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尋夢園”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目標]
1. 體會文中袁隆平的“夢”和“尋夢園”的含義。
2. 搜集袁隆平農業(yè)研究事業(yè)的有關信息。
3. 學習袁隆平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材料感受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
難點:理解袁隆平的“夢”和“尋夢園”的含義,體會作者寫作意圖。
[學法指導]
1. 搜索整合文中資料,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
2. 圈點批注文中關鍵語句,加深對人物精神的理解。
3. 查閱背景資料,明確袁隆平研究工作的重要意義。
[學習內容]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大家都很熟悉,現(xiàn)在國際上稱中國出現(xiàn)了第五大發(fā)明,大家知道是指什么嗎?它就是由我國杰出的科學家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把它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袁隆平的世界,親身感受一下他和他的成就。
整體感知:
快速閱讀文章,勾畫關鍵語句,搜集文中信息。
⑵思考:讀了文章以后,你認為袁隆平是個怎樣的人?你的依據(jù)是什么?
袁隆平是個杰出的科學家,他研究的雜交水稻每年增產谷物3500公斤,相當于每年解決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40年來他在此領域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袁隆平是個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人,他為了尋找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頂著烈日,檢查了14000個稻穗。
袁隆平是個執(zhí)著追求夢想的人,他出生在北京,卻放棄了優(yōu)越的生活,在風華正茂之時違背母命,選擇了艱苦陌生的農學。
研讀與賞析:
夢想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美好的夢想往往能使人們?yōu)橹冻鼋K身的努力,并且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光榮。一個中學生要以什么為光榮,該如何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它直接影響著新一代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本文是一次夢想與榮譽的美好展示,作為一篇人物通訊,文章一開始就借筆者的口提出了一個讀者們關注的問題:“像袁隆平這樣一個出生在北京,生長在武漢、重慶等大城市,擁有優(yōu)越生活條件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他義無反顧地走上艱苦而陌生的農學研究之路?”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一直貫穿了課文的始終,帶著它去研讀課文,才能夠把握住作者的寫作意圖。
作者以袁隆平的“尋夢”作為線索,運用倒敘的手法,層次清晰的展示了袁隆平夢想的幾個階段,為我們揭示了問題的答案。明確夢想的幾個階段對于研讀課文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袁隆平生命中,他的夢想是在不斷推進擴展的:幼年時,他見到美麗的園藝場,郁郁蔥蔥的綠色植物在他幼小的心中構筑了一幅美麗的圖景,同時也讓他樹立起一個稚嫩朦朧的夢想“將來我一定要去學農”;20世紀60年代初的那場席卷全國的饑荒,深深震撼了年輕的袁隆平,美麗的憧憬與現(xiàn)實的遙遠距離,使他樹立起更為實際和堅定的夢想“讓所有人不再挨餓”,并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他取得“雜交水稻”研究成功之后,年近古稀的袁隆平又有了更高的夢想和追求:把雜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類。他的夢想在不斷延伸、擴展。在梳理層次的過程中,既要明確三階段夢想的區(qū)別,又要找出它們的共同點:“解決全世界人民的吃飯問題,造福全人類”,這是一直支持袁隆平走向成功的精神動力。只有弄清“夢想”的內容才能進一步把握“尋夢園”的內涵,在分析過程中應注意對人物精神和心理的把握,理清事件固然重要,但通過敘述事件贊美人物精神品質才是作者要表現(xiàn)的根本。
本文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為一體,細致刻畫了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精神面貌,具體展示了人物的奮斗經歷和成果,并對人物的精神作出了中肯的評價。文章脈絡清晰,真實可信;結構上詳略得當,剪裁合理。
本文語言準確生動,充滿感情,充分展示了袁隆平的精神品質和成就。如“義無反顧”、“一頭栽進”反映出袁隆平為實現(xiàn)理想執(zhí)著追求,不計得失的決心和犧牲精神!笆澜缧浴笨梢娧芯侩s交水稻的難度之大,從側面突出了袁隆平的決心與自信!罢麅赡陼r間”,“所有的”強調袁隆平研究花的時間、耗費的精力多,表明他探索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的艱苦程度。“美麗”一詞多次出現(xiàn),但意義不盡相同,意蘊豐富,讓人回味。對語言品味應從朗讀入手,可先大聲自由朗讀。在讀中品,在品中評,既有感性體會,又有理性分析,結合起來必然會有好的收效。
問題1 思考:作者在文章的開始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袁隆平為什么會走上艱苦而陌生的農業(yè)研究的道路?對此你是怎樣認識的?
為了尋夢,即解決全世界人民的吃飯問題,造福全人類。
問題2 思考:他的夢想是怎樣形成的,可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他又為自己的夢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少年:對園藝場美麗的憧憬。
青年:讓“所有人不再挨餓”。
老年:培養(yǎng)超級雜交水稻,造福全人類。
問題3 思考:袁隆平的“尋夢園”指的是什么?
袁隆平追求的是有著淳美境界的偉大事業(yè),即他的農業(yè)科學研究。
問題4 思考:本文展現(xiàn)了袁隆平怎樣的精神風貌和品質?
以“尋夢”為線索,通過記敘袁隆平幼年時立志,青年時艱苦奮斗,中年后的成功和不懈追求以及古稀之年為更“淳美的境界”而“不斷前進”的典型事例,贊揚了袁隆平以全國人民和全人類的根本利益為出發(fā)點,獻身科學,執(zhí)著追求,不懈奮斗的精神。
體驗反思:
1. 文中“美麗”一詞多次出現(xiàn),你認為袁隆平與“美麗”是否有聯(lián)系?
2. 袁隆平稱自己有點“癡”,你是否贊同他的自我評價?
3. 袁隆平的“尋夢”過程給你帶來什么啟示?
4. 圈點批注,畫出文中的關鍵語句,進一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拓展延伸:
⑴模擬一次新聞發(fā)布會,采訪一下剛獲得聯(lián)合國知識產權組織“杰出發(fā)明家”金質獎、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八項大獎的袁隆平先生。
⑵情境設置,口語交流:袁隆平先生將要參加母校??武漢四中的校慶,請你以學生代表的身份在歡迎會上致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yi/69488.html

相關閱讀:《人生寓言》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