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作物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生物:2.3《經(jīng)濟作物》教案(冀教版七年級上)
一、糧食作物

教材分析
《糧食作物》是第三節(jié)《經(jīng)濟作物》中的開始部分,是本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本節(jié)以糧食與人類的關系為主線,以學生常見的小麥為代表,通過認識小麥的形態(tài)結構引導學生了解糧食作物的特征以及類型。糧食作物是人類種植栽培的主要對象,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在它們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有許多適合學生觀察、探究的內(nèi)容,因此,教師應組織學生展開各種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糧食作物及其與人類密切關系等知識的理解,近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總結問題以及科學探究的能力。
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根、葉脈的類型及花和果實(對于果實在本節(jié)內(nèi)容中有所介紹,學生通過閱讀便可以掌握)的基本知識,可以通過對小麥植株的觀察,總結出根系、葉形、葉脈、果實的類型以及花的各部分的數(shù)目。因為學生們對糧食作物接觸的較多,興趣濃厚,所以可以發(fā)動學生去搜集一些有關糧食與健康、糧食新品種的資料并互相進行交流。
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著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總結能力。
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說出當?shù)爻R姷募Z食作物及其種類。
2.概述單子葉植物的主要特征,并學會判斷單子葉植物。
3.列舉糧食作物的新品種及其與人類密切關系。
技能性目標
1.運用實驗、觀察的基本方法,識別植物各器官的形態(tài)。
2.擬定探究小麥各部分結構特點的程序。
情感性目標
1.認同互相幫助、協(xié)調(diào)配合的團體協(xié)作精神。
2.關注現(xiàn)代技術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用。
時安排
1時
準備:
(1)小麥的完整植株 顯微鏡 小麥的掛圖(花、種子等)
(2)讓學生查閱關于糧食作物的新品種以及栽培手段的相關資料。

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建議
新引入:展示多媒體(常見的一些糧食作物)


講述:糧食是我們的食物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每天都能遇到它,但是你們認為什么是糧食作物呢?

總結:糧食作物是指可供人類食用的谷物、豆類和薯類作物的統(tǒng)稱。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們今天就對小麥進行探究,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糧食的認識。

總結:(幻燈片展示,也可以用板書展示)
根系:須根系
葉脈:平行脈
葉形:披針形
花:雌蕊1枚 雄蕊3枚
果實:穎果
種子的胚:1片子葉

提問:小麥屬于被子植物中的單子葉植物,根據(jù)小麥的特征總結單子葉植物的特征。


總結:根系為須根系,葉脈是平行脈,花的各部分基數(shù)為
3,種子的胚具有一片子葉。

提問:除小麥以外你還知道哪些糧食作物?

幻燈展示:本地常見的糧食作物


講述:糧食除了供人類食用外,還有其它一些用途。

講述:糧食問題是制約人類發(fā)展的首要問題。我國以世界上7?的土地,養(yǎng)活著世界上23?的人口,為發(fā)展中國家解決糧食問題做出了榜樣。

討論:北方地區(qū)主要有哪些糧食作物?交流各組的討論結果。

討論交流糧食作物的定義。

以小組為單位(四人一組)觀察小麥的植株,組內(nèi)討論觀察結果,并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以便小組間交流。討論完畢后,各小組選代表展示自己的討論結果,由學生自己對各組結論進行評價,從而得出最后結果。

學生討論單子葉植物的特征。各組討論進行交流。


學生討論并回答


學生討論不同糧食的食用部位和成分的不同之處,并將幻燈片所示糧食進行分類,從而了解糧食作物的幾種常見類別。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糧食的其它用途還有哪些?

學生交流下查閱到的有關糧食新品種的信息以及新的糧食栽培方法。

下作業(yè):根據(jù)單子葉植物的主要特征,判斷你身邊的植物哪些屬于單子葉植物?
外調(diào)查:調(diào)查當?shù)刂饕Z食作物的種類及其產(chǎn)量。
由學生交流得出結論。

積極鼓勵學生發(fā)言,不要過早指出正誤,以學生的評價為主。


提示學生閱讀“小辭典”
應該讓學生自行觀察。在各組展示討論結果時,由學生互相進行評價,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注意要結合掛圖進行總結

教師應指出植物是根據(jù)種子的胚中子葉的數(shù)目進行分類的。植物被分為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兩大類。[

應該以學生為主體。


強調(diào)馬鈴薯可食用部分是植物的莖,并及時復習莖和根的區(qū)別

盡可能讓學生多舉例,并發(fā)揮教師的輔助功能。

教師也可下搜集一些資料以備使用。

二、 蔬菜作物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以菜豆為例,介紹雙子葉植物的特征,上一節(jié)《糧食作物》介紹了單子葉植物的特征,下一節(jié)《林木和果木》介紹被子植物特征,因此在知識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重點:
說明雙子葉植物的基本特征,并區(qū)別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
教學難點
探究花的結構
學生分析
(1)知識基礎 已具備單子葉植物特征的知識。
(2)技能基礎 已具備觀察植物經(jīng)驗以及探究植物的嘗試。
(3)在探究花的結構時,可能會出現(xiàn)困難。
(4)學生多數(shù)自農(nóng)村,對蔬菜有一定的了解。
設計理念
自主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識別蔬菜作物舉例說明蔬菜作物的分類。
2、說明雙子葉植物的特征,并區(qū)別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的異同。
3、列舉蔬菜作物的功能評價多種多樣的蔬菜。
能力性目標
1、運用已有觀察探究植物的技能, 小組合作完成探究菜豆植物的任務。
2、嘗試交流探究結果。
3、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分辨周圍植物。
情感性目標
1、體驗豐富多彩的蔬菜作物,關注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建立獻身科學的意識。
2、體驗與人合作、交流及成功的情感。
時安排 1時
教學準備
1、上網(wǎng)查閱下載科技農(nóng)業(yè)動態(tài)。
2、實驗材料
每小組一株菜豆植物,(包括花、果實若干)。解剖針、鑷子、放大鏡。
教學過程
程引入:
教師請學生列舉平時所吃蔬菜,以及所吃部分屬于植物的哪些器官。
學生活動:略。
教師活動:教師或教師請同學歸納蔬菜作物概念以及蔬菜作物分類。(蔬菜作物是可供人們用餐的草本植物的總稱。根據(jù)蔬菜所吃器官的不同,可把蔬菜作物分為根菜類、莖菜類、葉菜類、花菜類、果菜類等)
教師活動:這節(jié)我們就學習《蔬菜作物》,我們將以蔬菜作物中最常見的菜豆為探究對象。
請同學 回憶上節(jié)探究小麥植物的過程。
學生活動:略
教師活動:幫助學生補充完整。探究了小麥的根、葉、花、果實、種子的特點、類別。
接下,我們的任務是:運用上節(jié)探究小麥植物的技能,小組合作完成探究菜豆植物的任務,記錄探究結果,最后小組派代表交流結果。分發(fā)實驗用品。
學生活動:小組探究過程:此過程期間,教師巡視,個別問題個別講解,共同問題,間斷實驗精細講解。此任務在探究花的結構時可能出現(xiàn)困難,教師可共同指導:先觀察外部形態(tài),再解剖內(nèi)部結構。解剖時,由外到內(nèi),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先觀察特點再數(shù)數(shù)目。
學生活動:小組結果交流。為了節(jié)約時間,小組之間糾正、補充即可,不必一一表達。
教師活動:交流完畢,抓住閃光點給予表揚。最后,補充完整:根系:直根系。葉脈:網(wǎng)狀脈;ǎ夯ㄝ嗪仙5瓣萼片;花冠為蝶形花冠(一片旗瓣、2片翼瓣、2片龍骨瓣),5片;雄蕊為2體雄蕊(9枚合生1枚離生)10枚,;雌蕊1枚;鶖(shù)為5。果實:莢果。種子:兩片子葉。
教師活動:小麥的種子具有一片子葉因此小麥被稱為單雙子葉植物請同學分析菜豆屬于什么植物?
學生活動:雙子葉植物。
教師活動:那么雙子葉植物的根系、葉脈、花的基數(shù)、種子具有的子葉數(shù)分別是什么?
學生活動:略
教師活動:特別指出雙子葉植物花的基數(shù)問題,給出白菜的花告訴學生也有許多雙子葉植物植物花的基數(shù)是4。那么請學生總結雙子葉植物植物特征,
學生活動:大多數(shù)根系是直根系,葉具網(wǎng)狀脈,花的基數(shù)是5或4,種子的胚具有兩片子葉

教師活動:強調(diào)大多數(shù)雙子葉植物具備此特征,但也有特殊。
請學生分析、歸納區(qū)別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的異同。不同點用表格列舉。
學生活動:
比較不同點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
根系須根系須根系
葉脈平行脈網(wǎng)狀脈
花的基數(shù)35或4
種子一片子葉兩片子葉
比較相同點都具備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教師活動:由 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的相同點總結出概念,指出具備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的植物叫被子植物,又叫綠色開花植物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植物。
教師活動:蔬菜作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面我們小組討論關于蔬菜的兩個問題:1、蔬菜作物的作用。2、列舉新興的蔬菜。
學生活動:組間交流、總結。
教師活動:請各小組公布結果。 ]
學生活動:略
教師活動:肯定學生,也可發(fā)布自己網(wǎng)上獲得信息。要求學生關注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
教師活動:請同學總結本節(jié)的收獲
學生活動:略
教師活動:對整節(jié)作出評價。
作業(yè): 探究你身邊的一種蔬菜(如白菜)。
三、林木和果樹

教材分析
樹木和果樹一節(jié)是本重點內(nèi)容,本節(jié)以常見的果樹和林木等身邊事為引線,通過認識各種植物的形態(tài)了解我們身邊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該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區(qū)別。
學生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多數(shù)學生認為松子是果實,學生對果實和種子的概念模糊不易區(qū)分。
設計理念
通過學生的參與、動手解剖桃的果實以了解果實的形成及與種子的區(qū)別。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識別當?shù)氐牧帜竞凸麡洹?br>2.概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情感性目標:
1.關注身邊的植物養(yǎng)成愛護花草樹木的好習慣。
2.關注我國的珍惜裸子植物資及其生存狀況。
技能性目標:
1.運用實驗和觀察的基本方法識別植物各器官的形態(tài)和結構。
2.嘗試植物調(diào)查的一般方法。
時安排
1時
教學準備
本節(jié)提前準備松樹的果球,最好也能準備好雄球花和雌球花或其標本;桃花可以在春天采集,也可用75?的酒精浸泡備用;桃的果實可以在市場買到。如果不好找,也可以用其他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或果實代替。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春天了,楊柳枝條吐出鮮綠的嫩芽,杏樹、桃樹的枝頭綻開美麗的花朵,只有松樹、柏樹的枝端還掛著往年的球果。你認識這些植物么?在這些 植物中,你了解松和桃以及它們的果實么?

我們通過下面的實驗共同觀察桃子和松子。請同學們將桌上的桃子縱切開,區(qū)分以下果實和種子。
我們都知道 桃子是果實,那桃子的果實是怎樣形成的呢?
花是怎樣發(fā)育成果實的呢?我們先看看花的結構。請同學們拿出桃花,將其縱剖,結合幻燈片(或掛圖)觀察胚珠的形態(tài),以及胚珠外有什么結構?
展示幻燈片(花是如何發(fā)育成果實的)。請同學們根據(jù)幻燈片自己分析。

在桃子的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它是果實。松子和桃一樣是果實么?它的結構又是什么樣的呢?
究竟是不是果實,我們一起通過雌球花和雄球花的結構進行一下了解?磿纤鼈兊牟蕡D(2-14松的球花)或手邊的雌雄球花,分析松果是如何形成的。


那么桃花是如何形成果實的呢?


成熟的松球果,各個鱗片彼此分離開,每個鱗片上都生有兩個裸露的胚珠發(fā)育而形成的種子,種子也是裸露的。所以松的球果和桃的果實不一樣。松子是種子而不是果實。象松這樣根和莖都很發(fā)達,沒有真正的花和果實,胚珠裸露,沒子房壁包被,適宜生活在干旱、貧瘠的土壤中,凡具有這些特征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而象桃這樣具有真正的花、果實和種子,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著,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著,這樣的植物我們稱為被子植物。
為什么我國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xiāng)”?地裸子植物的樹形大都是樹姿優(yōu)美的常綠樹種,在點綴庭院、園林綠化以及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有重要價值。它也是組成地面森林的重要成分。林木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關系密切,你能總結一下它們之間的關系么?(參照書上的彩圖2-17)
林木以裸子植物為主,還有一些林木屬于被子植物。大多數(shù)果樹是被子植物。果樹的產(chǎn)品是果實,統(tǒng)稱果品,果品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糖份,有些水果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請你根據(jù)我們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通過網(wǎng)絡或其他資料,調(diào)查校園和附近街道的綠化樹種,以及本地區(qū)地造林種樹,其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 些是被子植物?

學生回答:認識。桃樹的果實是桃子,松的果實是松子。


學生動手實驗,區(qū)分果皮和種子。

學生回答:由花發(fā)育形成的。

學生活動,并回答: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

學生分析回答:胚珠發(fā)育形成了種子,子房壁發(fā)育形成了果皮。
學生回答。(區(qū)分不開果實和種子)

學生分析并回答:松的花為單性花,雄性的花叫雄球花;雌性的花叫雌球花。雄球花和雌球花都是由許多鱗片構成的。由于組成雌球花的每個鱗片上生有兩個裸露的胚珠,形成的種子也是裸露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
學生
學生分 析并回答:桃花為兩性花,胚珠外由子房包被,桃花受精后,由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子房發(fā)育成果實,將種子包被起。


學生回答:桃花為兩性花,胚珠外由子房包被,桃花受精后,由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子房發(fā)育成果實,將種子包被起。

學生回答:略。

學生回答:略。


四、觀賞植物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本的重點內(nèi)容,以學生常見的腎蕨為代表,認識各種觀賞植物的形態(tài)。引導學生了解我們身邊的觀賞植物。觀賞植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因此,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展開各種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生物圈中植物的多樣性以及與人類有密切關系等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 有效的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是:蕨類植物的繁殖方式。
學生分析
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數(shù)家庭都養(yǎng)花種草,學生對觀賞植物也非常喜愛,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植物都是通過開花、結果產(chǎn)生種子繁殖后代的。
設計理念
通過對腎蕨形態(tài)和繁殖方式的探究,讓學生認識腎蕨植物及其主要特征,并且學會欣賞植物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識別當?shù)爻R姷挠^賞植物。
2.概述蕨類植物的基本特征。
3.舉例說出不同植物的生長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技能性目標:
嘗試內(nèi)外圖資料及其它信息的搜集。
情感性目標:
1.關注身邊的植物,養(yǎng)成愛護花草樹木的好習慣。
2.關注我國的觀賞植物,提高藝術欣賞能力。
3.體驗我國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植物。增強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的自覺性。
時安排
一時
教學準備
①每組一盆腎蕨和一個放大鏡、平底缸或玻璃鋼一個、消毒的鍋一個、溫度計或磚塊等。
②多盆觀賞植物。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前讓每組同學從家里帶一盆觀賞植物,組織全班同學觀賞,營造一種熱愛自然的氛圍。隨著我國人民物質(zhì)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精神生活也逐漸豐富。觀賞植物也越越多的走進普通百姓的家。比如同學門帶的月季、菊花、君子蘭、紫茉莉等各種鮮花綠草讓人賞心悅目。在眾多花草中,腎蕨以優(yōu)美的體態(tài),象蜈蚣一樣的葉子而倍受人們青睞。
這么漂亮的腎蕨是否每個同學都想擁有一盆呢?
美麗的腎蕨可能和我們熟悉的一些植物一樣,喜歡充足的陽光,開出的花也一定很漂亮,等結了種子再利用種子繁殖幾株送給們同學們行不行?
認為不可以的同學你能說明理由么?
它不開花也不結種,那它怎樣繁殖后代呢?請同學們觀察桌上腎蕨的植株。仔細觀察花盆中的腎蕨,結合我們的幻燈片分別找出它的根、莖和葉。在葉的背面找到孢子囊,用解剖針刺破孢子囊后再用放大鏡觀察孢子囊內(nèi)有什么?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或是小辭典,判斷腎蕨靠什么繁殖后代?
那么你們能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我們的推論呢?
那好,請同學們再思考一下腎蕨適于生長在什么環(huán)境下。
請根據(jù)剛才的提示設計一組實驗證明腎蕨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

實驗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

腎蕨的生殖方式和松、桃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區(qū)別?
像腎蕨這樣的植物體有根、莖、葉的分化,不開花,沒有果實和種子,而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里,凡具有以上特征的植物,我們稱之為蕨類植物。日常生活中,你還認識那些觀賞植物?它們與人類有什么關系?

觀賞植物是大自然的精華,它以絢麗的風姿,把大自然裝點的分外美麗,給人以美的享受。養(yǎng)花種草,可以調(diào)劑和 豐富人們的化精神生活,增添生活樂趣;陶冶性情,增進健康。養(yǎng)花種草可以美化、綠化、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凈化空氣,使人們能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
花卉不僅供人觀賞而且人們寓于不同的花卉以不同的涵義,請同學們查閱有關資料,找出不同國家的國花及其象征意義。

學生回答:是!

學生回答:行(不行)。
學生回答:我們家的腎蕨經(jīng)常放在陰濕的地方也從未見過它開花結種。

學生回答:孢子。
學生回答:能。

學生回答:陰濕的環(huán)境下。

學生設計:
1.一塊磚,洗凈,在沸水進行消毒,然后把它放在平底瓦缸或玻璃缸中向缸里注水,使磚的一半浸在水里。這樣,磚面就可以不斷的吸水,經(jīng)常保持濕潤。
2.帶有成熟孢子囊的腎蕨葉片剪成小塊,取10個帶孢子囊的小塊,10個不帶孢子囊的小塊,分別稀疏的撒在磚面上。
3用玻璃蓋上缸口。把缸放在溫暖而陰暗的地方,溫度最好控制在15℃左右。兩星期后,觀察是否長出新的腎蕨幼體。
學生設計出多種方案,然后選擇其中最便于完成的動手實驗。
學生回答:腎蕨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

學生回答:腎蕨通過孢子繁殖,而松、桃通過種子繁殖后代。


展示興趣小組同學們兩周前的實驗結果。


學生回答:蘆薈有美容 、食用、藥用的功能 。菊花可以做食品和菜肴等等。

五 食用藻類

教材分析
本小節(jié)隸屬于第二《形形色色的植物》中第三節(jié)《經(jīng)濟植物》,經(jīng)濟植物一節(jié)是第二的中心內(nèi)容,讓學生從多個門類認識植物,食用藻類也是其中重要的版塊之一,目的在于讓學 生了解、熟悉植物家族中的一個大群體——藻類植物。教材從學生們較為熟悉的海帶入手,由淺入深,便于學生理解。從知識的角度看,本小節(jié)的重點在于認識海帶和小球藻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生活習性,并在此基礎之上總結出藻類植物的概念。讓學生理解海帶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是一個難點,因為學生很容易順應其他植物的構成特點,將海帶的構成也看作是由根、莖、葉構成的。應把握教學方法進行突破。讓學生體會藻類對于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意義,也是一個重點,從情感和價值觀看,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學生分析
學生分別自城鄉(xiāng),總的體驗因有差異而較為豐富。另外,學生的基礎素質(zhì)如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綜合分析、與人合作、動手實驗等方面的能力也分為較多層次,在教學中,應盡可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都能有所體驗和收獲。這與《標》和教材的指導思想都是一致的。在本節(jié)學習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坎兒有兩個:海帶無根、莖、葉的分化;小球藻的觀察。因為學生還比較缺乏對微觀世界如細胞結構的認識,教師要給予強有力的幫助。另外,學生們接觸水生環(huán)境尤其是海洋的機會較少,對藻類群體較其他類植物陌生,教師應盡可能提供多種藻類的標本,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字、圖片等材料也要充分準備。
設計理念
依據(jù)由感性——理性、個別——一般的認知規(guī)律,以提高學生素質(zhì)為根本設計指導思想,就本節(jié)而言,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觀察、動手實驗、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大自然的奇妙,體驗自然之美,激發(fā)熱愛的情感和保護的自覺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識別海帶的構成
2.描述小球藻的形態(tài)
3.簡述藻類植物的概念
4.舉例說明藻類對人類生產(chǎn)生活的經(jīng)濟價值
5.舉例說出藻類的生態(tài)意義
技能性目標
使用顯微鏡觀察小球藻
情感性目標
養(yǎng)成熱愛自然的情感,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時安排:一時(也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定為兩時)
教學準備
提前培養(yǎng)小球藻;準備海帶標本(也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另可再準備海帶的掛圖;
準備不同藻類植物的臘葉標本。甲狀腺腫的圖片也可以根據(jù)具體需要進行準備。
教學過程(同時含A和B兩套方案)
師:在我們的餐桌上,除了糧食和蔬菜之外,有時還會有很多人喜愛的海帶。海帶不是蔬菜作物,它是一種什么植物呢?{對于遠離海邊的地區(qū),可根據(jù)當?shù)鼐唧w情況引入本節(jié);如果是海濱的中學,則可以利用書上的《身邊事》直接引題,或 更符合生活實際的方式。}讓我們認識一下海帶。大家對照圖2—21,找出葉狀體、柄、固著器。我們所熟悉的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等組成的。那么,海帶的葉狀體是不是葉?柄是不是莖?固著器是否就是根呢?
生:
師:以什么判斷是或不是呢?要從結構和功能分析固著器、柄、葉狀體是否具備綠色開花植物的根、莖、葉的結構和功能。先從結構上看。{展示海帶三部分的橫切面的結構示意圖、被子植物的根、莖、葉的橫切面結構示意圖?勺援嫽蛴脪靾D,也可以做成多媒體要標示出各部分的結構名稱。}{條允許的話,可讓學生將海帶的三部分分別做成橫切面的裝片,既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加深對海帶結構的感性認識。對綠色開花植物根、莖、葉的結構的觀察也可用固定裝片,效果比圖片要好。但總體難度較 大,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情況,準備周全}通過我們的觀察比較,大家的看法是什么?
生:
師:從結構的明顯差異上我們可以知道海帶的三部分與根、莖、葉是不同的。而且,他們的功能也不一樣。葉狀體含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葉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柄只起著連接的作用,而莖支持著植物體,還起著運輸水分等物質(zhì)的功能;固著器只有固定海帶的作用,而根可以吸收水分、養(yǎng)料和固定的作用。固著器、柄、葉狀體的功能遠不如根、莖、葉的復雜和發(fā)達。綜合結構和功能這兩個方面,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知道,海帶的三部分不是根、莖、葉。這三部分的外表雖然不相同,但內(nèi)部結構都是由表皮、皮層、髓構成的。這說明了一個問題:海帶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是一種簡單而原始的植物。那么大家根據(jù)我們前面學過的植物繁殖的方式,想一想海帶是用什么進行繁殖的?
生:
師:海帶營養(yǎng)豐富,所以人們喜食。它不僅味道鮮美,還有藥用價值和 其他方面的用途。大家知道嗎?
生:
師:海帶生活的海中,它的一位遠親——小球藻卻生活在我們的周圍的淡水中。{對于海邊的學校說,在引入的時候可以調(diào)換角度]}還是先讓我們認識一下它。我們必須先將水樣做成裝片。
生:
師:
師:大家制好裝片后,按照顯微鏡正確的使用方法觀察,可以參考書上的圖2—22。
生:
師:從我們的觀察方式和觀察結果,就可以了解到小球藻個體微小,結構很簡單。那么,它會有根、莖、葉的分化嗎?
生:
師:海帶和小球藻都隸屬于藻類植物這個大家族,大家根據(jù)他們兩個的結構特點和生活習性總結一下藻類植物的特征。
生:
師:藻類植物有和綠色開花植物類似的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既為自己提供營養(yǎng)物質(zhì),也成為了魚類的餌料,而且還產(chǎn)生了氧氣。其他家族的植物也有產(chǎn)生氧氣的功能。當然,還是藻類植物的貢獻最大,因為大氣中的氧氣主要自這個家族。
師:有一些藻類例如紫菜并不是綠色的,它們是否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生:
師:根據(jù)輔助色素的不同,藻類植物又分為了不同的門類,例如海帶屬于褐藻門,小球藻屬于綠藻門。
師:藻類植物中除了海帶用途廣泛之外,其他的成員也不遜色。像書上提到的小球藻,因為營養(yǎng)價值高等特點,成為了宇航員的理想食品。螺旋藻的名氣更大,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月時帶的食物中就有螺旋藻。而且螺旋藻成為一種越越受歡迎的保健品和藥品。{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前收集資料,上以學生為主體交流]}
藻類植物的經(jīng)濟價值受人矚目,生態(tài)意義更不可輕視。大家參看后的《開眼界》就能有所了解。
藻類對我們?nèi)绱酥匾,現(xiàn)在卻面臨著許多危機,環(huán)境的惡化威脅著許多種類的生存。發(fā)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另外,還有一些讓我們尷尬的問題:水生環(huán)境的破壞也使得一些藻類大量生長,在淡水中形成“水華”,在海洋中形成“赤潮”,威脅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不論是哪種情況,都把矛頭指向了一個目標,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生:
師:對于這種現(xiàn)狀,我們應該怎么辦?
生:
師: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大家可以做哪些有益于環(huán)保的事?
生:
師:希望大家把自己的想法付諸于行動,讓我們切實的關注藻類植物的生存狀態(tài)和環(huán)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yi/36540.html

相關閱讀: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