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版)九年級化學全套精品教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一、學習目標:1.知道化學所研究的對象,了解化學發(fā)展的歷史。
2.知道化學生產、生活以及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自主探究:
【閱讀】P1~P4 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A.化學是研究物質的 、結構、 以及 的科學。
2A.化學的發(fā)展簡史:
(1)近代:道爾頓和阿伏伽德羅等科學家研究得出重要結論:物質是由 和
構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是化學變化的基礎。 1869年,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了 和 ,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guī)律可循。
(3)現(xiàn)代:從20世紀下半葉起,化學的主要任務不再是發(fā)現(xiàn)新元素,而是合成 。化學家們已能對化學世界進行微觀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 技術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使化學在材料、能源、環(huán)境和生命科學等研究上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 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學生產工藝和產品向著環(huán)境友好的方向發(fā)展。
【思考與交流】
3B.下列四個選項中化學科學不涉及的研究領域是
①開發(fā)新的能源②合成新的物質③空間形式和數(shù)量關系④防治環(huán)境污染⑤人類發(fā)現(xiàn)了火⑥中國發(fā)明了黑火藥⑦張衡發(fā)明地動儀⑧指南針的發(fā)明⑨蠟染技術的發(fā)明⑩瓷器的燒制
A③⑦⑧ B①②③ C④⑤⑥ D⑧⑨⑩
三、自我測評
4A、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利用化學可以研究和開發(fā)新能源
B.化學工業(yè)給人類帶來的只有益處,沒有壞處
C.利用化學可以使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D.利用化學可以合成許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質
5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論和分子學說的創(chuàng)立,奠定了現(xiàn)代化學的基礎
B.拉瓦錫和阿伏加德羅等科學家的研究,得了了一個重要結論: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構成的
C.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D.X射線衍射儀不能用于測定晶體結構
6C、北京奧運會體現(xiàn)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下列措施中符合綠色奧運精神的有( 。匍_發(fā)新能源,減少礦物燃料的使用②開發(fā)使用不含汞的電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筷子④垃圾分類回收⑤提倡使用手帕,減少餐巾紙的使用⑥使用無氟冰箱⑦使用含磷洗衣粉
A.①③⑤⑥ 。拢佗冖邰荨。茫佗冖堍茛蕖 。模堍茛
7B、一只可愛的小貓怡然自得地坐在一塊放在高溫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這一事實說明此高分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質是( 。
A.絕熱性 。拢畬嵝浴 。茫畬щ娦浴 。模鼰嵝
8B、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有:指南針、印刷術、    、    ,后兩種工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化學方面所作的貢獻。
9D、化學界所研究的課題很多,其中有:合成高效化肥;新型高效藥品的開發(fā);研制快速可降解的塑料;尋找高效催化劑在低耗能下分解水落石出得到氫氣作為燃料;合成人造皮膚和血管;研制植物營養(yǎng)液進行無土栽培;在無害、無毒條件下進行生產;開發(fā)新型制冷劑取代氟利昂;將汽車尾氣中的有害氣體轉化為無毒物質等。請把上述問題歸類,并把序號填寫在相應的橫線上。
(1)健康問題:      。唬ǎ玻┠茉磫栴}:          ;
(3)糧食問題:       ;(3)環(huán)境問題:           。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一、學習目標:1、理解變化與性質的概念及二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能判斷所描述的是化學變化還是化學性質,是物理變化還是物理性質。
二、自主探究:
知識點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閱讀】教材P6~P7有關內容
1A .物理變化是指 其他物質的變化,;伴隨的現(xiàn)象有   、   的改變。
2A 化學變化是指 其他物質的變化,又叫做 ;常伴隨有  改變、放出  、生成   等,另外化學變化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這種能量的變化常表現(xiàn)為  、   、發(fā)光等。這些現(xiàn)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fā)生。
3A.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 。
4A.填寫第7頁的實驗現(xiàn)象
【思考與交流】:
5B.水蒸發(fā)與水分解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6B.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有什么聯(lián)系?

7C.為什么說點燃蠟燭時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知識點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閱讀] P7~P9有關內容
8A.物理性質是物質 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物質的顏色、 、
、 、揮發(fā)性、溶解性、熔點、沸點、等都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
9A.化學性質是物質 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鐵能生銹就是鐵的化學性質。
10B.水可以用來滅火,酒精可作燃料,這些事實都表明,物質的   決定著它們的   ,反過來,它們的   反映著它們的    。
【思考與交流】:
11B.課本P10第二題
12B.課本P10第四題
13C.下列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屬于物理變化的有 ,屬于化學變化的有 。①鐵生銹;②鐵能生銹;③酒精揮發(fā);④酒精易揮發(fā);⑤點燃蠟燭時,石蠟受熱熔化;⑥石蠟能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反思與小結: 。
三、自我測評:
14A .下列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云霧消散 B滴水成冰 C鐵杵磨針 D蠟炬成灰
15B.判斷火柴燃燒是化學反應的依據(jù)是(。
A放出熱量 B發(fā)光 C有新物質生成 D無法判斷
16B.下列生活中一些做法主要運用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A不銹鋼制炊具 B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異味 C米釀成醋 D榨取果汁
7C.酒精是一種無色透明、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易揮發(fā),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酒精易燃燒,常作酒精燈和內燃機的燃料,是一種綠色能源。當點燃酒精燈時,酒精在燈芯 上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據(jù)上述文字敘述可歸納出:酒精的物理性質有 ;酒精的化學性質是 。
18C.如圖為同學們經常使用的修正液包裝標簽上的部分文字,請仔細仔細閱讀、觀察,根據(jù)此圖及日常生活經驗分析,推測修正液有哪些性質。(至少答出三點)


19D.導讀第2頁第7題
20D. 導讀第3頁第8題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1)
一、學習目標: 1.能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
2.學會細致、準確、客觀地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現(xiàn)象。
二、自主探究
實驗1: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閱讀】P11~P13,填空
1A、化學是一門以 為基礎的科學,進行實驗探究時,應關注實驗前后物質的性質和實驗過程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
2A、蠟燭是由 和 組成的.
3B、本實驗探究的目的:1.
2
實驗過程:
A 點燃前B 點燃蠟燭B 熄滅蠟燭
觀察并描述現(xiàn)象蠟燭的顏色、狀態(tài)、形狀、硬度、密度(與水相比)①蠟燭燃燒時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②火焰的結構(顏色、溫度)
③燃燒的產物熄滅蠟燭時現(xiàn)象
【思考與交流】
4C、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什么?(導讀第四頁的拓展探究)

5D、科學探究可分為哪幾步?


6D、:實驗操作中遇到哪些問題?如何重新設計?


反思與小結: 。
實驗2: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閱讀】P14~P15 回答下列問題:
7A、(1)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成白色渾濁,白色渾濁越多,說明氣體中二氧化碳越多。
(2)氧氣可以使 復燃,木條燃燒越旺,說明氧氣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 熄滅。
8B、如何收集一瓶空氣?

9B、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氣體,是利用了該氣體 或 的性質。
10A、本實驗的目的:

11C、實驗過程:比較空氣與呼出的氣體
比較項目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得到結論
含氧氣的多少
含二氧化碳的多少
含水蒸氣的多少
12D、實驗反思: (1)如果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原因可能是什么?
(2)比較含水蒸氣多少的實驗是否合理,你還有其它的實驗設計嗎?
反思與小結: 。
三、自我測評:
13A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所能得出的主要結論:火焰分三層, 溫度最高、 次之, 溫度最低。
14A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實驗所能得出的主要結論:與人體吸入的空氣相比,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較 , 較少
15A .導讀與訓練第4頁第1題
16B.導讀與訓練第4頁第2題
17C .導讀與訓練第4頁第4題
18D.從冰箱中取出瓶裝的飲料放在空氣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現(xiàn)水珠,這說明空氣中含別有 。你還可以通過怎樣的實驗來證明這一結論?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1)
一、學習目的:1.認識常用儀器及了解其用途了解一些化學實驗室的規(guī)則
2.掌握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儀器等基本操作
二、自主探究:
知識點1:常用儀器及其用途
【閱讀】 P150~P153回答下列問題:
1A、化學實驗室所用的藥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蝕性或有毒,為避免發(fā)生意外傷害,我們在使用化學試劑時不要 ,也不要 ;不得 ,更不能使用無標識的試劑。
2A、托盤天平使用注意 物 碼。由于化學藥品常是一些粉末狀或是易潮解的,有腐蝕性的藥品,所以在稱量干燥的固體藥品前,應在兩個托盤上 ;而易潮解的藥品,必 。
【思考與交流】
3A、在化學實驗中若試劑沒有說明用量,對于固體、液體試劑在用量上有什么要求?實驗中的剩余藥品或廢棄物應如何處理?

4B、結合課本P17圖1?21、1?22,將實驗儀器按用途進行分類并寫出其名稱:
(1)可做反應容器的有: 。
(2)盛放(固體、液體、氣體)儀器: 。
(3)夾持工具: 。
(4)計量儀器: 。
(5)可直接加熱的儀器: 。
(6)可間接加熱的儀器: 。
(7)不能加熱的儀器: 。
5C、實驗安全是實驗當中永遠的主題。在實驗室中如何才能保證實驗安全、有效地完成,你有什么建議?如果在實驗中發(fā)生意外事故如酒精燈著火、酸堿濺在衣物或皮膚上等,想一想,應該怎么處理?

知識點2:藥品的取用
【閱讀】P18~P20,藥品的取用
6A 、填空
藥品存放儀器取用儀器取用操作用量稱量儀器
固體粉末
塊狀
液體

7A、量筒的使用要注意“一選、二平”(一選:要選用能一次量完并與量取液體體積最 的量筒;二平:量液體時量筒必須放 ,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液體 保持水平。
A8、使用膠頭滴管要注意什么?試著說說原因。

【思考與交流】
9B、課本P19 討論
10C、親自動手做一做,完成課本P20討論,
11D、實驗室現(xiàn)有5 mL、10 mL、20 mL、50 mL、100 mL的量筒,現(xiàn)要量取15 mL的鹽酸,應取      mL 的量筒;若某同學量取液體時俯視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讀出讀數(shù)為15mL,則所取液體的實際體積應   15 mL(填“<”、“>”或“=”)
12B、實驗1-8現(xiàn)象填空
三、自我測評:
13A.導讀第五頁第一題
14A.導讀第六頁第三題
15B.導讀第六頁第二題
16A.導讀第六頁第四題
17C.實驗時,不宜用作化學反應容器的儀器是( )
A燒杯 B燒瓶 C試管 D量筒
18D.要配制一定濃度的食鹽水,在量取水的時候,小明俯視讀數(shù),結果他所配的食鹽水的濃度與所要求配制的食鹽水相比濃度是( )
A偏大 B偏小 C一樣 D無法確定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2)
一、學習目標:1、會正確使用酒精燈
2、會正確給液體藥品加熱
3、知道如何清洗玻璃儀器
二、自主探究:
知識點1:物質的加熱
【閱讀】課本P20~P22 物質的加熱,回答下列問題:
1A.使用酒精燈是要特別注意安全,不當使用會引發(fā)安全事故。請簡要說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使用酒精燈前,要檢查酒精量。酒精量一般不少于酒精燈體積的 ,不多于酒精燈體積的 。酒精過多或過少,點燃時可能會引起 或 。
(2)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添加酒精否則會引起         。
(3) 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個酒精燈否則會引起       。
(4)不能用嘴吹滅酒精燈否則會引起 。
(5)酒精燈的燈帽取下時要 。
2A.做一做實驗9:實驗現(xiàn)象是什么?從實驗現(xiàn)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3A.洗滌儀器:玻璃儀器洗滌干凈的標志是 。
【思考與交流】
4B、結合課本P21活動與探究,完成討論題1、2、3、4。

5C、結合課本P21的活動與探究,請結合物質(包括液體、固體)加熱方法和注意事項,比一比,看誰答得最準確、最完整:
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液體體積一般不超過試管容積的  ,加熱前先使試管在火焰上來回移動,這種方法叫   ,加熱時應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為了避免傷人,加熱時切記不可使試管口對著   。其中試管與桌面大約成 ;給固體加熱,試管口應 ,防止 。
知識點2、儀器的洗滌
【閱讀】閱讀課本P22-23第三部分??儀器的洗滌,完成下列問題:
6A、你知道如何清洗實驗儀器嗎?

7A、儀器洗凈的標準,通過閱讀,完成《導讀與訓練》P5單元知識要點4。

【反思與小結】
自我測評:
8A .課本第23頁第1題
9A.在量筒、試管、酒精燈、膠頭滴管、玻璃棒五種儀器中,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的是 ,用于攪拌、過濾或轉移液體引流的是 ,用做加熱工具的是 ,用于量取液體體積的是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是 。
10A.下列使用酒精燈的操作方法中,錯誤的是( )
A.向酒精燈中添加酒精,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三分之二
B.用嘴吹熄酒精燈
C.不能向燃著的酒精燈里添加酒精
D.酒精燈不用時蓋上燈帽
11A.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燈的燈焰內,待約1S后取出來,可以觀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在燈焰的( )
A.外焰 B.內焰 C.焰芯 D.中上部
12C.用酒精燈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發(fā)現(xiàn)試管破裂,可能原因有:①酒精燈的外焰給試管加熱②加熱前沒有擦干試管外壁的水③加熱時試管底部觸及燈芯④被加熱的液體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⑤加熱時沒有不時地上下移動試管⑥沒有進行預熱,直接集中加熱試管時液體的中下部,其中與之相關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課題1 空 氣(1)
一、學習目標:
1.能記住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shù);
2.能完成對空氣組成的實驗探究,能在準確描述實驗現(xiàn)象的基礎上得出結論,能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合理分析。
二、自主探究:
知識點1、空氣的組成
【閱讀】課本P26-27,填空:
1A、《導讀與訓練》P7單元知識要點要點一、空氣的成分1、2。
2A、課本P33習題1、2⑴;
知識點2、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閱讀】課本P27【實驗2-1】,《導讀與訓練》P7-8典型例題講評,完成以下問題:
3 A、拉瓦錫所做實驗的最終結論是 。
4 A、本實驗探究的目的是 ,該實驗中涉及的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
【思考與交流】
5B、實驗現(xiàn)象:(注意對紅磷在燃燒前、中、后的現(xiàn)象進行仔細觀察和描述)
①燃燒前, ;
②燃燒時, ;
③熄滅后,冷卻打開彈簧夾 。
6 B、實驗原理:(建議從分析集氣瓶內反應前后壓強的變化入手)


7 C、實驗結論:
①氧氣的含量: ;②剩余氣體的性質如是否易溶于水、是否與紅磷反應等: ;
8C、完成課本P27討論題。

9 D、仔細分析下列幾種情況:①紅磷的量不足;②燃燒匙插入太慢,塞緊瓶塞前空氣受熱逸出;③裝置漏氣,紅磷燃燒時空氣受熱逸出集氣瓶;④裝置漏氣,冷卻時空氣進入集氣瓶;⑤燃燒前未將彈簧夾關閉,導致容器內氣體受熱膨脹從導管口逸出;⑥未等完全冷卻就觀察;⑦容器內有沒反應完的氧氣;⑧導管里為事先裝滿水一部分水;⑨用蠟燭代替紅磷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探究。試回答:
⑴可能導致進入瓶內水的體積明顯小于瓶體積的1/5的原因有 ; ⑵可能導致進入瓶內水的體積明顯大于瓶體積的1/5的原因有 。
10C、在實驗前要在廣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你認為加入水的作用是什么?


【反思與小結】
三、自我測評
11A、汽車駕駛艙氣囊內所裝化學物質,能在碰撞后瞬間生成一種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該氣體是( )
A、氧氣 B 、氮氣 C 、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
12 A、《導讀訓練》P8同步訓練第1題。
13 A、《導讀訓練》P8同步訓練第2題。
14 B、《導讀訓練》P8同步訓練第3題。
15 C、《導讀訓練》P8同步訓練第6題。
16C、《導讀訓練》P9同步訓練第7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65951.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化學復習課燃料及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