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有這種形式,后人模仿者較少。下面五律、七律各舉一首: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
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
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
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杜甫《悲秋》)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泗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律詩中也有四聯(lián)全部用對仗的,這種形式出現(xiàn)得較早,如唐初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盛唐時,王維、杜甫作品中有不少四聯(lián)全對仗的律詩,其后也有詩人仿效的,故這種形式雖比較罕見,但較后三聯(lián)對仗的稍多些。下面五律、七律各舉一首:
天上去西征,云中護北平。
生擒白馬將,連破黑雕城。
忽見芻靈苦,徒聞竹使榮。
空留左氏傳,誰繼卜商名。
(王維《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之一)
玉樓銀榜枕嚴城,翠蓋紅旗列紫營。
日映層巖圖畫色,風搖雜樹管弦聲。
水邊重閣含飛動,云里孤峰類削成。
幸睹八龍游閬苑,無勞萬里訪蓬瀛。
(宗楚客《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yīng)制》)
排律的對仗和律詩同,首聯(lián)、尾聯(lián)可用可不用,但中間不論有多少聯(lián),必須全部對仗。例如:
江城含變態(tài),一上一回新。天欲今朝雨,山歸萬古春。
英雄余事業(yè),衰邁久風塵。取醉他鄉(xiāng)客,相逢故國人。
兵戈猶擁蜀,賊斂強輸秦。不是煩形勝,深慚畏損神。
(杜甫《上白帝城二首》之一)
山容水態(tài)使君知,樓上從容萬狀移。
日映文章霞細麗,風驅(qū)鱗甲浪參差。
鼓催潮戶凌晨擊,笛賽婆官徹夜吹。
喚客潛揮遠紅袖,賣爐高掛小青旗。
剩鋪床席春眠處,乍卷簾帷月上時。
光景無因?qū)⒌萌,為郎抄在和郎詩?/p>
(元稹《和樂天重題別東樓》)
律詩以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為正例,上面介紹的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三聯(lián)對仗,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三聯(lián)對仗,以及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全對仗,稱為變例,也有書上叫做別格、變體的。這些變例,唐宋以后,以至現(xiàn)代人寫舊體詩也有仿效的。還有兩種變例,中唐以后就很少有人仿效了。這兩種變例是在近體詩形成過程中,尚未完全定型時出現(xiàn)的,起于齊梁,延至中唐。一種是首聯(lián)對仗而頷聯(lián)不對,頸聯(lián)又對的形式。如梁簡文帝的《夜聽妓》:
合歡蠲忿葉,萱草忘憂條。
如何明月夜,流動拂舞腰。
朱唇隨吹動,玉釧逐弦搖。
留賓惜殘弄,負態(tài)動余嬌。
這首詩首聯(lián)、頸聯(lián)是很工整的對仗,而頷聯(lián)卻不對。在平仄格式上也有后來所謂"失對"、"失粘"之病,帶有不少古體詩的痕跡。又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平仄完全合律,而對仗尚存古法。在近體詩定型之后,也有詩人偶然仿古。如李白《掛席江山待月有懷》: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
素華雖可攬,清景不同游。
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鵲樓。
這種變例后人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偷春體",意思是:律詩應(yīng)該在頷聯(lián)對仗的,卻搶先在首聯(lián)對仗了,"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開也。"(《詩人玉屑》卷二)
還有一種仿古的變例,就是首聯(lián)、頷聯(lián)都不對仗,全詩只有頸聯(lián)一聯(lián)對仗。例如盛唐的王維《送岐州源長史歸》:
握手一相送,心悲安可論?
秋風正蕭索,客散孟嘗門。
故驛通槐里,長亭下槿原。
征西舊旌節(jié),從此向河源。
又如中唐的元稹《歸田》:
陶君三十七,掛綬出都門。
我亦今年去,商山淅岸村。
冬修方丈室,春種桔槔園。
千萬人間事,從茲不復言。
這兩種仿古的對仗,多見于五律,七律很少,但于名作中亦偶然見到。如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秦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又如杜甫《詠懷古跡》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這兩首七律的頷聯(lián)似對非對,與頸聯(lián)相比,其工整程度就差得多了。第一首頷聯(lián)平仄失對,第二首首聯(lián)、頷聯(lián)平仄失粘,在聲律上也都有古體詩的遺風。
上面介紹的那兩種存有古風的律詩,中唐以后就很少見到了。晚唐以后,律詩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對仗,同平仄的對、粘一樣,成了律詩的金科玉律。因此絕句后來也稱截句,意思是:絕句是從律詩上截取下來的。如果截下的是律詩的首聯(lián)、尾聯(lián),那末這絕句兩聯(lián)都不對仗;如果截下來的是律詩的首聯(lián)、頷聯(lián),那末這絕句首聯(lián)不對仗,尾聯(lián)對仗;如果截下來的是律詩的頸聯(lián)、尾聯(lián),那么這絕句,首聯(lián)對仗,尾聯(lián)不對仗;如果截下來的是律詩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那么這絕句兩聯(lián)全對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11474.html
相關(guān)閱讀: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5課《杜甫詩三首》課文教學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