初步實現了城市化。
3.工業(yè)革命鞏固了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早期進行工業(yè)革命的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取得飛速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制度取得統(tǒng)治地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成為強大的工業(yè)國家,甚至影響和左右著后的世界歷史的發(fā)展趨勢。
總結:你對工業(yè)革命的影響有何感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熱愛科學,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
作業(yè):學習測評2題 學習目標
板書設計


第三學習主題: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鞏固與擴大
第l 美國南北戰(zhàn)爭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了解美國向西部領土的擴張情況;了解和掌握美國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戰(zhàn)爭過程中的主要事和戰(zhàn)爭的結局;認識戰(zhàn)前美國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理解北方在南北戰(zhàn)爭中取勝的原因及南北戰(zhàn)爭的性質和意義。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美國領土擴張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識圖的基本技能以及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美國與中國西部大開發(fā)背景、方式、性質、作用等方面的比較,使學生學習比較分析歷史的方法。通過對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林肯當選總統(tǒng)、林肯政府采取的基本措施以及內戰(zhàn)的性質和意義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通過對林肯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科學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美國在西部開發(fā)中野蠻掠奪和屠殺印第安人史實的了解,使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史是充滿血腥的歷史。通過對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美國內戰(zhàn)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它取消了黑人奴隸制,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掃清了障礙。領導這場戰(zhàn)爭的林肯也因廢除奴隸制、維護國家統(tǒng)一而受到廣大美國人民的尊敬,在歷史上成為與華盛頓齊名的總統(tǒng)。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美國政府在南北戰(zhàn)爭中采取的措施;南北戰(zhàn)爭的性質和意義。
二、難點:美國南北方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和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性質。
教學過程:
導入新:
提問: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總統(tǒng)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結合本導語導人新。
一、美國領土的擴張
1.讀教材,了解美國領土擴張的背景:
提問后明確:為了滿足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和大批的移民擁人美國,獨立戰(zhàn)爭之后不久,美國就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西進運動。
2.明確:西進運動有哪兩種方式?
提問,回答:西進運動一是向西擴張領土,二是向西部大量移民。
3.讀書,想想美國領土擴張有哪些手段;讀圖,了解美國領土擴張的進程。
提問,明確:美國在獨立后的半個多世紀,通過簽訂和約、購買、侵占等手段進行領土擴張。
美國獨立時,地域很小,其版圖只擁有東部的大西洋沿岸的13個州,面積不過90多萬平方公里。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美國不斷向西進行領土擴張,把領土從大西洋沿岸擴展到了太平洋地區(qū)。其領土擴張分為三個階段:
①1776年最早宣布獨立的有十三個州,面積為90多萬平方公里;②1783年英美簽訂《巴黎和約》,將密西西比河以東阿巴拉契亞脈以西的領土劃歸美國,面積達到230萬平方公里;③美國在獨立后的半個多世紀,通過購買、侵占等手段進行領土擴張,美國領土從大西洋擴展到太平洋沿岸,約占北美大陸的一半。
4.讀書,思考,我們該如何認識美國的西部移 *** 動?
提問,回答,明確:向西部移民是美國西進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美國西部大開發(fā)的一個重要舉措。西遷使印第安人人口銳減,土地喪失。到19世紀末,印第安人從原的100多萬減少到只有24萬。在20年內,就有1500多萬畝土地被掠奪。可見印第安人西遷的歷史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淚史。
西進運動的歷史也是美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史。在領土擴張的同時,東部地區(qū)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也隨之推廣到西部,促進了西部地區(qū)的開發(fā)和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它使美國獲得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西進運動和大規(guī)模移民則使優(yōu)越的自然地理條得到充分發(fā)揮,使美國很快趕到了世界前列,工業(yè)總產值一躍而居世界第四位。
討論:美國的西部開發(fā)與我國開發(fā)西部有何不同?
提示:引導學生從西部開發(fā)的原因、目的、性質、經過、結果、作用等方面分析。
提問后明確:根本的不同則應根據目的分析得出。中國的西部大開發(fā)是為了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而美國的西部大開發(fā)則是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推廣到西部,促進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二、南北戰(zhàn)爭的爆發(fā)
1.讀教材,明確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
明確: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2.進一步提問:為什么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提問后教師講解:獨立戰(zhàn)爭之后建立的美國聯邦政府,代表著北方資本家和南方種植園主的利益。美國在獨立前后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經濟形式,即北方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的奴隸制種植園經濟。南北方兩種社會經濟制度隨著美國的領土擴張、南北方經濟的發(fā)展,圍繞奴隸制的存廢,北方資產階級同南方種植園主階級的矛盾和斗爭就越越尖銳。
19世紀初,美國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在工業(yè)革命的推動下迅速發(fā)展起。到1860年,美國工業(yè)總產值居世界第四位。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北方資產階級急需保護國內市場,保障原材料供應,提高關稅,限制外國工業(yè)品進口,擴大本國產品的出口,特別是需要大量自由的雇傭勞動力。所以,他們迫切希望聯邦政府建立統(tǒng)一的民族市場,實行關稅保護,取消奴隸制。而南方卻盛行奴隸制的種植園經濟,種植園奴隸主為了牟取高額利潤,為了控制國家政權,他們竭力把棉花等原料大批運往英國,并從英國輸入大批廉價工業(yè)品,因而他們主張降低關稅,擴大進口,擴充奴隸數量,在西部擴展奴隸制,增加蓄奴州。這樣,便同北方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所以,教材指出南方的奴隸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在全國的發(fā)展”。因而,奴隸制的存廢便成為美國南北方矛盾斗爭的焦點。
北方工商業(yè)資本家為獲取國內市場和勞動力,主張廢除黑奴制度,而南方種植園主則堅持奴隸制度,發(fā)展奴隸制度,這種矛盾難以凋和,成為美國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
3.提問: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的導火線是什么?
明確:1860年11月,代表北方資產階級民主派的林肯當選總統(tǒng),這一事成為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導火線。因為林肯反對奴隸制并主張廢除奴隸制,南方奴隸制種植園主就以此為借口挑起這場戰(zhàn)爭。
4.學生概述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的經過:
明確:首先挑起戰(zhàn)爭發(fā)動叛亂的是南方奴隸制種植園主,時間是1861年11月。 “叛亂”一詞表達南方的分裂行為是一種貶責,也是一種性質的界定。為說明南方的行為是“叛亂”,三個事實:一是南方11州退出聯邦,另立政府——“美利堅諸州同盟”;二是制定新的憲法,選舉總統(tǒng);三是另立里士滿為首都。林肯號召人民為維護聯邦統(tǒng)一而戰(zhàn),人民群眾紛紛響應。
三、北方的勝利
1.讀書,概括南北戰(zhàn)爭經過的兩個階段
明確:1861年4月一1862年為第一階段,北方節(jié)節(jié)失利;1862年至1865年為第二階段,北方扭轉戰(zhàn)局,獲取勝利。
2.想一想:北方在力量對比和人心向背方面占有明顯優(yōu)勢。北方有強大的工業(yè),人口達2234萬,得到廣大人民支持;而南方不僅工業(yè)力量薄弱,而且人口中黑奴占400萬,他們與奴隸主有很大的矛盾。但在戰(zhàn)爭之初北方卻節(jié)節(jié)失利。為什么會是這樣一種局面呢?
提問,明確:一是南方奴隸種植園主叛亂蓄謀已久,準備充分;二是北方林肯政府總想妥協(xié)。林肯在初期雖反對奴隸制,但他因擔心南北分裂而反對立即取消奴隸制,因此總想與南方奴隸主妥協(xié),不提出廢除奴隸制,不發(fā)動人民群眾,沒有解決廣大人民的土地問題,缺乏戰(zhàn)爭的準備,從而導致失利。
3.思考:北方能在第二階段扭轉戰(zhàn)局的原因是什么?
提問,明確:在人民群眾的推動下,林肯政府為了扭轉戰(zhàn)局,先后通過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墩胤ā泛汀督夥藕谂浴肥悄媳睉(zhàn)爭中美國政府頒布的兩個極為重要的法律!墩胤ā芬(guī)定,凡支持、擁護共和國的成年公民,從1863年6月1日起,只要繳納10美元登記費,就可以從西部的國有土地中領取160英畝的土地,在連續(xù)耕種5年以后,成為私有財產。這一規(guī)定極大地鼓舞了聯邦軍隊廣大士兵的戰(zhàn)斗熱情,激發(fā)了聯邦軍隊的戰(zhàn)斗力。《宅地法》的頒行也是美國進行西部大開發(fā)的一個重要措施!督夥藕谂浴返念C行,對扭轉北方的不利形勢同樣起了積極作用!缎浴沸,從1863年1月1日起,叛亂諸州的奴隸全部獲得自由,并且可以參加聯邦軍隊。
《宣言》一發(fā)表,立即產生了巨大反響。南方各州的奴隸成批地逃亡,他們紛紛到聯邦軍隊的營地,要求參軍殺敵。1864年,聯邦部隊中的黑人團隊猛增到166個,達12.6萬余人。所以,這兩個法律的頒行,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革命積極性,為北方的最后勝利提供了根本保證。
4.明確南北戰(zhàn)爭結束的標志。
提問,回答:1865年4月,北方軍隊攻占南方都城里士滿,內戰(zhàn)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結束。
5.提問:我們該如何評價林肯的功績?
明確:林肯為領導解放黑人奴隸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他的名字和事業(yè)在美國歷史上將永垂不朽。
6.討論:南北戰(zhàn)爭的性質和影響:
明確:美國南北戰(zhàn)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這是教材對南北戰(zhàn)爭性質的評。“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是針對美國獨立戰(zhàn)爭性質而言的。獨立戰(zhàn)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那時,北方資產階級和南方種植園主階級聯合打敗英國殖民者,取得獨立,但保留了奴隸制。美國南北戰(zhàn)爭是北方在工業(yè)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需要有統(tǒng)一的市場,北方資產階級所進行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目的是通過廢除奴隸制,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掃清障礙,以維護美國南北統(tǒng)一。因此,我們稱南北戰(zhàn)爭為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南北戰(zhàn)爭對美國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南北戰(zhàn)爭的結果不僅維護了美國南北統(tǒng)一,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統(tǒng)一的國內市場,而且還取消了黑人奴隸制,使美國資本主義得以迅速發(fā)展。到19世紀后半期,美國超過了英、法等先進國家。
總結:結合學習測評第二題進行總結。
作業(yè):閱讀《飄》或《根》  學習與目標  
板書設計:

第2 俄國農奴制的廢除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時間、代表人物;了解沙皇俄國的對外擴張概況;掌握廢除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并理解改革的性質和作用。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的原因、性質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分析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的進步性和局限性,培養(yǎng)學生辯證地看問題和全面地評價歷史事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的教學,應使學生認識到是改革增強了俄國的國力,從而說明改革是強國之路,對學生進行堅持改革開放的教育。了解沙俄的侵略擴張史,使學生認識到擁有2200萬平方公里的地跨歐亞兩洲的沙俄帝國是建立在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侵略的基礎上的。并聯系近代沙俄對我國的侵略,揭露沙俄的侵略野心和罪惡,從而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圖強,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俄國農奴制的廢除。
二、難點:俄國廢除農奴制的原因和性質。
教學過程:
導入新:
講述俄羅斯發(fā)展歷程進入本學習
19世紀中葉,俄國的封建農奴制度嚴重地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鞏固統(tǒng)治,沙皇亞歷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實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廢除農奴制度,使俄國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861年改革成為俄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俄國通過改革,極大地增強了向外侵略擴張的實力.經過400多年的向東、南、西、北的擴張,它從16世紀的一個內陸國家發(fā)展到20世紀初擁有2200萬平方千米土地的、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一、農奴制的危機
1.通讀全,請學生概括本內容:
提問回答,明確:本內容主要講述了俄國歷史上著名的1861年改革——廢除農奴制和沙皇俄國的對外擴張。
2.提問,廢除農奴制之前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情況。
回答,明確:19世紀初,資本主義在俄國已有一定的發(fā)展。1804年,俄國有1200家手工工場,到50年代末發(fā)展到2800家。30年代末,俄國開始了工業(yè)革命。1858年,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機158架。1860年俄國采取機器生產的工廠已達1.2萬多家,鐵路里程1500公里。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工人的人數不斷增加。實行改革以前,已有工人86萬。同時,工業(yè)中自由雇傭勞動也逐漸超過農奴勞動。自由雇傭工人的比例上升,1860年已占全部工人的87%。
3.進一步提問,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進行改革呢?
回答,明確:俄國仍處于落后的農奴制封建專制統(tǒng)治之下。由于農奴制的嚴重制約和阻礙,俄國資本主義工業(yè)遠遠落后于西歐。到19世紀50年代中期,俄國的生鐵產量增長了兩倍,而英國增長了近30倍,俄國的生鐵產量僅為英國的1/15。同期,俄國的鐵路有1500公里,而英國有1.5萬公里,德國有1萬公里。對外貿易的結構,也反映出俄國工業(yè)的低水平。俄國出口的是農產品,進口的是工業(yè)品,它已逐漸淪為西歐各國的原料供應地。
4.由此看出農奴制度已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必然會產生危機,想一想,這種危機體現在哪些方面?
提問,明確:危機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農奴制度嚴重地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已成為一個腐朽的制度,這是1861年改革廢除農奴制的根本原因。二是農奴制的存在激化了國內矛盾,爆發(fā)了人民起義。
5.思考:為什么農奴制對資本主義發(fā)展產生阻礙呢?(提示:上節(jié)美國南北戰(zhàn)爭前的奴隸制度)
明確:一點是農奴制度無法滿足工業(yè)發(fā)展對自由勞動力的要求。因為在農奴制度下,大批的農奴被固著在封建莊園的土地上勞動,他們沒有人身自由,不能以自由之身進入城市,成為工業(yè)生產必不可少的雇傭工人,這從勞動力上制約了俄國工業(yè)的發(fā)展。二點是農奴制度下的莊園經濟是落后的、封閉的經濟,社會購買力低下,對工業(yè)產品的需求量小,這從商品的銷售上制約了國內商品市場的擴大。教材指出的這兩點既是農奴制對資本主義的阻礙作用,也是農奴制度危機的表現。
6.農奴制的存在激化了國內矛盾的表現,用事例說明
提示:一個是人民群眾的起義和暴動,二個是新興資產階級的武裝起義。農奴制度和沙皇專制統(tǒng)治激起農奴起義不斷發(fā)生。1825年至1855年的30年間,俄國掀起了洶涌澎湃的農 *** 動,農奴起義多達500次以上,而且規(guī)模越越大。在農 *** 動的困擾之下,沙皇為擺脫國內的困境,力圖通過對外戰(zhàn)爭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1853年,俄國發(fā)動了侵略土耳其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戰(zhàn)爭以失敗而告終。結果使俄國陷入了更深的困境,引發(fā)了新的全國性的農 *** 動,僅1860年就發(fā)生了農民暴動108起。新興資產階級的起義教材主要指出了俄國“十二月黨人”的武裝起義!笆曼h人”是俄國的貴族革命者,屬于新興資產階級的民主派,其骨干是俄國軍隊中進步的貴族軍官,他們結成秘密的革命團體,主張消滅農奴制度和專制制度。1825年12月(俄歷),“十二月黨人”乘沙皇亞歷大一世突然去世之機,在彼得堡發(fā)動起義。起義因脫離人民群眾而被沙皇政府鎮(zhèn)壓下去。
7.請概括俄國1860改革的根本原因
明確:農奴制度搖搖欲墜,已經過時。要消除農奴制度下俄國的社會危機,必須實行社會改革。
二、農奴制的廢除
1.提問:俄國廢除農奴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明確:俄國在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的失敗。
2.請學生復述克里米亞戰(zhàn)爭
明確:19世紀中葉,沙皇俄國向黑海地區(qū)擴張,于1853年10月向土耳其宣戰(zhàn)。為了達到控制土耳其的目的,英國、法國及撒丁王國先后加入土耳其一方。這場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在克里米亞半島,因而被稱為克里米亞戰(zhàn)爭。
3.請進一步說明改革的目的。
明確:俄國在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的失敗,充分暴露了農奴制的落后,加劇了俄國的各種矛盾。沙皇亞歷大二世正是在這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為了緩和階級矛盾,鞏固統(tǒng)治,才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的。正如沙皇亞歷大二世自己在談農奴制的廢除時所說:“與其等待農民自下而上地起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睂ι郴矢母锏膭訖C,教材小字已有說明。
4.概括改革的主要內容。
提問,明確:中心措施是廢除農奴制度。沙皇亞歷大二世簽發(fā)的法令規(guī)定:①給農奴以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任意買賣、典押、交換和轉讓農民,農民享有家庭和婚姻生活的自由,農民有權擁有財產、擔任公職、從事工商活動以及同他人或機關訂立契約或進行訴訟。但是,農奴要向地主繳納贖金,才能成為自由農民,否則繼續(xù)受地主的奴役和剝削。②農民在獲得人身解放時,可分到一塊份地和宅旁園地。但是,在法律上份地仍屬地主財產,農奴僅有“永久使用權”,而且,也要繳納高于地價50%的贖金。③取消地主對農民的行政和司法權后,保留由政府和地主貴族掌握的村社作為管理農民的自治機構,并實行連保制,農民未經許可,不得到外地謀生。
5.討論:我們該如何評價俄國廢除農奴制度
提示: 1861年改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它雖然是封建統(tǒng)治者沙皇亞歷。大二世進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是由于它廢除了農奴制度,使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客觀上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勞動力、國內市場和資金,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19世紀60年代,俄國基本上完成了工業(yè)革命。同時沙皇專制政權開始變成地主、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因此,這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折點,是俄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開始,所以說這場改革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但這場改革很不徹底,由于是沙皇實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農奴制殘余。在政治上,依舊是沙皇專制統(tǒng)治,農民繼續(xù)受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雙重剝削和壓迫。在外交上,因改革而加強了統(tǒng)治的俄國進一步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
三、俄國的擴張(閱讀)
提示:侵略成性的沙俄是在莫斯科公國的基礎上向周邊不斷吞食、擴張而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的。
在1861年改革前,特別是彼得一世和女皇葉卡捷琳娜時期,在歐洲方面,主要是向波羅的海沿岸和黑海北岸奪取出?诎叮苟韲蔀闉l海國家,以便稱霸世界;在波羅的海岸邊建立新都圣彼得堡是俄國向西擴張的一個重要標志。在亞洲方面,則是從16世紀末就向西伯利亞進行殖民,又南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侵占我國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土地。18世紀中葉,又侵占了中亞廣大地區(qū)。1861年改革之后,沙俄更為變本加厲,通過一系列戰(zhàn)爭,向東、南、西、北四方擴展版圖。到20世紀初,沙俄成為擁有2200多萬平方公里的被稱為“民族監(jiān)獄”的殖民大帝國。
總結:
討論:我國也在進行改革,而且我國政府一再強調,我國的強大不對他國構成威脅,請你談談我國改革和俄羅斯改革之間的不同。
作業(yè):當堂后測評2 學習目標
板書:以上條目

第3 曰本明治維新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首先打開關閉的日本國門的國家,倒幕派的組成力量、明治維新開始的時間和主要代表人物,歸納、概括幕府統(tǒng)治的危機和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概述武裝倒幕運動;理解并分析明治維新的性質和作用。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概述幕府統(tǒng)治的危機和武裝倒幕運動,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通過對明治維新背景、主要內容、性質和作用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戊戌變法的對比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幕府統(tǒng)治的危機和武裝倒幕運動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日本明治維新發(fā)生的歷史必然性。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民族的振興,成為亞洲的強國,從而教育學生要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要堅持改革與開放。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明治維新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二、難點:明治維新的背景及成功原因分析。
教學過程:
導入新:
老師:在日本歷史上有兩次著名的改革:一次是大化改新,日本向中國學習,完成了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一次是明治維新,日本向西方學習,由封建社會走上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提問:“明治維新是如何向西方學習,使日本成為亞洲近代唯一民族獨立的國家?”由此導入新;蛘咛釂枺骸19世紀中葉,中國和日本同是被歐美列強用軍艦轟開國門的閉關自守的封建國家,為什么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日本卻成為亞洲唯一民族獨立的資本主義強國?”然后引入新。
一、幕府統(tǒng)治的危機
1.讀,請學生分析19世紀中葉日本的社會狀況
提問,明確:19世紀中葉日本的社會狀況,日本雖然處于落后的封建社會,但是,日本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產生。在城市,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手工工場發(fā)展起,有的商業(yè)資本控制了手工業(yè)生產,一些小商品生產者分化成為手工工場主。手工場雇傭工人,進行商品生產。當時的棉紡織業(yè)甚為發(fā)達,出現了規(guī)模較大的手工工場,有的擁有織機已多達200余臺。在農村,許多富農和商人從封建領主手中承包開墾新田,再把新田租給農民,或直接雇工經營農業(yè)。這樣,他們就成了新地主:是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經營地主。這一時期,日本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水平還不高,還處在“真正的工場手工業(yè)時期”的初級階段。
2.思考,當時在日本國內,幕府統(tǒng)治出現怎樣的政治危機?
明確:當時,日本處于幕府統(tǒng)治之下,幕府的封建統(tǒng)治阻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在幕府統(tǒng)治時代,天皇只是日本名義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國家實權掌握在由德川家族世襲的將軍手中。將軍是日本的最高統(tǒng)治者,他的政廳——幕府是國家的中央政權機關。將軍同時也是日本最大的封建領主他在全國的大多數地區(qū)都有直轄領地,所占土地面積達全國土地的25%。將軍把土地分給其下屬大名(諸侯),大名的領地叫藩,大名也叫“藩主”,全國有250--300個大名。大名有自己的軍隊,獨掌領地內的行政、司法、征稅大權,可以在領地內發(fā)行貨幣,在本領地與別人領地之間設關卡。大名在政治上是將軍的附庸,要向將軍效忠,把收入的一部分奉送給將軍,還要負擔軍事上或其他方面的一些封建義務。將軍和大名都豢養(yǎng)許多武士,武士享受將軍和大名分賜的俸祿(領地或年貢米)。武士分等級,內部有上層武士和中下級武士之分。上層武士可以參與藩政,下級武士一般不能直接參與藩政,也沒有封地,只領取祿米。下級武士是享有俸祿的世襲職業(yè)軍人,專門學習武,有佩刀特權,負有隨主出征的義務。下級武士也屬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支柱。這樣,天皇、將軍、大名、武士構成了日本的封建地主階級。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發(fā)展,日本社會內部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剝削壓迫而破產失地的農民和市民起義不斷,階級矛盾尖銳激化。新興地主、資本家和商人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政治勢力,要求擺脫封建束縛,對封建幕府統(tǒng)治不滿。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中下級武士在幕府體制下由于等級低下,不能享有政治權力和經濟權益,加之將軍和大名常常用停發(fā)或削減下級武士俸祿解決財政困難,因而日益貧困、地位沒落,對封建幕府統(tǒng)治不滿。大批下級武士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從事手工業(yè)生產,逐漸向資產階級轉化,與資產階級結成倒幕聯盟。他們由封建統(tǒng)治的支柱轉化為倒幕運動的主力。再者,西南資本主義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經營工商業(yè)的一些大名,隨著經濟勢力的增強,對自己在政治上無權的處境也越越不滿,強烈要求改革。這樣幕府統(tǒng)治下的日本國內各種矛盾交織在
一起,幕府統(tǒng)治成為眾矢之的。
3.思考:同時,在日本,幕府統(tǒng)治又面臨怎樣的外交危機?
提問,明確:日本遭受到西方列強侵略的威脅,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19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發(fā)展迅速,歐美各國向外擴張,要求日本開港通商,遭到日本的拒絕。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柏利率領美國海軍,以炮擊江戶相威脅,迫使日本政府屈服。1853年,美國首先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日本關閉的國門被打開。西方列強進入日本,西方資本主義勢力入侵日本。
4.學生總結,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維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問,明確:幕府統(tǒng)治下的日本面臨著嚴重的社會危機和民族危機,幕府的封建統(tǒng)治阻礙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這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根本原因。
二、武裝倒幕
1.提問:在倒幕前夕,日本發(fā)生了哪些反幕斗爭?倒幕派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
明確:農民起義、市民暴動、人民反侵略反幕府斗爭,并在此愈演愈烈的形勢下,以中下級武士、商人、資本家和新興地主組成的倒幕派形成。倒幕派在1867年擁立年幼的明治天皇(睦仁),準備進行武裝倒幕.
2.學生敘述日本武裝倒幕的經過:
提問,明確:1868年1月,倒幕派軍隊與幕府軍在京都郊外的伏見、鳥羽進行激戰(zhàn)。幕府軍有兵力一萬五千人,倒幕派軍隊只有五千人,雙方兵力雖相差懸殊。但倒幕軍在士氣、裝備和訓練方面占優(yōu)勢,又使用夜襲戰(zhàn)方法,經過三天激戰(zhàn),終獲大勝。幕府軍無反攻之力,被迫敗退。到1869年5月,幕府殘余勢力最終被消滅。
3.思考武裝倒幕運動的意義。
經過武裝倒幕運動,推翻了統(tǒng)治日本長達265年的德川幕府統(tǒng)治,建立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地主和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這是明治維新的前提條。可以說推翻德川幕府的統(tǒng)治,是搬開了日本社會改革的絆腳石。
三、明治維新
1.讀教材,知道明治維新的領袖、政治口號、及開始時間。
提問,明確:明治維新主要的改革者,他們是西鄉(xiāng)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戶孝允等倒幕派領袖;明治維新開始的時間是1868年;明治維新提出的口號“富國強兵、殖產興業(yè)、明開化”,歷史上把推行的這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措施稱為“明治維新”。
2.請學生敘述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
提問,明確:明治維新的內容是本目教材的重點,主要內容反映在明治天皇頒布的兩個法律中,一個是《五條誓》,一個是《政體書》。維新改革的措施有如下幾點:一、在政治上,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1871年8月29日,木戶孝允等人以天皇的名義,宣布詔書,廢除全國的261個藩,免去舊藩主的藩知事官職,叫他們遷居東京,從國家領取俸祿。到1872年1月2日,完成了重新劃分行政區(qū)的工作,在全國設置了3府(東京、京都、大阪)、72縣(后減為47縣)。府縣之下設大區(qū)、小區(qū)、小區(qū)之下設鎮(zhèn)、村。廢藩置縣廢除了封建領土土地所有制,觸及了日本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消除了長期的封建割據局面,加強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制度,實現了明治政權向近代資本主義政權轉化的關鍵性一步。二、在經濟上,大力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推行殖產興業(yè)的政策。就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加速資本的原始積累,扶持和保護資本主義企業(yè),以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三、改革教育。采用歐美國家的教育制度,在日本開設新式學校,實行小學義務教育,發(fā)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四、學習西方化,革除傳統(tǒng)舊習,提倡歐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五、建立效忠天皇的武裝——皇軍。
3.思考,明治維新的性質
明確:明治維新的性質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明治維新為什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明治維新采取了一系列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措施,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是日本從封建社會走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折點。而這次改革是由日本最高統(tǒng)治者天皇以政令的形式發(fā)布展開的。因此,日本明治維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4.討論:日本明治維新的作用
提問,明確:對內,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對外,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成為近代亞洲唯一的民族獨立國家。
明治維新的局限性,由于這次改革不徹底,保存了大量封建殘余,反映在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tài)各個方面。典型的表現一個是日本仍然保留著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個是仍然保留著“天皇制”這一傳統(tǒng)的國家君主制度。日本的對外侵略擴張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了深重災難。
總結:同樣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為什么日本成功,我國卻沒成功?日本明治維新對我國有什么啟示?
作業(yè):學習目標
板書:依以上條目板書


第四學習主題: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歐洲憲運動的名稱和《共產黨宣言》發(fā)表的時間;了解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動;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和意義。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的分析,使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時代的產物,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動的學習,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偉大貢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對中的資料閱讀、分析,培養(yǎng)學生從材料中得出有效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介紹,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品質。通過學習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動,認識馬克思、恩格斯選擇為人類謀福利作為自己職業(yè)的高尚情操,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激發(fā)學生勤奮學習,追求真理和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
二、難點: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
教學過程:
提問:19世紀哪些國家進行了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產生什么后果?
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行,資本主義經濟不斷增長,生產發(fā)展了,但從事生產的勞動者卻日益相對貧困。當時英法等國有些思想家對這種社會現象提出了疑問,他們費盡苦心設計方案,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后,馬克思、恩格斯通過革命實踐,才尋找到改造社會的切實可行的答案,創(chuàng)立了科學社會主義。接著以“科學社會主義是怎樣產生的呢”的設問導入新。
一.歐洲工人運動的興起:
1.空想社會主義的出現:
為什么會出現空想社會主義?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誰?如何評價空想社會主義?要求學生閱讀時思考上述三個問題。
(學生回答后指出)19世紀早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迅速地發(fā)展起。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和工業(yè)革命的進展,社會財富聚集到資本家手中,從事勞動生產、創(chuàng)造財富的工人相比起更加貧困。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加深,資本主義制度下人剝削人的罪惡現象日益尖銳地暴露出。這時候,在歐洲資本主義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國家中,在英、法,有一些先進的思想家,開始批評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合理,并且尋求改造這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的途徑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設想,因而出現了空想社會主義。
引導學生閱讀小字材料有關圣西門、傅立葉、歐的事跡。以加深學生對空想社會主義主要代表人物的印象。
空想社會主義它是科學社會主義誕生前最優(yōu)秀的政治思想,這些設想對于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非常重要的。但他們的社會主義主張,只能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想。這是因為當時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還不成熟,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斗爭還不發(fā)展,他們不能發(fā)現、揭示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和發(fā)展規(guī)律,不認識無產階級是創(chuàng)造新社會的偉大力量,因此也就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
2.歐洲三大工人運動
(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 19世紀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運動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意義?讓學生先看(包括插圖及其說明字),接著逐個提問上述兩個問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掛“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簡表加以小結,說明其原因: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進一步發(fā)展,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達到非常尖銳的程度,無產階級把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即有意識、有組織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的時期。要求學生記住這三次工人運動爆發(fā)的時間(19世紀三四十年代)及其名稱,(法國里昂絲織工人兩次武裝起義;英國憲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強調理解其意義(標志著無產階級已經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由此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這三次大規(guī)模的工人運動雖都遭到鎮(zhèn)壓,但它有深刻的教訓:沒有革命理論的指導,無產階級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因此,創(chuàng)立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革命理論,就成為時代迫切的需要。
二.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動(板書)
張掛馬克思、恩格斯人像圖,引導學生閱讀相關部分(包括插圖及其說明)
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跡(板書)。為了使學生接受具體、生動的革命理想教育,有一個更鮮明的感知和從導師身上受到些做人的啟迪,可講述相關的兩段自閱(小字),適當介紹: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遠大理想。馬克思、恩格斯早期革命活動的共同點是他倆從小就勤奮好學,有大志、有抱負,均決心為人類解放而斗爭;認真研究理論,深入工人群眾,在革命斗爭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共產主義世界觀,因而才能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思想的優(yōu)秀成果,使社會主義空想變成了科學。1844年,他倆相會于巴黎,結成了畢生的戰(zhàn)斗友誼,并為人類解放開始了共同的戰(zhàn)斗歷程。他倆在總結工人運動經驗的基礎上,以人類思想的優(yōu)秀成果為理論的,并加以革命的改造和吸收,創(chuàng)立了科學社會主義。
三.《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
1.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
(學生看書后回答)1)空想社會主義;2)德國古典哲學;3)英國政治經濟學
2.《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及歷史意義
(老師補充材料) “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1847年6月,當時的國際工人組織“正義者同盟”改組為國際無產階級的革命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它是建立在科學社會主義基礎上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同年11月,該同盟在倫敦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這次大會,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的綱領,這就是《共產黨宣言》。
(引導學生看98頁《共產黨宣言》(封面),接著提問)《共產黨宣言》發(fā)表的時間、它的基本思想及其偉大意義,然后強調,要記住它發(fā)表的時間:1848年2月。(指導學生閱讀小字材料了解其基本思想):①分析了階級斗爭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指出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代替的客觀規(guī)律,闡明了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掘墓人的歷史使命。②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為獲得自己的解放而斗爭。偉大意義: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戰(zhàn)斗綱領。馬克思、恩格斯對于科學社會主義第一次作了完整的、系統(tǒng)的闡述。它的發(fā)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它的產生,是人類思想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是國際工人運動史上的重大轉折點。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代,無產階級有了自己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開展起。
鞏固小結:
依據板書簡要歸納本教學的主要內容,即教學要點的三個方面,接著提問:(指定每一個學習小組回答一個問題)
1)空想社會主義與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小結指出,前兩者是后者的歷史條,后者是前兩者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彼此有密切聯系。
2)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兩者之間有何異同?
(小結指出:相同點是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要求改造社會。根本區(qū)別前者是無法實現的“空想”,后者是適應時代要求、行之有效的“科學”)
3)馬克思、恩格斯是怎樣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的?(小結強調:這是革命運動發(fā)展的需要。馬克思、恩格斯就在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迫切需要革命理論指導的時代要求下,在親自參加革命斗爭實踐中,擔負起創(chuàng)立科學共產主義的歷史使命的。)
4)《共產黨宣言》何時發(fā)表?有什么意義?(小結指出:1848年,即19世紀40年代。它的發(fā)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強調: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戰(zhàn)斗綱領,此后,無產階級有了自己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布置作業(yè):學習測評。(當堂上做并訂正);《重慶市初三歷史學習輔導》
板書設計:(見前)布置外活動:(只在好班進行,差班不布置)組織學生在下討論或座談:“我從馬克思、恩格斯身上要學習些什么?”指定少部分學生外閱讀《馬克思青少年時代》,作好討論的充分準備。
第2 巴黎公社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時間和巴黎公社成立的時間;了解3月18日革命和巴黎公社建立情況;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質、失敗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學習和對巴黎公社性質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運用史實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對巴黎公社歷史意義的分析,提高學生對歷史事的概括和評價能力。通過對巴黎公社失敗原因的討論,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巴黎公社的教學,特別是公社成員為捍衛(wèi)公社而英勇戰(zhàn)斗和獻身的革命精神,對學生進行革命理想主義教育。通過對巴黎公社成立和失敗史實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歷史發(fā)展是曲折的,但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是不可逆轉的。通過學習巴黎公社,使學生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fā)展的主要動力。通過《國際歌》的教學,認識《國際歌》是國際無產階級戰(zhàn)斗不息、可歌可泣精神的體現。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巴黎公社歷史背景和公社性質。
二、難點:巴黎公社性質和失敗原因。
教學過程:
新導入:
上前請全體同學齊唱《國際歌》,感受樂曲的悲壯和昂揚精神,接著提問:《國際歌》是在什么樣的歷史環(huán)境下寫出的?從而開始新。
一、巴黎公社的建立
1.讀書,思考:巴黎公社革命發(fā)生的背景。
提問,明確:法國在普法戰(zhàn)爭失敗后先后建止的國防政府和以梯也爾為首的臨時政府實行對外賣國、對內敵視工人的反動政策,是巴黎公社革命發(fā)生的直接原因。巴黎公社是在祖國處于危難關頭,本身遭到臨時政府進攻時情況下發(fā)動革命的。
教師補充:1)1870年7月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法軍在色當慘敗,憤怒的巴黎工人和士兵發(fā)動起義,推翻帝國統(tǒng)治,資產階級組成了國防政府。馬克思在評論色當慘敗時寫到:“1870年法國的災禍在近代世界史中是無與倫比的事。它表明:官方的法國、路易•波拿巴的法國、統(tǒng)治階級及其寄生蟲的法國是一具腐爛的尸體。”
2)資產階級掌權的國防政府,實際上是賣國政府,它對外投降賣國,對內企圖消滅人民武裝力量。而普魯士并不以色當的投降為滿足,繼續(xù)大舉進攻法國,9月19日,普軍包圍了巴黎。1871年1月28日,法國賣國政府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zhàn)協(xié)定,祖國處于危難關頭,于是爆發(fā)了3月18日革命。
3.請學生概述巴黎公社成立情況
明確:教材講述了公社的成立。3月18日革命取得勝利, 3月28日,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4.思考,理解巴黎公社政權形式。
明確:巴黎公社是第一次掌握政權的無產階級創(chuàng)造的新的政權形式,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公社廢除了資產階級議會制,實行民主集中制,建立了相當于政府各部的十個委員會。公社采取了兩項重要措施,一是公社委員會和主要工作人員都由普選產生,向選民負責,不稱職的可以隨時撤換;二是取消高薪制,規(guī)定任何公社人員每年工資不得超過六千法郎,相當于一個熟練工人的工資,同時適當提高低工資。列寧認為這兩項措施是從資產階級的民主轉變?yōu)闊o產階級的民主的質的轉變,是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橋梁。
二、五月流血周
1.學生讀書,復述巴黎公社失敗的經過
明確:公社成立后由于沒有乘勝進軍凡爾賽,使反動政府有了喘息機會,反動政府糾集反動武裝瘋狂反撲,進攻巴黎,制造了血腥的“五月流血周”。5月21日,梯也爾軍隊在巴黎城內奸細的策應下,從圣克魯門進入市區(qū),與巴黎公社社員發(fā)生了激烈的巷戰(zhàn),公社社員英勇奮戰(zhàn),表現了頑強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5月21至28日,巴黎公社戰(zhàn)士經過一周的浴血奮戰(zhàn)后,終因寡不敵眾,5月28日,最后一批公社戰(zhàn)士犧牲在貝爾一拉雪茲公墓的一堵
墻下,巴黎公社在反動軍隊的血腥鎮(zhèn)壓下失敗了。馬克思說:“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受人敬仰。它的英烈們已永遠銘記在工人階級的偉大心坎里”。
2.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質和歷史意義
明確: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公社所采取的各項措施是這一嘗試的具體表現。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巴黎工人卻以高昂的熱情和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對舊制度進行徹底的改造,公社的經驗和教訓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寶貴財富。公社的革命精神鼓舞著無產階級為爭取解放繼續(xù)進行不斷的奮斗。
三、《國際歌》的誕生
1.結合全,講述巴黎公社的英勇事跡。
可參見上二第1點
2.學生復述國際歌產生的經過:
提問,明確:公社失敗后,白色恐怖籠罩了整個巴黎,巴黎變成了凡爾賽反動軍隊屠殺革命者的大屠場。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公社戰(zhàn)士氣壯河的英勇事跡,可歌可泣的戰(zhàn)斗場面永遠激勵著巴黎人民。公社社員、詩人歐仁•鮑狄埃在震撼世界的“五月流血周”中,同敵人英勇作戰(zhàn),巴黎公社失敗后,他隱藏在一個朋友家里,躲過了敵人的搜查,滿懷悲痛地創(chuàng)作了振奮人心的詩篇《國際歌》歌詞,表達了無產階級永不屈服,一定要最后消滅世界上一切剝削階級的氣壯河的誓言。1888年6月16日,法國工人作曲家比爾•狄蓋特將歌詞譜上雄渾悲壯的樂曲,號召全世界受苦的人起為真理而斗爭,無產階級要勝利全靠自己。
3.〈國際歌〉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影響
明確:不久,這首歌在一次工人集會上演出,受到熱烈歡迎。1889年,國際社會主義工人黨代表大會即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法國代表團入場時就唱著《國際歌》。 《國際歌》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歌。 《國際歌》的旋律和歌詞受到世界各地工人的喜愛,1917年十月革命中,進攻冬宮的工人士兵就唱著《國際跚奪取了冬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國際歌〉一直是蘇聯的國歌!秶H歌》的中歌詞最早出現于1920年,是由鄭振鐸翻譯的!秶H歌》是偉大的巴黎公社的產物,是巴黎公社歷史經驗的藝術總結,是巴黎公社思想傳播的藝術形式。
總結:學生高唱〈國際歌〉作業(yè):學習目標
板書:依以上條目板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san/45387.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上冊全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