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語文閱讀復習:敘事散文篇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初中散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2018年中考語文文段閱讀復習:議論文基本要素篇

【知識導學】

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tài)度、看法或主張的一種文體。它的主要特點是:一、以擺事實、講道理為主要表現(xiàn)方式,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手段來論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二、一般具有論點、論據(jù)、論證三個要素。三、觀點鮮明,贊成什么、反對什么,十分明確。四、語言準確、嚴密、簡練。

閱讀分析議論文,要根據(jù)它的特點,著重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找準論點

閱讀議論文,關(guān)鍵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有的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如《反對自由主義》;也有的文章,在開頭提出中心論點,如《談骨氣》,開門見山,亮出論點,表明立場,先聲奪人;還有的文章,是在行文當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論點,這樣的文章,往往是層層議論,抽絲剝筍一般地亮出觀點。

大多數(shù)文章,標題只是提出了一個論題,中心論點隱含在文章的論述中。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地閱讀分析,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中心論點。

二、分析論據(jù)

閱讀議論文,在抓住全文的論點之后,還要弄清楚論據(jù)是事實論據(jù)還是道理論據(jù)。事實論據(jù)包括事例、史實、統(tǒng)計數(shù)字等。事實必須確鑿可靠,有代表性。道理論據(jù)包括名人的正確論述和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以及正確反映自然規(guī)律和人類生活經(jīng)驗的名人名言諺語、格言等。

三、弄清論證的方法及作用

弄清論證方法,才能更好地把握、理解中心論點。要弄清論證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論證方法:(1)舉例論證:用事實說話,真實可信,增強說服力;(2)道理論證:說理透徹,令人信服;(3)對比論證:突出了全文要論證的觀點,使得邏輯更嚴密,更具說服力;(4)比喻論證:形象生動地論述自己的觀點,且能化抽象為具體,深入淺出地說清楚事理。其次,還要注意的是,這幾種論證方法有時候是交叉使用的。

四、理清結(jié)構(gòu)

閱讀議論文,必須理清議論文的結(jié)構(gòu)。議論文的結(jié)構(gòu)一般分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部分,也就是引論、本論和結(jié)論。

五、了解議論文的語言特點

議論文的語言往往概括、精練、嚴密、準確。它的語言往往有鮮明的個性,或針砭時弊,或剖析事理,往往能利用抽象的詞語來表現(xiàn)豐富的內(nèi)容。一般方法是: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篇不離旨,深入揣摩其表達作用。對文中的一些重點詞語,要抓住其詞義的范圍和輕重及修飾限制作用來分析。

【例題講解】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

阿元

“失敗是成功之母”可能是中國最著名的一句格言,它在我們生活中出現(xiàn)的頻率是相當?shù)母摺T蛑皇菐缀跛腥硕冀?jīng)歷過失敗,原因之二是在失敗之后人們需要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破碎的心靈。

但阿元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用來自我安慰當然不錯,但用它來指導我們的生活就未必有效。

其實,失敗和成功之間,絕對沒有無法割裂的聯(lián)系。關(guān)于這一點,歷史上有無數(shù)的例子可以驗證。比如說項羽,從江東起兵,從來沒有打過一次敗仗,但垓下之圍讓他永無翻身之地,所以他自殺了。還有李自成,現(xiàn)在的歷史學家研究表明,李自成占領(lǐng)北京之后,至少有五次機會可以戰(zhàn)勝滿清,過足當皇帝的癮,但最終他還是被殺掉了?赡苡腥藭f,這些人的失敗之所以沒有成為成功之母是因為,他們失敗之后就死了,根本沒有機會。那么咱們就舉一個失敗之后沒死的,世界上最著名的軍事統(tǒng)帥——拿破侖。在拿破侖的一生中有兩次致命的失敗,一次在莫斯科,一次在滑鐵盧。兩次失敗的主要原因也差不多,因為拿破侖的擴張讓他成為了歐洲的公敵。就像俗話說的,雙拳難敵四手,好虎難頂群狼,拿破侖的兩次失敗都是敗在了歐洲其他國家的聯(lián)合上,一代天驕拿破侖最終是死在了圣赫勒拿島上。

以上的例子充分地證明,失敗并不必然就是成功之母。失敗要成為成功之母是需要一些條件的,比如說失敗的當事人要能正確認識失敗,合理評估自己。

美國一個非常著名的推銷員在談到他為什么會成功的時候,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他在推銷《幼兒百科全書》時對一家人說,“這套書能解答孩子們提出的任何問題。”然后他又對那家的孩子說:“小朋友,你隨便問我一個問題,看我怎么從書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這個小朋友的問題是:“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車子?”這個推銷員說,當時他是面紅耳赤,只能收拾起他的書,灰溜溜地走了。

從這次經(jīng)歷,這個推銷員總結(jié)出一個經(jīng)驗,話不能說得太絕,牛皮不能吹得太大,從而他走上了成功之路。

這個故事說明了,如果你對于失敗能夠有個理性的分析,那么失敗可為成功之母。

而在生活中,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失敗,不能合理評估自己,失敗只能帶來更大的失敗。

要想讓失敗成為成功之母,除了要對錯誤有合理的分析之外,還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毅力。

項羽的對手劉邦,和項羽交手,從來沒有打勝過。最慘的時候,他的老爸老媽老婆孩子全都被項羽抓起來了,項羽還威脅說,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爸煮了當飯吃。對此,劉邦的反應是,我們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如果你要煮你爸,你就送一碗湯給我吃。

雖然劉邦的話有點耍無賴的意思,但正是他永不放棄的勇氣才讓他在一次次大敗之后又站了起來,并最終成為一代強悍的開國皇帝。所以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并不是要否定這句名句,而是想告訴大家,如果對于這句話沒有一個正確的分析和運用,很可能會讓這句話成為逃避失敗的借口,成為一塊不敢正視失敗的擋箭牌。

探究練習

1.結(jié)合語境,解釋下面的詞。

擋箭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題指導]這里不只是理解詞語的原意,還要結(jié)合上下文內(nèi)容來解釋詞語的含義。

[參考答案]答案不唯一,表意確切即可。擋箭牌:盾牌,比喻推托或掩飾的借口。

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為了證明此論點,主要采取了____________的論證方法。

[解題指導]本題考查對中心論點的辨別和概括能力,要在把握全篇的基礎(chǔ)上進行歸納,細心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其實文章的題目就是論點。此外,對論證方法的辨別要扣住“主要”二字,文中先后列舉了項羽、拿破侖以及一個推銷員的例子。

[參考答案]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失敗未必是成功之母);舉例論證。

3.失敗要成為成功之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解題指導]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把握和理解能力,這在原文第八段就能找到答案。

[參考答案]要想讓失敗成為成功之母,需要的條件是:要對錯誤有合理的分析,還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和永不放棄的毅力。

4.結(jié)合全文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舉“李自成占領(lǐng)北京后被殺”“劉邦打敗項羽成為開國之君”的事例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證明“失敗和成功之間絕對沒有無法割裂的聯(lián)系”這一分論點的。

B.第三自然段中拿破侖的例子顯得多余,應該刪去。

C.作者通過否定名句“失敗是成功之母”,告訴我們要獨立思考,要用批判的眼光來對待名言的道理。

D.“失敗是成功之母”作為格言被人們廣泛認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幾乎所有人都經(jīng)歷過失敗,另一個是在失敗之后需要用它來安慰自己破碎的心靈。

[解題指導]A項中的“劉邦打敗項羽成為開國之君”的論據(jù)與題中的論點不合;B項中拿破侖的例子顯然不應刪去;C項的說法與文章最后一段矛盾,所以錯誤。

[參考答案]D

5.閱讀下面材料,用一句話說說你的看法。

一位盜車高手,他對各種車鎖的漏洞了如指掌,每次行動從無失手。但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他在一次行動中,被警察當場抓獲,被判處了有期徒刑。在獄中,由于表現(xiàn)良好,被提前釋放。出獄后,他根據(jù)自己了解到的防盜缺陷,創(chuàng)辦了一家汽車防盜用品公司,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幾乎無懈可擊。

[解題指導]首先要了解材料中的觀點,然后對此說說自己的看法。一個盜車高手開始的人生坐標是錯的,也是失敗的,后來他把缺點化為優(yōu)點,及時糾正了自己的人生航向,也就意味著成功。這則材料告訴我們:失敗可以轉(zhuǎn)化為成功,關(guān)鍵是看你怎么做。

[參考答案]言之有據(jù)(有理論支撐),表述準確即可。示例:失敗和成功有時只有一步之遙,能頂住失敗的逆流,并逆流而上就能獲得成功。

【閱讀訓練】

人不煉,不成器

楊絳

人有優(yōu)良的品質(zhì),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在火里燒、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黃金也需經(jīng)過燒煉,去掉雜質(zhì),才成純金。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從苦痛中煉出美德。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說,如要鍛煉一個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yǎng)成他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這是我們從人生經(jīng)驗中看得到的實情。諺語“十磨九難出好人”“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千錘成利器,百煉變純鋼”“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說的都是以上道理。

我們最循循善誘的老師是孔子!墩撜Z》里孔子的話,都因人而發(fā),從來不用教條,但是他有一條很重要的教訓。他的弟子,怕老師的教訓久而失傳,在《大學》里記下老師二百零五字的教訓。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不就是鍛煉自身嗎?

修身不是為了自己一身,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稱王稱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諧和平。有的國家崇尚勇敢,有的國家高唱自由、平等、博愛。中華古國向來崇尚和氣,“致中和”,從和諧中求“止于至善”。

要求世界和諧,首先得治理本國。要治國,先得齊家。要齊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擺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誠意,也就是對自己老老實實,勿自欺自騙。不自欺,就得切切實實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所謂格物致知。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頭腦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會找出種種歪理來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對自己毫無偏愛,像偵探調(diào)查嫌疑犯那樣窺視自己,在自己毫無防備毫無遮掩的時候——例如在夢中、在醉中、在將睡未睡的胡思亂想中,或心滿意足、得意忘形時,捉住自己平時不愿或不敢承認的私心雜念。在這種境界,有誠意擺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則會憬然警覺:“!我自以為沒這種想頭了,原來是我沒有看透自己!”一個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實了,就不袒護自己了。這樣才會認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脫“小我”,從而順從靈性良心的指導。能這樣,一家子就可以很和洽。家和萬事興,家家和洽,又國泰民安,這就可以謀求國際的和諧共榮、雙贏互利了。在這樣和洽的境界里,人類就可以齊心追求“至善”。這是孔子教育人民的道理,孟子繼承、發(fā)揮并充實了孔子的理論。我上文所講的,都屬“孔孟之道”。

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萬物的目的,該是為了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惡雜糅,還需鍛煉出純正品色來,才有價值。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好比煉鋼的工廠,或教練運動員的操場,或教育學生的教室。這也說明,人生實苦確是有緣故的。

(選自《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

探究練習

1.文章開頭畫線部分的內(nèi)容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這樣表達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善于引經(jīng)據(jù)典,請你結(jié)合文中的具體內(nèi)容任選一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議論文的行文思路很嚴謹,你能結(jié)合文中所提出的“修身”這一觀點作具體的闡述嗎?

4.本文主要是以講道理的方法展開論述的,請你依據(jù)文章的論點舉出一個事例進行論證。(語言表達簡要、精練)

5.閱讀下面材料,說說你的探究結(jié)果。

2019年8月18日,在大多數(shù)人印象中是灰色的,因傷退賽的劉翔表情痛苦而又郁悶。一個多月后,陽光已慢慢回到了他的臉上。再去回味這一段心路,劉翔淡淡地說:“每個人都會碰到挫折,人生總是起起伏伏的,這才是人生。”他還說,“我能夠參加奧運會,就覺得自己很棒。我干嗎是灰色的?我的天空是藍色的。”

參考答案

1.比喻論證,作用是:生動而形象地將抽象的道理具體化,使人印象深刻、易于理解。2.引經(jīng)據(jù)典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或者孔子的話和各種諺語),這樣寫使作者揭示的“人不煉,不成器”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令人信服。3.先提出“什么是修身”,接著分析“為什么要修身”,然后闡述“怎樣修身”,最后再次強調(diào)修身的意義。4.提示:明確本文的觀點就是題目。示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苦苦經(jīng)營,終于獲得吳越之爭的最后勝利,完成大業(yè)。這是他經(jīng)過“錘煉”的成功!5.只要符合材料主旨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經(jīng)過歷練的人生會更加燦爛、輝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114266.html

相關(guān)閱讀:閱讀《銀杏樹記》(16分)
《巷(柯靈)》閱讀答案
《綠江南 阿坤》閱讀答案
謝冕《永遠的校園》閱讀答案
《摯愛無痕》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