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一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朱熹曾說過:不勤于始,將毀與中。換句話就是:勤于始、精于始,才能成于始。初中在孩子求學的生涯是一個重要的承上啟下階段。詳細內容請看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guī)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huán)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后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赤道 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于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于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公轉和季節(jié)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著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年。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地軸總是保持著66.50的夾角。由于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jié)的變化。

6、五帶的劃分 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年之中有陽光直射現象,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氣候終年炎熱;貧w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qū),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溫帶在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qū),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地面得到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少,比寒帶多,氣候上的四季變化比較明顯。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注記。在地圖上所畫地區(qū)的范圍越小,要表示的內容越詳細,選用的比例尺應越大;反之選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積占了71%,而陸地面積僅占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歐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們習習慣把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大高加索山脈一線作為歐洲和亞洲大陸的分界線。亞洲和非洲以蘇伊士運河作為分界線。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稱為美洲。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南極洲主要位于南極圈內,四周被大洋環(huán)繞。

11、陸地地形 人們把地形分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山地 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條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兩條由若干條高大山脈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條是橫穿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另一條是縱貫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平原 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常用一望無際來形容平原的坦蕩。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歐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較簡單,分別以平原和高原為主;亞洲的地形則比較復雜,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平原分布在大陸周圍地區(qū)。

希望為大家提供的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能夠對大家有用,更多相關內容,請及時關注地理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yi/704515.html

相關閱讀:初一新生如何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