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奇觀練習題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七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中國古代建筑奇觀練習題
一、選擇題:
1、隋朝時,一位商人從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陽做生意,他先后要經(jīng)過( C。
 A、永濟渠、江南河、邗溝    B、通濟渠、會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溝、通濟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溝
2、“趙州橋什么人兒修?玉石的欄桿什么人留?什么人騎驢橋上走?„„”這是河北民歌《小放!返母柙~。趙州橋的設計和主持建造者是( D  ) 
A.祖沖之    B.賈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3、一座古代石橋歷經(jīng)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河上,“百尺長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宵”,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是隋朝的( A )
 A.趙州橋         B.玉帶橋        C.寶帶橋          D.瀘定橋
4、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是 ( C )
A、巴拿馬運河  B、京杭運河   C、隋朝大運河     D、蘇伊士運河
5、我國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活動早已啟動。京杭大運河在古代的重要作用是( A )
 A、促進南北經(jīng)濟交流                    B、解決北方缺水問題
C、便于軍事力量的調(diào)控                  D、方便帝王游玩
6、某校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上網(wǎng)收集了以下幾幅圖,準備進行探究性學習,他們 可能探究的主題是( D)
 


故宮博物院                  八達嶺長城              《天工開物》封面及插圖
A.昌盛的秦漢文化             B.輝煌的隋唐文化    
 C.燦爛的宋元文化             D.時代特色鮮明的明清文化
7、大運河位于淮水以南的兩段是(  D   )
(1)永濟渠(2)通濟渠(3)邗溝(4)江南河 
A (1)(2)     B(1)(4)     C(2)(3)         D(3)(4)
8、古人有詩云:“天下轉(zhuǎn)漕,仰此一渠!痹娭械那福  A  ) 
A、大運河         B、長江     C、黃河      D、湘江
9、唐朝一位范陽(今北京)商人,要到揚州經(jīng)商,如果走運河水路,他不必經(jīng)過( D   )
A.永濟渠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 
10、對明長城東西起止點的正確說法是  ( C   )
A.東起山海關(guān),西到嘉峪關(guān)               B.東起遼東半島,西到祁連山 
C.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guān)               D.東起山海關(guān),西到祁連山
11、秦始皇修長城是為了( A  )  
A.抵御匈奴      B.抵御鮮卑      C.抵御烏桓       D.抵御月氏
12、遙望古長城的烽煙,請您找一找秦長城的起止點。( A )
A.西起臨洮,東至遼東           B.東至遼東,西起咸陽   
C.東起大海,西到遼東           D.以咸陽為中心通向全國
二、綜合題
1、根據(jù)圖片,回答下列問題
 
(1)上頁圖是在什么時期、由誰負責修筑的什么工程?這一工程建在什么河流之上?
   (2)說說這項工程的作用。
   (3)中國有句名言: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這項工程直到今天依然造福于人民,完全歸功于歷代人們的維護。說說你的好主意,看看如何更合理地保護和使用它。
參考答案:
(1)這是戰(zhàn)國時期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工程。
(2)都江堰具有泄洪、排沙和調(diào)節(jié)水量等多重作用,既可以防止洪水,又可以引水灌溉。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的水旱災基本得到根治,成都平原因之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3)(略)

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zhuǎn)輸,其利也博哉!
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 
(2)此“河”是誰在位時開通的? 
(3)此河開通后有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別是指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
(5)元朝時也興修了大運河,兩朝的大運河有什么異同?
參考答案:
隋朝南北大運河。(2)隋煬帝(3)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jīng)濟交流。(4)北京、揚州。
相同點:其南北兩端都是今天的杭州和北京。不同點: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河道較去曲折;元朝運河河道較通直,且航程縮短。
3、南水北調(diào)工程從提出、論證到勘探,歷經(jīng)數(shù)十年,中線工程河南段終于2009年 全面開工。這是一項規(guī)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將有效緩解京津地區(qū)用水緊張局面。我國古代也修建了大量水利過程,澤被后世,但對當時的政權(quán)卻產(chǎn)生了不同的影響。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請回答:
   (1)簡述圖一、圖二工程的主要功能。圖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兩大工程分別對當時的政權(quán)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3)結(jié)合上述材料,分析國家在建設圖三大型公共工程時應注意什么?
參考答案:
(1)圖一:防洪、灌溉;圖二:運輸;(溝通南北交通或南糧北運也可)圖三:緩解京津地區(qū)用水緊張局面。 
(2)都江堰的修建,促進了秦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秦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chǔ)。(只要答對秦國的積極影響即可)一方面,大運河的修建,促進了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另一方面為修建大運河,隋煬帝過度役使人民,遭到人民的反抗,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3)要從國情出發(fā);要經(jīng)過充分、科學的論證;要以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發(fā)展為目的。(一條即可,其他符合題意也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yi/323085.html

相關(guān)閱讀:中國古代文化(下)單元復習題3(帶答案川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