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指導(dǎo)
一、 需掌握的字的讀音?
崩殂 (cú) 疲弊 (bì) 陛(bì)下? 性行(xíng) 行(háng)陣和睦(mù)
恢弘(hóng) 妄自菲(fěi)薄 忠諫(jiàn)? 長(zhǎng)史 攘(rǎng)除
斟酌(zhēn zhuó)? 郭攸(yōu)之 費?(yī) 以遺(wèi)陛下 悉以咨(zī)之
裨(bì)補闕(quē)漏 猥(wěi)自 枉(wǎng)屈 夙(sù)夜憂嘆 庶(shù)竭駑鈍(nú dùn)
彰(zhāng)其咎(jiù) 咨諏(zōu)善道 遺詔(zhào) 不勝(shēng) 陟(zhì)罰臧(zāng)否(pǐ)
二、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幼年時隨叔父避亂荊州。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始出山,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輔佐劉備建立蜀國,被任命為丞相,后受遺詔輔佐后主劉禪,封武鄉(xiāng)侯,領(lǐng)益州牧。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善計謀,通兵法,深得將士愛戴。公元234年,病死軍中。留有《諸葛武侯集》。
三、文體介紹?表,是古代奏議的一種,用于向君主陳述請求和愿望。
四、 文章主旨?因劉禪昏弱,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深懷后顧之憂,臨行前上此表文,以告誡和勸勉后主,望后主認識到必須親賢遠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fù)漢室”的大業(yè)。同時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對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決心。
五、 文章注釋及譯文、分析?
先帝 創(chuàng) 業(yè) 未 半而 中道 崩殂, 今 天 下 三 分,益 州 疲 弊, 此
先帝創(chuàng)建統(tǒng)一全國的大業(yè)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xiàn)在天下分裂成三國,我們蜀國貧困衰弱,這
誠 危急 存亡 之 秋 也。然 侍衛(wèi)之臣 不懈 于內(nèi), 忠志之士 忘身于外者,
真正是形勢危急、決定存亡的時刻啊。可是,侍衛(wèi)大臣們在宮廷里毫不懈怠,忠誠的將士們在邊境上奮不
蓋 追 先 帝 之 殊遇, 欲 報之于 陛下也。誠 宜 開張圣聽,
顧身,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的特殊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來報答啊。(陛下)實在應(yīng)該廣泛地聽取意見,
以 光 先 帝 遺德, 恢弘 志士 之氣,不 宜 妄自菲薄, 引 喻 失 義,
來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振奮有抱負的人們的志氣,而不應(yīng)當(dāng)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dāng)?shù)脑挘?br />以塞忠諫之路也。?
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這一段,作者分析當(dāng)前形勢,提出廣開言路的建議。?此段為全篇議論張本。
宮 中 府 中, 俱為一體, 陟罰臧否, 不 宜 異同。 若 有?
宮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國家的官員,獎懲功過、好壞,(標(biāo)準)不應(yīng)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
作 奸 犯 科 及 為 忠 善 者, 宜 付 有司 論 其刑賞, 以 昭 陛 下
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以及盡忠辦好事的人,應(yīng)當(dāng)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
平 明 之 理, 不宜偏私, 使 內(nèi) 外 異 法 也。?
平嚴明的治理,而不應(yīng)當(dāng)有偏袒和私心,造成宮內(nèi)和相府刑賞之法不同。?
這一段,作者提出嚴明賞罰的建議。?
侍中 侍郎 郭攸之、費?、董允等,此 皆 良實,志 慮 忠 純, 是以 先帝
侍中郭攸之、費?,侍郎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
簡拔 以 遺 陛下。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 悉 以 咨之, 然 后 施行,
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使用)。我以為宮中的事情,事情不分大小,都可以拿來問問他們,這之后再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一定能夠補救缺點和疏漏之處,得到更多的成效。?補充注釋:闕:通“缺”,缺點。
這一段,作者說明出師前在內(nèi)政上所作的安排。為下文說“親賢”?張本。
將軍向?qū)櫍?性行淑均,曉 暢 軍 事,試 用 于 昔 日,先帝稱 之 曰 能, 是以
將軍向?qū),性情品德善良公正,對軍事精通熟練,從前試用?的時候),先帝曾稱贊他有才干,因此
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 能 使 行 陣 和 睦,?
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都可以拿來問問他,一定能使軍隊團結(jié)一心,?
優(yōu) 劣 得 所。?
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各得其所。? 這一段,作者說明出師前在軍政上所作的安排。這也是為下文說“親賢”張本。?
親賢臣,遠小人,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親小人, 遠賢臣, 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fā)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傾覆衰敗的原因。
先 帝 在 時,每 與 臣 論 此 事, 未 嘗 不 嘆 息 痛 恨 于 桓、靈 也。侍中、尚書、
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wù)撨@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
長史、參軍,此 悉 貞 良 死節(jié) 之 臣, 愿 陛 下 親 之 信 之,則漢室之隆,
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朝的興隆,
可計日而待也。?
就指日可待了。?這一段,作者提出親賢遠小的建議。這是作者給后主的第三項建議。
臣 本 布 衣,躬耕于南陽,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 求 聞 達于 諸 侯。 先 帝 不?
我本來是一個平民,親自在南陽耕田,只想在亂世中保全自己,不謀求在諸侯那里揚名做官。先帝不
以 臣 卑 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
嫌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廬來拜訪我,向我詢問當(dāng)時的天下大事,我因此十
由 是 感 激, 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后 值 傾 覆,受任于敗軍之際, 奉 命 于 危 難
分感動、激奮,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嚴重挫折,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關(guān)頭奉命
之 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出使(東吳),從那時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補充注釋:茍全:茍且保全。聞達:聞名顯貴。
這一段,作者自敘本志及先帝“三顧草廬”之恩,概括跟先帝患難與共的歷史,說明了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進一步表達了作者效忠劉備父子的心愿。
先帝知臣謹慎, 故 臨崩 寄臣 以大事也。受命 以來,夙 夜 憂 嘆, 恐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唯恐先帝的
托付 不效,以 傷 先帝 之明,故 五月 渡瀘, 深入?不毛。 今
托付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寸草不生的地方(去作戰(zhàn)),F(xiàn)在
南 方 已 定,兵 甲 已 足, 當(dāng) 獎 率 三軍 北 定 中 原, 庶 竭 駑 鈍,?
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yīng)當(dāng)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讓我能用盡自己平
攘 除 奸 兇, 興 復(fù) 漢 室, 還 于 舊 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
庸的才智,去鏟除奸邪兇頑的敵人,恢復(fù)漢室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都城。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
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允之任也。
下的職責(zé)。至于(處理事務(wù))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毫無保留地向您提出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董允等人的責(zé)任了。? 這一段,作者追憶“白帝城托孤”,并表示興復(fù)漢室的決心。
愿 陛下 托臣 以 討賊興復(fù) 之效,不效 則 治臣 之 罪,以告先 帝 之 靈。 若
希望陛下托付我討伐曹魏、復(fù)興漢朝的大業(yè),如果不能實現(xiàn)就治我的罪,來稟告先帝在天之靈。如果
無 興 德 之 言,則 責(zé) 攸 之、?、 允 等 之 慢,以 彰 其 咎;陛 下 亦?宜 自
沒有?發(fā)揚美德的忠言,就應(yīng)當(dāng)責(zé)備郭攸之、費?、董允等人的怠慢,指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yīng)當(dāng)親自
謀, 以咨諏善道,察 納 雅言,深 追 先 帝 遺 詔。臣 不 勝 受 恩 感 激。??
多加考慮,(向他們)詢問(治國的)好道理,明察并采納正確的意見,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遺詔。(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這一段,作者歸納各方面的責(zé)任。
今當(dāng)遠離,臨表涕零,不 知 所 言。?
現(xiàn)在(我)就要遠離陛下,面對著這篇表章,我涕淚交流,不知說了些什么。 這一段是表文的結(jié)束語,訴依依離別之情。?
六、 文章結(jié)構(gòu)?全文共九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從當(dāng)前形勢出發(fā),作者勸勉劉禪繼承先帝遺志,并向他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第1段):分析形勢,諫廣開言路。第二層(第2段):論內(nèi)外一體,諫賞罰嚴明。第三層(第3~5段):說人事,諫親賢遠小。第二部分(第6~7段):以自敘經(jīng)歷為重點,表達忠于劉備父子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fù)漢室”的決心。?第三部分(第8段):明確歸納各方面的責(zé)任。?第四部分(第9段):表文的結(jié)束語。?
七、 寫作特色?1 議論中融以敘事和抒情。? 2 語言率直、質(zhì)樸、懇切、精煉。?
八、 一詞多義?
1以 因為?先帝不以臣卑鄙
把?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表時間,“以”? 受命以來
以致 ? 以塞忠諫之路
用來,來 以光先帝遺德??
2于 到? 在還于舊都?
對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在 受任于敗軍之際?
3秋 時? 危急存亡之秋?
年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4之 助詞,的? 忠志之士
代詞,先帝的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
5遺 yí遺留? 以光先帝遺德
wèi給予 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6行 xíng品行 性行淑均?
háng古代軍制,25人為一行行陣和睦
7所以 表原因?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用來 此臣所以報先帝
8效 大業(yè)? 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
有功效,實現(xiàn) 不效則治臣之罪?
九、 通假字?
1 “闕”通“缺”,缺點
2 “有”通“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十、 詞類活用?
1 名詞作動詞?① 光:發(fā)揚光大
? ② 毛:長莊稼
2 形容詞作動詞?①恢弘:發(fā)揚 例句:恢弘志士之氣?②親:和……親近 例句:親賢臣?③遠:和……疏遠 例句:遠小人?
3形容詞作名詞?良實:善良、誠實的人。
奸兇:奸邪、兇頑的敵人。?
十一、 古今異義?
1開張古義:擴大;今義:(店鋪)開始營業(yè)
2義:古義:適宜、恰當(dāng);今義:意義、含義 例句:引喻失義?
3異同: 古義:差異。偏義復(fù)詞,只有“異”起表義作用,“同”只起陪襯作用;今義:不同與相同 例句:不宜異同?
4痛恨: 古義:痛心、遺憾今義:極為仇恨
5卑鄙: 古義: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義:道德品質(zhì)十分惡劣?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6感激: 古義:感動、激動今義:感謝?
7獎:古義:勸勉、鼓勵今義:獎勵、嘉獎
8所以:古義:用來;……的原因今義:表因果關(guān)系的關(guān)聯(lián)詞?例句:此臣所以報先帝
9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
十二、 特殊句式?
1? 判斷句?① 例句:此皆良實 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 這是沒有明確語言標(biāo)志的判斷句。?② 例句: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也”,判斷句標(biāo)志。?
2倒裝句?狀語后置? 例1:茍全性命于亂世,語序為:于亂世茍全性命?譯文:在亂世中保全性命。?例2:臨崩寄臣以大事,語序為:臨崩以大事寄臣?
3省略句?省略主語?例句:誠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省略主語“陛下”和省略主語“臣”。快樂套餐
一、 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
A 崩殂( ) 性行( ) 臧否( ) 裨補闕漏( ) 陛下( )
B 咨諏( ) 夙夜( )? 菲薄( ) 猥自枉屈( ) 陟罰( )
C 駑鈍( ) 攘除( ) 以遺陛下( ) 費?( ) 行陣( )
二、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A 陟罰臧否( ) 性行淑均( ) 夙夜憂嘆 ( )? 引喻失義( )
B 中道崩殂 ( ) 悉以咨之( ) 此皆良實( )? 危急存亡之秋( )?
C 平明之理( ) 臣本布衣( ) 以彰其咎( )? 咨諏善道()
三、 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
A 誠宜開張圣聽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 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恒、靈也
四、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問題?
(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1~5題。?
[甲]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乙]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1 聯(lián)系兩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將軍”也就是乙段中的 。?
2 甲段中加點的兩個字,“胄”的讀音是;“身”的意思是。乙段中加點詞語“不毛”的意思是 。?
3?甲、乙兩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標(biāo)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話概括均可)。?
4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體現(xiàn)了前
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體現(xiàn)“老臣心”的一句話是。?
5? 在公眾眼里,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歷來被人們所稱頌,除以上杜甫的詩句外,有關(guān)他的典故、成語、名言警句以及俗語等還有很多,請列舉三個(句、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san/59289.html
相關(guān)閱讀:《出師表》教學(xué)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