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1、解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生活離不開地理。
2、了解學習地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課時安排:
1課時
過程
導入:新學期開始,課程表中有一門新課,就是地理課。地理課是學什么的呢?在講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現(xiàn)在,你們的理想是什么?(學生回答,分類)(講授新課)學生的理想分類后大體有這些:
第一類:建筑師。告訴學生要想當建筑師要學習地理,比如說,畫圖Ⅰ將學生分組,讓每組學
啦,要學地圖,比如說在什么地方設計建筑,當?shù)氐牡匦螚l件如何等等,都到用到地理知識。
第二類:服裝設計師。還得學地理,比如說在國內(nèi)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樣的面料,也就是各地的棉花以及蠶絲等的分布,什么季節(jié)什么時候設計什么樣的衣服,比如說給非洲設計什么樣的衣服呀,皮袍可以嗎?所以你得了解世界各地的氣候,因地制宜,設計人們喜歡的衣服。
(就是說,不論學生的理想是什么,一句話,干什么都得學地理)老師介紹初中地理內(nèi)容。
板書:一、生活離不開地理
提出問題:
生都聯(lián)想一下我們生活中什么事物和現(xiàn)象與“地理”有關,并說出來?
Ⅱ教師根據(jù)學生說的內(nèi)容,并選擇一部分對應做出簡單的解釋。
用屏幕顯示問題和課本圖片,給學生分析的機會,讓他們樹立信心。
問:右邊的圖片,說明了一個地方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特長.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嗎?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鋪安排在屋頂上。
●日本人愛吃魚,市場上的海產(chǎn)品琳瑯滿目。
●國際中長跑中,來自東非高原上的選手常能取得好成績。
●這些漂亮的服裝大多出自我國江浙一帶。
學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師該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說錯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別的學生給以糾正,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不用吝惜贊美之詞,至于答案,老師不必說出來,反是留給學生,留個懸念。
教師總結:
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地理與我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息息相關,總而言之,生活離不開地理
板書:二、學習地理,為了更好的生活
說出下列地區(qū)收入以什么為主?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注意些什么?見課件圖片。
看p3展示課本圖:“風沙掩埋了古文明”,巴比倫介紹
提問:我們應該吸取什么樣的教訓?
討論:
讓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概括,說明尊重自然規(guī)律、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我們自己,否則要受到懲罰,自毀家園。
板書:1、尊重自然規(guī)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看p3“姑姑的故事”
討論:
提問:說一下這段文章的認識,試說明了什么問題?
讓學生分組討論
總結:
1、尊重自然規(guī)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2、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3、綜合分析問題
4、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小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交談,你們一定感到地理是一門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學。地理課將帶領你們進一步觀察世界,認識中國,讓你們感受到世界的發(fā)展和變化,感受到祖國的偉大,激發(fā)建設祖國的熱情。不論地理課選擇講述的地區(qū)距你是否遙遠,傳達的地理思想?yún)s是共同的,是終生受用的。
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
課程標準:
1.地球的形狀、大小
●提出證據(jù)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儀
●運用地球儀,說出經(jīng)線與緯線、經(jīng)度與緯度的劃分。
●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理解證明地球是球體的地理依據(jù)。
2.會用相關數(shù)據(jù)說明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3.知道地球儀的特征,比較歸納經(jīng)線和緯線、經(jīng)度和緯度特點。
4.能夠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地球上某點的位置。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圖文資料了解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
2.通過演示、繪制簡圖等方法領會地球是球體的證據(jù)。
3.觀察地球儀,并自制地球儀模型,認識地球儀的主要地理特征。
4.用對比的方法歸納經(jīng)線和緯線、經(jīng)度和緯度的特點 ,結合地圖與地球儀掌握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位置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 通過地球形狀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人類認識自然的過程是曲折和艱苦的,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shù)牡乩硭季S。
2 通過經(jīng)緯網(wǎng)的學習,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性。
3 通過自己動手演示,制作,以及與他人合作等形式,感受參與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經(jīng)緯線的特點。
3.經(jīng)度、緯度和高、中、低緯度的劃分。
4.東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劃分。
5.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在地球上確定某地位置。
教學難點:
1.地球在宇宙中空間位置及經(jīng)緯線的特點。
2.東西半球半球的劃分。
教學方法:
運用直觀教具演示,動手制作模型,讀圖分析,對比,歸納,合作學習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地球儀等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
教學過程
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但是,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我們自己卻看不見。站在地球表面,我們無法看到地球的整體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球體的呢?(學生討論)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開始今天的學習。
【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通過同學們的觀察和總結,我們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但是在今天看來這樣一個十分簡單的問題,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1 地球的形狀
教師: 多媒體展示課本圖1.1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或直接看教材圖)并提出問題 :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
學生: 結合生活經(jīng)驗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推薦代表回答人類認識地球形狀過程的各個階段,并說出理由(其他小組同學可質(zhì)疑或作補充):
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球體
直覺 臆想 證實
教師: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根據(jù)你所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說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嗎?多媒體展示“海邊看船”、“月食”等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分組進行活動
一組 按照教材中的要求,模擬“海邊看船”,把自己的體驗記錄下來。如果有同學到海邊親身體驗過,也可以交流一下。還可以做一個對比小實驗:把紙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視紙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沒有變化?
二組 圖1.4是一幅月食照片。古銅色的部分是地球的影子。注意觀察古銅色影子的邊緣,可以看出它呈什么形狀?(弧形),推測這和地球的形狀有關系嗎?
三組 討論為什么“站的高就看得遠”?這和地球的形狀有關系嗎?如果大地是平面的,不是球面是不是也這樣?
四組 你打算用哪個事實說明地球是球體?
小組活動小結:
一組學生: 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只總是船身先消失。并試圖畫圖解釋。
二組學生: 發(fā)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三組學生: 如果地面是平的,站的高和低看到范圍應該是一樣的,正因為球面的彎曲的才“站得高看得遠”,并畫圖說明。
四組學生: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教師:通過大家的爭論,我們知道了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一些事實,你覺得哪些最有說服力?
學生: 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結合閱讀材料)。
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教師: 從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學生1:通過人類探索地球形狀艱難而漫長的歷程說明。
學生2:任何一個真理的發(fā)現(xiàn)都不是輕易而舉的,需要付出艱辛和努力,甚至以犧牲生命為代價。
學生3:科學技術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方法。我們要從小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樹立為追求真理鍥而不舍的精神。
承轉 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現(xiàn)在人們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2 地球的大小
教師: 多媒體展示地球的大小。
學生: 讀圖1.2,說明地球有多大:
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地球周長為4萬千米。
學生指圖說明。
教師:補充資料明確地球并不是正球體,是兩極略扁的不規(guī)則球體。
承轉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們在這個家園中生活,需要了解它的全貌,但是地球太大了,要了解它,就必須借助地球儀。
【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活動一 觀察地球儀
教師:1地球儀上有什么?
2地球儀和真實的地球一樣嗎?
學生:觀察地球儀結合圖1.5、1.7小組進行討論,認識地球儀的特點。
師生共同總結:
(1)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2)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用于確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經(jīng)緯網(wǎng)和經(jīng)緯度。
(3)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教師:出示問題,請判斷
(1)地球上真的有經(jīng)線、緯線和地軸。
(2)地球儀設計時可以隨便傾斜。
(3)地球儀能夠反映地球的真實現(xiàn)狀。
(4)地球和地球儀一樣是標準的圓球。
學生:判斷并說明理由。
活動二 制作地球儀
學生:嘗試自己動手制做地球儀,分小組利用乒乓球制作簡易地球儀,在教師指導下更好的認識地球儀。
【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鞏固與運用】 略
第二課
教學過程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地球和地球儀的知識知道了多少?相互交流一下。(學生觀察地球儀,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地球儀為我們了解地球提供了方便,仔細觀察地球儀有許多點和線,讓我們來研究經(jīng)線和緯線。
【緯線和經(jīng)線】
1 認識經(jīng)緯線
教師:展示地球儀,示意圖。
學生:動手畫畫經(jīng)緯線,演示不同情況下經(jīng)緯線的狀態(tài)。
(赤道地區(qū)的經(jīng)緯線,兩極地區(qū)的經(jīng)緯線 中緯度地球的經(jīng)緯線)
承轉 經(jīng)緯線有何不同?
2 比較經(jīng)緯線
分組觀察地球儀,填表(表中某些項目的內(nèi)容由教師寫出,其余項目的內(nèi)容讓學生分成兩大組,分別通過觀察,自己歸納、總結出經(jīng)緯線、經(jīng)緯度、赤道等地理名詞的幾何形狀特征及作用)。
一組:
①什么是緯線?緯線是什么形狀的?
②各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③找出最長的一條緯線
④緯線指示什么方向?
二組
①什么是經(jīng)線?經(jīng)線是什么形狀的?
②各經(jīng)線長度有什么規(guī)律?
③經(jīng)線指示什么方向?
共同完成表格
經(jīng)線(子午線)緯線
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圓弧狀況半圓,兩條相對應的經(jīng)線組成經(jīng)線圈 完整的圓圈
長度所有經(jīng)線的長度都相等緯度相同的緯度長度相等;緯度不同的緯線長度不等;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向兩極逐漸縮小為零
方向南北 東西
數(shù)量無數(shù)條 無數(shù)條
承轉 地球儀上有無數(shù)條經(jīng)緯線,怎樣給他們起名字?
3 比較經(jīng)緯度(仍然分兩組)
一組
緯度是怎樣規(guī)定的?怎樣表示?緯度的范圍是多少度?
二組
○1經(jīng)度是怎樣規(guī)定的?怎樣表示?經(jīng)度的范圍是多少度?
兩組同學采取競賽的形式。
活動結果展示如下:
緯度 經(jīng)度
度數(shù)起點線 赤道本初子午線
度數(shù)劃分 以赤道為界南北各900從本初子午線東西各1800
代表字母 N S E W
承轉 在地球儀上,有一些經(jīng)緯線很特別,你都知道嗎?
4 半球的劃分
教師:展示圖片,演示地球儀怎樣劃分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
學生:讀圖或地球儀明確劃分界線。
教師:提出問題
○1為什么不用00—1800經(jīng)線劃分東西半球?
○2南緯就是南半球,北緯就是北半球,東經(jīng)就是東半球,西經(jīng)就是西半球,對嗎?
○3 根據(jù)東西半球、南北半球劃分的界線,在世界地圖上判斷中國在那個半球。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
師生總結,解析難點:東經(jīng)度、西經(jīng)度是根據(jù)0°經(jīng)線和180°經(jīng)線組成的經(jīng)線圈劃分的;東半球、西半球是根據(jù)20°W和160°E組成的經(jīng)線圈劃分的,20°W向東到160°E為東半球,20°W向西到160°E為西半球。
【課堂小結】
教師指導學生合作完成填表:
緯線(圈)經(jīng)線(圈)
形狀特征圓圈半個圓圈
指示的方向東西南北
長度的分布赤道最長向兩極縮短。 相等
標度的范圍由0°緯線向南北各分作90°。 由0°經(jīng)線向東西各分作180 °。
度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北增北緯,南增南緯東增東經(jīng),西增西經(jīng)
相同度數(shù)的區(qū)分 S : “南緯”
N : “北緯” E : “東經(jīng)”
W: “西經(jīng)”
零度線的確定赤道(即0°緯線) 本初子午線(即0°經(jīng)線)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赤道以20°W 和160°E
【鞏固運用】略
第三課
【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
教師:如果你給其他班你小學的同學描述你在班里坐的位置,你會怎么說?哪種說法最準確?
學生:討論,自由回答,
教師:簡單評介,引導學生建立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的觀點:“要說明一個地點在地球上的的確切位置應如何表述?”展示海上尋找船只的畫面,讓學生領會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的意義。
活動一 利用經(jīng)緯度找位置
1 展示局部經(jīng)緯網(wǎng)圖,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圖,找到下列地點的確切位置:
(1)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墜落在44.4° S、150° W;
(2)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經(jīng)移至28° N、 125.3° E。
教師:注意緯度與經(jīng)度的變化規(guī)律,區(qū)分東經(jīng)與西經(jīng)、南緯與北緯。
學生:相鄰同學互相幫助完成好。
2 想一想:一個中國小朋友在放暑假前寫了三封信,分別邀請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的三位朋友到位于緯度40°、經(jīng)度116°的北京一同度假旅游。他們按照信中所寫的緯度能聚會在一起嗎?可能發(fā)生什么差錯?
學生:他們四人很難聚到一起,因為信中沒寫明準確的地點,就緯度40°而言,有南緯40°和北緯40°;就經(jīng)度116°而言,有東經(jīng)116°和西經(jīng)116°。于是,按信中所定的地點就有四處北緯40°和東經(jīng)116°交會處,北緯40°和西經(jīng)116°交會處,南緯40°和東經(jīng)116°交會處,南緯40°和西經(jīng)116°交會處。因而他們四人既有可能在一地相聚,也有可能在兩地、三地,或四地分別等候。
3 利用地球儀或世界地圖完成
經(jīng)度緯度地名
1170E390N
1230W490N
1510E320S
活動二 確定某點的經(jīng)緯度.。
地名緯度經(jīng)度
上海
倫敦
紐約
1利用地球儀或世界地圖完成
1 寫出圖中各點的經(jīng)緯度。
A B
C D
E
活動三 利用經(jīng)緯度判斷半球位置。
1
經(jīng)緯度數(shù)判斷東西半球判斷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 觀察中國圖根據(jù)中國的經(jīng)緯度判斷中國位于 半球 半球、大部分位于 緯度(高 中 低)
教師:點撥,協(xié)助。
學生:積極探索,交流互動,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jié)內(nèi)容,利用板書總結。
板書設計
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球體
直覺 臆想 證實
二、地球儀──地球的模型
三、經(jīng)線和緯線(列表)
緯線(圈)經(jīng)線(圈)
形狀特征圓圈半個圓圈
指示的方向東西南北
長度的分布赤道最長向兩極縮短。 相等
標度的范圍由0°緯線向南北各分作90°。 由0°經(jīng)線向東西各分作180 °。
度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北增北緯,南增南緯東增東經(jīng),西增西經(jīng)
相同度數(shù)的區(qū)分 S : “南緯”
N : “北緯” E : “東經(jīng)”
W: “西經(jīng)”
零度線的確定赤道(即0°緯線) 本初子午線(即0°經(jīng)線)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赤道以20°W 和160°E
東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四、經(jīng)緯網(wǎng)——定位
課堂訓練:
填表并尋求判斷的規(guī)律
ABCDE
經(jīng)度
緯度
南北半球
東西半球
解析:
第二節(jié) 地球的運動
課程標準:
1. 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2.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3.比較不同季節(jié)正午太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地球自轉和公轉的主要特征。
2 理解地球自轉與公轉引起的地理現(xiàn)象。
3 利用圖表說明五帶的界線及特點。
過程與方法:
1.用地球儀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通過游戲活動理解地球運動的特征和意義。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更替。
3.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情感 態(tài)度 價值觀:
1、 通過介紹地球運動的形式和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結合生活實際學習生活有用的地理,對學生終生發(fā)展有益的地理。
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的主要特征。
2 地球自轉與公轉引起的地理現(xiàn)象。
3 五帶的界線及特點。
教學難點
1理解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2分析晝夜長短變化的原因
3五帶的形成
教學方法
根據(jù)文字圖片資料分析,運用直觀教具演示,參與教學游戲,合作學習等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
教學過程
導入
結合生活經(jīng)驗,閱讀材料“是天轉還是地轉”?明確地球運動的特點。
【地球的自轉】
活動一:演示地球自轉
教師:出示資料,提出問題:
1.地球沿什么方向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是多長時間?在北極上空俯視,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還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若在南極上空俯視呢?
學生演示地球儀,觀察在下圖中標出地球自轉方向。
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假定它是靜止的,地球表面向著太陽的一面和背著太陽的一面各有什么現(xiàn)象?而地球自轉又會產(chǎn)生什么地理現(xiàn)象呢?
學生觀察、討論。
1)利用光源和地球儀,學生演示:當前地球上晝夜的形成和分布。指出晝半球、夜半球的范圍。要求學生觀察此時除中國是白天,還有哪些國家是白天,有哪些國家是黑夜?
(2)將地球儀轉動180°,再觀察:中國和美國分別處在白天,還是黑夜?
(3)連續(xù)轉動地球儀,觀察各地(如中國和美國)晝夜更替的情況,思考并總結晝夜更替的原因。
(4)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完成一次晝夜更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3 讓學生看圖片“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chǎn)生時間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活動結果展示:
(邊演示)(1)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自轉,自轉一周是一天。
(2)在北極上空看,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極上空看,地球呈順時針方向旋轉。
(3)地球自轉時,地球表面轉到向著太陽的一面就是白晝,轉到背著太陽的一面就是黑夜,由此產(chǎn)生了晝夜更替現(xiàn)象。
(4)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轉,越往東的地區(qū),時間越早。
活動二 拓展延伸:猜想
(1 )地球如果不自轉會有什么情況發(fā)生?
(2 )地球是透明的會怎樣?
(3) 地球自東向西轉情況會怎樣?
(4)中國國土遼闊,當最東部灑滿陽光的時候,最西部還是繁星滿天,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給與補充糾正。
課堂小結:
比較的項目地球的自轉
方向
圍繞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義
鞏固運用略
第二課
【地球公轉】
活動一 演示地球公轉
教師:展示圖文資料,提出問題
1.地球公轉和自轉的方向一樣嗎?公轉一周是多長時間?公轉的軌道是什么形狀?
2.地球公轉時,地軸是直著身子還是斜著身子?傾斜方向有無變化?地軸沿北極方向指向哪顆星學生分組演示、觀察、討論,填表
公 轉
方 向
轉動一周所需要的時間
旋轉中心
轉動特點
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時,太陽分別直射哪條緯線?
4.太陽直射點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間移動的?
請同學們根據(jù)上述要求認真觀察和討論,進行演示活動
由學生充當太陽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請觀察,地球繞日公轉中,直射點的位置有無變化?
一個學生(個兒稍高)當太陽,在中間,向兩側張開雙臂,表示平行光
四個學生(個兒差不多)的頭當?shù)厍,分別站在P11地球公轉示意圖的四個位置上。
[演示步驟]:
1.找齊. “太陽”張開雙臂旋轉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學鼻子位置。(鼻尖代表赤道)
2.傾斜. A,B,C,D四個“地球”的頭同時指向北極星方向(A前傾,C后仰,B,D側偏)
3.觀察. 確定二分二至點。(太陽的直射光分別指向 ---A眼睛、C嘴、C,D鼻子)
4.公轉. 四個“地球”在軌道運行,位置相互替換。辨別新位置(注意保持頭的傾斜方向不變)
5.自轉加公轉。留一個“地球”,讓他自己旋轉一周的同時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頭的指示方向不變)
[分小組演示]:教師指導
教師:地球公轉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為一年,公轉軌道形狀是近似正圓的橢圓形。無論是自轉或公轉,地軸總是傾斜的,且方向不變,永遠指向北極星。那么地球在繞太陽公轉過程中會產(chǎn)生什么地理現(xiàn)象呢?。
活動二 季節(jié)的形成
1課件展示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時,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狀況。
夏至、冬至日時,極晝(只有白晝)、極夜(只有黑夜)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地區(qū)。
2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怎樣變化?什么時間地面獲得熱量多?
學生演示、觀察、討論思考并解釋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guī)律。填寫下列表格。
節(jié)氣日期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緯度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 獲得太陽光熱多少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以自己的家鄉(xiāng)為例,歸納總結:由于地球公轉,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隨季節(jié)而有規(guī)律地變化,形成了四季。
2 拓展延伸
○1當北半球為冬季的時候,南半球也是冬季嗎?
○2我國的科學工作者去南極考察,下列哪個時間合適?
1月 5月 7月 10月
學生踴躍討論。
教師強調(diào)要點 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當我們進入冬季時,南半球為夏季,南極地區(qū)為極晝。
課堂小結:
比較的項目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
方向
圍繞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義
鞏固運用 略
第三課
導入
請你描述我們這里的氣候特點,世界的其他地區(qū)是否也和我們一樣?
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導,地球上不同地區(qū)獲得太陽熱量多少是不同的,分為五帶,這節(jié)課,同學們來研究五帶的形成和特點。
【地球上的五帶】
活動一
觀察地球儀演示地球公轉,出示問題:
①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得最厲害?
(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厲害)
那么你能從這一現(xiàn)象中總結出什么規(guī)律來呢?
(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②在地球公轉中,你認為地球表面各地哪兒獲得光熱最多,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赤道附近,有陽光直射)
○3觀察下圖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路線,填出二分二至。太陽的直射點只能在哪個區(qū)域移動?
(太陽直射點一年中始終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4你認為地球的哪些區(qū)域獲得熱量最少?為什么?
(兩極 光線斜射的厲害)
○5地球在公轉的過程中地軸是傾斜的還是豎直的?地軸指向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如果地軸是豎直的,會是什么情況?
(太陽的直射點始終位于赤道)
師生小結: 由于地球在公轉中始終保持一定角度的傾斜,使得太陽直射光線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這之間獲得熱量最多,越向兩極獲得熱量越少,形成不同的熱量帶。
活動二
讀教材圖1.20“地球上的五帶”,
1請各小組完成下表:
五帶范圍有無陽光直射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少四季變化情況
熱帶
北溫帶
南溫帶
北寒帶
南寒帶
2每組選出代表,用自己的畫描述每一帶的特點,看誰表達的最好。
3利用地圖或地球儀確定中國位于哪一帶?
(大部分在北溫帶,有小部分熱帶,沒有寒帶)
4你認為我們當?shù)厮诘臒崃繋в惺裁磧?yōu)越性?(暢所欲言)
課堂小結:
在圖中填注五帶名稱、界線、及主要地理現(xiàn)象。
鞏固運用略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地球的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二、地球的公轉
比較的項目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
方向
在圖上表示方向
圍繞的中心
周期
地理意義
三、地球的五帶
五帶范圍有無陽光直射得到的太陽光熱多少四季變化情況
熱帶
北溫帶
南溫帶
北寒帶
南寒帶
第三節(jié) 地圖 教案
課程標準:
●運用地圖辨別方向、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根據(jù)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在地圖上依據(jù)經(jīng)緯線或者指向標等確定方向。
2.在地圖上測量兩點間直線距離,并根據(jù)比例尺換算成實地距離。
3.初步學會運用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判別地形和地勢特征。
4. 能夠在等高線地形圖上估算某個地點的高程。
5.能夠繪制簡單的地形剖面圖。
6.在地形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這五種地形。
過程與方法:
1.在讀圖繪圖過程中,通過教師指點、小組互動合作等形式,掌握地圖運用的方法,認識地圖的重要性。
2.學會搜集、查閱資料并進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間方位概念。
情感 態(tài)度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學習地圖運用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結合生活,學習有用的地理,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點:
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
2.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3.根據(jù)不同實際情況需要選擇不同地圖
教學難點:
1. 比例尺大小的判斷
2.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對比,歸納總結,合作學習等。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導入:如果畫一幅我們學校的校園平面圖,你打算畫出校園的什么教學設施?(大門、操場、教室,實驗室、計算機教室,會議室、禮堂等)?請兩位同學上來,試著簡單的畫一下。(學生活動)
根據(jù)學生畫圖情況引出地圖的三要素。
【地圖的基本要素】
1. 比例尺
出示問題,自主學習:
比例尺的計算方法?
比例尺有幾種表示呢?
地圖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 用數(shù)字寫出來?直線式? (由學生回答)
打開地圖冊,任選三幅圖,請三位同學,分別用文字式、數(shù)字式和直線式表示比例尺。
板書:
文字式、數(shù)字式、直線式
活動 一 讀臺灣島地圖
(1)如何量算地圖上兩點之間的實地距離?
(2)在臺灣島地圖上,從高雄到臺北,這兩座城市的圖上直線距離是多長?實地距離又是多長?如何利用圖上給出的條件計算出來?
(3)同學們能否利用地圖給出的比例尺,計算出該地圖與它所表現(xiàn)的實地范圍相比,縮小了多少倍?
活動展示:小組互助進行比例尺公式的靈活運用。
活動二
如何辨別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較P23"中國地圖"和" 北京地圖",兩幅圖的圖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現(xiàn)不同?
。▽W生活動)1.請閱讀P23"做一做"并填下表:
問題答案
中國地圖北京地圖
兩幅圖表示的范圍哪個大?哪個。
兩幅圖所表示的廣州的地理事物,哪幅圖詳細?哪幅圖簡單?
兩幅圖的比例尺哪個大?哪個小?
活動展示:通過兩幅圖的比較,我們可以更進一步認識比例尺的特性:
、佟⒈壤呤且粋分式。分子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圖表示的地區(qū)范圍愈小,反映的內(nèi)容愈詳細,則比例尺愈大;地圖表示的地區(qū)范圍愈大,反映的內(nèi)容愈簡單,則比例尺愈小。
課堂小結:
鞏固運用略
第二課
復習導入
地圖的三要素?
2.從地圖上確定方向。
(1)教師提問:“在地球儀上是如何辨別方向的?地圖上方向應該如何辨別呢?地圖上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關系又應該如何確定呢?”
(2)教師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圖,例如世界圖、中國圖、北京市區(qū)圖等,讓學生思考應如何確定地圖上的方向。
(3)啟發(fā)、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在不同類型地圖上確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可以從已學過的地球儀上的方向辨別入手,讓學生復習用經(jīng)緯線確定方向的方法,了解在地圖上同樣可以用經(jīng)緯線確定方向。這種方法適用于小比例尺的地圖,而大比例尺地圖的經(jīng)緯差比較小,這類地圖往往沒有經(jīng)緯線。這時就要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一般規(guī)則。還有的地圖標有“指向標”, “指向標”指示的方向一般是指北。
某村平面圖
想一想 看右圖中公路的方向是怎樣變化的?
點撥歸納 在組織學生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評價后,教師指出: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jù)指向標箭頭指示的北方,再確定其他方向。并以辨別圖中公路方向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為例,點擊鼠標,在原圖上加上虛線,指導學生學會用指向標辨別方向的方法,這樣就能很快辨別出公路的方向發(fā)生的變化:從左向右公路是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延伸,然后轉向正東方向延伸。
讀圖回答 展示“經(jīng)緯線為平行直線的地圖”讀圖回答:
①A在D的什么方向?
②D在C的什么方向?
③B在D的什么方向?
點撥歸納 在學生議論回答后,并讓1~2名學生上講臺指圖說一說自己的解答思路。然后教師進行點撥歸納: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按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來確定方向。并具體說明在經(jīng)緯線為平行直線圖上確定方向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步,根據(jù)經(jīng)緯度數(shù)值的變化規(guī)律,辨別圖上的經(jīng)線是東經(jīng)還是西經(jīng),緯線是北緯還是南緯。即經(jīng)度數(shù)值向東逐漸增大的為東經(jīng)(東大東經(jīng)),向西逐漸增大的為西經(jīng)(西大西經(jīng));緯度數(shù)值向北逐漸增大的為北緯(北大北緯),向南逐漸增大的為南緯(南大南緯)。
第二步,根據(jù)經(jīng)緯線確定方向。
①兩點在同一條經(jīng)線上,只有南北方向之分,沒有東西方向之別。如圖中:A和D的相對位置是正南正北方向,即A在D的北方,D在A的南方。北極是地球上的最北點,南極是地球上的最南點,向北極方向為北——A,向南極方向為南——D。
②兩點在同一條緯線上,只有東西方向之別,沒有南北方向之分。如圖中:C和D的相對位置是正東正西方向,即C在D的東方,D在C的西方。地球上東西方向是相對的,地球一周360°,要選擇兩點之間經(jīng)度差不超過180°的弧段確定兩點的相對位置,沿著地球自轉方向,前方的在東——C,后方的在西——D。
③兩點既不在同一條經(jīng)線上,又不在同一條緯線上,就是東北、西北、東南、西南方向了。如圖中:D在B的西南方,B在D的東北方。可采用下列方法分析確定:
一是假設組合法
a.先看B、D的東西方向(假設兩點在同一條緯線上),B——東,D——西;
b.再看B、D的南北方向(假設兩點在同一條經(jīng)線上),B——北,D——南;
c.各點的方向組合起來,B——東北,D——西南;
d.二者的相對位置:B在D的東北方,D在B的西南方。
二是定位組合法,如B在D的什么方向?
a.確定定向點——B,參照點——D;
b.以D確定B在D的右上方;
c.D點向右——東,向上——北;
d.組合右上——東北,的以,B在D的東北方向。
在以北極或南極為中心的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上,經(jīng)緯線有什么特點?如何確定方向?
引導分析 展示下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啟發(fā)、邊分析。
1.經(jīng)緯線特點:經(jīng)線呈放射狀,緯線呈同心圓(或圓弧形)。
2.辨別南北極:圖上標出地球自轉方向呈逆時針方向的,則中心是北極(如甲圖);呈順時針方向的,則中心是南極(如乙圖)。反之,根據(jù)圖中心是北極,還是南極,也可以確定地球的自轉方向是逆時針,還是順時針。
3.辨別方向:無論經(jīng)緯線怎樣變形,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永遠不變。
對于以北極為中心的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甲圖),中心是北極,地球的最北點,它周圍的各個方向均為南;地球自轉的方向呈逆時針,因而辨別方向的方法可歸納為:內(nèi)北(D)外南(C),順西(A)逆東(B)。
對于以南極為中心的經(jīng)緯網(wǎng)地圖(乙圖),中心是南極,地球的最南點,它的外圍各個方向均為北;地球自轉的方向呈順時針,因而辨別方向的方法可歸納為:內(nèi)南(D)外北(C),順東(A)逆西(B)。
總結: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根據(jù)經(jīng)緯線定方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無經(jīng)緯網(wǎng)指向標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 “圖例”
(1)教師請學生歸納總結:閱讀地圖一般需要哪幾個重要的步驟?要讀懂地圖,正確地使用地圖,需要利用地圖為我們提供哪些基本要素?
(2)請學生自己想辦法,盡快記住一些重要的圖例(參考教科書提供的圖例),然后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
教師也要指出,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很多地圖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必死記硬背,關鍵是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
課堂小結:
地圖要素---方向-----一般定方向------指向標定方向------經(jīng)緯網(wǎng)定方向
鞏固運用略
第三課
導入
地球表面有高山,深谷,陸地、海洋,高低起伏大,用什么樣的地圖,可以把這些表現(xiàn)出來呢?
【地形圖的判讀】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看它只不過4000多米高,這是為什么?(因為觀測的基準面不同,測得的高度就不同)
多媒體演示:
課本P16 圖1.27 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
導讀:
看圖,以海平面為基準面,乙點的高度為500米,甲點的高度1500米,以乙點為基準面則甲點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為甲點的絕對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為甲點與乙點之間的相對高度。
承轉:“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圖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較準確地在平面的地圖上表示出來呢?”
1. 觀察一幅繪有等高線的地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幅繪有等高線的地圖,教師可以自問自答:“那就是用繪制等高線的方法來表示!
(2)教師提問:“那么,等高線是怎么繪制出來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教科書‘等高線示意’、‘海拔的計算’兩幅圖和文字,討論地圖上的等高線是怎樣繪制出來的?”
2.等高線
(1)出示等高線的地形模型,利用這些模型,根據(jù)對教科書內(nèi)容的理解,在黑板上畫出一組等高線圖。
(2)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帶一塊橡皮泥(核桃或雞蛋大小的一塊即可),制做成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模型,在假設的各海拔高度上用小刀或細線將地形模型沿水平方向切斷,然后將每一層的外輪廓線按其鑲套關系描繪在一張白紙上。
制作過程最好由學生參考教科書上的等高線繪制過程,獨立完成,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要進行提示和指導。教師可以出示一幅等高線地形圖和地貌素描圖,讓學生對照觀察。
(3)讓學生對照繪制出來的等高線輪廓和地形模型,總結:如何根據(jù)等高線的彎曲和疏密特點,判別地形圖上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地形?
坡度陡的地方與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的狀況有什么不同?
總結:坡度陡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出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4)讓學生閱讀用分層設色法繪制的地形圖,分析這種表示方法與單純用等高線法表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讓學生總結:用分層設色法繪制的地形圖,其著色隨地勢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書本p17 分層設色地形圖
陸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顏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綠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淺綠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淺黃色,表示丘陵
2000~3000 表示高原
3000~5000 表示山地
完成活動1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海拔高海拔高<500米有的高有的低 在200以下
地面起伏程度 地勢平坦,邊緣較陡 較陡坡度和緩 四周高中間低 地勢平坦
3.活動2
教師在講桌上擺放一個山地模型,并請學生觀察教科書中“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一圖,提問下列問題。
(1) 什么是地形剖面?假如利用這個模型,如何操作能看到某地形的剖面?
(2) 若利用此地形模型進行操作,能得到多少個地形剖面?
(3) 若想利用一幅等高線圖,了解某兩點(圖上是A-B)之間的地形起伏情況,應該怎樣做?請學生閱讀教科書中“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一圖,根據(jù)圖中提示的信息分析歸納說明。
【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一.下列三位同學各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地圖?請你們出主意。(學生討論回答)
1、我們班級準備到郊外的山地進行越野活動,事先需要設計行動方案
(到郊外的山地進行越野活動需要當?shù)氐匦螆D)
印度在2001年12月13日發(fā)生議會大廈受襲事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系日
2、趨緊張,兩國在克什米爾地區(qū)的沖突也頻頻發(fā)生。我想知道這兩個國家在哪里?
(需要世界政區(qū)圖)
3、我們?nèi)ゲ┪镳^參觀,博物館離我家比較遠,我得想一想怎樣乘車。
(需要交通圖)
二:閱讀漢城地鐵線路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地圖上找到金浦機場、漢城火車站、蘆原、奧林匹克公園
(各小組同學找出相互交流)
(2)從金浦機場到蘆原,要乘哪幾路地鐵?
(同桌同學合作看圖,說出幾種換乘方案)
(3)在地圖上標出漢城火車站到奧林匹克公園的最短路線。
(2~3名學生合作在圖上用鉛筆畫出)
課堂小結:
①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都離不開地圖,如氣候分布圖、農(nóng)作物分布圖、工業(yè)區(qū)或工業(yè)城市分布圖、鐵路、公路分布圖、旅游景點分布圖、商業(yè)中心分布圖、政區(qū)圖、軍事地圖等。
②根據(jù)地圖的內(nèi)容,通?梢詣澐譃槠胀ǖ貓D和專題地圖兩類。普通地圖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經(jīng)濟一般特征的地圖,概括程度高,多為小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則是根據(jù)專門用途著重反映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現(xiàn)象的地圖。
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特別是計算機在地圖繪制中的廣泛應用,出現(xiàn)了許多新型的地圖,地圖家族中新貴族不斷涌現(xiàn),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使傳說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成了現(xiàn)實,人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傳輸和獲取地理信息,給人們的生產(chǎn)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
③根據(jù)目的和需要,選擇和使用地圖,查找和獲得所需的地理信息,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好習慣。特別是地理課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地圖,正如人們說的那樣:“地圖是地理的眼睛”
鞏固運用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yi/70380.html
相關閱讀:七年級地理第 四 節(jié) 歐洲西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