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報刊雜志最新作品閱讀訓練:葉傾城專場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2018中考報刊雜志最新作品閱讀訓練之葉傾城專場

作家名片

葉傾城,一個以散文隨筆著稱的新銳女作家。國內(nèi)發(fā)行量最大雜志《讀者》的簽約作家,其作品在諸多的報紙雜志中有很高的轉載率。著有《情感的第三條道路》、《住在內(nèi)衣里》、《我的百合歲月》等多部散文集,《原配》、《麒麟夜》等多部長篇小說。

近年來,葉傾城以唯美浪漫而又不乏理性與深刻的文字征服了大量讀者。她的散文多取材于平凡人生的真實感悟,以女性特有的感性、細膩和聰慧給讀者帶來愉悅和啟迪。她曾謙虛地說:“從來沒有寫得很好過,也終生不可能寫得非常好。但若這世界恒久是淡薔色的秋,只希望我的文章可以是一場桂花雨,一小朵一小朵,芳香沁人地滴落,令世界也溫柔可親。”

“寫作之于我,越來越像一樁宿命,一份天賜的枷鎖,但我愿意背負這沉重,直至永遠。”她如是說。為此,她筆耕不輟,期冀有朝一日成為文壇常青樹。

她在自我介紹上說:如果你曾愛過我,你自然知道。如果你不曾,我該如何讓你明白呢。

在這里,就讓我們的心靈下“一場芳香沁人的桂花雨”,一起走近葉傾城質(zhì)樸、可親和靈動的精神世界。

人生智慧?意蘊無窮

木秀于林,風必助之

葉傾城

學者謝泳在研究西南聯(lián)大的時候注意到,當時同班的同學,后來的差別主要在機遇上:“是機遇影響了才能,不是有才能就能得到機遇。有才能沒有機遇,才能慢慢就沒有了;而有機遇,沒有才能慢慢也會發(fā)展出才能,獲得成功。”

同學少年的日子,大家都是纖纖小樹,生長在同一片苗圃里。而后,大家漸漸分散到人生的大森林里,有些不幸落在低洼,有些卻有緣栽種在山頂。種在山頂?shù)?比周遭的林木都高出一截,于是,更多的陽光照在它身上,春天的第一場雨也都給了它。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沒錯?耧L暴雨季節(jié),它在風中凌亂,斷了一地的枝丫。但,一年能有幾次摧折之風?平常日子里,風把它的花粉遠播,蜜蜂蝴蝶都飛來;借助風勢,它的種子傳播天下。而隨著它越長越大,成為參天大樹,小小的風對于它,連摧折都無能為力了。它得到的越多,其他樹就得到越少——資源,不過就是一碗飯,你多吃一口,其他人就餓著。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往往還沒有兩棵樹之間來得大,畢竟人家還可能不同科不同綱不同屬,而我們,都是人科人屬人種。所以,能流傳千古的名言,普通人也說得出來;偉大的、撼動世界的發(fā)明,多得是人曾心念一轉間想到。區(qū)別何在?不是說了什么,也不一定是誰說的,往往只取決于,你在什么位置上,風幫不幫你忙。

就像如果樹會說話,森林里也有竊竊私語,最矮的灌木叢,滿腹心事只能說給小草聽——小草可能還似聽非聽。而百年紅松,才有資格發(fā)出松吟,好風憑借力,松濤入你夢。

你要當灌木還是紅松?想風不打頭雨不打臉,還是笑傲風云?你是愿意湮沒人海,默默無聞,還是成為參天大樹,活出人生的豐盛美好?

一切,都是人類自愿的選擇。

(選自《格言》2019年第7期)

品后余香

三國魏人李康在《運命論》中寫到:“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這種思想曾經(jīng)制約了很多人,隨大溜兒,不敢表現(xiàn)自己,藏匿于“雞群”之中,不敢成為“雞群之鶴”。在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勵,很多人常常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被淘汰。所以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展現(xiàn)自我,標新立異,渴望與眾不同,社會也隨之提供了很多平臺,只要敢站在臺上,就有機會實現(xiàn)夢想。木秀于林,風必助之。

且讀且思

1.三國魏人李康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而本文作者卻說:木秀于林,風必助之。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說法的?

2.本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3.讀完本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人生如茶?靜心透悟

喝茶的日子

葉傾城

喝水的日子,是清純無知的日子。喝咖啡的日子,是瀟灑隨意的日子。喝酒的日子,是狂放落寞的日子。而喝茶的日子……

好像是乏善可陳,又好像是一言難盡。

第一口茶,是苦的,在辦公室的桌前。辦公室里永遠是秋天的幽靜,看見窗外夏天的陽光,常常會想起學生時代。并沒有什么人來告訴我那只是年少輕狂,我自己知道,幾乎是一瞬間,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我便知道。有時我會想:我所憧憬的成長,就是這樣的嗎?那時,學會了喝茶,仿佛象征了從清水的年少到甘苦自知的成年。

以后,知道茶是香的。一股沸水沖下,清香綻放如花朵,令人想起茶的身世。想起那些起伏的山岳,漫山如雪的茶花,萬里遙遙只為這一片茶林的一脈陽光,千里迢迢只為這一杯水的一把茶葉,而終于可以輾轉成為這樣一種簡單的快樂,成長的本質(zhì)是不是就是這樣的?

而茶真正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在后來。

不甘心平凡的生活,刻意使自己忙,讓自己像一座上緊了弦的鐘,計劃分秒,力求毫厘不差。每一件待做的事,一旦想起,就像鈴聲大震,驚得自己跳起來。

此時,一杯茶在手中,感到它的溫暖,使我安心。并不以它為意,做事說話寫文章,主題自有,茶不過是背景音樂?谥杏胁,心中無茶,到一種視若無睹的地步,是意不在喝茶,意在日子。

而今始知,人生本是一杯茶,微苦而略帶芳香。有的醇厚,有的清淡,有的千紅一窟,有的只是一杯概念上的茶。喝茶的日子,也就是千萬個平常日子。

(選自《懸崖上的草莓》,江蘇文藝出版社)

Section targeting

哲理意蘊

人生如茶。王蒙說:“茶是魂,是韻,是趣味,是機智,也是微笑與漂移,舞蹈與飛升,嗜茶者多半是好相處的人。”我以人生當茶喝,因茶制宜,專心泡制,細心品味,靜心透悟。葉傾城以水、咖啡、酒和茶來比喻人生的不同階段,預示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特別強調(diào)了茶的身世變化及由此帶來的人生感悟。在作者看來,茶是生命的一部分,人生如茶,茶似人生。茶有三味,甘苦自知。世事紛擾中,用心品茗,不僅能夠沖淡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還能蕩滌靈魂,修養(yǎng)性情。因此,喧囂繁雜的塵世,我們不僅需要一本好書,也需要一杯好茶。全文以對茶的認識感受為線索,逐層深入,語言平淡而不乏睿智,富有哲理。

且讀且思

1.文章第一段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作者開篇以喝水、咖啡、酒和茶來比喻人生的不同日子,有什么作用?

2.對“人生本是一杯茶”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3.結合文章,理解“喝茶的日子,也就是千萬個平常日子”這句話的含義。

4.請概括作者對喝茶的認識過程。你是怎樣認識這個過程的?

人生一課?仁愛謊言

六個人的一生和一句仁愛的謊言

葉傾城

那是他遇到的第一樁案子,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1848年,美國南部一個安靜的小鎮(zhèn)上,刺耳的槍聲劃破了午后的沉寂。他是剛入警局不久的年輕助手,隨警長匆匆出動。

一位年輕人被發(fā)現(xiàn)倒在臥室地板上,身下一排血跡,右手已無力地松開,****滾落在地,身邊的遺書筆跡雜亂,而他鐘愛的女子昨天與另一個男人走進了教堂。

死者的六位親人都呆呆佇立著,他禁不住向他們投去同情的一瞥。他知道,他們的哀傷與絕望,不僅因為一個生命的隕落,還因為對于基督徒來說,自殺便是在上帝面前犯了罪,他的靈魂從此將在地獄里飽受烈焰焚燒。而風氣保守的小鎮(zhèn)居民會視他們?nèi)覟楫惤掏?從此不會有好人家的男孩子約會女兒們,也不會有良家女子肯接受兒子們的戒指與玫瑰。

這時,一直沉默的警長突然開口了:“不,這是謀殺。”他彎下腰,在死者身上探摸許久,忽然轉過頭來,用威嚴的語調(diào)問:“你們有誰看見他的銀掛表了嗎?”

那塊銀掛表,鎮(zhèn)上的每個人都認得,是那個女子送給年輕人唯一的信物,每個人都記得他是如何五分鐘便拿出來看一次時間,而陽光下掛表閃閃發(fā)光,仿佛一顆銀色的、溫柔的心。

所有的人都忙亂地否認。

警長站起身嚴肅地說:“如果你們都沒看到,那就一定是兇手拿走了,這是典型的謀財害命。”

死者的親人們號啕大哭起來,仿佛那根壓斷駱駝背的稻草從他們身上取下了,而鄰居們也開始上門表示慰問與吊唁。警長充滿信心地宣布:“只要找到銀掛表就可以找到兇手了。”

門外,陽光如蜜汁,風是薄荷酒,五月大草原上滾動的長草像燃燒著的綠色波浪。他對警長明察秋毫十公欽佩,他問:“我們該從哪里開始找起呢?”

警長的嘴角出現(xiàn)了一抹偷偷的笑意,他伸手慢慢地從口袋里掏出一塊表。

他忍不住叫出聲來:“難道是……”

警長看向四周廣闊的草原,微笑點頭:“幸好任何人都知道,在大草原上尋找一個兇手和尋找一株毒草是一樣困難的。”

“他明明是自殺,你為什么硬要說是謀殺呢?你讓他的家人更加難過了。”

“但是他們不用擔心他靈魂的去向,而他們在哭過之后,還可以像任何一個好基督徒一樣清清白白地生活了。”

“可是偷盜、說謊也是違背十誠的呀。”

警長銳利的眼睛盯著他:“年輕人,請相信我,六個人的一生,比摩西十誠要重要得多。而一句因為仁愛而說的謊話,連上帝也會裝著沒有聽見。”

那是他遇到的第一樁案子,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選自《山東廣播電報》)

心靈沙漏

誠實本來是一種美德,謊言本來是不應該要的。但是有些時候我們需要謊言,這個時候的謊言是因為仁愛而說的,為了讓他們快樂,為了幫助他們解脫心靈上的負擔而說,這個時候的謊言是美麗的,是可愛的,是我們應該要的。

故事中的警長為了幫助六個人,不讓他們沉浸于哀傷與絕望中,因為這種哀傷與絕望是可以影響他們一生的,如果弄得不好,他們在心理上就會背上沉重的包袱,會把自己的一生毀掉的。所以警長說了謊,他硬是把自殺說成了謀殺,這樣就能夠讓那六個人擺脫心理上的負擔,讓他們不再以為是在上帝面前犯了罪,也不用擔心自殺者靈魂的去向,他們還能夠好好地生活。所以,我想,警長的謊言說得是應該的,因為他的出發(fā)點是仁愛。

且讀且思

1.文題中“六個人的一生”與“一句仁愛的謊言”兩者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2.第九段中“那根壓斷駱駝背的稻草”指的是什么?

3.文章在結構上有什么明顯的特點?

4.你有過“善意地說謊”的經(jīng)歷嗎?試簡要寫出來,并說說你說謊的理由。

參考答案

《木秀于林,風必助之》:1.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這種思想曾經(jīng)制約了很多人。而作者反其意而用之,給人以激勵。2.文章運用形象的借喻手法,從木到林,描寫了人生的境遇,人似于木,雖有形上的差別,卻有神上的相似,謂之取材新穎,語言凝練深刻,富有表現(xiàn)力,深刻地寫出了木與人的相似之處,強調(diào)了機遇對人的重要性。3.略。

《喝茶的日子》:1.比喻。作者抓住了水、咖啡、酒和茶的不同特點,以此比喻人生的不同階段,能夠喚起讀者的味覺感受,別有一番滋味,又形象生動。2.茶有三味,用心品茗,不僅能夠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還能蕩滌靈魂,修養(yǎng)性情。3.作者對喝茶的理解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已經(jīng)把喝茶當作生活的一部分。4.第一口茶,是苦的——以后,知道茶是香的——茶真正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在后來——而今始知,人生本是一杯茶。由淺入深,由茶道到人生之道,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喧囂繁雜的塵世,我們不僅需要一本好書,也需要一杯好茶。

《六個人的一生和一句仁愛的謊言》:1.一句仁愛的謊言,挽救了六個人的一生。2.阿拉伯寓言記載,一個主人在一只已經(jīng)不堪重負的駱駝背上,輕輕地投了一根稻草,沒想到就是這一根稻草使老駱駝轟然倒下。意思是說事情發(fā)展已經(jīng)到了極限的臨界點,再增加任何一點點的因素就會使之崩潰。3.使用第三人稱,倒敘手法。4.有,比如母親生病花了很多錢,我們騙她只花了一點兒,以免她覺得給家人增添了負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1309493.html

相關閱讀: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