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第24課《故事三則》同步練習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第24課《故事三則》同步練習2

第一部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蒙袂( )輯屨( ) 以待饑者而食( )之 眾爭取啖( )之

2.解釋加點的詞。

⑴若以與我(與: )

⑵黔敖左奉食(奉: )

⑶衡獨危坐樹下自若(危坐: )

⑷非其有而取之(其: )

3.辨析各組詞的意義。

⑴以:以示玉人( ) 玉人以為寶也( )

⑵食:黔敖為食于路( ) 以待饑者而食之( )

⑶有:不若人有其寶( ) 非其有而取之( )

⑷若: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 不若人有其寶( )

4.這三則故事各有什么意義?

《人有其寶》:

《嗟來之食》:

《許仲平義不茍取》:

5.常識填空:

《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 所作,全稱《 》,《禮記》是 家經典之一。

6.三則故事有一個相同點,即都描寫了古人 ,如何讓你選擇一個事例證明“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一論點,你選擇哪一個事例?

讀選文,回答問題: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曾子聞之曰:“微與(微與:不必這樣)!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7、簡述第一段的大意。

8、用一個成語概括這個故事的內容。

9、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

⑴齊大饑(大: )

⑵予唯不食(食: )嗟來之食(食: )

10、寫出下列句中詞語的古義與今義:

⑴從而謝焉 謝:古義 今義

⑵以至于斯也 至于:古義 今義

11、選擇正確的譯句:

⑴黔敖為食于路( )

A、黔敖在道路上準備好施舍的食品。

B、黔敖把施舍的食品放在道路上。

C、黔敖在道路上施舍的食品。

D、黔敖在路旁準備了施舍的食品。

⑵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

A、于是他向他表示感謝,最終不吃而死去。

B、于是拒絕了施舍,最終沒有吃。

C、于是向他告辭,最終不吃而餓死。

D、于是拒絕了黔敖的施舍,最終不吃食物而餓死了。

12.試著翻譯曾子的話。

13.你同意曾子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

第二部分:

約不可失(202019年無錫試題

魏文侯①與虞人②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③之。

(選自《魏文侯書》)

【注釋】①魏文侯:戰(zhàn)國時魏國國君,在諸侯中有美譽,曾任西門豹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澤的官。③罷;停止,取消。

14.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①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期: )

②是日,飲酒樂,天雨 (雨: )

③公將焉之(之: )

④豈可不一會期哉(豈: )

15.與“公將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C.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D.不復出焉

16.翻譯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罷之。

17.這則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現(xiàn)出來的 的品德至今還值得我們學習。

第三部分:

18.填入下面文字中畫橫線處恰當?shù)囊唤M詞語是( )(2019年四川廣安試題)

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喂,來吃。I人拒絕了“嗟來”的施舍,不吃這碗飯,后來就餓死了。這個故事很有名,傳說了千百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那人 著一 慈善家的面孔, 一聲:“喂,來吃!”這個味道是不好受的。那窮人是有骨氣的:看你那個神氣,寧可餓死,也不吃你的飯。

A、堆 幅 吶喊 B、帶 負 吩咐

C、擺 副 吆喝 D、裝 付 嘟噥

19.填入下面文字中橫線上的詞語,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2019年山東高青試題)

麥苗在霜凍時返青了,山桃在積雪里鼓苞了。清早, ① , ② ,春風呼哧呼哧地幫助呼哧呼哧的人們,把糞肥拋撒勻凈,好不痛快人也。

A.①著大?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荊條背簍,背帶冰碴的羊糞,②繞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

B.①穿老羊皮背心,著大?鞋,使荊條背簍,背帶冰碴的羊糞,②上山梁,繞山嘴,爬高高的梯田,

C.①使荊條背簍,背帶冰碴的羊糞,②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

D.①使荊條背簍,背帶冰碴的羊糞,著大鞋,穿老羊皮背心,②爬高高的梯田,上山梁,繞山嘴,

20.中考前夕,張強接到文學社長的通知,周末到冠豸山參加國際懸崖跳水比賽的采訪活動。正想放松一下的張強把活動計劃告訴了媽媽。媽媽對張強說:“我和你爸爸已經商量好了,等你中考一結束,我們就去海南旅游。”(2019年福建龍巖試題)

(1)“媽媽”的言外之意是 。

(2)請以張強的口吻,用得體的語言說服媽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262825.html

相關閱讀:2019年中考語文考點梳理:名著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