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預覽:
第五課《童趣》
(建議安排2課時)
[學習導引]
《童趣》通過回憶童稚時代的幾個趣事,表現(xiàn)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能力,告訴我們?nèi)松秦S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怎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對它的態(tài)度,我們要善于感悟,從中獲得物外之趣。
這是我們第一次學習文言文。同學們在學習本文時首先應掃清本課在讀音上的障礙,給生字注音標調(diào),將課文流利地朗讀幾遍,在熟讀的基礎要能說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學會借助注釋、詞典,聯(lián)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換字的辦法解釋常見文言文實詞的含義,如“張目對日”,張--張開,目--眼睛,對--向著……看,日--太陽。第三,要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釋其意義;要注意積累“之、其、而、于”等虛詞的用法;要學會用講述大意的方法解釋本文同學們在學習本文時首先應掃清本課在讀音上的障礙,給生字注音標調(diào),將課文流利地朗讀幾遍,在熟讀的基礎要能說出文章的大意,其次要學會借助注釋、詞典,聯(lián)系上下文,用加字或換字的辦法解釋常見文言文實詞的含義,如“張目對日”,張--張開,目--眼睛,對--向著……看,日--太陽。第三,要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要能辨析通假字,解釋其意義;要注意積累“之、其、而、于”等虛詞的用法;要學會用講述大意的方法解釋本文中的“明察秋毫”、“龐然大物”、“怡然自得”等成語。
[典題例析]
例題:文言詞的解釋,有的可用加字的辦法,如“必細(仔細)察(觀察)其文理”;有的要用換字的辦法,如“昂(抬)首(頭)觀之”。試選用其中一種方法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
明( )察( )秋毫 必( )細( )察其紋理 故( )時有物外之趣( ) 私( )擬作群鶴舞( )于空中 則或( )千或百 昂( )首觀( )之
果( )如鶴唳( )云端
參考答案: 清楚 觀察 一定 細心 所以 樂趣 私下 飛舞 有的 抬起 觀看 果然 鳴叫
[課時訓練]
訓練一
一、填空。
課文《童趣》選自《 》,作者是 代文學家 。課文詳細敘述了兩件自以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戲蚊于帳中”看到“ ”的景象;二是“觀蟲斗草間”遇到“ ”的經(jīng)過。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童稚( ) (2)鶴唳( ) (3)土礫( )
(4)丘壑( ) (5)癩蛤。 ) (6)藐。 )
三、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字詞:
(1)余憶童稚時( ) (2)項為之強( ) ( )
(3)果如鶴唳云端( )( ) (4)以叢草為林( ) ( )
(5)方出神( ) (6)興正濃( )
(7)驅(qū)之別院( ) (8)則或千或百( )
四、古詩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練的語句,被當作成語保存到現(xiàn)代漢語中來。試從文中摘錄這樣的語句,并解釋其大意。
1、( ) ----------------------------------------------------------
2、( ) ----------------------------------------------------------
3、( ) ----------------------------------------------------------
4、( ) ----------------------------------------------------------
五、翻譯下列句子。
5、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6、故時有物外之趣。
7、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8、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
9、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訓練二
一、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
以叢草為林( ) 心之所向( )
二蟲盡為所吞( ) 昂首觀之( )
項為之強( ) 物外之趣( )
常蹲其身( ) 怡然稱快( )
必細察其紋理( ) 果然鶴也( )
二、將下列句中省略的內(nèi)容補寫在相應的括號中。
5、(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6、一日,見二( )蟲斗( )草間。
7、常蹲其身,使( )與臺齊。
三、請用課文原句填空。
8、作者童稚時,時有物外之趣,關鍵原因是:
9、第三段中的“林”“獸”“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銳的童心,它們分別指的是:
10、四段中的“龐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樹”指的是:
四、簡答。
11、作者的“物外之趣”,全憑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種趣物之外,你還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寫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12、作者從小就有如此閑情,以致后來成為文學家,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五、閱讀下文,回答文后問題。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及,達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人名),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使人開懷大笑)。”鼎,衡小名也。時人畏服之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衡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zhì)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聽,更理前論!”邑人曰:“窮矣!”遂去不返。
(選自晉朝葛洪《西京雜記》)
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邑( )人大姓文不識 與其( )傭作而不求償
時人畏服之如是( ) 邑人曰:“窮〔 〕矣!”
14、解釋文中畫“-- ”線的句子。
愿得主人書遍讀之:
先生留聽,更理前論:
15、請概括選文第一自然段寫匡衡勤讀的兩件小事。
①
②
Section targeting
【探索時空】
[熱點話題]
對第一單元關于“人生”內(nèi)容的課文,有人說,初一的學生還處在游戲的年齡,一入學就讓他們感悟人生、品味人生,話題太沉重了,學生理解不來。也有人說,進入中學,又一個學習旅程開始了,在孩子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刻,學習一組關于理想關于人生的文章,為日后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面對以上不同的觀點,你的看法是什么?所持的理由是什么?請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體驗,大膽的發(fā)表你的見解。
[研究與思考]
1、人生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古今中外,多少人在謳歌你,贊美你,用一生一世來擁抱你!請查詢有關資料,摘錄你所喜歡的關于“人生”的格言警句,工整地抄寫在下面橫線,并默記下來,時時品味。
1、用心閱讀下面詩句,用浪線畫出你喜歡的語句,并用一兩句話寫出你讀后的感受。
車輪的足跡
車輪出生的時候,
就聽到有人議論:
“車輪只能繞著車軸轉(zhuǎn)動,
這樣的生活有什么意義?”
車輪聽了議論,
心里非常懊喪,
它輕輕地轉(zhuǎn)動了一周,
并沒有回到原來的位置。
有一天,車輪大膽地把腳伸向地面,
它要嘗試在地上行走,
它又輕輕地轉(zhuǎn)動了一周,
啊,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足跡。
車輪走出第一串足跡,
又聽到人們的議論:
“唔,車輪是能夠行走的,
看,它的足跡多么耀眼!”
車輪聽了議論,
心里充滿自信:
“原來,生活的意義不在別處,
就在于自身的努力。”
車輪沒有重復原來的足跡,
又向前轉(zhuǎn)動了一周,兩周,
它又留下一串一串足跡,
連起來竟成了長長的距離。
車輪不再回頭,
它覺得原有的足跡已成為過去,
要走出新的足跡,
只能面向前方。
于是,車輪不停地向前,
足跡穿越了山谷、原野,
它帶動著那輛漂亮的車子,
奔向充滿快樂的遠方…
一句話的感受:
3、仿照例句,發(fā)揮想象,在下面橫線上把句子補充完整,每句補寫的部分不得超過十個字。
事業(yè)說:人生就是建筑歷史的一塊磚石。
友誼說:人生就是幫助別人攀登的階梯。
奮斗說: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勤勞說:人生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困難說: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挫折說: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
幸福說:人生就是
貪婪說:人生就是
希望說:人生就是
我說:人生就是
【相關鏈接】點擊進入 初中學習小組
[拓展閱讀]
配合本單元內(nèi)容的學習,建議學生閱讀:
1、劉墉散文選:《超越自己》、《肯定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漓江出版社2000年版)
2、林清玄散文精品叢書:《淡品人生》(九州出版社2003月版)
3、小雨主編:青春文摘《人生漫步》珍藏本(延邊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參考答案
五.《童趣》訓練一
一、填空 《閑情記趣》 清 沈復 鶴唳云端 龐然大物
二、(略)
三、(1)我(2)脖子 同“僵”僵硬 (3)果然 鳴叫(4)把 當作
(5)剛剛(6)興致(7)驅(qū)趕(8)有的
四、1、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見鳥類新長出的羽毛。
2、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十分滿足的樣子。
3、龐然大物:非常龐大的東西。
4、拔山倒樹:使山動搖,使樹倒下,形容氣勢極大。
5-9(略)
《童趣》訓練二
1、當作 被 因此
2、主謂之間、可不譯 它,指蚊子 的
3、自己的 它的
4、的樣子 是 5、我 6、只 于
7、之 8、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9、叢草、蟲蚊、土礫凸者、凹者
10、癩蝦蟆 土礫凸者 叢草
11、略12、略
13、同鄉(xiāng) 他、指文不識 如此、像這樣 窮盡
14、(1)我希望能把主人的書全部通讀一遍
(2)先生停下來聽我說,請您再談談前面的觀點
15、(1)勤學無燭,穿壁引光讀書
(2)與人傭作不求償,愿讀遍主人書。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yi/1271630.html
相關閱讀:2019七年級下語文第二單元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