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政治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學有效性一直都得不到提高。那么,如何讓課堂煥發(fā)生機與活力,確保政治課堂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呢?作者結合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學作深入探索。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提高方法

初中政治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國民素質、向學生傳遞社會的主流思想的重要學科,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和培養(yǎng)有積極意義。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新課改的機遇,在教學過程中大膽革新,進行創(chuàng)新性教學活動,為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基礎。

1.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應多樣化,例如影像、歌曲、漫畫、幽默、典故、小品、時事新聞、名言警句、熱點討論、辯論會、社會調查、論文競賽、社會實踐,等等,還有多媒體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的運用等。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整個教學過程真正做到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于一體。要改變政治課教學照本宣科的狀況,在理通教材的基礎上,從社會生活中廣泛收集活生生的現(xiàn)實材料,和教材有關內容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只有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與濃厚學習興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實效。

2.加強師生溝通

新課改后的政治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探討回答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對課堂問題的理解。并且教師可以根據(jù)某一社會現(xiàn)象對知識進行拓展,激發(fā)學生積極討論的熱潮,使他們學到的政治知識更加豐富,并懂得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與此同時,教師要參與進來,或表達不同見解,或對學生的觀點做完整總結,這樣可以進一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師生情感,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

3.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政治教學中也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篩選之后的社會新聞,根據(jù)這些新聞講述與政治教學有關的知識點,還可以制作一些圖文結合的課件,講解枯燥的知識點,這樣就進一步增強了教學直觀性,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講解教材中的“人口問題”這一個課時的時候,可以運用《焦點訪談》中的一期節(jié)目,內容就是談論人口增長帶來的社會和環(huán)境壓力,在看到被采訪的人員說出自己的感受的時候,讓學生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一來,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

4.鼓勵表達,促進交流合作

在政治課堂上,要重視學生個體思想的口頭表達和交流。在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之后,自然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見解和感受,教師要積極把握時機,組織討論會,給予學生充分展示收獲和成果的機會,使得不同的探究思路得以交流撞擊,迸發(fā)新的知識火花。

初中政治課堂應著力建立新型師生合作關系,充分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廣泛實行教學民主,營造和諧交流氛圍。教師的角色逐漸從教育灌輸者和咨詢者轉變?yōu)閷W生創(chuàng)新學習的設計師和引路人,最終實現(xiàn)師生共同進步。

5.注重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提高課堂質量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強化聽課效果,節(jié)省教學時間;能夠復習、鞏固已學知識,發(fā)展學生自學能力,減少其對教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能讓學生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探究精神;還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提高學習效率。

我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前預習的步驟如下:首先基礎式預習,要求學生搜集與新授課內容有關的背景材料,以便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其次結構式預習,即要求學生總結歸納出新課與以往所學知識的關聯(lián),形成完整知識結構體系。再次加深式預習,即要求學生嘗試解答教材中的問題。如教材每一課都設計了“討論”、“探究”,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嘗試解答教材所設計的問題。最后重點、難點式預習,即讓學生將新授課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和不理解的問題列出來,在后續(xù)授課過程中認真學習。

6.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政治知識學習的內在意義在于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綜合素質、身心修養(yǎng)、價值觀念的影響。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對自己人生的發(fā)展定位尚處在“雛形期”,因此,如何讓政治知識發(fā)揮出特有的導向和基礎作用,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基于此,文章提出讓政治課堂回歸生活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巧設生活場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叩開學生理解的閘門,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發(fā)散性思維。每一個政治觀點都是在事實中總結歸納出來的,如果我們單純從知識的關鍵字眼的理解和講解開展教學,則將會使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變得抽象,反過來講,我們用生活中的事實驗證觀點,也就是運用不同的“數(shù)據(jù)”倒推一個“數(shù)學等式”,那么這個政治觀點將會變得真實,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會更加深刻。通過教學過程中生活場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強了學生與課堂的黏著力,使課堂氣氛一直處在活躍狀態(tài),提高了教學質量。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開展初中政治課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進行積極思考。同時,面對新課標,教師要有一顆善于批判的心,針對其中不足之處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以促進教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和進步。這也是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李曉光.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19,03:12.

[2]郭紅芬.試論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9,22:92.

[3]劉金崗.如何構建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苑教育,,13:15.

[4]陽熙.淺議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87-88.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117118.html

相關閱讀:初中政治知識點歸納之權利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