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文言文的復(fù)習法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文言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中考語文文言文的復(fù)習法?

文言文一直是困擾初一學生語文學習的難題。對于剛上初一的同學來說,由小學沒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觸文言文,在學習中抓不住學習的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甚微。高中文言文是高考的一項重要題型,所考查內(nèi)容均為課外文言文,如果孩子在初中沒有打好文言文學習的基礎(chǔ),高中學習會更為吃力。

在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文言文的習慣,那么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學習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文中的有效信息。那么,“三步走”究竟怎么走呢?

第一步:不求甚解識大意。當拿到一篇文言文時,我們要先粗讀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會的字詞跳過去,直接閱讀下文。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當遇到不會時,學生會糾結(jié)在那里,失去了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那么,當我們大致讀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還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詞。第一遍粗讀之后,不會的字詞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樣,把我們的雙腳咯的生疼,在這一步中,我們要掃除這些限制我們的障礙,徹底理解文言文的內(nèi)容。在這一步中,學生要結(jié)合書下注釋,理解重點字詞的含義,并積累這些字詞,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我們閱讀文言文是為了讀懂它,并且明確它告訴我們的關(guān)于人生的道理。我們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這種智慧往往通過文言文和漢字傳遞給我們,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應(yīng)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課外文言文一周一練:

晉平公(1)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2)學,恐已暮(3)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4)?”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5)?”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6)!臣聞之:少而好(7)學,如日出之陽(8);壯(9)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10),孰與昧行乎(11)?”平公曰:“善哉(12)!”

(選自西漢劉向編《說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237334.html

相關(guān)閱讀:袁中道《一瓢道人》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