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問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諱②,將奈社稷何?”公叔痤對曰:“痤有御庶子公孫鞅③,愿王以國事聽之也。為④弗能聽,勿使出競⑤。”王弗應(yīng),出而謂左右曰:“豈不悲哉!以公叔之賢,而謂寡人必以國事聽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孫鞅聞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強(qiáng),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為悖。
【注】①公叔痤(cuó):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諱:意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孫鞅:即商鞅。④為:如果。⑤競:同“境”。⑥悖:糊涂、昏聵。⑦固:原來。
8.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6分)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的意思。(4分)
①公叔痤對曰 (回答) ②愿王以國事聽之也(希望)
③秦果日以強(qiáng)(一天天) ④悖者之患 ( 錯誤 )
(2)下列各句與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2分)( C )
例句:出而謂左右曰
A.學(xué)而不思則罔(《<論語>八則》)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
C.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D.黑質(zhì)而白章(《捕蛇者說》)
9.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兩處朗讀停頓。(2分)
此/非/公叔之悖也
10.翻譯下列句子。(4分)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譯文: (公孫鞅)向西到了秦國,秦孝公接納并重用了他。
(2)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所謂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
11.讀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苯o了我們怎樣的借鑒?(2分)
答:①作為領(lǐng)導(dǎo)者應(yīng)該虛心納諫,更要有一雙慧眼,任用賢能②做事不應(yīng)該太武斷,而要三思而后行。
《魏公叔痤病》閱讀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264446.html
相關(guān)閱讀:沈括《古人鑄鑒》原文翻譯賞析
中考文言文閱讀《雪夜訪戴》閱讀答案附翻譯
比較孔子和劉勰在“文”“質(zhì)”關(guān)系上觀點(diǎn)的異同(附答案)
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12分)《論語》十則
《為者常成》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