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語文《河中石獸》復(fù)習(xí)練習(xí)(新人教版)
1給下加橫線字注音
圮( ) 募( ) 棹( ) 柿( )
湮( )嚙( ) 溯( ) 歟(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字詞。
(1)山門圮于河 ( )(2 )閱十余歲 ( )
(3 )曳鐵鈀 ( )(4)湮于沙上 ( )
(5)爾輩不能究物理 ( )(6)如是再嚙 ( )
(7)不更顛乎( )(8)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 ( )
3解釋下列句子。
(1)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
(2)爾輩不能究物理,是 非木?,豈能為暴漲攜 之去?
(3)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4)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
(5)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滄州南/ 一寺臨河干(gān),山門/圮(pǐ)于河,二石獸/并沉焉。 閱十余歲,僧/募 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zhào)/數(shù)小舟,曳(yè)/鐵鈀(pá),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fè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 松 浮,湮(yān )于沙下,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當(dāng)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擊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niè)沙/為坎穴xué。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 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
________是紀(jì)昀晚年所作 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于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nèi)容相當(dāng)廣泛。
2(1) 不亦顛乎 “____”通“____”,_________
(2)一詞多義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
眾服為確論 ( )
必于石下迎水外嚙沙為坎穴( )
(3) 二石獸并沉焉
古義:________ 今義:________
(4)爾輩不能究物理
古義:________ 今義:________
(5)是非木柿
古義:________ 今義:________
(6)蓋石性堅重
古義:________ 今義:________
(7)但知其一
古義:________ 今義:________
3(1)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
(2)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3)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4)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
(5)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4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
5故事中主要出現(xiàn)了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對事情的看法如何?
6故事是如何發(fā)展變化的,課文可以分幾個層次?概括 各層次大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yi/307184.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5七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試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