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課標物理教材分析--“密度與浮力”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寫出簡單的探究報告。

2.有準確表達自己觀點的意識。

3.在合作中注意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

4.能思考別人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探究方案。

5.有團隊精神。

6.認識科學探究中必須有合作精神。 科學內容

◇能描述物質的一些屬性。嘗試將這些屬性與日常生活中物質的用途聯(lián)系起來。

◇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通過實驗理解密度的概念。嘗試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能解釋生活中一些與密度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 ◇了解物質的屬性對科技進步的影響。

◇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知道物體浮沉的條件。經(jīng)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全章概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質量、密度、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規(guī)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的浮沉條件;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技能有:托盤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要求通過本章學習,初步認識應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建立質量概念,會正確使用天平與量筒或量杯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與體積,并從中學習一些基本的測量知識與方法。此外還要計學生對物理單位的大小形成具體的觀念,進而發(fā)展他們的估測能力。 讓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勵學生用密度知識解釋生活中與密度有關的現(xiàn)象,解決與密度有關的簡單問題,進而領悟物質的屬性的研究對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影響。 引導學生應用實驗探究的方式認識浮力概念,認識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

本章涉及到的具體的學習過程主要有質量、密度、浮力三個物理概念建立的過程和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探究過程。同時還涉及到三個概念,兩個規(guī)律的應用過程。 在以上學習過程中均不可能離開科學的探究方法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具體到本章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科學抽象方法、比值方法、猜想與假設方法、實驗方法等。 本章教學要通過學生切實進入概念與規(guī)律的認識過程之中,進而初步體驗認識質量、密度、浮力三個概念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與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意義和價值是的確有用的。要使他們能應用這些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現(xiàn)象、解決某些簡單的問題時,能激發(fā)起興趣并產生興奮感。同時還要讓他們去體驗在獲取和應用這些知識的過程中必須持科學態(tài)度的重要性。

2.本章編寫思路 本章內容圍繞質量、密度、浮力三個概念,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兩個規(guī)律展開。重點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作了加強。如怎樣引導學生進行物質密度、阿基米德原理,以及物體浮沉條件的探究。在這些探究中有的相對完整地層現(xiàn)了《標準》中提出的科學探究的七個環(huán)節(jié),有的則重點展現(xiàn)如何進行猜想與假設或怎樣來制定計劃。教材中還對 “交流與合作”和“評估與反思”兩個探究環(huán)節(jié)專門作了探究點撥,目的是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態(tài)度和行為來完成這兩個探究環(huán)節(jié)。此外,全章內容在科學思維方法的滲透上也作了適度加強,如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建立質量的概念;用比值的方法認識密度的意義;用實驗歸納的方法認識浮力,以及用等效、制約等方法認識阿基米德原理和物體浮沉條件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索取知識的科學思維方法和參與探究過程的體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125431.html

相關閱讀:2018中考一輪復習,初中物理光學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