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民 韓東
小時候,他問父親
“山那邊是什么”
父親說“是山”
“那邊的那邊呢”
“山,還是山”
他不作聲了,看著遠(yuǎn)處
山第一次使他這樣疲倦
他想,這輩子是走不出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但十分遙遠(yuǎn)
他只能活幾十年
所以沒有等他走到那里
就已死在半路上了
死在山中
他覺得應(yīng)該帶著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會給他生個兒子
到他死的時候
兒子就長大了
兒子也會有老婆
兒子也會有兒子
兒子的兒子也還會有兒子
他不再想了
兒子也使他很疲倦
他只是遺憾
他的祖先沒有像他一樣想過
不然,見到大海的該是他了
10、對本詩主旨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br />A “山民”是閉塞、保守、愚昧的象征
B “山民”是渴望沖破封閉、保守的強烈愿望
C “山民”的遺憾是見到大海的理想在他兒子、兒子的兒子身上也不會實現(xiàn)
D “山民”對自己理想的實驗只是進行了想象,卻沒有付諸行動。
韓東《山民》閱讀答案
【答案】C
11、對本詩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br />A 《山民》屬于寓言詩,它假借一個山民的口吻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人,不安于“山”,總向往著海,見異思遷,總不會成功。
B “他問”“他想”“他覺得”“他只是遺憾”——詩人選用這樣的詞語,旨在刻畫一個有思想,有活力,卻戰(zhàn)勝不了命運的“山民”形象。
C “山第一次使他這樣疲倦”——“山民”對山的疲倦,意味著對現(xiàn)狀的不滿足,因而激發(fā)了新的思維,激起了新的思維,激起了對新生活的追求。
D 詩篇重在記敘,語言平實流暢,樸素?zé)o華;塑造人物,采用了多種方法,如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等
【答案】A
12、本詩前后兩次出現(xiàn)的“疲倦”有什么意義?
【答案】第一次的“疲倦”說明封閉性的社會中保守、惰性力量使人沮喪,無法找到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第二次的“疲倦”揭示了“他”耽于幻想而卻于行動,不愿種樹,只想乘涼的弊端,充滿了諷刺。
【分析】“他”與父輩實質(zhì)上并無兩樣,都缺乏沖破傳統(tǒng)的開拓意識和披荊斬棘的精神,“他”也是被針砭的對象,揭示精神弊端,是本詩的主題所在。
韓東《山民》閱讀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190275.html
相關(guān)閱讀:醉意的境界 閱讀答案
八年級記敘文閱讀練習(xí):《宛如英雄》閱讀答案
丑兵 閱讀答案(江蘇連云港)
奶奶與父親 閱讀答案(包頭中考)
《聽?wèi)蛲鯂A》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