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屬于一種終極的組織性思維工具,它能夠將分散的知識點按照相關邏輯及類別等進行有序組織,進而成功形成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因此,從某種程度上看,思維導圖既是學習方法,又是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是指圍繞一個知識點,運用彩線將不同知識點進行連接,最終將相關的知識點實現串聯(lián)及拓展。
初中生物學科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而思維導圖能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生物教師在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其自身教學水平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從而在日常教學中能夠游刃有余。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加強自身對不同知識點的把握,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除此之外,在生物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明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習效率。在實際建立導圖模型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1.連接不同的知識點
教師可引導學生將不同的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在課前對接下來需要講解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并利用這種關聯(lián)性構建科學的思維導圖模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初中生物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作為引導者,應積極幫助學生理解各個知識點,使思維導圖在實際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例如,在教授“生物體有相似結構層次”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組織課堂教學,引導并提示學生把植物體相關的組成結構層次作為構造思維導圖的主要線索,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細胞、組織、器官和植物體,從而逐漸建立起植物體相關組成結構層次的思維導圖,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一般情況下,理想的思維導圖結構應是金字塔形,教師引導學生將各個知識點進行梳理,形成金字塔形,從視覺上可對學生產生沖擊,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2.合作完成思維導圖
教師在將思維導圖實際運用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應針對思維導圖的建立形式進行詳細的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思維導圖涉及的要點,并正確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分組學習,要求各組間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利用思維導圖,直觀、清晰地呈現各個知識點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在講授人體主要組織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各組學生有效建立思維導圖,分別列出上皮組織和肌肉組織等部位,并凸顯出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借助多媒體技術,制作多媒體課件,模擬人體各個組織,展現各自的功能,圍繞其中重要的知識點,將有關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直觀展現,有效形成有機的知識體系,并對學生合作完成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加深印象,可縮短學生消化知識的時間。又如,在教學《消化和吸收》時,可布置學生根據教材P29的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圖合作學習,完成下表,再針對學生的回答層層深入分析,加深學生對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的理解和記憶。
我國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學校教育發(fā)展,并在經濟和文化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持續(xù)關注教育問題,推出新課程改革的思路。思維導圖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它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本文主要闡述思維導圖的概念,并分析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希望為廣大生物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124544.html
相關閱讀: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