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①朝②,有王著③學右軍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④。帝聽政之余,留心筆札⑤,數(shù)遣內(nèi)侍⑥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益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蛟兤湟,著曰:“書固佳矣,若遽⑦稱善,恐帝不復用意。”其后,帝筆法精絕,超越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guī)⑧益也。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七)
翻譯
宋太宗統(tǒng)治的時候,有個名叫王著的人學習王羲之書法,(很快就)深深地體會到其中的要領,被太宗任命為翰林。在太宗處理政物之余,喜歡練習書法,曾經(jīng)數(shù)次讓內(nèi)侍拿著自己的作品讓王著品評,但每次王著都說不夠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練習。太宗再一次讓侍從拿著他新寫的字去問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樣。有人詢問王著的用意,王著說:“皇上的書法本來就很好了,但如果馬上說書法寫得好,恐怕皇上不再會像原來一樣用心了。”這之后太宗的書法精妙絕倫,超過了很多以前的著名書法家,世人說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勵。
注釋
⑴太宗:宋太宗趙光義。
⑵王著:宋朝人,字知微,官至殿中侍御史。
⑶朝:一代君主的統(tǒng)治時期。
⑷右軍:指東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
⑸翰林:皇帝的文學侍從官。
⑹聽政:處理政務。
⑺筆札:書法。
⑻內(nèi)侍:此指太監(jiān)。
⑼數(shù)(shuò):多次。
⑽遽:匆忙。
⑾規(guī):勉勵,勸勉。
⑿益:更加。
⒀或:有的人。
⒁固:本來,原來。
⒂臨:面對。
⒃用意:用心。意,內(nèi)。
(17)示:讓。
(18)遣:派,讓。
(19)善:足夠好。
閱讀提示
太宗學習書法,也許是興致所至,偶一為之,大可不必認真。而王著卻是一個較真的人,對待皇上這樣的學生也是嚴格有加,循循善教,甚至有些苛刻,其為師學習。從太宗的角度來說,他不恥下問,堅持不懈地練字,勤學苦練,終有所為的學習態(tài)度也值得敬佩。
練習題
⒈下面句中的“其”,與“其后,帝筆法精絕”的“其”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百姓多聞其賢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D、其一犬坐于前
⒉依據(jù)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義,寫出一個成語。
太宗益刻意臨學
世以為由著之規(guī)益也
⒊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復用意。
又以問著,對如初
⒋你認為王著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里可以看出?
參考答案:
⒈C
⒉更加;精益求精。
益于、得益;受益匪淺
⒊(皇上的)書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匆忙的說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書法的深意。
又讓人拿著(新寫的字)去問王著,王著的回答還是像原來一樣。
4 、要求嚴格,循循善教,深諳引導之方的人。從這里可以看出:又以問著,對如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070516.html
相關閱讀:《借書速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文言寓言《自相矛盾》閱讀答案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比較閱讀答案
《鄒忌諷齊王納諫》“虞愿字士恭”比較閱讀及答案
《李泰伯改字》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