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29課《湖心亭看雪》學(xué)案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內(nèi)容預(yù)覽:

29. 湖心亭看雪 學(xué)案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反復(fù)誦讀,了解背景常識,積累文言詞匯。

2、疏通文意,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3、體味本文寫景的白描手法及語言風(fēng)格,正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預(yù)習(xí)導(dǎo)學(xué)】

● 背景解讀

《湖心亭看雪》寫于明王朝滅亡以后。對故國往事的懷戀都以淺淡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tài)可從中窺知一二。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時間是“崇禎五年十二月”,作者仍舊使用明代的紀(jì)年,說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終是沒有滅亡的。

● 基礎(chǔ)積累

1、初讀課文,圈畫文中生字詞,給出下列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更定( ) 擁毳衣爐火( ) 霧。 )沆碭( ) 喃喃( ) 莫說相公癡( )

2、結(jié)合課下注釋,解釋下列詞語。

(1)余住西湖( )

(2)是日更定( )

(3)擁毳衣爐火( )

(4)上下一白( )

(5)焉得更有此人( )

(6)客此( )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余?一小舟。 通 ,

4. 解釋下列多義詞的意義和用法。

(1)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長堤一痕________

(2)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癡似相公者________

(3)是:是日更定________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4)絕: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________

5、補出下列語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 )大喜曰 :“ ( )是金陵人 客( )此”。( )拉余同飲

● 文學(xué)常識

6、《湖心亭看雪》選自《 》,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人。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整體感知

大聲朗讀課文,思考填空

7、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找記敘文的要素,

看雪的時間

目的地

人物

事件

8、《湖心亭看雪》通過用淺淡的筆觸描述了山水,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天涯遇知己的愉悅化解了對 的淡淡愁緒。

【合作研討】

● 疏通文意

1、反復(fù)讀文,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 思路梳理

2、全文共兩段,可分為兩部分,請簡要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 文本探究

大聲朗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如問題:

3、文章寫于明朝滅亡后,卻用明代的紀(jì)年,有何深意?

4、寫景是游記的重點,試用自己的話將湖中雪景描繪出來。

5、“強飲三大白而別”“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xiàn)出人物什么感情?

6、文中引用舟子的話有何用意?

7、點明主旨的句子是

8、結(jié)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9、文章開頭寫“獨往湖心亭看雪”后又寫到“舟中人兩三粒”,而后又寫到“到亭上,有兩人鋪氈而坐”。這樣寫從情節(jié)上看有什么作用?

10、 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試舉例分析說明。

● 拓展延伸

11、西湖景色宜人,你知道西湖有哪十景嗎?請寫在下面。

12、古往今來詠雪的古詩文極多,請摘錄幾聯(lián)。

【當(dāng)堂檢測】

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天與云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⒗嗤,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寫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

2、“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么表達作用?

3、“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么景象?

29.《湖心亭看雪》參考答案

【預(yù)習(xí)導(dǎo)學(xué)】

1.Gēng cuì sōng hàng dàng nán chī

2. (1)第一人稱代詞“我”(2)這)(3)鳥獸的細毛(4)全(5)焉,哪能。更,還。(6)在此地客居。

3.通“橈”,撐船。

4.(1)全,副詞 一,數(shù)詞(2)舊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大約2小時。 還,副詞。(3)這 判斷動詞,是。(4)斷絕 隔絕

5.余 客 客 于 客

6.陶庵夢憶 張岱 宗子 明末清初山陰 陶庵夢憶 西湖尋夢

7.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西湖湖心亭 作者及兩個金陵人 看雪

8.故國往事懷戀

【合作研討】

1.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這一天天剛剛亮,我劃著一只小船,穿著皮袍,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樹掛晶瑩,白氣彌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一道淡淡的痕跡,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點,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經(jīng)有兩個人鋪著氈席,對坐在那兒,一個小仆人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湖中哪能還有這樣賞雪的癡情人!”拉著我一同喝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問他們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時候,替我駕船的人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癡,還有像你一樣癡的人。”

2.總寫看雪的環(huán)境和雪夜舟中看雪。寫亭中與人共飲。

3.說明在作者的心中明代始終沒有滅亡,不忘故國之情永在。

4. 示例:平靜的湖面上彌漫著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頭,向遠處望去,高處的天與云,遠處的山和水,渾然一體,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我的一葉小舟及船上的兩三個人影罷了。

5.“強”表現(xiàn)作者的喜悅和豪爽心情;“拉”表現(xiàn)客人的喜悅心情。

6.襯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驚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虛此行,深夜賞雪,收獲頗大,印象極深。

7.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8.以記敘開頭,以議論結(jié)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靜中有動,寂中有聲。

9.開頭用“獨”字一方面表明自己超凡脫俗的一面,更是在有意鋪墊,為下文湖心亭上有知音蓄勢,使文章波瀾頓現(xiàn)。

10.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個字,篇幅短小,語言嚴(yán)整而富于變化,文字簡約,內(nèi)涵豐厚。如“獨”、“大喜”、“霧凇沆碭”等。

11.西湖十景依次為: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鐘,?院風(fēng)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云。

12.示例:⑴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⑵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⑶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⑷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當(dāng)堂檢測】

1.路無行人,天無飛鳥,天寒地凍,萬籟俱寂的意境。作用:為下文“獨往湖心亭看雪”作鋪墊。

2.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不同凡響),為下文作伏筆。

3.顯示了天空、云層,山巒湖水混?一片,舉目皆白的景象。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chuzhong/1296660.html

相關(guān)閱讀:中考語文考點梳理: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