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遠古祖先教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七年級歷史科教學案 時:1

設計: 審核:

第1 祖國近內(nèi)的遠古居民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元謀人的發(fā)現(xiàn)與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發(fā)現(xiàn)、地點與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發(fā)現(xiàn)地點,頂洞人的石器、磨制技術(shù)和人工取火;頂洞人過著氏族生活。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我國是人類的發(fā)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2)通過認清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和人類本身這一真理,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教學重點

北京人和頂洞人的生產(chǎn)和生活狀況。教學難點

認識勞動在人類產(chǎn)生過程中的作用。教學程序

教學內(nèi)容及預見性問題

方法與措施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1.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藍田人 D.頂洞人

2.“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據(jù)這一,請你判斷他屬于(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頂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在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起到?jīng)Q定性作用的是( )

A.食物 B.四肢的進化

C.大腦的進化 D.勞動

4.下面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幾十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設下陷井捕捉野獸

C.人工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著一堆大火以驅(qū)趕野獸和照明

5.有關頂洞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其面貌還保留著一些猿的特征 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針

C 集體居住在洞里 D 已經(jīng)懂得人工取火

6.頂洞人是比北京人更進步的遠古人類,是因為:( )

A 手腳有明顯分工 B 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 懂得人工取火 D 過著群居生活

7.北京人與元謀人的相同之處不包括:( )

A 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zhì)特征 B 人工取火御寒

C 過著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

8.頂洞人抵御野獸的攻擊,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A 石器  B 木棒。谩』鸢选 。摹」

9. 在同一地點發(fā)現(xiàn)的遠古人類是( )

A.元謀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頂洞人

C.頂洞人 半坡原始人類 D.河姆渡原始人類 半坡原始人類

1A 2B 3D 4D 5A 6C 7B 8D 9B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10.① 右圖是什么人?距今約多少年, 位于哪條河的流域?

北京人 距今約70萬—20萬年 黃河流域

② 圖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石器和木棒

③ 圖中人物的體質(zhì)特征有何特點?

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與現(xiàn)代人相似,但頭部還保留著猿類的一些特征。

④ 圖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對人類有何意義?

天然火 火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人類的體質(zhì),增強了與大自然斗爭的能力。

合作探究學習

11.考古學家對北京人遺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況,F(xiàn)在我們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有: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下頜骨、牙齒、肢骨碎片、脛骨等,分屬40多個不同年齡的個體。同時還有10萬多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的灰燼,其中獸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還有已經(jīng)滅絕了的劍齒虎、腫骨鹿等……

(1)請根據(jù)有關資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一天中的勞動:婦女和兒童等采集果實,男子打漁,集體捕獵野獸,獲取食物;

一天中的學習:長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獵的本領和生活的經(jīng)驗;

一天中的娛樂: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會,競技比賽等;

重要提示: 晚上一定要有專人負責看管火種;

其它: 可以展開合理的想象;

三、瀏覽鞏固。

原始人類名 稱

生活地點

距今年代

體質(zhì)特征

工具制造

觀 念

用火情況

元謀人

云南

約170萬年

會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

北京

約70萬~20萬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采集、狩獵等

使用天然火

頂洞人

北京

約18000年

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開始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shù),從事采集、漁獵等活動

懂得愛美

人工取火

四、抽測達標。

[導入新] 展示遠古人類的頭部模型。設問:這是什么時候的人類頭部模型?那時侯,我國境內(nèi)有哪些遠古人群?他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狀況又是怎樣的呢?請大家閱讀第1“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

堂組織學生自學,完成學案

學生充分展示后教師

[小結(jié)]

對本內(nèi)容的小結(jié),教師可采用表格或其它方式予以歸納,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并作為學習資料保存。

七年級歷史科教學案

設計:張萍 審核: 班級: 姓名:

第1 祖國近內(nèi)的遠古居民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元謀人的發(fā)現(xiàn)與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發(fā)現(xiàn)、地點與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頂洞人的距今年代、發(fā)現(xiàn)地點,頂洞人的石器、磨制技術(shù)和人工取火;頂洞人過著氏族生活。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我國是人類的發(fā)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2)通過認清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和人類本身這一真理,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學習重點

北京人和頂洞人的生產(chǎn)和生活狀況。

學習難點

認識勞動在人類產(chǎn)生過程中的作用。

自學內(nèi)容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1.我國境內(nèi)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藍田人 D.頂洞人

2.“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據(jù)這一材料,請你判斷他屬于(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頂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在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起到?jīng)Q定性作用的是( )

A.食物 B.四肢的進化

C.大腦的進化 D.勞動

4.下面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幾十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 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設下陷井捕捉野獸

C.人工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 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著一堆大火以驅(qū)趕野獸和照明

5.有關頂洞人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其面貌還保留著一些猿的特征 B 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針

C 集體居住在洞里 D 已經(jīng)懂得人工取火

6.頂洞人是比北京人更進步的遠古人類,是因為:( )

A 手腳有明顯分工 B 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

C 懂得人工取火 D 過著群居生活

7.北京人與元謀人的相同之處不包括:( )

A 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zhì)特征 B 人工取火御寒

C 過著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

8.頂洞人抵御野獸的攻擊,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 )

  A 石器 。隆∧景簟。谩』鸢选 。摹」

9. 在同一地點發(fā)現(xiàn)的遠古人類是( )

A.元謀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頂洞人

C.頂洞人 半坡原始人類 D.河姆渡原始人類 半坡原始人類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10.① 右圖是什么人?距今約多少年, 位于哪條河的流域?

② 圖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③ 圖中人物的體質(zhì)特征有何特點?

④ 圖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對人類有何意義?

合作探究學習

11.考古學家對北京人遺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況,F(xiàn)在我們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個,頭骨碎片、下頜骨、牙齒、肢骨碎片、脛骨等,分屬40多個不同年齡的個體。同時還有10萬多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的灰燼,其中獸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還有已經(jīng)滅絕了的劍齒虎、腫骨鹿等……

(1)請根據(jù)有關資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

三、瀏覽鞏固。

原始人類名 稱

生活地點

距今年代

體質(zhì)特征

工具制造

觀 念

用火情況

元謀人

云南

約170萬年

會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

北京

約70萬~20萬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采集、狩獵等

使用天然火

頂洞人

北京

約18000年

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開始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shù),從事采集、漁獵等活動

懂得愛美

人工取火

七年級歷史科教學案 時:2

設計:張萍 審核: 班級: 姓名:

第2 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1、河姆渡的原始農(nóng)耕,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2、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歷史物圖,主要的歷史信息,加以初步分析。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農(nóng)耕生活教學難點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的農(nóng)耕生活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時量

(一)、復習與提問

(二)、學習新知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nóng)耕生活

1地點 長江流域的浙江

2時間 約七千年前

3生產(chǎn)工具 磨制石器 耒

4農(nóng)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 干欄式房屋

6原始飼養(yǎng)業(yè) 豬

7原始手工業(yè) 陶器 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 指導閱讀復習提問:

1:我國現(xiàn)在生產(chǎn)的農(nóng)作物由那些?(水稻、小麥)那么遠古人類是靠什么手段獲取事物

2講:古老的神話,神農(nóng)氏,教人耕種。從此有了農(nóng)耕。

3介紹、分析、提問三

討論:遠古時人類采集食物會遇到什么困難?

思考:我國原始農(nóng)耕的代表性遺址有那些?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時間:約四五千年

地點:東

生產(chǎn)工具:石鐮 石鋤

原始手工業(yè):黑陶 白陶

私有財產(chǎn)和貧富分化

私有財產(chǎn)的出現(xiàn)必然會造成貧富分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

強調(diào):是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時小結(jié):

自由發(fā)言,說出本的知識要點。

提問:河姆渡與半坡原始居的異同?

拓展想象:

生活在原始農(nóng)耕時代的男人、女人和老人會有時么勞動分工?

思考:貧富分化出現(xiàn)在什么時期,為什么會引發(fā)這種變化?

積極發(fā)言

比較回答

閱讀思考

5分鐘

10分鐘

15分鐘

10分鐘

小結(jié):同學們了解了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農(nóng)耕生活。了解生產(chǎn)工具的進步,帶動了原始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帶動了原始飼養(yǎng)業(yè)、制陶和紡織的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種,原始的藝術(shù)也開始萌芽了。

5分鐘

作業(yè): 動手寫一段小:

原始的居民一天是怎樣度過的?

板書設計: 2 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nóng)耕生活

1地點 長江流域的浙江

2時間 約七千年前

3生產(chǎn)工具 磨制石器 耒

4農(nóng)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 干欄式房屋

6原始飼養(yǎng)業(yè) 豬

7原始手工業(yè) 陶器 玉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點 黃河流域的陜西

2時間 約四五千年前

3生產(chǎn)工具 磨制石器

4農(nóng)耕作物 粟

5原始手工業(yè) 陶器 紡輪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時間:約四五千年

2地點:東

3生產(chǎn)工具:石鐮 石鋤

4原始手工業(yè):黑陶 白陶

5私有財產(chǎn)和貧富分化

教學反思:

教學內(nèi)容及預見性問題

方法與措施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三、瀏覽鞏固。

四、抽測達標。

[導入新]

[小結(jié)]

七年級歷史科教學案 時:1

設計:張萍 審核: 班級: 姓名: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程序

教學內(nèi)容及預見性問題

方法與措施

一、自學討論,預習提綱

二、分組交流,展示提升。

三、瀏覽鞏固。

四、抽測達標。

[導入新]

[小結(ji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yi/49709.html

相關閱讀:第1課 祖國境內(nèi)的遠古居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