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單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M
第22課 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一、目標

1.知識要點:需要學生了解法國啟蒙思想家以伏爾泰為代表的主張及其影響;英國科學家牛頓和達爾文取得的突出成就,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偉大貢獻。

2.能力要求:一是通過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在近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重大作用,讓學生感受到意識形態(tài)在社會發(fā)展中的能動性,以培養(yǎng)學生樹立并能正確運用辯證唯物史觀在未來建設、改造社會的能力;二是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科學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思考、觀察、動手和勤奮等進行科學研究所必備的初步能力。

3.情感培養(yǎng)目標:通過分析上述思想家和科學家取得成就的過程,使學生樹立不畏權貴、敢于捍衛(wèi)真理和為了科學事業(yè)不計個人得失、甘于奉獻的敬業(yè)精神。



二、本課重點和難點

重點:科學的革命。

難點:思想啟蒙的火種。



三、【講授新課】

【導入新課】請同學們閱讀導入框部分的內容。

歐洲中世紀的封建教會受到猛烈的抨擊。這件事就發(fā)生在18世紀時期,其中出現幾位著名的啟蒙思想家。



一、思想啟蒙的火種

18世紀,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

歷史背景:18世紀,法國的舊制度衰敗了,資產階級、工匠、城市貧民、農民與封建地主階級矛盾激化。資產階級根據不同人的要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伏爾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zhí)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會。

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互相獨立監(jiān)督;天賦人權學說。

盧梭:否定封建王權,人民有權推翻它。(社會契約論)

影響: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猛烈抨擊和對“自由”“平等”思想的傳播,促進了思想解放運動,為新興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歐洲的社會進步。



二、科學的革命

1、牛頓:天文學,17世紀下半期發(fā)現萬有引力;數學,微積分的創(chuàng)建;力學,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牛頓三定律。

2、達爾文:1859年,生物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段锓N起源》。

3、愛因斯坦:20世紀初提出相對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71196.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上冊全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