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試卷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8人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試卷

一、積累與運用(29分)

1.正確、美觀、流利地抄寫下面一段文字。(3分)

一個從來沒有失敗過的人,必然是一個從未嘗試過什么的人。

2. 下列各組詞語中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 )(2分)

A.元勛 (xūn) 躊躇(chóu) 輪廓 (kuò) 目不窺園 (kuī)

B.鑒賞(jiàn) 頭顱 (lǘ) 氣氛(fēn) 鍥而不舍(qì)

C. 赫然(hè) 磐石(bān) 涉獵(shè) 迥乎不同(jiǒng)

D.深邃(suì) 滑稽(jī) 選聘(pìn) 氣沖斗牛(dǒu)

3 下列各組詞語書寫準確無誤的一項是( C ) (2分)

A.馬革果尸 婦儒皆知 心會神凝 彷徨 B.感情震蕩 燕然勒功 零亂不堪 徙勞 C.一拍即合 當之無愧 惹人注目 磐石 D.和愛可親 死而后己 無瑕顧及 滑稽

4.下列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B )(2分)

A.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不甘成為任人宰割的民族。

B.二戰(zhàn)中日軍惡貫滿盈,家喻戶曉。

C.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

D.風小心翼翼的吹過來,唯恐弄亂了他的頭發(fā)。

5.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C)(2分)

A.《中華好詩詞》這個節(jié)目對我很熟悉,因為我每期必看。

B.針對各種交通亂象,濱州警方將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設施安全隱患。

C.運動不但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還能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團隊配合意識。

D.在詩歌中,借松、竹常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檢測試題 用來表達詩人復雜的情感,成為古典文學中傳統(tǒng)意象。

6.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有錯誤的一項是( C)(2分)

A.“哎呀,真是美極了!”皇帝說,“我十二分地滿意!”

B.2019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評議會,首次在有著“中國小說之鄉(xiāng)”美譽的興化舉行。

C.吟誦《重修望海樓記》,怎能不喚起我們對家鄉(xiāng)的愛,怎能不激起我們建設家鄉(xiāng)的豪情?

D.春天,一批批候鳥來到泰州,各處濕地、成片林、城市公園,都可看到它們的身影。

7.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D )(2分)

A.《孫權勸學》——司馬光 ——北宋的政治家、史學家

B.《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臧克家 ——詩人、著名作家、編輯家

C.《音樂巨人貝多芬》——何為 ——記者、刊物編輯、電影文學編輯

D.《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英國作家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橫線處的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唤M是(B )(2分)

特別是每當早晨和傍晚,眺望環(huán)山,別有一番大自然的風韻。早晨,_____在青青蒼蒼中,乳白的云紗飄游山腰,像仙娥在輕輕起舞。傍晚,________,轉眼間,_______,在暮色降臨山野的蒼茫中,峰頂卻凝聚著一片彩霞,經(jīng)久不滅。

①千山初醒,朝云出岫 ③萬山傾瀉霞光,重巒映照夕陽 ②朝云出岫,千山初醒 ④夕陽映照重巒,霞光傾瀉萬山 ⑤太陽落山,霞光消退 ⑥霞光消退,太陽落山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9.合語境補寫句子,使其與前面語句構成語意連貫的排比句。(2分)

因為天空廣闊,鳥兒才可以自由飛翔;因為草原廣袤,牛羊才可以閑庭信步;因為海洋浩瀚,魚兒才可以悠然暢游。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無私的包容。

10.名著閱讀(4分)

她今天樣子很兇,但當我問起她的頭發(fā)為什么這樣長的時候,她還是用昨 天那樣溫暖而柔和的腔調說:“看這世上遞給我的懲罰,上帝說:給你梳這些該死的頭發(fā)去吧!年輕的時候,我夸耀過著一把馬鬃,到老來,我可詛咒它了。你睡吧!還早著呢,一一太陽睡了一夜剛起來??”“我不想睡!”“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馬上表示同意,一面編辮子 ,一面往沙發(fā)那邊瞧,母親就在沙發(fā)上躺著,臉朝上,身子直的像一根弦!澳阕蛱煸趺窗雅D唐孔哟蚱屏?你小聲說!”外祖母說話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鮮花那樣溫柔、鮮艷和豐潤,一下子就牢牢地打進我的記憶里。她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 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堅固雪白的牙齒。雖然黑黑的,兩頰有許多皺紋,但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明朗。但這面孔卻被松軟的鼻子、脹大了的鼻孔和紅鼻尖而給弄壞了。她從一個鑲銀的黑色鼻煙壺里嗅煙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過她的眼睛,從他內心卻射出一種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光芒。她的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肥肥胖胖,可是舉動卻像一只大貓似的輕快而敏捷,并且柔軟得也像這可愛的動物。

(1)“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聲說!”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體會人物的感情。 (2分)

答:隱含著輕輕的責備,但更多的是關愛。

解析:這道題僅僅與文段的內容有關,與課文內容無關,把它當成閱讀題目來做即可。

(2)結合這一情節(jié)中的描寫,我們可以體會到她具有什么性格特點?可以看出她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 (2分)

答案:性格特點:慈愛,開朗、堅毅的性格; 樂觀、堅強的生活態(tài)度。

解析:這道題要結合文段的內容來理解,最好的答題思路是:課文中對外祖母形象的分析+根據(jù)文段上下文的分析。自行組織的答案:性格特點:(課文中的內容)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有著圣徒一樣的寬大胸懷。+(根據(jù)文段上下文所得到的答案)開朗、樂觀、堅強。生活態(tài)度:(從性格特點中挑出關于生活態(tài)度的詞語)熱愛生活、開朗、樂觀、堅強。

11.古詩詞名句默寫 (每小題1分,計6分)

①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吳均《山中雜詩》)

②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王維《竹里館》)

③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⑤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_, 不要心急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⑥趙翼《論詩》一詩中說明一代有一代的文學,一代有一代的詩人,后人可以超過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舊的兩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二、 閱讀。(41分)

(一)閱讀《逢入京使》,完成第12~13題。(6分)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2.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描繪一下前兩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

答:離開長安已經(jīng)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xiāng)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

13.下列對本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D)

A.第一句是寫眼前的實景!肮蕡@”指的是在長安自己的家!皷|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離開長安已經(jīng)好多天,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

B.第二句帶有夸張的意味,是強調自己思憶親人的激情,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書的微意了。“龍鐘”在這里是淋漓沾濕的意思!褒堢姟焙汀皽I不干”都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的深情神態(tài)。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氣。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D. 一二句“龍鐘”“淚不干”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似乎有些矛盾.

解析: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家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托了詩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

(二)閱讀【甲】【乙】兩篇短文,完成第14~16題(12分)

【甲】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耶!擔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孫權勸學》)

【乙】夫君子之行①,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②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③則不能勵精,險躁④則不能治性⑤。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選自《誡子書》)

注釋:①行:行為,操行。 ② 澹泊:也寫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 淫慢:過渡怠惰。淫,過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 險躁:過分急躁。 ⑤治性:約束自己的性情。

1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①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耶!(治理) ②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刮開)

③非志無以成學。(學習) ④將復何及!(再)

15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答: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jīng)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處。

②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答:學習必須身心寧靜,才智必須經(jīng)過學習,不學習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學廣博起來,沒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學識有所成就。(意對即可)

16【甲】【乙】兩問勸說的方式是不是相同?怎么勸說的?(4分)

答:不一樣,【甲】用自己讀書的體會,現(xiàn)身說法!疽摇坑脮诺姆绞絼裾f, 告誡兒子要注重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意對即可)

【乙翻譯】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長期刻苦努力而實現(xiàn)遠大理想。要知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學習就難以增長才干,不立志就難以學有所成。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節(jié)操高尚。年華隨著時間流失,意志隨著時間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敗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有益于社會而為社會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反悔也來不及了。

(三)(2019營口)閱讀《海中變色龍》,完成第17~20題。(10分)

海中變色龍

丁劍玲

①說起變色龍,誰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動物,體長約30厘米,能改變皮膚顏色)?墒窃S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變色龍,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魚。

②章魚挺著個圈圈的大肚子,長在頭上的8條腕足在水中隨波搖曳,翩翩起舞,遠遠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動,非常美麗。章魚其實不是魚,它屬于軟體動物。

③章魚和蜥蜴一樣,皮膚下布滿了各種色素細胞,紅橙黃綠,樣樣齊備。它可以利用細胞的伸縮來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以便和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保持一致。

④章魚遇上敵人,會先施展“變色術”,一會兒變成白色,一會兒變成紅色,幾種顏色不停地變換,以此來嚇唬敵人。如果這招不行,它才會動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劇收縮身體,噴出墨汁狀的“煙霧彈”,把周圍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進攻的魚兒暈頭轉向、不知所措之機,逃之夭夭。

⑤當章魚見到獵物的時候,全身會變成令人恐怖的鮮紅色;它用腕足抓住獵物,送到嘴邊。章魚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將獵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園利用章魚給游客表演。只見它忽而萎縮成一團,忽而伸展開來,8條腕足不斷擺動,擺出各種姿勢,同時還不停地變換體色,讓人們欣賞它那絕妙的變色術。

⑥章魚非常警覺,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棲息時,也會留兩條腕足在外面輕輕搖動。一旦有什么情況,章魚會立刻警覺起來,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纏住對方,把它纏死或毒死。

⑦雌章魚可以稱得上是海洋動物中的慈母,一產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寶寶。在此期間,它不準其他任何動物靠近,即使章魚爸爸不小心進入,也會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時,章魚媽媽會用腕足輕輕翻動孵粒,并從肚子里的“口袋”中噴出水來逐個給孵粒沖洗,使它們獲得充足的氧氣,并保持清潔。當小寶寶出世后,章魚媽媽一般會因饑餓和勞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⑧章魚中的“巨人”大王章魚,其腕足可長達18米,是異常兇猛且好戰(zhàn)的動物,在海中稱王稱霸。它不僅四處追逐魚蝦,而且經(jīng)常自相殘殺,甚至時常偷襲漁船,或將船攔腰斬斷,或用大大的腕足沖上漁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漁民們稱它為“海底惡魔”。

17.章魚它有哪些特征?(2分)

①善于變色(會施展“變色術”)②聰明警覺③有一定的攻擊性。

18.“章魚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將獵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中的“很快”能否去掉,為什么?(3分)

不能去掉,“很快”起限制作用,說明章魚的唾液腺分泌出的高效麻醉液,將獵物麻醉的時間之短、速度之快,去掉后表意不準確,就不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9.文中第⑵段中主要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章魚在水中舞動的姿態(tài)之優(yōu)美。

20.文章第⑺段從哪些方面來體現(xiàn)雌章魚“慈母”的特點的?請分條概括。(3)

①一產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寶寶。②孵化期間,它不準其他任何動物靠近。③平時翻動、沖洗孵粒,使它們獲得氧氣,保持清潔。④當寶寶出世后,章魚媽媽會因饑餓和勞累死在子女身旁。

(四)(2019·樂山)閱讀《老師!老師!》完成第21~25題(15分)

老師! 老師!

閻連科

①我又見著我的老師了,如朝山進香的人見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應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喪事。在這閑空間,張老師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鄉(xiāng)間室內的空曠和凌亂,分隔著我與老師的距離。相向而坐,喝著白水,削了蘋果,說了很多舊憶的傷感和喜悅,諸如三十幾年前在初中讀書時,我的學習,我的作業(yè),我的逃課。

③我老師張夢庚的一生,清寂中夾纏暖意,暖意里藏裹著刺骨的寒涼。

④生于上世紀的20年代末,老師讀書輟學,輟學讀書,反反復復,走在田埂與人生的夾道中,經(jīng)歷了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有了1949年的紅旗飄揚,記憶中從來都是饑餓辛勞,土改時家里卻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終歸識字,也有文化,祖國的鄉(xiāng)村,也最為明白文化的斤兩,雖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嚴富貴,可讓孩子們認字讀書,能寫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術,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師就成了老師。從一個鄉(xiāng)村完小到另一個鄉(xiāng)村完小,從一個鄉(xiāng)村中學到另一個鄉(xiāng)村中學。直至改革開放后,他被調入縣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導主任,最后主持這個學校的工作。一晃就讓他全部人生的金貴歲月,43個春秋的草木榮枯,都在布滿土塵、青草蓬生的學校里榮枯衰落,青絲白染。

⑤不知道老師對他的人生有何感想,從他寫的一本《我這一生——張夢庚自傳》的簡樸小冊里,讀下來卻是讓人心酸胃澀,想到世事的強大和個人的弱小,想到命運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襲掙脫,流著流著,可終歸無法掙脫干涸的吞沒。最后的結局是,我們畢業(yè)了,老師白發(fā)了;我們中年了,老師枯衰了。我們成家立業(yè)了,而老師卻在寂靜的人生中,望著他曾經(jīng)管教訓斥撫疼過的學生們,過著憶舊的生活,想著那些他依然記得、可他的學生們早已忘卻的往事。

⑥還記得,初一時,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語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蟲遍布,多得兵荒馬亂,人心恐懼,我便邀了班里十幾個相好的男同學,去幫我母親捕捉蚜蟲。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學生寥寥,老師無法授課而只能讓大家捧書閱讀。從棉花地里回校的來日上午,老師質問我為什么帶著同學逃課,我竟振振有詞地說,是帶著同學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蟲;竟又反問老師道,地里蚜蟲遍布,我該不該去幫我母親捕捉蚜蟲?說蚜蟲三天內不除掉去凈,棉花就會一季無收,時間這樣急迫,我家人手不夠,我請同學們去幫半天,到底又做錯了什么?

⑦事情的結果,似乎我?guī)瑢W們逃課捉蟲正合校規(guī)事理,反讓老師在講臺上一時有些啞言;貞浬贂r的無理取鬧,強辭奪理,也許正是自己今天在寫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轉化為可能的開始?墒牵F(xiàn)在,面對耄耋(mào dié,指年紀八九十歲)老人,給我一生養(yǎng)育呵護的父輩尊者,我心里三十幾年不曾有的內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來。

⑧我們就那樣坐著喝水聊天,說閑憶舊,直至夕陽西下,老師執(zhí)意要走,不無快意地說他的子女們都在外工作,孝順無比。真是天應人愿,讓一生坎坷、教書認真的老師,年老時,子女有成,學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須,終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師從我家離去時,是我扶他站起;離開院子時,是我扶他過的門檻;送至門口遠去時,是我扶他過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親離開人世太早,扶著老師的時候,我就像扶著我年邁的父親。望著村頭遠去的父親般的老師,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動的一棵年邁的樹。直至他在村頭緩緩消失,我還看見他在我心里走動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腳步,如同寧靜里我在聽我的心跳一樣。

⑩說不出老師哪兒偉大,可就是覺得他偉大。也許這個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偉大,而偉大本身,其實正是一種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選自《讀者》2019.10有刪改)

21.文章寫與老師相見,說了很多舊事。請概括出“我”初中時做的那件事。(3分)

我在酷暑的一天帶同學逃課幫母親捉蚜蟲,還強詞奪理頂撞張老師。

22.請說說文章題目“老師!老師!”有什么特點?用這個標題有什么妙處? (3分)

文章題目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方法和感嘆號(感嘆句)。這樣既強調了人物的身份,又表達了作者對老師崇敬和贊美的強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讀者的作用。

23.結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劃線句子的含義。 (3分)

雖然張老師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張老師的形象和精神還留在我心中,讓我像聽心跳一樣時常清晰記起,這表達了我對張老師的無比敬愛和深情難忘。(可以不分析,直接答含義即可)

24.為什么說張夢庚老師的一生“清寂中夾纏暖意,暖意里裹藏著刺骨的寒涼”? (4分)

張老師默默扎根教育,輾轉多校,過著一種平凡清貧的教書生活,他的一生“清寂”。他事業(yè)有成,為教育做出了貢獻;子女成才,家庭幸福。因此充滿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運坎坷,不被人重視,不被人記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滿“寒涼”。

25.作者說,就是覺得老師偉大。結合全文,說說張老師的“偉大”表現(xiàn)在哪里?(4分)

他熱愛教育,默默堅守教壇43年,一生的金貴歲月奉獻給了教育,培養(yǎng)學生成才;他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受學生敬仰。

三、作文(50分)

本單元寫作的重點是寫人要抓住特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親人,有同學,有老師,有朋友相伴,他們是你最熟悉的人最親近的人,把他們的舉手投足流入筆端介紹給大家,看你是否抓住了人物的特點,讓不相識的人能夠記住他們的特點。請以“我的____ ”為題,寫一篇記人為主的文章。橫線上可以填同學、親人、朋友即可。

要求:

①抓住人物的特點,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②中心明確,詳略得當,書寫清楚。③字數(shù)600字以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yi/1256974.html

相關閱讀: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卷(蘇教版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