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試卷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測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一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初一地理試卷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測試題

地理試卷一、單項選擇題

1.關于青藏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我國西北部 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C.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D.約占全國面積的1/4

【解析】 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答案】 D

2.遠 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個高原的寫照()

A.青藏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黃土高原 D.云貴高原

【解析】 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較高,因此高原上的山脈相對高度不大,所以有遠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的寫照。

【答案】 A

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柴達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準噶爾盆地

【解析】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而其他盆地如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 右。

【答案】 A

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 羊的景觀是指()

A.黃土高原 B.華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內蒙古高原

【解析】 內蒙古高原地面坦蕩,很多地方是一望無際的原野,確如北朝民歌所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繁榮景象。

【答案】 D

5.關于黃土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C.黃土層深厚,植被覆蓋好 D.北依陰山,南鄰秦嶺

【解析】 黃土高原面積,不如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黃土層而得名,又因植被條件差,土質疏松,水土流失嚴重,陰山在內蒙古高原內部。

【答案】 B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春風是指()

A.冬季風 B.夏季風 C.偏北風 D.偏東風

【解析】 玉門關地處我國甘肅省境內,位于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西北的非季風區(qū)內,受夏季風影響 小或影響不到。

【答案】 B

7.世界上絕大多數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方,主要因為()

A.季風氣候顯著 B.氣候復雜多樣 C.夏季普遍高溫 D.雨熱同期

【解析】 我國氣候復雜多樣,世界上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我國找到適合生長的地區(qū),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 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答案】 B

8.長江三峽位于()

A.川鄂兩省交界 B.川滇兩省交界 C.渝鄂交界 D.川渝交界

【解析】 重慶直轄市的建立,標志著長江三峽由地處原四川省與湖北省兩省交界變成渝鄂交界。

【答案】 C

9.長江中游支流、湖泊之所以對干流能起到調節(jié)作用的原因主要是()[來源:學科網]

A.支流集中分布于干流南側

B.支流東北分布

C.夏季風的影響自北而南逐漸推移

D.南北支流汛期錯開,對長江干流水量起著調節(jié)作用

【解析】 長江中游河段接納南側的兩大湖系洞庭湖和鄱陽湖湖系,北側有漢江注入,由于其干流呈東西向,支流呈南北向,所以隨雨帶由南向北逐漸推移,南側湖系、長江干流和北側漢江依次進入汛期,時間相對錯開,對長江干流的水量起著天然的調節(jié)作用。

【答案】 D

10.有關長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長江水能蘊藏量占全國的一半,但目前開發(fā)利用率還不到5%

B.長江干流航線與京廣、京九、京滬等多條鐵路線及京杭運河相交

C.近年來,長江洪澇災害加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中游植被破壞嚴重

D.長江干支流通航里程達7萬千米,宜賓以下四季通航,有黃金水道之稱

【解析】 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水能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中可開發(fā)利用的水能資源占全國的一半。

【答案】 A

11.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是()

A.發(fā)電 B.灌溉 C.防洪 D.抗旱

【解析】 長江洪水對中下游平原地區(qū)危害最為嚴重,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湖系,北面的漢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個主要來源。進入本世紀80年代,長江流域幾乎每年都要發(fā)生洪災。因此,防洪成為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

【答案】 C

12.下列省區(qū)中,煤、鐵、石油儲量都很豐富的是()

A.吉林、四川 B.遼寧、河北 C.山西、湖南 D.江西、山東

【解析】 遼寧省境內有阜新煤礦、鞍山本溪鐵礦、遼河油田,河北省境內有開灤、峰峰煤礦、遷安鐵礦、華北油田。

【答案】 B

13.關于我國礦產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根據礦產資源分布相對集中的特點,利于形成全國 性的重要礦產基地,利于地區(qū)間礦產資源的流通交換

B.某些重要礦種,貧礦多、富礦少,增加了開采運輸的負擔和分選冶煉的難度

C.共生礦多,有利于綜合開發(fā)

D.我國礦產資源完全可以自給

【解析】 我國礦產資源分布 相對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在資源集中地區(qū)大規(guī)模開采,形成全國性的重要礦產基地;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同地區(qū)間礦產資源的流通交換,加重了運輸的負擔。在開發(fā)利用礦產資源中存在的問題有某些重要礦種貧礦多,富礦少,增加了開采運輸的負擔和分選冶煉的難度;亂采濫挖,破壞環(huán)境;共生礦多,浪費嚴重。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礦產資源供給更加嚴峻,如石油進口日益增多就是一例。

【答案】 B

14.下圖中黑點反映的是我國哪種礦產資源的分布()

A.水能 B.煤炭 C.石油 D.鐵礦

【解析】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為我國鐵礦資源的分布,如沿長江上、中、下游依次有四川省攀枝花鐵礦、湖北省大冶鐵礦和安徽省馬鞍山鐵礦,北方地區(qū)也有遼寧省的鞍山本溪鐵礦、河北省遷安鐵礦和內蒙古白云鄂博鐵礦等。

【答案】 D

15.西氣東輸工程的氣源指 的是()

A.準噶爾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達木盆地 D.四川盆地

【解析】 我國天然氣儲量豐富,主要分布在五大氣區(qū),其中四大盆地氣區(qū)分布在陸地,具體包括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陜甘寧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豐富的油氣區(qū)。西氣東輸的主干線是由塔里木至上海的4200千米管道。

【答案】 B

16.我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qū)是()

A.黃土高原 B.山東丘陵 C.江南丘陵 D.云貴高原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水土流失的知識。我國黃土高原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的地區(qū)。由于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最為嚴重,黃河也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答案】 A

17.下列山脈中,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是()

A.武夷山 B.陰山 C.阿爾泰山 D.祁連山

【解析】 本題考查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我國主要山脈的走向大致分為東西走向山脈、東北西南走向山脈、弧形山脈三組。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可分為三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臺灣山脈。

【答案】 A

18.黃河中游地區(qū)常見的自然災害有()

A.凌汛 B.地上河決口 C.水土流失 D.干旱

【解析】 從題中的四個選項看,它們都是黃河流域的自然災害,但它們出現在不同的河段,凌汛主要發(fā)生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的山東境內;黃河的下游河段為地上河。故排除A、B。

【答案】 CD

19.下列關于我國水資源國情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江河徑流總量居世界第一位 B.水 資源的利用率高

C.黃河、淮河、遼河三大流域最缺水 D.80%的地表徑流集中于南方

【解析】 我國的水資源中,80%的地表徑流集中于南方,我國江河徑流總量居世界第六位,最為缺水的為西北地區(qū),我國水資源的利用率較低。

【答案】 D

20.我國不受寒潮侵襲的地方 有()

A.臺灣島 B.海南島

C.滇南谷地 D.雅魯藏布江谷地

【解析】 寒潮是嚴重的氣象災害,對我國的破壞嚴重,云貴地區(qū)、青藏高原由于地勢高,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擋,廣東、海南由于南嶺阻擋和緯度位置較低,臺灣受武夷山脈的阻擋和緯度位置較低,因此不易受寒潮影響,而滇南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在上述因素基礎上加上谷地本身的地形特征,因此不受寒潮侵襲。

【答案】 CD

21.下列地區(qū)中,湖泊數最多的是()

A.青藏高原 B.東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亞高原 D.云貴高原

【解析】 青藏高原湖區(qū),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區(qū)。

【答案】 A

22.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決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問題

B.連通長江、淮、黃、海河四大水系發(fā)展航運

C.利用流域間的落差發(fā)電

D.緩解北方地區(qū)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解析】 本題雖是熱點問題,又是基礎知識,要求考生了解該工程的建設目的和重要意義。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是彌補華北地區(qū)水資源的嚴重不足,解決長期困擾北京、天津等華北中心城市缺水的問題。該工程不能跨流域調水發(fā)電,因黃河泥沙淤積因素的制約,也難以在四大流域聯合開展航運業(yè)。

【答案】 D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yi/720754.html

相關閱讀:北大師版初一生物第一單元復習要點詳解:探索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