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試卷
⒈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六大題,第Ⅰ卷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上,第Ⅱ卷用黑色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卷上作答;
⒉考試時間80分鐘,全卷滿分100分;
考生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在答題卡和試卷上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填寫自己的班級、姓名、學號、座位號。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 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nèi)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改動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區(qū)域;不準使用鉛筆(作圖題除外)、圓珠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第Ⅰ卷 選擇題 (36分)
一、選擇題(請選出一個正確或最優(yōu)的答案,答案涂在答題卡上。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
1. 艄公向前劃船時,船和槳一起受到向前的力,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
A.艄公 B. 船槳
C.船 D. 水
2. 在平直軌道勻速前行的火車上平放著一個鐵塊,這個鐵塊共受到了幾個力的作用?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3.一只能裝2 kg汽油的瓶子(汽油的密度為0.71×103 kg/3),如果用裝滿水,則瓶子內(nèi)水的質(zhì)量為:
A.小于2 kg B.大于2 kg
C.等于2 kg D.無法確定
4. 如圖1所示是一個指甲刀的示意圖,它由三個
杠桿ABC、OBD和OED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
時,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三個杠桿都是省力杠桿
B.三個杠桿都是省力杠桿
C.ABC是省力杠桿,OBD、OED是費力杠桿
D.ABC、OBD是省力杠桿,OED是費力杠桿
5. 筆盒放在水平的講臺面上,以下關(guān)于這只粉筆盒所涉及的物理知識,敘述正確的是:
A.它對講臺的壓力和講臺對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它所受到的重力和講臺對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它所受到的重力和講臺對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D.它對講臺的壓力和它所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6. 使用下面圖2所示的幾種裝置提升物體時,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是:
(圖2)
7. 高檔轎車駕駛室前面都安裝了安全氣囊,特定情況下它會“蹦”出,以免身體直接撞到車上而受傷,安全氣囊最有可能“蹦”出的情況是轎車在
A.高速公路上疾速行駛時
B.盤公路上緩慢行駛時
C.剛開始突然起動時
D.與前方物體發(fā)生猛烈碰撞時
8.水平桌面上平放著一個長方體木塊,木塊各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該木塊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F1;以較大速度勻速拉動該木塊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F2;把該木塊側(cè)放在水平桌面并勻速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F3。則彈簧測力計三次示數(shù)的大小關(guān)系為:
A.F1<F2<F3 B.F1>F2>F3
C.F1 = F2 >F3 D.F1 = F2 = F3
9.甲、乙兩物體的運動軌跡被頻閃相機拍下(每隔0.02s發(fā)生一次曝光留下物體影像),從兩物體運動的軌跡s(如圖3所示)看,下列判
斷中正確的是:
A.甲、乙相比,乙的運動更接近勻速直線運動
B.在s這段運動路程中,乙所用的時間是0.08s
C.甲物體全程的平均速度較快
D.乙物體全程的平均速度較快
10.如圖4所示,靜止在水平路面上的小車,其支架的桿子上固定一鐵球,關(guān)于桿子給
鐵球的力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沿著桿子
B.沿著桿子與豎直方向之間某一方向
C.豎直向上
D.垂直于桿子
11.有一位同學用天平稱一塊礦石的質(zhì)量,把天平調(diào)好后錯把礦石放在了右盤,當在左盤中放50 g、20 g砝碼各一個,又把游碼撥至標尺4 g處,天平達到平衡,這塊礦石的質(zhì)量應該是
A.74 g B.70 g C.66 g D.78 g
1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地面上靜止的物體才能選作參照物
B.任何物體都可以選作參照 物,但在具體選擇時,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
C.只有地球上的物體才能選作參照物
D.研究物體的運動,選擇太陽為參照物最合適,因為太陽是真 正不動的物體
第Ⅱ卷 非選擇題(64分)
二、題(每空1分,共16分。)
13.一個裝滿沙的箱子總重200N,在5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箱子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_ ;將水平拉力增大到80N時,箱子在前進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__。
14.將一木塊按4:1的比例分成大小兩木塊,則大木塊與小木塊的密度之比是 ;甲乙兩實心物體的質(zhì)量比是2: 1, 密度比是1: 2, 則甲乙兩物體的體積比是 。
15.圖5是甲、乙兩個物體做直線運動的速度圖像。由這個圖像可知:甲做的是 運動,乙做的是 運動;3s末甲和乙的圖線相交,說明了什么? 。
16.用如圖6所示的滑輪組,將重為1000N的物體勻速提升1。(不計繩重、滑輪重和摩擦)則此時垃力F= ,在此過程中繩的自由端被拉出去的繩長為 。
17.2008年10月24日18時05分,中國第一顆探月衛(wèi)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升空!版隙鹨惶枴痹诒荚轮弥,運動狀態(tài)是 的;(選填“不變”或“改變”)已知嫦娥一號衛(wèi)星整體重量為23500N,最終將在離月球表面200k的高度飛行,執(zhí)行探測任務(wù)。此時,它受到的月球引力 23500N。(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請在下面數(shù)字后面填上合適的單位:
(1)物理本的長為25.80____ ____; (2)一塊礦石的密度約為2.5__________;
19.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將杠桿支在支架上,調(diào)節(jié)杠 桿兩端的 ,使杠桿在 位置平衡;如圖7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杠桿上每格等距,每個鉤碼相同。若在支點兩側(cè)同時各減掉一個鉤碼,那么杠桿的 端將下傾。
三.作圖題(每小題3分,共9分)
20.如圖8,一個鐵箱正從斜面上快速滑下,畫出物體所受重力及摩擦力的示意圖。
21.試畫出圖9中F1和F2的力臂(O為支點)。
22.如圖10所示的滑輪組,按要求畫出繞線的方法。要求:物體上升的高度為10厘米,拉力移動的距離是30厘米。
四.(每小題6分,共12分)
23.如圖11所示,一根粗細 均勻的細棒AOB,重100 N,O為重心,A端著地,求抬起另一端B至少需多大的力?畫出這個力的示意圖。(要求寫出相應的物理公式及推導過程)
24.公共汽車從甲站經(jīng)過乙站到達丙站,甲、乙兩站相距1200 ,乙、丙兩站相距2160 .汽車從甲站開到乙站用了2 in,在乙站停車1 in后開往丙站,再經(jīng)過3 in到達丙站。求: (1)汽車從甲站開到乙站這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汽車從乙站開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汽車從甲站開到丙站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五、(每小題3分,共6分)
25.某物體正在做勻速圓周運動,該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在發(fā)生改變嗎?為什么?
26.有人說“鐵比木頭重”。這個說法對不對?應該怎么說?
六、實驗探究題(27至30小題每空1分,31題4分,共21分)
27.如圖12所示,是某實驗小組測量一種未知液體密度實驗的正確操作情景,其中負責設(shè)計實驗記錄表格和填寫實驗數(shù)據(jù)的同學有3項沒填完,請你幫他填上。
燒杯與液體總質(zhì)量燒杯與剩余液體總質(zhì)量量筒中液體的體積被測液體的密度
51.6g
28.如圖13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為 ,物體的長度為 ;如圖14所示,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 ,此時的示數(shù)為 。
29.在“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
(1)木塊在放置毛巾、木板、棉布的水平 面上運動時,必須保持_________運動,根據(jù)_____ ____的原理,得到摩擦力大小。
(2)由下面的數(shù)據(jù)表1(均在木板表面)可得到結(jié)論
A: ;
由表2可得到結(jié)論
B: 。
表1 表2
實驗序號123
壓力F(牛)0.981.471.96
摩擦f(牛)0.20.30.4
表面類別毛巾棉布木板
壓力F(牛)1.961.961.96
摩擦力f(牛)1.280.730.4
30.現(xiàn)有兩個相同的玻璃瓶,一些水和一些不知密度的液體,天平和量筒,如何測量這種液體的密度?想出兩種不同的方法,寫出所選的儀器、實驗步驟和表達式。
方法一
儀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實驗步驟:
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儀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步驟:
表達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
31.如圖15所示,有A、B兩塊木板是從同一塊質(zhì)地、厚薄均勻的木板上截下的,其中A板是正方形,B板的形狀不規(guī)則,給你一架天平和砝碼,一把刻度尺,請你寫出測B板面積的步驟及表達式(要求:用符號表示所測物理量,表達式中只能含在實驗中直接測出的各個量)。
中大附中2012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
物理科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二、題(每個空格1分,共16分。)
四.(每小題6分,共12分)
23、解: 如圖,A為支點,O為重心, 抬起另一端至少需要的力為F
據(jù) 得:
24、解:(1)t1=2in=120s,從甲站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2)t2=3in=180s,從乙站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3)t=t1+t2+t0=2in+1in+3in=6in=360s,s=s1+s2=1200+2160=3360,
從甲站開到丙站的平 均速度:
五、(每小題3分,共6分)
方法二:儀器:天平、玻璃瓶兩個、水
方法:用天平測量空玻璃瓶質(zhì)量1,用一玻璃瓶裝滿水并測量其質(zhì)量2,用另一玻璃瓶裝滿某液體并測量其質(zhì)量3。
表達式:(3-1) ρ水/(2-1)
31.答:(1)用天平分別測出A板和B板質(zhì)量m1和m2(1分)
(2)用刻度尺測出A板邊長L;(1分)
(3)用公式 計算出B板面積。(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47698.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2年江都區(qū)九年級物理上冊期中測試卷(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