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分析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概念教學的分析】生物學概念是生物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對生命基本現(xiàn)象、規(guī)律的理解與解釋,對學生學習生物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分析

  摘要 對當前初中生物學概念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就初中階段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及概念教學實效性進行思考。提倡順應認知學習理論,開展師生間民主的對話與交流,主張通過觀察、實驗等感性認知活動,展示概念的本質特征,關注學生對概念的發(fā)展性自我建構。

  關鍵詞 概念教學 生物學概念 生物學教學

  概念教學是學生通過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活動,形成并理解概念,明確所學的生物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形成科學世界觀的過程。同時,發(fā)展學生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釋生命現(xiàn)象,為生物科學的繼續(xù)學習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下面就提高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能力,如何更好地建構概念知識網絡等方面展開討論與思考。

  1 目前概念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進度,往往削平思維梯度,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概念教學中,教師仍習慣采用講述的方式直接給出定義,直接進入抽象概括階段,對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輕描淡寫、甚至一筆帶過。

  學生對學習概念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背誦,對概念缺乏深層次的理解,對生物學的學習停留在一個較膚淺的層面,思維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也受到局限,阻礙了學科教學的實效性。

  2 對生物學概念教學存在問題的分析

  2.1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制約了概念教學的發(fā)展

  在概念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概念的結果,而忽略對概念形成的介紹。教師引入新概念的過程過于簡單,忽視對定義表述的詮釋就匆忙轉入練習。這樣做將導致:(1)新概念的引人不能以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為基礎,不能較好地納入學生原有知識結構,導致了部分學生學習興趣偏低,學習缺乏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產生畏難情緒。(2)學生對概念缺乏實質性理解,對某些概念的認識容易出現(xiàn)偏差。如學生容易將“非生物環(huán)境”錯誤的等同于“自然環(huán)境”或是“非生態(tài)環(huán)境”;將“呼吸作用”與“呼吸運動”混為一談。(3)急功近利的學習方式不能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生物學的方法,培養(yǎng)其生物學科學思維能力,提高其生物學科素養(yǎng)。

  2.2 學生對概念的機械記憶,使概念學習停留于表面

  學生對概念的學習缺乏真正的理解與思考,習慣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記憶將出現(xiàn)遺忘或是自然衰退,對概念似是而非的理解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對植物細胞的學習,植物細胞具有特殊的細胞結構,像葉綠體和細胞壁等。由于學生多采用背誦等機械的記憶方式,并未對植物細胞的結構有真正的理解,不能區(qū)分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不同,有部分學生產生混淆,教師在檢測時發(fā)現(xiàn)學生會將植物有別于動物細胞的結構錯記成“線粒體”,或者“葉綠素”等。

  2.3 前科學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學生對概念的正確建構

  由于認知水平所限,或者日常生活經驗的局限,學生對一些生物學概念存在著混淆或是錯誤的認識,對生物學概念的形成產生干擾。學生不容易通過內部的、本質的具有普遍性意義的屬性來理解科學概念。因此,在生物概念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給學生概念學習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自己建構概念,從而提高其學習能力。如果學習之前,教師沒有進行足夠的調查和了解,再加上目前普遍存在的大班教學模式,學生對概念理解上的偏頗,未必能立即反饋給教師,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在概念的理解上產生偏差,如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光合作用”只發(fā)生于白天,因為需要陽光,而“呼吸作用”只有晚上才產生。、

  3 改進概念教學的實驗研究

  實驗對象為兩個情況相近的班級: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學七年級(10)班作為實驗班,七年級(14)班為對照班。這兩個班學生的入學成績和年齡情況都很相近。在實驗班七年級(10)班,教師充分保證概念教學的課時,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在對照班七年級(14)班,按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主要采取講授法結合練習題鞏固來進行概念教學。

  3.1 研究方法

  測試法、觀察法、訪談法。

  3.2 數(shù)據(jù)與結果

  兩學期中兩班成績統(tǒng)計見表1。

  由表1可知:上學期期中考試,實驗班從各項指標上比對照班稍微要強一些,但無明顯差異,大致相當;但是實驗班下學期期末考試的指標比對照班明顯要強,只有優(yōu)秀率的差異變化幅度相對小些。這說明對相當一部分中等或中等以下生來說,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可以看出,對于一些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孩子,影響相對小些,而對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生,這個差距正在越來越大。

  從兩班學生平時學習生物學的情況來看,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實驗班的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越來越高,表現(xiàn)為上課認真,積極提問,一些成績原來不夠理想的學生也對學生物有很高的熱情,成績也有明顯的進步。而對照班的學生不喜歡提問,不喜歡問為什么;有的成績差一些的學生就幾乎放棄了學習。

  4 對生物學概念教學結果的思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06480.html

相關閱讀:七年級生物實驗計劃之演示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