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心聲》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12課《心聲》學案
教師寄語:放開包袱,展現(xiàn)心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簡要復述小說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⑵分析和評價小說人物形象,理解“心聲”的含義。
⒉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前預習課文,整體感知:課上速讀課文,掌握故事情節(jié);課中精讀課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畫;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理解文章主題和細膩的心理描寫;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明白小說所反映的問題。
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⑴展示自己的個性,從文中攝取有益的東西,提高人文素養(yǎng)。
⑵從京京的身上體悟親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應怎樣去珍惜親情、友情。
學習方法
⒈認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概述小說內容
⒉細讀課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畫
⒊精讀課文,體會心理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⒋合作交流
根據(jù)本課的特點,注重培養(yǎng)自己閱讀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養(yǎng)自己對文章主題的把握,細膩心理描寫的品析。
學習過程
一、閱讀課文、復述故事
情節(jié)結構:公開課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學→ 公開課上
(想讀課文) (偷讀課文) (聽讀課文) (終讀課文)
二、生生互動
小組討論,深入探究通過人物形象的刻畫所體現(xiàn)的主題。
⒈同學們讀了課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
⒉主要描寫了哪幾人?

⒊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結合小說內容,簡述你的看法、理由。。)

⒋本文在塑造李京京這個人物形象時,作者運用了多種人物描寫方法,請大家舉例說說。(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舉例略)

三、深入體會
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寫,如上面1-3句及“樹林里對爺爺,對妮兒的思念”;有間接的心理描寫,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讀機會。這些描寫,細膩而真切地寫出了李京京的心理歷程,使人物形象刻畫得真實、豐滿。
1、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讀課文)

2、為什么特別渴望在公開課上讀一讀課文?提示: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動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讀時涌出了淚水。

3、由李京京讀課文這件事,你認為朗讀課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趙小楨的讀法、學學李京京的朗讀〈課文第56自然段〉,比較異同。

4、討論“心聲”的含義有哪幾層?(提示:本課以“心聲”做標題,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聲?怎樣的心聲呢?)
四、學習小結
1、 內容總結
2、方法歸納:在刻畫人物形象時,要善于運用肖像、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各種描寫方法。

五課后作業(yè)
⒈寫一段你生氣或害怕時的心理。

⒉以李京京的身份結他鄉(xiāng)下的爺爺寫一封長長的、像凡卡寫的那樣的信。
12參考答案
三、深入體會
1、回答:“想朗讀課文”。2、李京京希望 得到老師、同學的肯定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諧、家庭溫暖;想念爺爺和兒時的玩伴;渴望情感的傾訴和宣泄等等。
2、李京京從小和父母分開,跟鄉(xiāng)下的爺爺住在一起,內心認同于淳樸的鄉(xiāng)村文化。而回到城后,目睹父母時常吵架,感受不到家庭的關愛、溫暖,并成為父母不合的犧牲品,幼小的心靈蒙上揮之不去的陰影,與作品中的萬卡的境遇相似,對萬卡有著感同身受的理解,情感上產生共鳴,這是他極力想朗讀課文的原因。
4、 第一層含義:對親情、友情的懷念第二層含義:渴望表達內心的情感第三層含義:呼吁教師能公平、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每個人相同的關心和發(fā)展的機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67904.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學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