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氣體制取原理小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三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反應原理

反應原理主要考慮反應能否進行、反應的快慢、生成物的純凈以及原料的價格等。

1.制取氧氣:采用的是含氧化合物分解的方法。常用的藥品是過氧化氫溶液、高錳酸鉀、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2.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的碳酸鹽和酸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的方法。實驗室中用塊狀大理石(石灰石)和稀鹽酸兩種藥品。碳酸鹽不宜采用碳酸鈉,因為它顆粒細小和酸反應速度過快;酸不宜采用硫酸,因為反應生成微溶的硫酸鈣覆蓋在固體表面使反應很難繼續(xù)進行,也不宜采用濃鹽酸,因為揮發(fā)性太強使二氧中有較多的氯化氫氣體而不純。

3.制取氫氣:采用的是活潑金屬和酸發(fā)生置換反應的方法。實驗室常用鋅和稀硫酸。酸不用硝酸和濃硫酸等氧化性酸,沒有氫氣生成;也不用鹽酸,收集的氣體含有雜質;金屬不用鎂、鋁,活動性強反應速度過快;也不用鐵,活動性弱反應太慢。

二、發(fā)生原理

氣體的發(fā)生主要考慮兩大因素: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初中可分以下兩種類型:

反應物

狀態(tài) 反應

條件 反應

類型 發(fā)生

裝置 舉例

固體 加熱 固體加熱制氣體 A 1.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2.加熱二氧化錳和氯酸鉀制氧氣

固體、液體

常溫

固體和液體常溫制氣體 B 1.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氧氣 2.碳酸鈣和稀鹽酸制二氧化碳 3.鋅和稀硫酸制氧氣

三、收集原理

氣體的收集也主要考慮兩大因素:密度(與空氣比較)和溶解性。同時要考慮氣體的化學性質以及毒性。

密度(與空氣比較)溶解性是否與水反應是否與空氣 中成分反應毒性收集方法收集 裝置舉例大??否無向上排空氣法CO2、CO2小??否無向下排空氣法DH2?小否?有排水法EO2、H2

四、驗滿原理

排水法因為可以通過觀察集氣瓶里水位的下降便知曉氣體收集是否已滿,因而不需驗滿。排空氣法可以利用氣體各自的性質來實驗,但要注意位置在瓶口。

五、放置原理

主要由氣體密度決定:密度比空氣大的用玻璃片蓋住正放于桌面;密度比空氣小的用玻璃片蓋住倒放于桌面。

六、步驟原理

制取氣體首先組裝好氣體發(fā)生裝置,第一步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接著裝藥品,若只是固體物質,一次性裝好后再固定裝置;若是固體和液體兩種,一般先裝固體,安裝好后從長頸漏斗加液體。開始反應排盡空氣后收集。結束時要考慮儀器的安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san/729186.html

相關閱讀:初三學生化學考試必備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