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七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知識介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說明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七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知識須知:說明文閱讀應該達成的要求如下:在通讀文章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閱讀科技作品:

說明文閱讀有著鮮明的文體特點。和記敘文、議論文閱讀比較而言、難度較小。對文章提供的隱形信息的篩選較少。選文選段體現的知識性科學性較強。

常見的考點有:

1、對說明對象及其特征的理解。

2、對說明方法的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品析。

7、對段的表達作用的理解和分析。

8、對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特點的體會。

9、進行與文段內容有聯系的個性化表達。

下面就以幾個考點為例作以分析。

(一)整體感知說明內容,準確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

所謂特征,就是指這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標志。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說明文,被說明對象的特征總是說明的核心。閱讀事物說明文,要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閱讀事理說明文,要抓住被說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面貌、發(fā)展的根本屬性的東西,去理解事理的本質特征,要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概內容,從中理解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征。也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關鍵性詞語,準確地把握住事物的特征,要想準確地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還應注意文章在說明事物或事理過程中,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注意各個部分與被說明對象之間的聯系,有些事物或事理可能不只具有一方面的特征,還要注意各個部分與事物特征之間的聯系,再經過自己認真的思考分析,歸納總結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征。

(二)理解文章的層次關系,明確說明順序

閱讀說明文,理清文章的層次關系,明確說明的線索是進一步掌握說明順序地關鍵一環(huán)。說明順序主要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三種,而邏輯順序又可分為從原因到結果、從主要到次要、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從現象到本質、從特點到用途等?臻g順序多用于說明建筑的構造。說明實體事物的形狀、時間順序多用于說明實體事物的建造過程、產品的生產過程、事物的發(fā)展演變過程、邏輯順序多用于介紹事物的性質、種類原理功用和解釋事理的本質的說明文。一篇說明文說明順序有時不只一種,幾種說明順序如何結合運用,是由說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質決定的、掌握了這些說明順序的運用規(guī)律,對于我們閱讀說明文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正確判斷說明方法,準確理解說明方法的作用

為了更加準確地說明事物,突出其特征或本質,說明文中常常使用以下幾種說明方法: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畫圖表、摹狀貌、作詮釋等。在這里僅就幾種易混淆的方法作以闡釋:

下定義是用科學性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周全嚴密的規(guī)定性說明。例如:“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語文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語句好像是使用了下定義的方法,但仔細推敲,就會發(fā)現這些語句只是對事物進行解釋說明,并未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因而不能確定是下定義的說明方法,而是用的作詮釋的說明方法。例:“鈾是銀白色的金屬!笔亲髟忈,不是下定義。

分類別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對事物或事理進行分類說明。分類別的作用在于使讀者對被說明事物有更清楚更條理化的認識。

舉例子是通過列舉實例來印證被說明事物的某些特點,使讀者有更具體的印象。

作比較是指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與某些抽象的或別人比較陌生的事物進行比較,在比較中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就是用比喻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無論采用哪種說明方法,目的都是為了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準確把握說明方法,就能使深奧的道理通俗化,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抽象的內容變成具體的,形象的。

(四)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正確理解其表達作用。

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是說明文最基本特征。主要指在說明事物、理解事物時能確切地反映被說明對象的真實情況,便于人們認可和接受,它的語言必須確切、簡潔、通俗、準確性往往表現在句中的修飾語、關鍵性的中心語、修飾限制性的詞語上、也要認真體會能夠揭示事物本質特征的語句。適當地運用數字也可以增強語言的準確性。

常見考法

說明文閱讀是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各地中考?嫉膬热荨Kx用的材料涉及人與環(huán)境、科技新發(fā)現、文化遺產等不同的生活側面。這些選文往往生動有趣、時代性強,因此,同學們在復習時,應特別關注與現實密切相關的一些科學話題(如2019年的地震、奧運場館建設,2019年的衛(wèi)星相撞、日全食等),還有文化方面的話題,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增加自己科學知識的儲備。

誤區(qū)提醒

例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4題。

潔身自好的蓮花

一提到蓮花,人們會自然地聯想到蓮葉上滾動的露珠,也許還會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頤的《愛蓮說》,對“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肅然起敬。

20世紀7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在研究植物葉面時發(fā)現,光滑的葉子表面有灰塵,要先清洗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而蓮葉等植物葉面卻總是干干凈凈。他們利用人造的灰塵粒子污染玉蘭、林山毛櫸、蓮花、芋、甘藍等植物的葉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2分鐘,使雨滴滑落,再觀察葉面灰塵粒子殘留狀況。實驗發(fā)現,有些植物葉面殘留的污染物多達40%,而蓮花等植物葉面的污染物殘留比例均小于5%。這就是所謂的蓮花效應。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蓮花效應呢?

通過電子顯微鏡,我們可以觀察到蓮葉表面存在著非常復雜的多重微米、納米級的超微結構。蓮葉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蠟質顆粒,并且覆蓋著無數個約10微米的突包,每個突包的表面又布滿了直徑僅為幾百納米的更細的絨毛。在突包間的凹陷部分充滿著空氣,從而使得在尺寸上遠大于這種結構的灰塵、雨水等落在葉面上,不會大范圍直接接觸葉面,而是隔著一層極薄的空氣,并且其能接觸的點也只是葉面上若干個凸起的點。

這是自然界中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正是這種特殊的超微結構,使得蓮葉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潔:當蓮葉上有水時,水會在自身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狀,風吹動水珠在葉面上滾動時,水珠可以沾起葉面上的灰塵,并從上面高速滑落。這種自潔能力對于防止病原體的入侵也有著特別的意義。像蓮花這樣的植物,就是生長在很“臟”的環(huán)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為即使病原體到了其葉面上,一經下雨就會隨雨水沖走;如果不下雨,葉面很干燥,病原體還是生存不了。

蓮花的這種自潔功能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他們努力模仿這種表面,使應用研究迅速發(fā)展。20世紀末,基于“蓮花效應”的涂料陸續(xù)問世,在越來越多的建筑中得到應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周圍將會出現不會臟的地板、墻壁和沒有灰塵的無線電用品。

1.第一段中寫到“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其作用是什么?

2.請根據第二段文意,簡要解釋“蓮花效應”。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劃線詞所指代的內容。

①這是自然界中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

②蓮花的這種自潔功能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

4.“蓮花效應”能給植物本身帶來哪些好處?請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答案:1.形象地點出說明對象的特征;引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答出兩個要點,意思符合即可)2.葉面上的灰塵經雨水清洗能變得清潔干凈。(意思基本符合即可)3.①葉表面存在著非常復雜的多重微米、納米級的超微結構。(或:葉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蠟質顆粒,覆蓋著無數的突包,每個突包的表面又布滿了更細的絨毛,在突包間的凹陷部分充滿著空氣。)②蓮葉上的水會在自身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狀,風吹動水珠在葉面上滾動時,水珠沾起葉面上的灰塵從上面高速滑落。(意思符合即可)4.使得葉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潔;能防止病原體的入侵,不易生病。(意思符合即可)

分析:這是一篇生動形象的科普說明文,取材于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蓮花。文中提出的“蓮花”效應,讓我們對司空見慣的蓮花產生興趣,激發(fā)我們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知欲。文后共設有四道題,分別從手法作用品析、語言表達、詞句理解、文意概括幾方面對考生的閱讀能力予以考查。

第1題考查對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與品析。此題易誤處在于,有些考生可能誤解開頭的“閑語”:說明文簡潔平實,寫到文學作品中的蓮花形象,有何用處?于是,便隨

意地答“為增加文采”。但這樣的作答是不符合說明文閱讀思路的。作者開頭的“閑筆”不閑,正是以大家熟知的文學形象蓮花,來生動形象地點出說明對象的特點??高潔;并引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

第2題考查語言概括、表述能力。題干中已給定閱讀范圍“第二段”,如果忽視這一點,就有可能答成“蓮花效應”的作用、功能等,而不是針對第二段中的實驗得出的結論。

第3題考查對詞句的理解。要“還原”加點詞指代的內容,首先要把加點詞所在的句子“還原”到原來的位置,聯系相應的上下文,予以概括。①句是一個段首句,它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并對上段內容作出高度概括。因此要鎖定第四段,圍繞“葉面超微結構”等關鍵詞來組織語言。②句同樣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段首句。答這兩個小題,如果不能準確找到題目語句所對應的信息范圍,即鎖定相應段落,則回答就會失分。

第4題考查對文意的把握與概括。答案有兩點,需要對文意予以概括,有的考生只答第一層“保持清潔”,而忽視由第一層作用衍生出來的第二層保護作用“防止病原體入侵”,造成答題不全面。

七年級語文說明文閱讀知識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重點評價考生對文章的綜合理解能力,具體考查考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考查能否把握閱讀的大意,考查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chuzhong/1336924.html

相關閱讀:《談白菜 李銳》閱讀答案
《聲音:讓你又愛又恨》閱讀答案
中考語文高分指導:說明文閱讀題技巧指導
《鋪地莫忘透水》閱讀答案
長沙市中考閱讀《中國適合走向“汽車社會”嗎?》附答案