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沈起鳳《諧鐸》
沂州山峻險,故多猛虎,邑宰①時令獵戶捕之,往往反為所噬。有焦奇者陜?nèi)送队H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挾千佛寺前石鼎,飛騰大雄殿左脊,故人呼為焦石鼎云。知沂嶺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輒手格斃之,負(fù)以歸,如是為常。
一日入山,遇兩虎帥一小虎至。焦性起,連斃兩虎,左右肩負(fù)之,而以小虎生擒而反。眾皆辟易,焦笑語自若。富家某,欽其勇,設(shè)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昔縛虎狀,聽者俱色變。而焦益張大其詞,口講指畫,意氣自豪。倏有一貓,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滿座上,焦以為主人之貓也,聽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鄰家孽畜,可厭乃爾!”亡何,貓又來。焦急起奮拳擊之,座上肴核盡傾碎,而貓已躍伏窗隅。焦怒,又逐擊之,窗欞盡裂。貓一躍登屋角,目耽耽視焦。焦愈怒,張臂作擒縛狀,而貓嗥然一聲,曳尾徐步,過鄰墻而去,焦計無所施,面墻呆望而已。主人撫掌笑,焦大慚而退。
夫能縛虎而不能縛貓,豈真大敵勇小敵怯哉,亦分量不相當(dāng)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鮮,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懷材者宜知,用材者益宜知矣。
注釋:①邑宰:某一邑的長官
8、對下列加點詞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日徒步入山日:每天B.而以小虎生擒而反 反:“反”通“返”,返回
C.眾皆辟易 辟:開辟 D.用材者益宜知矣 益:更加
資*源%庫9、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有焦奇者/陜?nèi)送队H/不值/流寓于沂。 B.有焦奇者/陜?nèi)?投親不值/流寓于沂。
C.有焦奇者陜/人投親/不值流/寓于沂。 D.有焦奇者陜?nèi)?投親不值流/寓于沂。
10、下列對文章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焦奇異常勇猛,曾經(jīng)舉起一座石鼎,飛躍到大雄寶殿的左邊的屋脊上。
B.焦奇為人低調(diào),當(dāng)富人宴請他時,他格外謙虛。
C.焦奇無法捉到貓是因為他太小瞧貓,捕捉時很急躁。
D.焦奇的故事對懷有絕技的人和任用人材的人都有啟迪。
11、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夫能縛虎而不能縛貓,豈真大敵勇小敵怯哉,亦分量不相當(dāng)耳。
參考答案:
8、C“辟”通“避”,躲避
9、B
10、D
11、能捉住老虎卻不能捉住貓,難道真是遇到大敵勇敢遇到小敵怯懦嗎,也是分量不相當(dāng)罷了。
參考譯文:
沂州山勢險峻,所以多有猛虎,縣令經(jīng)常命令獵戶捉捕它。往往反而被虎所吃。有一個名叫焦奇的,陜西人,投靠親戚沒有遇到,流浪暫時居住在沂州。焦奇一向神勇無比,他夾著千佛寺前面的石鼎,飛騰跳到大雄殿左脊,所以稱他為焦石鼎。焦奇知道沂州山嶺多有虎,每天步行進入大山,遇到老虎總是徒手搏斗殺死它,背著老虎回家,像這樣是經(jīng)常事。
一天焦奇進山,遇到兩只老虎帶著一只小虎。焦奇性起,連著殺死兩只虎,左右肩各背負(fù)一只大虎,并且把小虎活捉然后返回。眾人都躲的遠(yuǎn)遠(yuǎn)的,而焦奇卻談笑自若。有一個富人,欽佩他的勇敢,設(shè)?款待他。焦奇在座位上,自己講述他平時捉虎的情形,聽的人都變了臉色。而焦奇更加夸大其詞,嘴里大講特講手上指指畫畫,洋洋得意。突然一只貓,登上筵席抓食物,腥汁淋漓滿座上,焦奇以為是主人的貓,聽任它大嚼而去。主人說:“鄰家孽畜,竟然如此討厭!”不一會兒,貓又來了。焦奇急忙起身出拳打它,座上的菜肴全都倒碎了,而貓已跳趴在窗戶角落。焦奇大怒,又追打它,窗欞全裂了,貓一躍登上屋角,目視眈眈看著焦。焦更加生氣,伸開胳膊拿出擒拿的動作,而貓嗥的一聲,搖著尾巴邁著慢步,跳過鄰居家墻而離去,焦奇無計可施,面對著墻呆呆望著罷了。主人拍手大笑,焦非常慚愧地走了。
能捉住老虎卻不能捉住貓,難道真是遇到大敵勇敢遇到小敵怯懦嗎,也是分量不相當(dāng)罷了。裝牛之鼎,不能用來烹小魚,千斤之弩,不能用來射鼷鼠。懷材的人應(yīng)該知道,用材的人更加應(yīng)該知道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告訴人們?nèi)擞兴L,寸有所短。能打虎的人不一定能縛貓,反之亦然。應(yīng)揚長避短,各盡其才,這樣才是聰明的做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139139.html
相關(guān)閱讀:《逆旅主人無情》閱讀答案
《治國如栽樹》閱讀答案(附翻譯)
《臣僚見太祖》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螳螂捕蟬》閱讀答案及翻譯
張九成《竹軒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